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青(北京)
1951年5月底,在第五次戰(zhàn)役轉移階段的漣川鐵原防御作戰(zhàn)中,志愿軍第六十三軍一八七師五六一團三營奉命堅守合水里東山,抗擊美騎一師的進攻,掩護軍主力后撤。
5月31日凌晨,三營在營長羅金友、教導員溫樹風率領下進入陣地,以七連為左翼,扼守新村西山;九連為右翼,扼守榛田里北山;八連居后,占據合水里東山主陣地,作為預備隊。
不久,美騎一師5 個步兵營在4個炮兵營、11輛坦克、5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向三營陣地撲來。敵人來勢兇猛,氣焰囂張,先以炮火猛烈轟擊右翼九連防御陣地,陣地上頓時硝煙四起,焦土一片。隨后,敵人開始以一個排進行試探性攻擊。三營則以數個班和戰(zhàn)斗小組前出,迫敵提前展開,主力利用有利地形,頑強阻擊。一天內,三營打退敵人數次進攻,斃敵300 余人,守住了陣地。
入夜后,羅金友判斷敵人第二天必然攻我左翼,隨即將預備隊八連調往左翼,加強167.1 高地的防御。
影視劇中的羅金友形象
果然,6 月1 日上午,敵2 個營在8 輛坦克支援下攻擊左翼七連陣地。三營集中火力向敵猛打,連續(xù)擊退敵4次沖擊,給敵以大量殺傷。下午1時,敵又集中兵力發(fā)起第5次沖擊。在激戰(zhàn)中,七連傷亡較重,敵乘虛突入我陣地。羅金友立即組織八連向突入之敵實施反擊,但因敵突入兵力多、火力猛,我軍反沖擊未能成功。
戰(zhàn)情危急,一八七師迅速命令師炮兵群向突入之敵實施集中炮擊,炸得敵人傷亡慘重,潰散而逃。但這時,左翼和右翼進攻之敵又從側后迂回,使三營三面受敵。上級果斷令三營放棄部分前沿陣地,集中兵力扼守榛田里北山等主要陣地,并連夜向前沿運送彈藥和給養(yǎng)。
6 月3 日拂曉,敵以一個團的兵力從左翼突進,直插三營背后,并以一個連的兵力向第七、第九連之間突入。情況萬分危急,羅金友立即調整部署,將全營僅有的7個仍可以機動作戰(zhàn)的戰(zhàn)士組織起來,實施反突擊。其中,戰(zhàn)士趙長生、王維章及時趕到九連二排陣地,連續(xù)扔出30 多枚手榴彈,將敵人打了下去。但在敵人連續(xù)沖擊下,九連二排寡不敵眾,陣地被敵人突破,全部犧牲。
戰(zhàn)至下午1 時許,三營各單位之間失去聯系,各自為戰(zhàn),敵乘機從兩側包圍了七連陣地。七連指導員趙滿增率余部奮力抵抗,最后,身負三處重傷的他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
此時,羅金友和溫樹風組織營部最后18 名勇士,用石頭、鐵鍬、刺刀與敵展開肉搏,死戰(zhàn)不退。20分鐘之后,增援的一連及時趕到,擊潰了突入陣地之敵。
此戰(zhàn)中,三營抗擊了數倍于己的敵人10余次進攻,堅守陣地4天3 夜,斃傷敵人1300 余人,對穩(wěn)定第一線防御陣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1 年6 月10 日,第一 八七師五六一團三營被授予“守如泰山”榮譽稱號。該部現編制為武警某機動總隊某支隊某機動大隊。
1951 年5 月27 日,在第 五次戰(zhàn)役轉移階段的芝浦里阻擊戰(zhàn)斗中,志愿軍第十五軍二十九師八十六團二營奉命由金化地區(qū)進至芝浦里以南的角屹峰、自隱里一線陣地,擔任所在團第一線防御任務。
角屹峰主峰狹窄、裂石斷崖,易守難攻,不過,山上巖石堅硬,構筑工事比較困難。只有守住了角屹峰,才能守住芝浦里,進而保證芝浦里以北的鐵原至金化一線戰(zhàn)役防御縱深的安全。
