張中杰
一
“再見吧朋友,再見吧朋友……”
日光昃西,小站籠罩在冬日的清輝里。目送熟悉的和諧號動車矯健修長的身姿西去,柳如新目光涌起潮潤,眷眷如絲。吟唱自己改編的歌《啊,再見吧朋友》,陪伴了數(shù)不清多少個日子的高鐵,可不就是一個如影隨形的老伙計嗎?她多么希望時光能夠倒流,哪怕只是按下暫停鍵,定格一刻也好。畢竟,作為這個高鐵小站成長的見證人,這是自己為春運站的最后一班崗了。
“師父,王書記讓你到他的辦公室去一下!”徒弟青青聲音如百靈,婉轉動聽,柔柔的,透著脆亮。
“等會有個記者要來采訪你,你要提前做好準備!”王書記喝了一口茶,面帶微笑地對她說。
“書記,我,我就是一個平凡的人,哪有什么好采訪的呢?”她囁嚅著,心里直打鼓兒,有點兒莫名地慌。
“你看,你來鐵路也33年了。帶的徒弟一波又一波,一個比一個優(yōu)秀。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蓖鯐洶阉诺睫k公桌子上,“再說啦,眼看你就要退休了,機會難得,就這么定了,代表小站好好說幾句。他們馬上就到了,你跟我去迎接一下!”
柳如新有些忐忑。冬日的夜晚來得早,暮色漸漸黯淡下來。剛過完春節(jié),豫西大地陡然降溫,雪花紛紛揚揚,在小站外面的廣場上婆娑起舞。
“一會兒我該怎么說呢?”別看柳如新是馬上要退休的人了,工作中對鐵路專業(yè)的術語說得那叫一個溜,可是在日常工作之外,特別是在陌生人面前卻拘謹?shù)煤?,更不善于表達。
柳如新工作的小站是一個三等站,“2月6日”這個日子她再熟稔不過。那是小站正式開通運行的日子,也是她生日后的第一天,所以記得特別準。
她在這里堅守33年,是看著小站長大的,可以說是見證了小站的“一生”。這些年來,小站的車次不斷增加,也新增了4名同事。除了春風暖人般的微笑,柳如新還有一顆感恩的心。每年的春節(jié),鐵路客流激增,鐵路人員的工作比平時更繁忙,都是在服務旅客中度過的。枊如新也一樣,從未缺席過春運。
內向的她早已習慣了喧囂,面對碩大電子屏上提供的車次、終到站、開車時間,檢票口、候車室等信息,那些溫暖的紅字,時刻提醒她立即進入工作狀態(tài)。上班,不知何時已成為她身體的一部分。倘若突然回家一下子靜下來,她都會有些不知所措。
二
“等會兒該說些什么呢?我也沒做什么驚心動魄的大事,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已。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如同鐵道邊矗立的梧桐樹一樣平凡,葉生葉落,寂然無聲,沒什么波瀾……”
就在她胡思亂想間,只聽到王書記說:“讓你們久等了?!?/p>
來不及介紹和寒暄,記者和她隨著王書記來到會議室。柳如新想著應該干些什么,看到青青拿著暖水瓶給大家倒水,她也想湊上去幫助,卻看到青青已在每人面前放好了一杯水,她只好尷尬地把水放在自己面前。臉蛋紅得發(fā)燙,仿佛小學生做錯了什么事。
“別緊張,說說你的工作和生活,咱們隨便談!”那個瘦瘦的男人應該是記者,邊說邊攤開筆記本。
該說什么?從哪里開始?
