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玲
我出生在甌江之畔,確切地說,是喝著甌江水長大的。
甌江,是麗水、溫州一帶人的母親河。自古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不少動人的詩句,比如文徵明的“夢回涼月甌江遠,思入秋風楚畹長”,湯顯祖的“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我小時候除了長江黃河,就只知道甌江了,夏天,就隨著大人去江邊淺水處洗澡,其實到現(xiàn)在也只會幾下狗刨,但生在江南,對水的親近是骨子里的。甌江邊這樣的野泳去處有很多,有時候人就跟煮餃子一樣,只是洗了個熱鬧。不少人還卷著家里的涼席過去,洗完澡,把席子立起來圍成圈,人就在里面淡定地拭水換衣裳,雖然簡陋,但能遮擋閑人視線,也很方便。
再長大一些,城里有了游泳池,學校也有了游泳課,就再也沒有去過野泳了,童年里那些江邊戲水的日子漸漸遠去。我生活在麗水市區(qū),大水門與小水門的古城墻逐漸得到了修繕,防洪堤也越來越美,成為蓮都區(qū)繞不過去的一道風景線,不論是游玩還是晨練,每天來來去去的人川流不息。我每次從上海金山再回到浙江麗水,親友們總還會約著,晚飯后到防洪堤走一走,吹吹甌江的風,看看遠處甌江大橋及沿岸披掛的五彩燈影倒映在水面,波光粼粼,晃晃悠悠。
人生的際遇很難預(yù)料。很小的時候,我對上海就有一種特殊的崇拜情結(jié)。那時候,父親正當壯年,在茶廠工作,經(jīng)常出差,每三次便有兩回是去上海。當時正值周潤發(fā)、趙雅芝主演的電視劇《上海灘》風靡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飄的都是“浪奔浪流,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所以能去上海出差,總是令人有些羨慕的。
每每從上海回來,他都會帶回一些讓周圍人眼紅的東西給我。什么的確良襯衫、大白兔奶糖,甚至有一回是雙漂亮的小皮靴,橙色皮面,里面有一層紅紅的小絨毛,冬天穿著特別暖腳,一點都不凍人,而且走起路來,能留下一串卡卡的聲響。我穿去廠里的幼兒園時,就像開屏的孔雀一般,走路都有點“外八”。想起這雙靴子,不由又想起了當時園里最好的玩伴楊麗君。
我頭一天穿這靴子去幼兒園,楊麗君穿的是件紅色的呢子大衣,聽說也是上海貨,非常漂亮。小朋友羨慕之余,都去扯她身上的絨毛,我也跟著扯了幾把,把扯下來的絨毛塞進了小靴子,覺得這樣就更暖了。
晚上,父母發(fā)現(xiàn)了靴子里的絨毛,以為穿了一天就掉毛了,為此展開了一場上海鞋子質(zhì)量好不好的討論。第二天,楊麗君沒來,她奶奶卻趕到幼兒園,要追究是誰把孫女衣服扯得禿了半邊。作為肇事者之一,我回家也被父母吃“生活”了,過后,一直想去跟楊麗君道歉,卻沒有等到她,聽說她父母原就在上海,馬上就要去上海讀書了。
此后,我再也沒有見過她,但“上?!币渤蔀榱宋蚁乱庾R的一個執(zhí)念。那里有很多好東西,還有我曾經(jīng)最要好的朋友。后來在寫《回不去的小時候》那本書中,我也略略記下了這一段往事,希望有朝一日,童年的小伙伴能夠恰好讀到,能夠聯(lián)系到我。
上學之后,我從課本地圖上看到了黃浦江,纏著我父親,問黃浦江什么樣子,是不是和甌江差不多。可惜父親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黃浦江是上海的地標河流,流經(jīng)市區(qū),將上海分成了浦西和浦東。多年以后,我第一次來到外灘觀光時,才真正領(lǐng)略到黃浦江的獨特魅力。岸的這邊是老式的西洋建筑,對岸卻是現(xiàn)代的摩天大樓,兩岸交相輝映,中西合璧,一派繁華,又應(yīng)和了“海納百川”的味道。我們看江,其實更多的是看兩岸的風景吧,隔幾年每每再看,無論是甌江還是黃浦江,水越來越清,兩岸越來越美,便是一切不斷向好的佐證了,令人心生歡喜。
如今,我早已在上海金山區(qū)落戶,難得回一趟麗水,反而是周邊的朋友,經(jīng)常有人與我說起,前陣子又去過你老家了,真是美。朋友圈驢友們分享的照片,總是離不開江影碧波白帆。也有很多朋友問我自駕去麗水的游玩攻略,習慣性推薦仙都鼎湖峰、古堰畫鄉(xiāng)、石門洞幾個常規(guī)的景點。后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早就落伍了,很多上海人一遍一遍地游玩麗水,每次都能尋到不一樣的目的地,而他們?nèi)ミ^的不少地方,甚至我都不曾去過;有些我去過的地方,也已大不一樣,畫面中的美景,日復(fù)一日,煥發(fā)著勃勃的生機。
憶及上一次回老家,車子開在街上,居然開迷了路,實在是因為街景變化太大,無奈還是開了導航才找到了記憶中的去處。
從甌江到黃浦江,我來到了向往的遠方,這并不妨礙我常常思及故土。我的內(nèi)心簡單而又純粹,無論是黃浦江還是甌江,只愿兩岸的景致越來越好,一切從容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