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晨蕾 趙玥
編者按: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王玲艷老師領銜的研究團隊經(jīng)過6年多持續(xù)的實踐探索與教研,總結形成了一套適合于2~3歲幼兒發(fā)展的托育活動資源(詳情請見本期封三)。該套資源基于科學、前沿的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和腦科學研究成果,聚焦2~3歲幼兒的動作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感知覺發(fā)展以及心理安全感,并以此為基礎設計了四條能力線索,即大肌肉動作發(fā)展、精細動作發(fā)展、語言發(fā)展、藝術探索與表征發(fā)展。以情感關系為主線,以四方面發(fā)展為抓手,帶動2~3歲幼兒全面綜合發(fā)展。
活動資源分為上、下兩個學期,每個學期以6個話題為基礎單元,話題的選擇充分考慮了幼兒的生活、年齡特點和發(fā)展要素。每個話題下,將適宜的活動分為“運動時光”“圈圈時光”“游戲時光”“閱讀時光”, 圍繞運動、語言、藝術和游戲活動呈現(xiàn)了大量的實踐案例,為教師鷹架兒童的學習、 考慮兒童個體需求和興趣提供了實用、豐富的參考?!叭θr光”主要是一些具有集體(小組)活動價值的內容;“運動時光”和“游戲時光”提供了充足的兒童感興趣的運動、操作活動;“閱讀時光”則基于主題和幼兒的興趣需要推薦了一些適齡且優(yōu)質的繪本資源。整套資源注重兒童多樣化學習方式之間的結合,秉承“快樂學習,自主體驗”的發(fā)展理念,突出兒童的自主選擇和自主操作。
本期內容為《快樂·自主 2~3歲托育活動資源》(以下簡稱“托育資源”)下學期“好熱啊好熱”話題下“圈圈時光”的一篇活動方案,并分享一位托班教師組織活動后的切身感受與思考。
設計背景
夏天來了,防暑降溫都有哪些方式方法呢?扇扇子、吹風扇、開空調,當然也少不了吃西瓜。對于小年齡段的幼兒來說,只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才能引發(fā)他們更多的表達與思考,西瓜正是孩子們熟悉又喜愛的夏日水果。從認知的角度,西瓜很具有辨識度,其結構比較簡單,外形圓滾滾的,顏色也比較容易區(qū)分,綠色的瓜皮,紅色的瓜瓤加上黑色的瓜子?!恫凡烦晕鞴稀肪褪沁@樣一本關于西瓜且適合低齡幼兒閱讀的繪本,在好熱好熱的夏天開展閱讀再適合不過了。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象聲詞“咔嚓”“啊嗚”“噗噗噗”。
2.通過觀察、模仿、猜測等方式了解并大膽講述畫面內容。
3.喜歡閱讀活動,體會故事結尾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卜卜吃西瓜》PPT,幼兒人手一本繪本。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和家長一起吃西瓜,交流西瓜的味道。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第1~2頁,鼓勵幼兒猜測故事內容
師:夏天來了,卜卜用什么方法讓自己變涼快呢?你還有什么好辦法?
師:爸爸也想了一個好辦法,我們一起看一看。
二、逐頁出示畫面,幼兒觀察、模仿,理解故事內容,感知象聲詞
師:吃西瓜前要先做什么?
師:小手洗干凈,準備切西瓜了,切西瓜時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師:爸爸、媽媽和卜卜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樣?
師:卜卜吃西瓜發(fā)出了什么聲音?遇到黑黑的西瓜籽是怎么辦的?
三、體會故事結尾的樂趣
師:吃完的西瓜皮引來了誰呢?
師:最后卜卜的西瓜皮變成了什么?
