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娟 袁麗萍 王洋真 賴東蓮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新生兒階段通過對危害兒童健康的先天性代謝疾病、內分泌疾病實施專項檢查操作,促使患兒能夠早診斷、早治療,防止由于身體重要臟器(如腦部、腎臟以及肝臟等)損害而造成身體發(fā)育落后、智力發(fā)育落后,甚至死亡事件的發(fā)生[1]。有數(shù)據(jù)調查顯示,我國全國范圍內新生兒疾病篩查覆蓋率高達96.1%[2]。另外新生兒疾病篩查是一種三級預防措施,在減少出生缺陷發(fā)生率、提升出生人口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對福建省龍巖地區(qū)2015—2022年新生兒苯丙酮尿癥(phenylketonuria,PKU)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篩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為臨床診斷治療、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質量等奠定良好的條件,現(xiàn)報道如下。
分析福建省龍巖市第一醫(yī)院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信息系統(tǒng),取得2015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兒基本資料以及PKU、CH篩查信息。新生兒家屬對新生兒疾病篩查表示完全知情與了解,自愿簽訂新生兒疾病篩查知情同意書。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樣本采集與檢測
在獲取家屬同意后對出生后72 h、哺乳充分的新生兒采集血液樣本,對其足后跟內側或外側進行針刺,采集血樣,將血液滴至特制的濾紙片中,制作直徑8 mm血斑(數(shù)量為4個),室溫下血斑自然晾干后及時保存(溫度控制在2~8℃),定時送至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檢測,2次/周。
1.2.2 檢查方式
對合格樣本進行PKU、CH篩查,PKU篩查采取熒光分析法對血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濃度進行檢測;CH篩查采取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對促甲狀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濃度進行檢測。對非陰性結果進行復查,對于復查結果為陽性者需及時通知其疾病確診。
1.2.3 質量控制
實驗室使用符合國家診斷要求的相關設備、檢查試劑以及檢查方式,嚴格根據(jù)新生兒疾病篩查規(guī)范開展檢查,每例篩查均具備對應的單孔曲線以及高低水平的質量控制水平,貫徹與落實室內質量控制,按要求參加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及福建省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室間質量評價活動,質量控制結果均完全符合要求。所有檢查人員均定期參加新生兒疾病中心培訓,保障檢查結果的質量。
評估標準主要以《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guī)范》新版(2010)[3]為參考依據(jù):如果血TSH異常增加,血清游離四碘甲狀腺原氨酸(serum free tetraiodothyronine,F(xiàn)T4)下降者,視為CH;血TSH異常增加,F(xiàn)T4處于正常,視為高TSH血癥;血PHE濃度保持在2 mg/dL(1 mg/dL=120 μmol/L)或之上均視為高苯丙氨酸血癥(hyperphenylalaninemia,HPA),對HPA患兒分析尿嘌呤譜、血二氫蝶啶還原酶活性(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DHPR)進行檢測,分析與評估其是否為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癥或四氫生物蝶呤缺乏癥(tetrahydrobiopterin deficiency,BH4),HPA順利排除BH4后,如果PHE濃度水平超過360 μmol/L,視為PKU,PHE濃度水平低于360 μmol/L,視為輕度HPA。召回指標:如果HPA檢查結果≥陽性數(shù)值,需反復檢查同一血片中不同的血斑,如果復查檢測結果依舊≥陽性切值,需對患兒進行召回,采集血液樣本進行2次復查,結果低于2 mg/dL者,定時對其開展兒童保健,結果≥2 mg/dL者,需及時召回福建省龍巖市第一醫(yī)院。針對TSH:如果檢查結果≥陽性數(shù)值,需反復檢查同一血片的其他血斑,如果2次檢查結果依舊≥陽性數(shù)值,需及時召回福建省龍巖市第一醫(yī)院。召回率=(召回例數(shù)/通知召回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5—2022年福建省龍巖市新生兒活產數(shù)依次為53 154、49 187、54 542、38 811、32 770、26 303、21 271、17 147名,共計293 185名,整體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
2015—2022年期間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人數(shù)依次為50 865、48 115、53 544、38 421、32 592、26 184、21 233、17 145名,共計篩查288 099名。篩查率依次為95.69%、97.82%、98.17%、99.00%、99.46%、99.59%、99.82%、99.99%,篩查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χ2=255.932,P<0.001),2022年篩查人數(shù)高達17 145名,篩查率為99.99%。見表1。
表1 2015—2022年新生兒疾病篩查狀況
2015—2022年CH確診總例數(shù)為246例,確診率為0.085%;PKU確診總例數(shù)為7例,確診率為0.002%。CH、PKU檢出率整體呈明顯的上升趨勢(χ2=4.511、6.709,P=0.044、0.021,P<0.05)。見表2。
表2 2015—2022年CH、PKU檢查確診情況分析
