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天
咱們?nèi)祟悶榱俗屪约旱暮⒆映刹?,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和物力。有趣的是,動物雖然沒有人類聰明,但它們也知道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后代,使之成為同類中的“精英”。
翠 鳥
小翠鳥長到一定階段,翠鳥媽媽就不再捕魚喂它們了。此時,翠鳥媽媽會將捉回的小魚,故意弄傷后丟到河水里。起初,小翠鳥不敢進入水中,只能可憐巴巴地望著眼前的食物,著急地在樹上跳來跳去。翠鳥媽媽不為所動,繼續(xù)讓它們挨餓。幾個小時后,終于有小翠鳥因為忍受不了饑餓,第一個跳入水中。就這樣,經(jīng)過幾天的訓(xùn)練,小翠鳥們就學(xué)會自己捕魚了。
企 鵝
為了適應(yīng)南極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企鵝父母會對孩子們進行嚴(yán)格的生存訓(xùn)練。在小企鵝剛剛學(xué)會走路的時候,企鵝父母就讓小企鵝一邊跟著它們跑,一邊給它們喂食物。之所以采取邊跑邊喂食的做法,是因為在群體生活中,那些體弱跑不快的小企鵝,很難得到充足的食物。所以,在嚴(yán)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下,從小就鍛煉它們的體質(zhì),培養(yǎng)它們的競爭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獅 子
獅子媽媽為了鍛煉小獅子,有時會狠心地將小獅子推到山坡下,讓它們自己克服困難,從山下爬到山頂。高聳的山峰、荊棘遍布的山坡對于小獅子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們往往是跌倒了,又爬起來,爬起來,又跌倒了……等跌跌撞撞地爬到山頂時,已是疲憊不堪,有時甚至是遍體鱗傷。但正是獅媽媽的這種“狠心”,才養(yǎng)成小獅子強大的生存本領(lǐng)。
河 貍
河貍是出了名的“天才建筑師”,為了從小培養(yǎng)小河貍的建筑才能,河貍爸爸和媽媽首先會教小河貍用嘴巴咬斷樹枝,再教它們伐樹,最后教它們用樹枝建造房屋以及造壩截水。當(dāng)小河貍具備了這些基本生存技能之后,河貍父母就會狠心地將小河貍趕出家門,讓它們獨自生活。
獵 豹
獵豹媽媽十分重視對小獵豹捕獵技能的訓(xùn)練。剛開始,獵豹媽媽會把自己的尾巴當(dāng)作“目標(biāo)”,命令小獵豹捕捉,在不斷的躲閃與追逐中訓(xùn)練小獵豹的敏捷。之后,獵豹媽媽又開始培養(yǎng)小獵豹的耐心。每當(dāng)小獵豹練累了,臨陣逃脫,獵豹媽媽就會立即躍身叼住小獵豹的脖子,將它帶回原處,用力地把它壓在爪子下。經(jīng)過一番艱苦的訓(xùn)練,小獵豹終于具備獨立生存的技能,能夠單獨打獵了。
狐 貍
狐貍媽媽對子女的教育是循序漸進式的。一開始,它們會將咬死的田鼠放在小狐貍身邊,讓小狐貍們爭奪食物,培養(yǎng)它們的競爭意識。接著,狐貍媽媽會捉來活的田鼠,將它咬傷,讓小狐貍們與田鼠搏斗,培養(yǎng)它們的勇氣。最后,狐貍媽媽帶領(lǐng)子女們到草地或者田野里去捕捉真正的田鼠,讓它們早日掌握生存的本領(lǐng)。
老 虎
老虎教育孩子的準(zhǔn)則是:讓孩子在摔打中成長。成年老虎用嘴叼著小老虎使勁摔,它之所以這么教育孩子,是因為它懂得自然界充滿激烈的競爭,沒有奔跑騰躍的本領(lǐng),沒有勇猛堅毅的性格,那是根本不可能在兇險的野外生存的。
長頸鹿
小長頸鹿從媽媽的子宮里掉出來,落到大約3米以下的地面上,通常是后背著地,幾秒鐘內(nèi)它翻過身,把四肢蜷在身體下。此時,媽媽在孩子正上方等待大約1分鐘后,便抬起長長的腿踢向孩子,讓它翻一個跟斗后四肢攤開。如果此時孩子不能站起身,媽媽便會繼續(xù)用腿踢直至孩子拼命努力地站起來。當(dāng)孩子第一次站起來后媽媽卻再次把它踢倒。你知道長頸鹿媽媽又為什么這么做嗎?其實,它是讓孩子記住自己是怎么站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