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慈
一天下班回家,看到平時和一個椅子配對的腳凳被移動了,以往腳凳應該是在椅子腳下的,可現(xiàn)在跑到椅子后面去了。我心想,一定是雙胞胎玩耍時把家具挪位了。
大雙乖乖地走到我面前,磕磕巴巴地說:“媽媽,我和小雙扔東西玩,一個東西掛到窗簾上了,我想自己拿下來,就站在腳凳上,可是把腳凳踩壞了?!蔽冶緛磉€漫不經(jīng)心地聽他講話,一聽說腳凳壞了,立刻急了,連忙過去一看,本來好好的腳凳有一只腳被踩斷了,“斷腿”被藏在了角落里。
我第一反應就是:糟糕,這是皮面的,這下幾百元沒了。我不由自主地提高嗓門:“你怎么能踩腳凳?。窟@是不能承重的啊,你怎么這么不小心呢?”
我還沒吼完,就見怯怯的大雙眼淚啪嗒啪嗒地掉了下來。
看到他的眼淚,還在發(fā)火的我突然醒了:我在干什么???孩子能鼓足勇氣主動告訴我,我怎能用這樣的態(tài)度對待他呢?
于是我蹲下身來,拉住大雙的手說:“對不起,大雙,媽媽不該對你發(fā)脾氣。謝謝你主動承認錯誤,這是一個很好的行為,希望你不要被媽媽嚇到?!贝箅p看到我的態(tài)度變得正常了,止住了哭聲說:“對不起,媽媽,我不是故意的?!?/p>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你也要接受教訓。做事之前要動動腦筋,你看這腳凳,一點兒都不結實,是不能承重的,弄不好你會摔倒受傷?!敝棺】蘼暤拇箅p,點了點頭。
事后,我深刻反省了一下自己,其實有些道理很簡單,冷靜下來,馬上就明白應該怎么做,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就是欠缺那么一點點冷靜和智慧。
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學校有三個孩子在社交媒體上寫了不當語言,學生家長被學校叫來開會。一位家長還沒開口講話呢,臉已經(jīng)拉得很長了。還有一位家長開口就對孩子說,“你真給我丟臉。”只有一位家長很冷靜,平和地了解了情況,然后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說:“咱們回家坐下來好好談。”孩子當時就哭了,抱著爸爸說對不起。這個爸爸后來說:“我對他發(fā)火也沒有用,還不如心平氣和地跟他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三位家長內(nèi)心其實都很急,處理問題的方式卻不同。
記得我家小雙有一次在學校犯錯,拿回來一張紙條要家長簽字,因為害怕我們責怪他,自己偷偷簽了字交回學校。事發(fā)后我們都很震驚。孩子犯錯不怕,關鍵是要改正錯誤,可是如果我們開口就責怪,那充其量是在發(fā)泄情緒。
于是我把小雙找過來,心平氣和地和他談了一次,告訴他我們沒有期待一個完美的他,我們自己也不完美,誠實一點,改正錯誤,這點很重要。小雙從此記住了要誠實,類似事情再也沒有發(fā)生過。由此看來,家長對待犯錯孩子的態(tài)度,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