5月30日拂曉,“聯合國軍”加拿大第二十五旅一營在火炮和坦克的掩護下,向角圪峰的八十六團陣地發(fā)動了猛烈進攻。狹路相逢勇者勝。處在最前沿的二營在營長徐德堂大膽指揮下,把向上爬的敵人一頓迎頭痛擊,將敵人給打了下去。接著,前來支援的軍直炮兵九團主力在團參謀長趙梗指揮下,對二營實施火力支援。徐德堂不斷地向趙梗報告敵軍的行動情況,為炮兵開火指示目標。九團的火炮也不斷隨著敵軍的運動而調整射向,配合二營打擊敵軍,并擊斃了加拿大旅第一營營長。經過一天戰(zhàn)斗,二營基本上控制了角圪峰,還派少數兵力到山下公路的優(yōu)勢位置,牢牢卡住了“聯合國軍”北上的咽喉。
5月31日,“聯合國軍”又換上美第二十五師,企圖用機械化快速行進來突破二營的前沿陣地。美軍的一個營在坦克支援下,發(fā)起一輪又一輪進攻,戰(zhàn)斗進行得異常激烈。一天下來,在二營頑強抵抗下,美軍的20 余次進攻全部被擊退。
6 月1 日,“聯合國軍”又換成了戰(zhàn)斗力更強的美第三師,實施車輪戰(zhàn)術,交替輪番進攻。當天清晨,美三師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掩護下,向角屹峰展開猛攻。這一天,敵我反復拼殺,幾乎所有的山頭都打成了白刃戰(zhàn),陣地幾度易手。二營戰(zhàn)士們用刺刀捅、石頭砸、拳頭打、牙齒咬……最終,二營營部勤雜人員也全部上到第一線,和敵人展開殊死搏斗。
6 月2 日,三營的2 個連增援到減員嚴重的二營陣地,角屹峰的防線終于穩(wěn)固下來。
6月3日,美三師以2個團分3路繼續(xù)向角屹峰陣地進攻,并突破了前線二營六連一排的陣地。此時,整個一排只剩下了11 人。危急時刻,三營八連的一個排利用大雨濃霧的掩護通過密林,突然向美軍實施反沖擊,終于將敵人打退,奪回陣地,守住了角屹峰。
6 月4 日,美三師一部在坦克的掩護下,再次突入角圪峰主陣地。八十六團團長王芳、政委于肇彭命令部隊堅決反擊,誓死奪回角屹峰。當日黃昏,十五軍的師團兩級炮兵群一起開火,八十六團反擊部隊向美軍發(fā)起了沖鋒。經過一個多小時激戰(zhàn),美軍抵擋不住,潰敗下去,角屹峰又回到了二營手中。這時,二營只剩下70多人。
此戰(zhàn)中,二營與優(yōu)勢“聯合國軍”殊死苦戰(zhàn)6 晝夜,以極大的傷亡代價完成了阻擊任務,為志愿軍布置二道防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51年7月,第二十九師八十六團二營被授予“出國作戰(zhàn)第一功”榮譽稱號。該部現編制為西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合成旅某合成營。
1951年5月中旬,在第五次戰(zhàn)役第二階段作戰(zhàn)中,志愿軍第二十七軍八十一師二四二團二營奉命從昭陽江南上水內里、泉村一線向敵縱深穿插,以切斷縣里地區(qū)之敵退路。為了確保戰(zhàn)斗任務的完成,軍黨委特批由八十一師師長兼政委孫端夫親自率領并指揮二營實施穿插作戰(zhàn)。
孫端夫將軍
16 日傍晚5 時30 分,孫端夫和二四二團團長丁亞商定,由四連擔負突破任務,迅速沿山溝快速向敵后穿插。晚上,作為全連尖刀排的三排派出九班,執(zhí)行破除阻擋部隊前進的兩道鐵絲網的任務。九班班長傅慶祥指揮爆破組很快炸開了第一道鐵絲網,這時,敵人集中火力猛烈射來。傅慶祥一邊組織火力壓制,一邊不顧危險,迅速抱起炸藥包沖到第二道鐵絲網前。他利用敵人炮彈爆炸的火光,選擇好爆破位置,放下炸藥包。隨著“轟”的一聲,第二道鐵絲網又被炸開。接著,二排的3 挺重機槍又對山坡上的敵機槍陣地進行反擊,壓制其火力,支援一排沖鋒。只用半小時,四連就消滅了阻擋之敵,掩護全營迅速沖過了敵人防線,繼續(xù)前進。
