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琳
雖沒有小暑、大暑炎熱,但盛夏的威力還沒有完全消退,秋陽依舊厲害,因此立秋前后很多地方仍處于炎熱中,這段日子被稱為“秋老虎”。蟬聲也一直在耳邊響,但再不是夏日不停歇的高歌猛進了。
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zhuǎn)變,陽氣漸漸告退,陰氣漸生,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走向衰落。植物是很敏感的,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fā)黃,并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
節(jié)氣歌中“秋處露秋寒霜降”中“秋”,就是立秋。公歷每年8 月7 日至9 日之間為立秋節(jié)氣,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開始的意思。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耙缓颍簺鲲L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jīng)鏊?,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岸颍喊茁渡薄4蟮厣显绯繒徐F氣產(chǎn)生。立秋過后五天,氣溫逐漸下降,清晨會有霧氣產(chǎn)生?!叭颍汉s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萬梓琳
秋收后是古人團聚的日子,留下了很多詩篇,其中佳作很多,有悲秋的,有誦秋的……這首詩寫了詩人在夏秋季節(jié)交替時細致入微的感受,連風也變涼了。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換了一副容顏,人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變化。
立秋,收獲季節(jié)到了。因此,民俗活動很多,有祭祀土地神的秋社,慶祝豐收的曬秋、秋忙會、秋田娛樂等,還有養(yǎng)生的貼秋膘、秋躺等。
啃秋活動。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币灿杏忧锾斓絹碇?。“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立秋當日或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或在瓜棚里、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金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傳達的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夏天沒有什么胃口,兩三個月下來,大都要體重減輕。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也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炎熱的暑氣從此時開始漸漸消退,氣溫逐漸下降,白天熱,早晚較之小暑、大暑稍微涼爽點。處暑是暑熱與寒涼交替的季節(jié),氣候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到秋季的少雨干燥。人也感到皮膚緊繃繃的,嘴唇干得發(fā)裂,也就是“秋燥”。
處暑的到來意味著大部分地區(qū)林果和農(nóng)作物陸續(xù)進入成熟期,農(nóng)民加緊采摘,給水稻施肥。
立秋后的節(jié)氣就是處暑,秋天的第二個節(jié)氣,在每年公歷8 月23 日前后?!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意為停止、結(jié)束。夏天終于正式謝幕,秋天上場。
黃芷琪
喻佳麗
處暑有三候。“一候:鷹乃祭鳥”。鷹開始大量地捕獵鳥類,還會把獵物祭天。實際上是因為這個時節(jié)五谷豐登,鳥類數(shù)量很多,鷹把捕獲的獵物陳列在地上,就像人們感恩祭天一樣。
“二候:天地始肅”?!安荼乜莞?,花必凋殘。”一切有生命的物體都會如此,有盛就有衰,有繁華就有衰落。天地萬物開始凋零,秋天帶來一片蕭瑟之氣。
“三候:禾乃登”?!昂獭笔鞘?、稷、稻、粱類農(nóng)作物的總稱?!暗恰笔浅墒斓囊馑?。此時,莊稼成熟了。
處暑后風雨
[元]仇遠
疾風驅(qū)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tài),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這是宋末元初仇遠的作品,描繪了處暑時節(jié)詩人居家的所見所聞所感。讀來令人身臨其境,感受到處暑疾風驟雨帶來的清涼,聽到小兒在朗朗初秋中誦讀詩書的聲音。
處暑節(jié)氣民俗活動也很多,比如祭拜土地神、祭祖活動,還有沿海的開漁節(jié)。處暑過,暑氣止,開始迎來最美好的秋高氣爽之時,秋意漸濃,正是人們秋天出游的好時節(jié)。
放河燈。悼念逝者,祈保平安。處暑前后農(nóng)歷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民間會有中元節(jié)的活動,其中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是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漂流,向水神祈求平安。后來演變?yōu)閷κ湃ビH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的祝福等。
吃鴨肉。處暑送鴨,無病各家。鴨肉味甘性涼,具有滋陰養(yǎng)胃、利水消腫的作用,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
徐鐸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