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渦輪葉片帶肋通道換熱性能數(shù)值和試驗研究

      2023-09-11 08:32:50李皓璠云雪
      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肋片塞爾壁面

      李皓璠, 云雪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 遼寧 沈陽 110035)

      對現(xiàn)有渦輪風扇發(fā)動機性能進行優(yōu)化可采取改變發(fā)動機傳統(tǒng)循環(huán)模式、提高發(fā)動機循環(huán)參數(shù)、優(yōu)化發(fā)動機控制系統(tǒng)等多種方法。發(fā)動機高壓渦輪前溫度直接決定推進系統(tǒng)的推力性能,高壓渦輪前溫度每提高10 K,推力可提高約1 470 N[1]。

      目前渦輪風扇發(fā)動機渦輪葉片所采用的冷卻技術主要有外部冷卻和內部冷卻2種方式,其中內部冷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葉片中部區(qū)域的帶肋通道冷卻[2]。Ayli等[3]研究了帶肋通道,擬合得到了強迫對流傳熱的傳熱關聯(lián)式。Liu等[4]對帶肋通道內的截斷肋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相同換熱效率下采用截斷肋可降低壓力損失。Han[5]擬合得到了不同結構參數(shù)下帶肋通道的傳熱關聯(lián)式。Wang等[6-7]采用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不同結構內冷通道,結果表明相對于45°V型肋,波紋肋的換熱效果更好。劉聰?shù)萚8]對三角形V肋和反向V肋的換熱效果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反向V肋的換熱效果更好。通過改變肋片結構強化換熱的冷卻機理研究得到了廣泛發(fā)展[9]。但對于帶間隔的間斷肋片通道的流動換熱研究較少。本文利用試驗平臺對寬高比為1的45°斜置帶肋通道進行了詳細的測量,并開展數(shù)值模擬研究,驗證了帶間斷間隔肋的新型結構能夠有效提高換熱性能。

      1 高壓渦輪葉片帶肋通道換熱性能衡量方法

      在高壓渦輪葉片中增加肋結構,會在提升換熱性能的同時,增加流動阻力[10]。換熱能力以努賽爾數(shù)作為衡量指標,流動阻力以摩擦因數(shù)作為衡量指標,為了將換熱性能強化和流體能量損失進行綜合考慮,將換熱性能因子作為綜合評價指標[11],分別定義如下:

      努塞爾數(shù)定義為

      式中:Nu為努塞爾數(shù);k為流體導熱系數(shù),W·m-1·K-1;h為對流換熱系數(shù),W·m-2·K-1;q為通過壁面熱流密度,W;qloss為散熱損失,W;A為通道換熱面面積,m2;Tw為通道表面當?shù)仄骄诿鏈販囟?K;Tb為冷卻工質的溫度,K。

      摩擦因數(shù)通過壓損Δp、通道長度l和流體的流動速度u求得

      (3)

      式中:f為摩擦因數(shù);Δp為流體壓力損失,Pa;u為氣流速度,m·s-1;l為通道長度,m。

      為了衡量帶肋通道的換熱能力與摩擦損失的大小,現(xiàn)在引入光滑通道內強制對流換熱和摩擦因數(shù)的普遍關聯(lián)式

      式中:Nu0為流體在光滑通道中努賽爾系數(shù);f0為流體在光滑通道中的摩擦因數(shù);Pr為流體的普朗特數(shù)。

      換熱性能因子FT計算公式為

      (6)

      2 寬高比為1的45°斜置帶肋通道換熱性能測量試驗

      2.1 試驗平臺簡介

      寬高比為1的45°斜置帶肋通道試驗原理及結構設計如圖1~2所示,試驗裝置主要由風機、試驗段、電加熱器、控制與信號采集系統(tǒng)等組成。在試驗過程中, 由風機鼓入的空氣通過儲氣罐進入帶肋面恒定熱流密度為2 000 W/m2的試驗段中。調節(jié)控制系統(tǒng)電磁閥的開度得到合適流量, 使試驗段進口雷諾數(shù)分別保持在10 000,20 000,30 000,40 000,50 000和60 000這6種工況,試驗段進口壓力控制在0.3 MPa左右,進氣溫度為293 K。

      圖1 試驗平臺原理圖

      圖2 試驗段結構設計圖

      原型通道和新型結構的具體參數(shù)如表1所示,序號2~7為新型結構,新型結構是在流動方向下游肋片遠端位置對肋片進行切除,序號3新型結構如圖3所示。

      表1 帶肋通道原型結構及新型結構的具體參數(shù)(肋片角度α=45°,肋片間距P/e=10)

