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鈺
花戲樓
亳州,一座具有歷史韻味的古城,渦河貫穿著它的神秘,我所要了解的花戲樓,它靜靜地屹立在古城北,臨渦河南岸,像一個古老的鐘,期待懂他們的人進來探尋。
說起亳州的花戲樓,那是人人叫絕。清順治年間商人王壁和朱孔領(lǐng)最先發(fā)起了籌建,到乾隆皇帝時期也修建過?!耙蛔☉驑?,半部亳州史”是亳州人民對它的贊喻,口中滿滿都是自豪。而這也并非他們吹噓,花戲樓隨便一處拿出來,都是歷史,先來看花戲樓門口的一絕。
鐵旗桿被譽為一絕,聽上去人們可能會說:“一根鐵旗桿有什么好看的,這地兒是沒特色了嗎?”如果你也這樣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鐵旗桿可不一般,高聳入云,重達一噸多。
至今,有這樣一個傳說,花戲樓的鐵旗桿那么高,澆筑就難了,在地面上溶好的鐵水,等端到上面就凝固了,工人們想了很多保溫措施,收效甚微。正在人們愁眉苦臉,無計可施之時,來了一位白發(fā)老人圍著鑄了一半的鐵旗桿左三圈右三圈繞了三圈又三圈,捋著胡子點點頭。工人走上前向老人家請教道:“老人家,情況您也看到了,您有什么好辦法?”老人笑著說:“我都是土沒半截的人了,能有什么辦法?”說完飄然而去,工人們看著老者的身影反復(fù)思考,老者為何說這樣的話?瞬間,他們恍惚大悟,于是便在旗桿下堆土,堆好之后上面整出工作臺,模具固定在旗桿上,周圍鋪上木板,模具與木板的中間填滿黃沙。我不禁為他們的智慧而驚嘆,高手永遠點到為止。
話說回來,花戲樓的牌坊也絕對震撼,每一處雕刻,都講述了一個故事。正因我不是雕刻專家,潛心看著簡介,移步一讀,猛然一驚:它的主人之一王壁,竟是山西商人,晉商,每行一處都有晉商的足跡,作為山西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誰人不曉,士農(nóng)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可山西商人卻在清代全國商業(yè)領(lǐng)域,范圍最廣,資歷最深。
我的自豪呈現(xiàn)在臉,以至母親問我,“你興奮什么?”我激動地說:“這可是我們山西的磚雕文化?。 痹诨☉驑且卜Q它們?yōu)椤敖^”,木雕為一絕,磚雕又為一絕。
能夠在安徽地界看到徽派建筑與磚雕文化的結(jié)合,我發(fā)現(xiàn),不論我在哪兒,故鄉(xiāng)特殊的氣息總會吸引著我。各地商人絞盡腦汁不知如何能夠帶給一地影響,而我們?nèi)龝x商人就輕描淡寫地在此地這留下晉商的智慧。
跨過山門就是花戲樓的正殿,里面正襟危坐的便是關(guān)羽關(guān)二爺,我看著面前的正殿,“為什么要在此處蓋關(guān)帝廟?”這也是曹操的故鄉(xiāng),難道沒人感覺不妥或是人們故意為之?罷了,歷史隨風而去,這只是今人的做法。
花戲樓,當然是以戲臺為看點,可我轉(zhuǎn)了好久,始終沒有找到戲臺所在地。正當我迷惑時,一群人仰著頭,對著二樓指指點點,我也扭頭去看,人們能夠聚在一起,說明必有可鉆研之處,我心想著,隨大流準沒錯兒。扭過身子,定睛一看,這不正是我苦找好久的戲臺嗎?怎么就在入口外的上面???心里的疑問又冒出來,父親仿佛摸準了我的心思,對我說:“這樣才方便關(guān)二爺看戲啊,樓上的廂房里坐著貴客,在上面陪關(guān)二爺享這盛世之樂?!?/p>
戲臺不大,卻足夠演員們在后臺做準備。此時,“一曲陽春喚醒今古夢,兩般面貌做盡忠奸情。”的楹聯(lián)映入我的眼簾,而《長坂坡》《割須棄袍》《七擒孟目獲》等三國戲文輪換著回蕩在我耳邊,此亦為一絕。
遇見魯迅
去紹興,是臨時決定的。
此時,我們在返程中邊走邊討論,屬實不想浪費奔波的興致,那就多去幾個地方吧!我們這就到了浙江紹興。
來紹興,我是來看魯迅先生,索性今兒晚就住在魯迅故里附近。其實,魯迅故里晚上對外開放,只是我們沒有做足功課,單憑著想要一覽魯迅童年的風情來到這里,因此錯過了月光下的故里。
我想要彌補遺憾,一大早還沒有游人時,我們就進到了魯迅故里。首先入口處的墻壁就令我震撼,它大的出奇,想要拍到全景得比對一番。上面的魯迅看向遠方,仿佛他的志向從未止步,而他的旁邊,只簡單寫了四個字“魯迅故里”。走近他,你才會發(fā)覺,站在下面的你是多么渺小。
魯迅先生故居四周環(huán)水,它和三味書屋,百草園都已成為紹興的地標。
故居坐北朝南,共六進,有八十余間房子。清朝末年,周氏家族日趨衰落,民國七年(1918年),周氏族人共議將新臺門連同后院——百草園出售給東林戶朱閬仙。朱家買后對新臺門進行拆建,但西軸線第四進兩開間樓屋和第五進三開間平屋未曾改動,那兒也是魯迅住過的地方,直至1949年以后才將魯迅故里恢復(fù)原樣。
魯迅先生的房間極其簡單、干凈,只有一個水盆、一個衣架和一張床。在這地方寫出了他轟動一時的著作,無論是《吶喊》抑或是《阿Q正傳》都足以讓世人敬重。魯迅祖居也離這兒不遠,一進到門里就看到掛著一塊大大的匾額“翰林”竟是魯迅祖父所寫。