柳如新有點兒窘迫,腦海里亂成一團麻。工作就是肩上放不下的擔子,有什么好說的呢?柳如新依稀記得自己臨近畢業(yè)時,鐵路學校的張校長在贈送給她的一本書的扉頁上瀟灑俊逸的題字,心里默誦著:“勝己者,可精進養(yǎng)識;德盛者,可修身養(yǎng)志;直言者,可正己養(yǎng)心;趣味者,可悅己養(yǎng)人?!闭f得真好。跟誰在一起,是一種選擇,更是一場修行。唯有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對方。不是嗎?自己最好的朋友就是鐵路,冰冷中透著溫情。這么想著,她又莫名其妙地笑起來,笑自己馬上知天命的年齡變得不可思議的幼稚可笑。
“這個開場白是不是太嚴肅了?”她偷偷瞧一眼王書記,幸好,他正和記者小聲交流,沒有注意到她差點傻笑出來的表情。
“那我說說自己的吉祥數(shù)字‘6和‘9吧?!?/p>
她帶過6個徒弟。柳如新愛學習,特別喜歡參加培訓,各種客運規(guī)章制度諳熟于心,業(yè)務專業(yè)在小站也是數(shù)得著的。即使是閑暇時間,她都在堅持學習。2022年剛上崗的徒弟,22歲的賈思琪,在她的精心輔導下,在客運大賽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那一刻,柳如新比自己得了大獎還要開心。
接下來又該講點什么呢?她有點兒不知所措。
“還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牛師傅?!蹦俏挥浾叻畔鹿P,伸出右手,來個拇指贊。
“你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怎么不提提呢?”王書記提醒道。
柳如新最開心的是幫助別人,被同事們稱為“好事做了一火車”。記憶猶新的是,四年前,她在驗票口值班,見一位少年匆匆向她走來,便上前詢問。這位少年通過手語尋求幫助,柳如新見其有語言障礙,趕忙拿出紙和筆,通過文字進行交流得知他要前往某學校報到,下車時因大意將身份證落在火車上了。柳如新立即跟火車站服務臺取得聯(lián)系,聯(lián)系到那趟火車的列車長,返程時將少年的身份證捎回來。柳如新一直陪著這位少年,直到身份證送回來,又送他登上火車。
那位少年到校后發(fā)短信給柳如新:“謝謝你,你就像我的媽媽!也謝謝火車站的所有工作人員?!?只是一個平常的小小的幫助,竟收到一份別致的溫暖。那一刻,柳如新的眼睛濕潤了。
最難忘的那次,去年春運,大年初三吧。柳如新值班時,遇到一個40多歲的男人抱著一個不停哭泣的嬰兒,來回走動,一臉焦急。這么小的嬰兒,沒有媽媽在身邊,柳如新起初敏銳地以為這個男人是“人販子”,心一下子猛地揪起來。來不及告訴同事,她決定先察言觀色。通過交談,得知男人是帶孩子去鄭州看病,因為事情比較突然,沒有提前在網(wǎng)上買票,沒想到在火車站售票口也沒買到票,他的妻子因身體虛弱走在后邊,還沒趕上來。柳如新急忙聯(lián)系領班,在鐵路人員的幫助下,把他們一家三口送上了開往鄭州的火車。
“9”呢?當然是終生難忘的9次獲獎,優(yōu)秀員工、學習標兵、勞動模范、技術能手……那種榮光,一旦回想,一種自豪感便噴薄而出,溢滿心胸。可是,她說完自己獲過9次獎后,便頓住了。
“工作這么多年,有沒有什么讓你感到后悔或者慚愧的事?”記者提示道。
“有,當然有。生老死別,誰也躲不過呢?!弊屃缧陆K生遺憾而負疚的是,開站第一年,母親病逝,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她辦理母親喪事時都是來去匆匆。對旅客的咨詢依然是職業(yè)性的微笑,只能把無言的痛楚深深埋進心底。2015年6月,上高二的女兒學習壓力大,突然病倒,幸好有丈夫細心照料,柳如新陪伴女兒的時間屈指可數(shù)。如今女兒研究生都要畢業(yè)了,不知道女兒會不會埋怨自己。缺席了家長會,缺少了媽媽的陪伴,這都是無法彌補的。好在女兒乖巧懂事,屬于自我理智成長型,從小到大的學習沒讓柳如新分心勞神。轉眼女兒已經(jīng)長大成人,順利考上西南交通大學,大學期間入了黨,還擔任學生會主席。還說畢業(yè)后,要繼承柳如新的衣缽,去高鐵站工作呢……
難捱的采訪終于結束。柳如新的鼻尖沁出一層晶瑩細白的汗珠。
三
按照站里的規(guī)定,做好人好事都會給予獎勵,可每一次,柳如新都婉拒了?!斑€是把機會留給年輕人吧。”她總是莞爾一笑,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柳如新天生對數(shù)字很敏感。如今她所在的這個三等站,春運鐵路日均發(fā)送旅客1500人次以上。爆滿的數(shù)字里,浸潤著像她一樣所有鐵路員工的心血汗水。在最為艱難的時刻,她始終記得自己上班第一天記在筆記本首頁上的那一句話——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燈前行。小心地提燈,全神貫注為旅客照亮行程,她為自己從未缺席的堅持感到自豪。
采訪結束,她心里仿佛還有很多話要說,一時間感慨萬分。
可是自己做的只不過是一些平凡小事,哪一個同事不是這么做的,甚至比自己做得更好呢?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時間好無情呀,怎么一轉眼就從早晨到了黃昏呢?船到碼頭車到站了呢?上次,慧姐退休,一激動說成“車到碼頭船到站”,把她笑得差點兒岔氣呢。自己在告別會上,會不會說錯什么話,還是光知道哭鼻子呢?
