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雨清
活動由來
“咕咚來了”講述了一個由木瓜掉入水中產(chǎn)生的“咕咚”聲,引發(fā)的頗為荒誕又帶有喜劇效果的故事。整個故事圍繞“咕咚”聲展開,充滿懸念,在充分調(diào)動小讀者興趣的同時也頗具深思。小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有時候也會像故事中的動物們一般,在還沒有確定事實前就以自己僅有的經(jīng)驗進行判斷。我們希望借助這個故事并結(jié)合相應(yīng)的教育戲劇策略,讓幼兒體會閱讀趣味的同時,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
活動目標(biāo)
1.通過觀察、猜測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猜測“咕咚”是什么。
2.通過角色扮演與故事演繹感受故事的荒誕與喜劇特色,嘗試用語言和肢體表達動物們的驚慌狀態(tài)。
3.明白遇事應(yīng)當(dāng)沉著冷靜,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
活動準(zhǔn)備
經(jīng)驗準(zhǔn)備:幼兒玩過“傳聲筒”游戲,會一個接一個地傳話。
物質(zhì)準(zhǔn)備:動物頭飾每人一份,故事“咕咚來了”PPT,“咕咚”音效,輕松、活潑的輕音樂,音樂《獅王進行曲》,一段木瓜掉進池塘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暖身游戲:動物大游行
1.播放音樂,幼兒扮演動物入戲。
教師播放輕松、活潑的音樂。
師:在一片美麗的森林里,生活著一群動物們。猜一猜,會有哪些動物呢?現(xiàn)在,請你們跟隨音樂,扮演各種動物走起來吧!音樂停止后,請“動物們”回到自己的位置哦!
教師入戲為“兔子”,介紹故事情境。
師:你知道我是什么動物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說明】這個游戲主要是幫助幼兒進入情境,利用“動物大游行”游戲活躍氣氛,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引出本次故事中的角色,為后面活動的展開做鋪墊。
二、戲劇研習(xí)
1.游戲:謠言圈,引發(fā)興趣。
(1)謠言圈:“咕咚來了!”
師:別看我是一只小小的兔子,森林里的消息我都知道。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可怕極了!我只告訴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需要悄悄地把消息傳遞給下一個人,千萬不能讓旁邊的人偷聽到哦!
教師壓低音量,對一個幼兒說:“森林里來了一只大怪獸,它叫咕咚,可怕極了!”然后請該幼兒傳遞下去,直到所有幼兒聽到這句話。
師:你聽到了什么?
【說明】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在描述時應(yīng)當(dāng)語速放慢、富有情感,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去傾聽和感受。活動中,幼兒逐一將聽到的消息傳遞給下一個幼兒,有的能將完整信息傳遞,有的只能傳遞只言片語,還有的會添上自己的想法,最終形成了“謠言圈”,帶給幼兒傳播謠言的初體驗,為理解故事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2)猜測“咕咚”是誰。
師:你覺得咕咚是什么呢?咕咚會長什么樣子?
2.閱讀故事,了解“咕咚”是什么。
(1)教師播放故事PPT和音效,引出“咕咚”。
師:哇,這真是一棵漂亮的木瓜樹,這地方太棒了!我要靠在這里睡一會兒。
師:什么聲音?它會是誰呢?
師:不好了,咕咚來了,快跑??!
(2)帶領(lǐng)幼兒參與扮演,理解故事情節(jié)。
師:我的狐貍朋友呢?不,不,不好啦,咕咚來了。這可怎么辦?
【說明】教師引導(dǎo)扮演狐貍的幼兒進行角色表演,帶領(lǐng)“狐貍們”繞教室小跑,做出受驚嚇的逃跑狀態(tài)。讓幼兒初步理解小兔散布謠言的故事情節(jié)。
師:哎喲,快看這是誰???小猴子,小猴子快來!
師:我們一起告訴小猴子,誰來啦?
師:咕咚來了,那我們該怎么辦?
【說明】教師引導(dǎo)扮演猴子的幼兒加入游戲,一起繞教室小跑,在表演故事情節(jié)過程中感受“謠言”正被四處傳播。
教師請扮演狐貍、猴子的幼兒將“謠言”傳播給其他小動物,共同繞教室小跑。
師:快快去告訴其他動物朋友,大家快跑吧!
師:啊呀,太累了。讓我們在這個地方歇口氣吧,請動物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說明】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入戲為小兔子帶領(lǐng)幼兒融入故事情境,鼓勵幼兒根據(jù)情節(jié)需要扮演不同動物。過程中,教師應(yīng)控制好每一輪參與的人數(shù)和表演速度,比如第一輪請3個幼兒,第二輪增加至6~8人,同時加快逃跑速度,進一步表現(xiàn)出驚恐的感覺。使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謠言被加速傳播。
(3)閱讀故事結(jié)尾,觀點站位:是否應(yīng)該跟著逃跑?
教師播放音樂《獅王進行曲》,請配班老師扮演獅子入戲。
師:大獅子也來到了我們的教室。它說,你們跑什么跑,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聽誰說咕咚來了的?
師:大獅子從來沒有聽說過咕咚,它一點也不害怕,打算去湖邊找一找。
師:你們覺得大獅子應(yīng)該去找咕咚嗎?如果你同意,請你站到我的左手邊,如果你不同意,請你站在我的右手邊。
【說明】觀點站位時,教師可請全體幼兒參與,鼓勵幼兒清楚地表達自己站位的原因,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
(4)觀看視頻,探尋“咕咚”真相。
教師播放木瓜掉進池塘的視頻。
師:聽一聽、想一想,“咕咚”究竟是什么?
師:請你用完整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說一說故事的真相。
【說明】幼兒經(jīng)過上一環(huán)節(jié)的觀點站位,對整個故事脈絡(luò)已有了清晰的認(rèn)識和自己的思考??催^視頻后,幼兒便會了解到原來咕咚不是可怕的怪物,只是木瓜掉進池塘?xí)r發(fā)出的聲音。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表達對故事的不同理解和想法,互相給予啟發(fā)。
三、放松活動:說說心里話
師:原來這是一個大誤會,你們有什么話想對小兔子說嗎?
師:還有什么話想對獅子說呢?其他動物呢?
【說明】這是一個開放性環(huán)節(jié),故事中的每個角色都有存在的意義,比如小兔子在沒有弄清楚事情前就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散布謠言,造成恐慌;一些動物也沒有探尋真相的精神,盲目跟風(fēng);大獅子則沉穩(wěn)地帶領(lǐng)大家弄清事實。教師可引導(dǎo)幼兒對每個角色進行點評,深入理解故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