      圖3 沿流動方向下游肋片切除的新型結構

      所有的熱電偶均焊接在外壁面相應的測溫位置上,帶肋外壁面上沿中心線存在25個熱電偶測溫點,測溫點從距離入口19 mm處開始,依次相距19 mm均勻排布,帶肋通道試驗段外壁面熱電偶的分布如圖4所示。

      圖4 熱電偶分布部分圖

      2.2 試驗結果分析

      對帶肋通道帶肋外壁面中心線上的25個測點進行了測量,試驗結果如圖5~6所示。其中,沿流動方向為x正方向帶肋通道當量直徑為D。

      圖5 原型結構帶肋面外壁面中心線Nu分布

      對于寬高比為1的45°斜置帶肋通道原型結構,在10 000,20 000,30 000,40 000,50 000,60 000 6種雷諾數(shù)工況下,帶肋外壁面中心線上努塞爾數(shù)分布基本上呈現(xiàn)相同的規(guī)律:

      1) 在0

      2) 在2≤x/D<6區(qū)域,流動進入了充分發(fā)展狀態(tài),入口段效應基本消失,空氣溫度逐漸升高,努塞爾數(shù)逐漸減小, 帶肋面外壁面中心線上的努塞爾數(shù)隨著x/D的增加有逐漸減小的趨勢;

      3) 在x/D≥6區(qū)域,冷卻空氣對試驗段的冷卻作用逐漸減弱,試驗段的外壁面的溫度趨于平緩,x/D≥11位置的溫度有所下降,努塞爾數(shù)逐漸增大。

      6種新型結構的帶肋面外壁面中心線努塞爾數(shù)分布規(guī)律與原型結構的分布規(guī)律基本上相似:

      1) 在0

      2) 與原型結構不同的是,在0

      3) 在x/D≥4區(qū)域,入口段效應的影響逐漸消失,流動狀態(tài)為充分發(fā)展,努塞爾數(shù)逐漸趨于平穩(wěn);

      4) 在x/D≥10的區(qū)域,由于帶肋面的溫度有所降低,因此計算出來的努塞爾數(shù)有所升高,但變化程度非常小。

      圖7為原型結構和6種新型結構帶肋通道的摩擦因數(shù)f的試驗結果。新型結構的摩擦因數(shù)f與原型結構相比差別不大,其值均分布在0.029~0.054之間,且隨著Re的增加,f逐漸減小。

      圖7 不同結構帶肋通道的摩擦因數(shù)

      3 寬高比為1的45°斜置帶肋通道換熱性能數(shù)值模擬

      3.1 計算模型簡介

      采用Inventor軟件建立計算域,計算域的網格采用ICEM軟件生成,保證y+小于1。經計算所得的網格無關性結果如圖8所示,本文選用進口流量、壓力出口、熱流密度等邊界條件。

      圖8 帶肋直通道網格無關性驗證

      使用6種不同的湍流模型k-ε、k-w、RNGk-ε、SST、SSG和LRR對寬高比為1的45°斜置肋片帶肋單通道進行數(shù)值模擬。使用SST湍流模型所得的數(shù)值計算結果較其他幾種湍流模型而言相對更加逼近試驗結果。

      當使用SST計算模型時,所得的單通道帶肋壁面外壁面中心線上平均努塞爾數(shù)和試驗結果的對比情況如圖9所示。從進口雷諾數(shù)從10 000變化到60 000的過程中數(shù)值模擬結果能準確捕捉Nu數(shù)的變化趨勢,數(shù)值模擬結果比試驗結果的平均相對誤差為10.17%。

      圖9 帶肋直通道SST湍流模型數(shù)值模擬結果與試驗值對比情況

      3.2 數(shù)值模擬結果分析

      圖10所示為寬高比為1的45°斜置肋片帶肋通道在Re=60 000時,內壁面努塞爾數(shù)比與1的差值。在流動方向下游肋片遠端3個肋高的區(qū)域差值為負值,切除這個區(qū)域的肋片以獲得更高的強化換熱效果。采用表1中的6種新型結構進行數(shù)值計算,以便相互驗證。

      圖10 原型結構在Re=60 000時帶肋內壁面換熱效果

      不同結構帶肋壁面平均努賽爾數(shù)比Nu/Nu0、摩擦因數(shù)比f/f0、平均強化換熱因子FT隨Re變化規(guī)律分別見圖11~13,在不同的入口雷諾數(shù)下?lián)Q熱性能有較大的差別。結論如下:

      圖11 不同結構帶肋壁面平均Nu/Nu0隨Re變化規(guī)律 圖12 不同結構帶肋通道f/f0隨Re變化規(guī)律 圖13 不同結構帶肋壁面平均FT隨Re變化規(guī)律

      1) 相比于其他改良結構,全部肋片在流動方向下游切除3.8 mm的新型結構在綜合換熱性能上表現(xiàn)最優(yōu),摩擦因數(shù)比僅增加1.1%,而平均Nu數(shù)比和平均換熱因子分別平均增長15%,14%;

      2) 在進口Re從10 000~60 000變化的情況下,全部肋片在流動方向下游切除3.8 mm新型結構平均努塞爾數(shù)比和強化換熱因子都是增加的,在低進口Re數(shù)下,換熱性能增加不如其他結構,但是在高進口Re數(shù)范圍內(30 000~60 000),該新型結構的2項強化換熱優(yōu)化結果均是新型結構中最大值。

      分析斜置肋片的強化換熱機理發(fā)現(xiàn),主要是由于在斜置肋片之后的3~6個肋高的二次流再附著,對于邊界層的破壞使得斜置肋片相較直肋片而言換熱性能大大提升,同時在主流區(qū)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渦。形成的渦結構將低溫工質帶到高溫區(qū)域,形成非常好的換熱效果[12]。新型結構換熱性能的提升是由渦旋核心分布的變化引起的。新型結構與原型結構的渦旋核心分布如圖14所示,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二者的渦旋核心分布規(guī)律是相似的,都是由靠近右側光滑面的主流渦旋、肋片間的縱向渦和靠近左側光滑面的離散渦組成,這些渦旋構成了帶肋通道中的主要二次流流動。其中主渦靠近右側光滑面,距離帶肋壁面較遠,一般由第三根肋片開始形成并逐漸向下游發(fā)展、壯大。縱向渦沿著肋展方向流動,向著主流渦進行靠攏,最終匯聚,但是可以看出新型結構的由切除肋片帶肋的橫向渦強度相較于原型結構的橫向渦有所提升,同時對于與主流匯聚的位置也更加靠近出口,給予帶肋壁面上二次流的分離與再附著更多的機會,強化換熱的效果更明顯。

      圖14 原型結構渦旋核心分布規(guī)律(Re=60 000)

      4 結 論

      本文對寬高比為1的45°斜置帶肋通道的原始結構與新型結構的換熱特性進行試驗測量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1) 原型結構與新型結構同樣存在入口段效應,原型結構入口段效應集中在0

      2) 原型結構和新型結構在進口Re從10 000變化到60 000的過程中,數(shù)值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平均相對誤差為10.17%。數(shù)值計算結果顯示,全部肋片在流動方向下游切除3.8 mm結構的換熱性能是6種新型結構中最優(yōu)的。帶肋面平均Nu數(shù)、平均Nu數(shù)比和平均換熱因子相比于原始結構分別平均增長25.1%,24.8%,22.7%。

      猜你喜歡
      肋片塞爾壁面
      二維有限長度柔性壁面上T-S波演化的數(shù)值研究
      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
      基于Icepak的IGBT模塊水冷散熱特性仿真分析
      肋片形式對Hampson型換熱器流動換熱特性影響
      真空與低溫(2021年2期)2021-03-29 11:25:38
      三維矩形外肋管流動傳熱特性數(shù)值模擬
      山東化工(2020年17期)2020-10-23 04:31:40
      壁面溫度對微型內燃機燃燒特性的影響
      淺談點-連式ATP系統(tǒng)在埃塞爾比亞輕軌中的應用
      顆?!诿媾鲎步Ec數(shù)據處理
      考慮裂縫壁面?zhèn)Φ膲毫丫a能計算模型
      肋片的形狀和尺寸優(yōu)化設計
      科技傳播(2012年7期)2012-07-06 08:11:14
      南靖县| 轮台县| 酒泉市| 邵东县| 宜宾县| 岳西县| 达孜县| 荣昌县| 平阳县| 娱乐| 郴州市| 镇远县| 临邑县| 大连市| 同江市| 长兴县| 开鲁县| 和林格尔县| 江源县| 新乐市| 香格里拉县| 安阳市| 无极县| 罗定市| 习水县| 抚顺县| 会东县| 沙洋县| 揭东县| 清远市| 陆丰市| 崇阳县| 康马县| 东丰县| 怀来县| 财经| 福清市| 池州市| 定结县| 隆化县| 彰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