為了贏得時間,孫端夫率領二營向砧橋方向敵縱深猛插。穿插中,他們在榆林與一小股敵人遭遇。七班班長陳少洪和孫永安兩人端槍邊打邊走,不與敵人戀戰(zhàn);副班長呂家生身負重傷,卻不讓戰(zhàn)友陪同護理他,要大家快向前沖;疾進中,陳少洪和傅慶祥兩位班長累得昏倒在地,蘇醒后,又繼續(xù)跑步前進。在檜谷里,遇到敵人的一個連封鎖著山口。二營營長房明一面指揮六〇炮、無后坐力炮、輕重機槍配合小分隊進行掩護,一面指揮營主力迅速通過。三班班長安魯堂下顎被打穿,臉被炸傷,仍然緊跟部隊前進,堅持戰(zhàn)斗。
拂曉時,大家又累又餓,體弱的同志實在跑不動了,就往路旁一閃,讓身后的同志先過去,自己喘一口氣,再追趕上去。
17 日凌晨5 點10 分,二營提前40分鐘到達了目的地巖達洞以北、以東一帶,勝利完成了此次穿插行動。全營指戰(zhàn)員發(fā)揚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戰(zhàn)勝了所有艱難險阻,在11小時40分鐘內,穿插60 公里,沿途與敵人進行大小戰(zhàn)斗16 次,共擊斃俘敵249 人,繳獲81炮1門、火箭筒6具、輕重機槍4挺、長短槍87支、汽車3輛,占領了砧橋以北高地,切斷了敵人的后路,為完成志愿軍九兵團對韓軍4個師的戰(zhàn)役包圍任務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1年8月,第八十一師二四二團二營被授予“穿插模范營”榮譽稱號。該部現編制為武警某機動總隊某支隊某機動大隊。
三四三團是我軍著名的紅軍團,而三營又是這支紅軍團中著名的“百戰(zhàn)百勝第三營”。1950 年10月25 日,三營在志愿軍第三十九軍一一五師三四三團的編成內首批赴朝參戰(zhàn),先后參加第一至五次戰(zhàn)役,多次出色完成上級賦予的作戰(zhàn)任務。
1952 年1 月13 日,在上 浦防守備戰(zhàn)中,三營營長、教導員和副營長、副教導員分別下到3個連隊組織戰(zhàn)斗,激勵指戰(zhàn)員堅定必勝信念。戰(zhàn)斗打響后,美第三師六十五團一個連在4 輛坦克掩護下,分3路向三營七連二排上浦坊北山陣地沖擊。二排依托坑道、工事頑強戰(zhàn)斗,連續(xù)擊退敵多次進攻。9 時許,敵攻擊兵力增加到200 余人,五班陣地即將被突破。此時,七連副連長蘆紀秋迅速組織反擊,他一面命令六班抗擊佯攻之敵,一面令二排集中火力向進入五班陣地的敵人猛烈射擊。在我奮勇反擊下,敵150 余人被殲,余下的倉皇潰退。九連在當面之敵被擊退后,又采取積極的陣前出擊,勇猛地跟進追擊敵人,使敵不敢輕易再次出動,守住了陣地。
在1952 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zhàn)中,三營九連對鐵原以西222.9 高地及以東無名高地進行多路反擊。這兩個高地1.5公里寬的正面被美軍的炮火轟擊了一個多月,日落炮彈逾千發(fā),山頂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彈坑,連樹樁、石頭都被炸飛了。因此,敵我雙方都稱之為“老禿山”。7月17日,我攻擊連隊在14 個炮兵連的有力支援下,對無名高地實施了有重點的進攻,僅28 分鐘,便全殲守敵美二十三團五連250 余人,一舉攻占了無名高地。