柳如新一改往日飯后到對面小廣場散步的習慣。她慢慢整理好床鋪,把業(yè)務競賽獎勵的洗漱套裝,包括牙膏、牙刷、毛巾、香皂,塞在枕頭下,并用新毛巾蓋上。想象著她給新來的同事制造的這個小驚喜,差點兒笑出聲來。
這一夜,柳如新少見地失眠了。
四
此刻,柳如新一如既往地挺身站在進站檢票口。微笑著核對車票信息,偶爾遇到誤看車次的旅客,便會柔聲提醒。
如果把高鐵系統(tǒng)比作一座學校,列車就像教室,站內更像是餐廳加宿舍的大后勤服務中心。一切上車出行前的準備,下車后的查驗放行,還有旅客在候車室內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呵護到位。這么想來,柳如新感到自己的角色更好像是導游、大宿管或者“守門神”。
她無意識地瞥了一眼對面候車大廳入口。有人急匆匆地跑到車站售票處購票,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分明是沒有做好計劃臨時上車趕時間的;有的一臉焦慮,在辦理旅客補票及旅行變更手續(xù);有的不緊不慢地在自動取票機上把身份證放置在讀取區(qū),目光平靜,悠然自得,顯然是早已做好行程規(guī)劃的旅客。
車站的安全,一絲一毫也不能馬虎。入口處不遠,車站安檢員小李手持安檢儀在乘客身上上下掃描,做人工檢查。進站乘車的各種包裹和手提袋正在通過安檢的機器檢查,傳送帶發(fā)出連續(xù)的“嗡嗡”聲??头⊥踉趶V播上語音播報,列車即將進站,需要哪個車次的乘客提前排隊等候。甜美的提示音如一絲微風飄過平靜的湖面,蕩漾漣漪。站前乘車候車處,兩位同事在引領乘客乘車,忙碌而秩序井然。
這幾個工種自己都干過。有的是工作需要臨時調配,時間也不長??赡囊粋€崗位不是力爭完美周到的服務?鐵路員工用心用情服務旅客,用汗水守護鐵路旅客的平安與出行順暢。
退休前失落,還是更年期應激?最后一個春運崗位工作,她居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張,生怕出現(xiàn)一絲一毫的差錯。當然,手把手教出來的徒弟個頂個的強,自己應該感到欣慰。
驀然,她想起自己首次值乘高鐵工作的那一天。當日,她和同事們通過層層選拔培訓,參與小站值乘,難掩怦怦心跳。大家在心里暗暗比賽似的,盡力拿出自己練就的最好的業(yè)務水平,展現(xiàn)出高鐵人的精神風貌,讓首次嘗鮮的乘客獲得更好的乘坐體驗。候車大廳內,隨處可見慶祝條幅,鏗鏘的鑼鼓聲讓旅客們紛紛駐足合影,期待著即將開啟的旅程。隨著一聲鳴笛,復興號段首發(fā)列車駛出小站,她的心也隨著列車前行。多年的值乘經(jīng)歷,讓她和很多旅客結下了友誼,也獲得了數(shù)不清的贊譽。雖然即將退休,但在崗一分鐘,就要盡責六十秒,她一直是這樣要求自己的。
五
新的一周開始了。柳如新沒有選擇上午回家,她最后一次環(huán)視陪伴了多年的這個三等站。
“旅客朋友們,開往北京的×××次列車即將進站,請上車的旅客做好準備!”廣播里的聲音依然親切自然,同事們在各自崗位上熟練地操作著,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柳如新走過北側的小廣場,穿過東西向的馬路,買了學生文具和書包,到村委找到村委會趙主任。原來的老主任已經(jīng)退休了。柳如新裝作第一次來村委,她通過縣婦聯(lián)會“春蕾”幫扶計劃,幫扶的磊磊已經(jīng)在讀高中,學習成績拔尖。柳如新表明來意,告訴趙主任自己想資助一個留守兒童,趙主任帶她來到一戶農家。
9歲軒軒的父母在廣東打工,一年難得回來一次。
軒軒上學去了,年屆七旬的爺爺拄著拐杖,連聲“謝謝”引來一陣咳嗽。她悄悄地在軒軒的一本書中夾進去1000元錢,并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上“希望你健康成長,天天快樂。記得有困難來找我——你的新家長柳如新”,還在后面寫上了自己的電話號碼。
柳如新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直到軒軒大學畢業(yè)。以后借口家訪,也好為自己能多回來看一看昔日戰(zhàn)斗過的小站找一個合理的理由,這是外人所不知的秘密。
午后的陽光透過云層,時隱時現(xiàn)。臨別,柳如新仔仔細細地轉身看了一眼小站。望著在站臺上的青青,她為旅客服務的身影格外動人,柳如新仿佛看到了從前的自己。
柳如新收回目光,欣慰地笑了。
她繞了一大圈,路過村辦學校。教室里,孩子們仰著臉笑,紅彤彤的臉蛋如春花綻放。這么多可愛的孩子,哪一張笑臉是軒軒呢?下次來看望他時,就有了期待的答案。
“如果我在睡夢中醒來,多么希望再看到小站的家……”她哼著自己現(xiàn)改了詞的歌兒,快樂得像一只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