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古裝劇里的結婚場景,十有八九新郎穿紅色喜服,新娘穿綠色婚服。這種紅配綠是古已有之還是戲劇效果?
唐朝對女子婚禮服的要求,在《大唐開元禮·卷三》中,表明主色為青色,《新唐書》也記載了婚嫁時女性禮服、配飾的具體樣式,其中禮服、皮制束衣帶、鞋襪都是青色。
根據史書青色既可以指黑色也可以指綠色,有的地方甚至能表示藍色,差不多就是藍色到綠色之間所有的顏色。
但在唐代,“青質連裳衣”就是指的綠色的深衣,一種介于青色和黃色之間的顏色。
與結婚典禮時能穿“命婦禮服”的百姓女子一樣,普通百姓男子婚禮時穿的紅衣也是正經“官服”。古代紅色系服裝是上流人士專屬的顏色,唐代普通男子不能穿,但婚禮例外。
因為唐朝人認為男子洞房花燭夜,可與讀書人中舉相提并論,官方也就規(guī)定普通男子婚禮上可以穿某品級官服作為婚服,所以民間稱新郎為新郎官,指的也是這個道理。
唐朝普通百姓男子大婚可穿無花紋的紅色“絳公服”,與無花紋的“大袖連裳”就組成了紅男綠女婚服。
與此相反,有品級的男子大婚時就不能穿紅色了,如《風起洛陽》中官宦公子百里弘毅,大婚時穿的就是青色。
無論男女,婚禮穿紅色是在明朝確定并流傳至今。明太祖朱元璋對紅色情有獨鐘,紅色被皇家獨專。因此紅色作為正色被賦予了崇高地位,成為明代婚服的主色調。
其實,除了紅配綠,中國歷史上還有其它婚服配色。比如周代婚服玄纁:“玄”指深黑色,“纁”是淺紅色。
魏晉南北朝時期,婚服色彩還出現了白色。
(摘自《深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