7月22日,四班隨七連奉命堅守222.9高地。副班長倪祥明與戰(zhàn)友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子彈打光了,就投擲手榴彈。戰(zhàn)至最后,倪祥明手中只剩下最后一顆手榴彈。他緊握手榴彈,縱身一躍撲向敵人。在被5 個美軍團團圍住的情況下,倪祥明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拉響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時年27 歲。戰(zhàn)后,志愿軍總部授予倪祥明烈士“一級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追記特等功。
1952 年9 月19 日,第一 一五師三四三團三營被授予“三等功臣營”榮譽稱號。該部現編制為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合成旅某合成營。
1952 年9 月17 日,志愿 軍第四十六軍一三三師三九七團二營隨師團序列從安東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當時,一三三師作為右路行軍縱隊之一,冒著敵機轟炸、襲擾,經新義州,沿宜川、定州一線南進,至10 月2 日,到達肅川的水洪洞駐地。
二營在入朝參戰(zhàn)的行軍途中,為響應上級號召,堅決完成機動任務,各連黨支部深入班排進行思想動員,充分發(fā)揮黨員骨干的先鋒模范作用,黨員骨干與戰(zhàn)士結成互幫對子。行軍中,全營指戰(zhàn)員克服氣候不適、地理環(huán)境較差和后勤保障困難等不利因素,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以頑強的戰(zhàn)斗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連續(xù)行軍6 晝夜,行程300 多公里,做到團結一致、行軍迅速、戰(zhàn)備整齊、紀律嚴明,全營無一人掉隊,受到師領導的表揚。
羅連成被授予“盤腸大戰(zhàn)英雄”稱號
1953年1月上旬,四十六軍開赴臨津江前線,接防四十軍在北岸的陣地。一三三師先后與進攻的英聯邦一師、美陸戰(zhàn)一師作戰(zhàn)數次,殲敵150余人。在冷槍冷炮作戰(zhàn)中,三九七團二營四連班長田正貴以493發(fā)子彈斃傷敵164人。
在1953 年夏季反擊作戰(zhàn)中,一三三師三九七團向加拿大團防守的下勿閑北山發(fā)起進攻。在5月2日晚的戰(zhàn)斗中,二營五連三班戰(zhàn)士羅連成摸到鐵絲網前,撲向擋在正面的兩座敵碉堡。炸毀一座碉堡后,羅連成的左臂負傷。接著,在攻擊另一座暗堡時,他被側面射來的子彈打穿小腹。羅連成忍著疼痛,將手雷投進暗堡,炸毀了它。此時,又有一個暗堡響起了機槍聲,羅連成把流出的腸子盤了盤,從傷口塞進腹腔,咬緊牙關,夾起一包炸藥,利用死角拼命爬到暗堡前,將炸藥包塞進射孔,把暗堡炸飛,自己同時壯烈犧牲。此戰(zhàn),一三三師斃傷俘敵400 余人。羅連成被追記一等功,被授予“盤腸大戰(zhàn)英雄”稱號。
1952 年10 月,第一三三師三九七團二營被授予“赴朝行軍模范營”榮譽稱號。該部現編制為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合成旅某合成營。
1953 年7 月12 日 夜,志愿軍第六十七軍一九九師五九五團一營冒著細雨悄悄進入潛伏區(qū),準備參加夏季反擊作戰(zhàn)的轎巖山進攻戰(zhàn)斗。
位于金城東南、北漢江西岸的轎巖山,有3 個主要山頭東西并列,山勢陡峭,西邊最高峰達768 米,是扼守金城一線的重要屏障。韓軍在這里構筑了堅固的防御工事,有眾多鋼筋水泥地堡群,明暗火力點密布,加上坑道塹壕、交通溝縱橫,易守難攻,是金城前線一塊難啃的骨頭。因為轎巖山陣地距離我軍出發(fā)地域較遠,步兵一下子沖不上去,所以必須提前潛伏。