新生兒疾病篩查作為提升人口整體素質、減少殘疾兒出現(xiàn)率、保障兒童群體健康成長發(fā)育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將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及院外隨訪等相關工作集中于一體的系統(tǒng)化工程[4-5]。有研究表示,早產低體重新生兒PKU早期篩查陽性率為2.76%~4.92%,CH陽性篩查率為3.92%~4.92%[6]。且福建省龍巖市新生兒出生數(shù)量相對較多,分析與研究其新生兒疾病篩查結果對提升福建省龍巖地區(qū)人口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本研究表示,2015—2022年福建省龍巖市新生兒活產數(shù)依次為53 154、49 187、54 542、38 811、32 770、26 303、21 271、17 147名,共計293 185名,整體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新生兒疾病篩查人數(shù)依次為50 865、48 115、53 544、38 421、32 592、26 184、21 233、17 145名,共計篩查288 099名;篩查率依次為95.69%、97.82%、98.17%、99.00%、99.46%、99.59%、99.82%、99.99%,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福建省全省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進一步貫徹與落實;免除一些新生兒疾病篩查所需費用;新生兒疾病篩查宣傳力度的增加,提升孕婦群體以及家庭對其的認知程度與了解程度;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業(yè)務能力以及管理質量的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強化,將新生兒疾病篩查歸納在福建省龍巖市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績效考核評估工作。
CH會導致身體發(fā)生代謝異常、生長發(fā)育速度較慢、生理功能較差以及智力障礙等不良情況,但是此種情況是可以被治療的[7-8]。PKU主要是由于缺少苯丙氨酸代謝路徑中酶而導致的一種先天性代謝性疾病[9]。如果及時發(fā)現(xiàn)與診斷CH、PKU,能夠有效地避免上述不良情況的出現(xiàn)[10]。2015—2022年福建省龍巖市PKU陽性檢查率為0.002%,與新疆等地區(qū)相比較低,可能是由于地域性因素以及環(huán)境因素所導致的。2015—2022年福建省龍巖市CH、PKU確診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提示福建省龍巖市近幾年來新生兒PKU、CH篩查技術均獲得明顯的進步,且相關新生兒疾病診斷推廣工作也獲得良好的效果,可能和福建省龍巖市第一醫(yī)院新生兒篩查陽性患兒召回率較高存在密切關系。另外疑似陽性召回復查病例是提升疾病診斷率、降低漏診率與誤診率的重要方式,福建省龍巖市第一醫(yī)院通過定期對醫(yī)務人員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培訓活動,從根本上防止由于采血工作人員水平高低不齊,而導致血片質量未達標或者質量控制人員不負責造成的疑似陽性病例較高、陽性召回率較低等不良情況。2022年,福建省龍巖市新生兒疾病篩查率為99.99%,且2015—2022年CH確診例數(shù)為246例、PKU確診例數(shù)為7例??梢婇_展PKU、CH篩查推廣工作有利于提升新生兒疾病篩查質量,保持福建省龍巖地區(qū)人口學質量。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具備良好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值得推廣。
在新生兒疾病篩查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血液樣本采集質量影響最終檢查結果、或者血片運送時間較久而導致檢測指標有所降解出現(xiàn)假性結果等不良情況[11-12]。新生兒疾病篩查主要目的在于早診斷、早治療、早干預,減輕疾病對新生兒帶來的損傷[13]。導致2015年檢測率較低的原因具體如下:(1)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未貫徹與落實,導致孕產婦以及其家屬對新生兒疾病篩查目標、篩查意義等有關內容了解度較低。(2)福建省龍巖地區(qū)經濟比較發(fā)達,外來流動人口數(shù)量較多,一些產婦在出院后難以保持密切聯(lián)系或處于其他地區(qū)[14]。(3)一些產婦或其家屬所給予的聯(lián)系地址、聯(lián)系號碼不正確,導致召回工作難以有序開展。對此,福建省龍巖市第一醫(yī)院在推廣新生兒疾病篩查過程中,通過對年輕父母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對醫(yī)務人員加強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新生兒疾病篩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促使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使用串聯(lián)質譜檢測技術、尿代謝物氣相色譜質譜檢測技術、基因芯片技術以及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等,從根本上提升臨床檢測水平與檢測效果[15]。在多方(家庭、醫(yī)院以及政府等)努力與配合下,提升患兒召回率以及臨床治療有效率,對于疑似病例而言,需盡快進行再次血液樣本采集、檢測等相關工作。另外還可使用現(xiàn)代化新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宣傳講解新生兒疾病篩查有關健康知識,有利于提高疑似患兒的召回率與臨床疾病診斷率,最大限度發(fā)揮好、利用好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在降低出生缺陷發(fā)生率、提升人口素質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2015—2022年福建省龍巖地區(qū)新生兒PKU、CH的篩查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且CH、PKU檢出率整體呈上升趨勢,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廣泛推薦與使用。另外還需加強孕產婦及其家屬對新生兒疾病篩查有關知識的了解度與認知度,使其主動參與疾病篩查工作中,為患兒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發(fā)生率,降低新生兒疾病誤診率與漏診率,保障臨床診治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提升福建省龍巖地區(qū)人口素質。此文的研究結果為新生兒PKU和CH后期篩查標準制定提供借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