四、完整講述故事,鼓勵幼兒學說象聲詞
閱讀重點:觀察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能否大膽模仿、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猜測并表達。
活動延伸
鼓勵在家中親子共同品嘗不同品種的西瓜或感受西瓜的各種吃法,比如切著吃、挖著吃、榨汁喝等。
目前,繪本在幼兒甚至成人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它能通過圖畫、文字的共同作用讓讀者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并通過各種方式反饋表達。那么,什么樣的繪本更適合低齡幼兒呢?在一線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繪本畫面內容豐富,文字也很優(yōu)美,故事情節(jié)也具有戲劇性,但在低齡幼兒中受歡迎程度卻很低,因為幼兒看不懂,也就很難喜歡上。而《卜卜吃西瓜》這樣畫面簡潔,故事人物具象突出,內容十分貼近兒童當下生活的繪本,往往會被幼兒反復翻閱并積極表達。在與幼兒開展共讀前后,我們有以下幾點思考和建議。
1.了解幼兒的興趣,從幼兒的生活入手
2~3歲起幼兒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并開始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刷牙、排便、吃飯、睡覺,也會特別留意自己玩的玩具、吃的食物等。繪本《卜卜吃西瓜》中,卜卜一家吃的西瓜就是幼兒最常見并特別喜愛的水果,當他們看到卜卜吃西瓜,就會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自己吃西瓜,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回憶和再現(xiàn),進而也激發(fā)了他們語言表達與分享的積極性。當讀到切西瓜前要洗手的畫面時,又一次引起了幼兒的共鳴,因為洗手是他們每天必須做的事,特別是吃東西前,這無形中印證了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健康教育。閱讀過程中帶著幼兒一起模仿洗手,調動他們腦海中日常洗手的動作和步驟,能激發(fā)幼兒繼續(xù)閱讀的興趣。
2.關注象聲詞,引導幼兒感受語言的魅力
低齡幼兒的語言學習是從簡單的疊字、象聲詞開始的?!恫凡烦晕鞴稀分星形鞴蠒r的“咔嚓”,吃西瓜時的“啊嗚”,吐西瓜籽時的“噗噗噗”,都是幼兒喜歡發(fā)且容易發(fā)的音。共讀過程中,這樣的語言特點不僅讓幼兒能很自然地發(fā)出相應的聲音,更重要的是,象聲詞的加入使這個故事更具情境性,讓幼兒從語言、肢體、聲音等多方面參與閱讀游戲。該故事完整、發(fā)展線索清晰,且每一頁的故事都是用簡單的一句話呈現(xiàn),符合2~3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特點,便于他們理解和重復。
3.從細節(jié)出發(fā),鍛煉幼兒多方面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在《卜卜吃西瓜》故事閱讀中,我們引導幼兒進行了大量的自主模仿,比如扇扇子、洗手、吃西瓜、吐籽等動作,以希借助模仿促進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爸爸、媽媽和卜卜的西瓜形狀和大小的不同,也促進了幼兒對于畫面的觀察能力。故事結尾彎彎的西瓜皮引來了可愛的小螞蟻,那么西瓜皮可以變成什么呢?這樣具有連續(xù)性的畫面,有助于幼兒畫面猜測、想象能力的發(fā)展。多方面閱讀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更有助于幼兒發(fā)現(xiàn)藏在繪本中的細節(jié)和趣味,從而喜歡上閱讀的體驗。
4.閱讀活動延伸,讓故事回歸生活
《卜卜吃西瓜》這個故事有一個有趣的結尾,彎彎的西瓜皮被卜卜制作成了一艘小船,這樣的結尾不僅出乎意料,而且從體驗的角度出發(fā),可實操性很強。閱讀活動結束之后,可以利用該繪本開展一次有趣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帶幼兒在閱讀之后再吃一次西瓜,用西瓜皮做一次小船,讓繪本故事從生活中來又回歸生活中去。
(唐晨蕾)
提起夏天,你會想到什么?想必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西瓜”。而2~3歲幼兒往往僅限于認識西瓜,知道西瓜外形是圓圓的,味道是甜甜的?!恫凡烦晕鞴稀愤@本繪本內容既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但又同時豐富了幼兒從買西瓜、洗西瓜、切西瓜、吃西瓜以及最后對西瓜皮進行創(chuàng)想游戲的經(jīng)驗,滿足了幼兒表達與想象的需要。
2~3歲幼兒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理解力和聯(lián)想能力的發(fā)展需要相關經(jīng)驗的支持。繪本《卜卜吃西瓜》的第一頁,讓幼兒通過卜卜拿著扇子快速聯(lián)想到夏天炎熱有些難度,因此出示該頁畫面后,我先是做出很熱、滿頭是汗的動作,然后拿出一柄蒲扇扇了扇,讓幼兒理解卜卜是和我一樣很熱所以手里拿著扇子,這時再拋出問題:“夏天很熱,我們可以怎么辦?”進而順理成章地引出西瓜這一主角。另外,我還準備了一個真的大西瓜,輔助幼兒后續(xù)閱讀時的觀察、理解。
2歲以后幼兒已經(jīng)能夠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教師需要做的是保護和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體會閱讀活動帶來的快樂。因此,閱讀時要敏銳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并加以拓展,讓閱讀不只是讀完一個故事。我們班上幼兒平日里很喜歡玩找不同的游戲,因此在本次閱讀活動中,我增加了一個提問:說一說爸爸媽媽和卜卜手里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樣。這可讓孩子們興奮得不得了,他們來回翻讀繪本、仔細觀察,從西瓜的形狀、大小等角度說出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故事結尾,卜卜將吃完的西瓜皮變成了一艘小船,我順勢提問:“那你的西瓜皮會變成什么呢?”鼓勵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并嘗試在品嘗完西瓜后和家人動手做一做。經(jīng)過這樣的思維拓展和游戲,幼兒往往可以在閱讀中獲得更多元的核心經(jīng)驗。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