13日晚9時,師炮兵群進行火力急襲后,一營向轎巖山主峰發(fā)起沖擊。一連、二連發(fā)起攻擊后,營指隨一連前進。當進至距116 高地200 米時,敵前沿火力全部復活,向我軍不斷開火。
見此情景,二連隨即向116 高地北側無名高地發(fā)起沖擊,殲敵1個加強排后,全連僅剩7人。與此同時,一連沿116 高地東北側,順著魚脊形的山梁向黃山包逼進。爆破組的戰(zhàn)士炸開了一道鐵絲網,可前面又出現了第二道鐵絲網。這時,六班戰(zhàn)士李家發(fā)毅然向排長請求了爆破任務。他滾過了炮彈坑,直撲第二道鐵絲網,然后用炸藥包將其炸斷,部隊乘著硝煙,一氣沖上了棱坎。
突然間,山腰間一個敵人地堡里發(fā)出機槍的“噠噠”聲,子彈雨點般直向一連戰(zhàn)士射來。排長不幸受了重傷,戰(zhàn)士們被壓在棱坎下。副連長見狀,立即組織輕機槍、火箭筒手掩護爆破組對地堡實施爆破。戰(zhàn)士王五保抱著炸藥包奮勇撲向地堡,把敵人的地堡炸飛。這時,黃山包頂端有個最大的地堡正噴著強烈的火舌,擋住了部隊前進的道路。李家發(fā)又主動搶到了爆破任務。他帶著兩顆手榴彈,避開敵人正面的機槍火力,勇敢機智地向敵地堡迂回前進。接近后,他扔出一顆手榴彈,將敵人大地堡右側的護衛(wèi)堡炸翻。
這時,李家發(fā)的身上7 處負傷,但敵人大地堡里的重機槍仍然在吼叫。李家發(fā)在爆破器材已用盡的情況下,用盡全身力氣,雙手緊緊摳住掩體的沙包,咬緊牙關,然后猛地撲上去,像英雄黃繼光那樣,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地堡的機槍口,為連隊沖鋒前進開辟了通道。一連戰(zhàn)士立即沖上前去,迅速攻占了116高地北側無名高地。
14 日上午10 時20 分,一連18位勇士首先沖上主峰,將紅旗插在了轎巖山上。至11 時,一九九師殲滅守敵大部,勝利攻占了轎巖山。
李家發(fā)烈士和他榮獲的金星獎章
1953 年8 月,第一九 九 師五九五團一營被授予“轎巖山戰(zhàn)斗模范營”榮譽稱號。9 月,志愿軍總部授予李家發(fā)“一級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記特等功。該部現編制為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合成旅某合成營。
第二十一軍第六十一師第一八二團是著名的“鐵錘子”團,其所部三營攻守兼?zhèn)?、作風頑強,一直以攻擊力突出而聞名。1953 年5月,一八二團三營進至朝鮮咸興地區(qū),擔負東海沿岸守備任務。
7 月13 日,在金城反擊戰(zhàn)中,三營所在團參加東集團作戰(zhàn),擔負北漢江以東加羅峙至文登里的防御任務。17 日深夜,三營對防守西北山梁的美四十五師一個連發(fā)起進攻,半小時內攻占了美軍陣地,隨后主動撤出戰(zhàn)斗。在抗擊“聯合國軍”的多次進攻、襲擾中,三營英勇戰(zhàn)斗、不怕犧牲,頑強堅守陣地,斃傷敵150 余人,繳獲自動步槍23支,戰(zhàn)績突出。同時,三營還利用戰(zhàn)斗間隙,在防線一帶主動幫助群眾耕地種糧、修建房屋、興修水利,進一步密切了中朝人民友誼,出色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各項戰(zhàn)斗任務。
1954年3月,第六十一師一八二團三營被授予“二等戰(zhàn)功營”榮譽稱號。該部現編制為西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合成旅某合成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