沿著童年所學到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拜訪,為了感受魯迅先生的童年,我們一步步走向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安槐卣f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每一幕都曾在文字中令我們沉醉,現(xiàn)在終有機會來賞此風光。
周家果然是大戶,僅一個菜園子就占據(jù)了幾畝地。
百草園是魯迅先生的童年天地,同時也承載著我們的童年,一步一個腳印去尋找那些模糊的記憶,“單是周圍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先生筆下的泥墻根現(xiàn)已經(jīng)護欄圍住,防止人們?nèi)テ茐哪钦滟F的泥巴。
到過百草園的都知道,這兒除了泥墻根,更有魯迅先生筆下的“皂莢樹”。而專家考證“皂莢樹”其實是“無患子”,“無患子”是上世紀初根據(jù)魯迅親友回憶時種下的,也就產(chǎn)生了百草園的“皂莢樹”,是魯迅先生寫錯還是后人種錯了。我想,先生并不會寫錯,童年的記憶是真實的,是無法泯滅的。
夏天聽蟬鳴,寒冬捉鳥雀,世界風風雨雨,小魯迅在泥墻根、皂莢樹下,小小的身影仍然可以捕捉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距離并不遠,“從一扇黑細的竹門走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是‘三味書屋。匾下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書中出現(xiàn)的每一件,此刻都在我眼前出現(xiàn),所有地方都沒有變化,只是畫旁多了副壽鏡吾先生的照片。
這本是壽氏書房,后改為私塾,再后來就成為了三味書屋,培育了一代偉人。
據(jù)說在魯迅上學時,因替生病的父親買藥上學遲到,受到了老先生嚴厲的批評,他便在書桌的右下角刻了一寸見方的“早”字,以此提醒自己要早到。這個字不僅刻在了書桌上,更是刻在了魯迅的心中。不管后來魯迅在醫(yī)學或文學領(lǐng)域,都以這個字激勵自己。
書屋金柱配聯(lián):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走到出口處,回頭再讀對聯(lián),我似乎看到了一個少年的身影在院落中走出來,走到了文學圣殿!
南澳島
誤打誤撞,我們來到了剛開發(fā)的南澳島。
說它是一個島嶼,不如說它是粵閩臺三省交界的軍事重地。島嶼上的人民世世代代以船代步,交通極其不便利,南澳大橋的出現(xiàn),給這座島嶼注入了生機。
我們趕在太陽落山前駛?cè)肓四习拇髽?,落日斜照在橋上,整座大橋倒映在海面上,伴隨著海波輕輕地晃動。搖下車窗,感受著海風拂面,它不像三亞的風,狂躁而炎熱地抽打你的臉,也不像鼓浪嶼的風,溫柔且無形地從整個身體穿入,你仍然沒有絲毫覺察。
行駛在這橋面之上,看著海面上的船只,上面穩(wěn)當?shù)赝V?、電動車、自行車,船將他們渡過去。也很難想象,在這座大橋沒有建好之前,島上的居民該多么艱苦,想要出一次島有多不容易。
南澳島極適合游玩。
很可能你就像我們一樣,將住宿的地方定到了離大橋出口相距十幾公里遠的青澳灣,看著沿途拎著行李箱大包小包的路人們,真想停下車來載他們一程。
青澳灣是南澳島的龍頭景區(qū),還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人們說來南澳必到青澳灣,潮起潮落仍不改海的本色。我不知潮起如何,站在窗邊,只看那海水一退再退,在茫茫的夜色中,只有海上幾座燈塔亮著,大海在黑夜露出他的本色,不再是一片汪洋,像那深邃的不可靠近的哲人,讓人心生畏懼。
趁著月色漸明,大海在沉靜中聆聽著沙灘的各種聲音,這聲音多來源于人類。
遠處的“自然之門”就屹立在海邊幾百米的距離,每年夏至正午,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影將穿過上方圓球中心,投射至地臺中央。今天的運氣極好,月亮掛在天上,月影穿過自然之門投射至江面,看不到日影,看看月影也罷。
第二天清晨我們起了個大早,穿過崎嶇的山路,來到宋井。聽名字就知道,無非就是一口井而已,也沒什么稀罕的。我的目光牢牢地鎖在了宋井里的太子樓,相比宋井,太子樓也著實容易被人遺忘,人們只知其名而未見其物,對于他的介紹只有一塊碑文和一棵大榕樹。這里有一個傳說:相傳在南澳宋井亭幾百米的東北角,有一太子樓遺址,旁邊是一棵榕樹,長在一處碩大的石壁,石壁上有一裂縫,歪歪扭扭刻著文字,沒人認得是什么。有人說石室里藏著南宋皇室未能帶走的金銀財寶,若能有人將字翻譯出來,石壁便可以自動打開,很多人嘗試并沒有成功。
有一天來了一位非常懂文化的商人,居然能讀懂文字的80%,石壁便自動打開了,露出里面耀眼的珠光寶石。商人見山下上來一個人,害怕他來爭奪這些珠寶,趕忙鉆進了石縫里,突然石縫閉合了,商人被夾在里面,只留下辮子在外面,這辮子慢慢就長成了古榕。
我站在古榕前,也找到了這行字,確實并非常人可以讀懂,也同時為那商人感到惋惜,搖搖頭離開了南澳島的藏寶地。哈哈,金銀真是對人產(chǎn)生著極大的誘惑,于是金銀島就成了我去的第二個地方。
金銀島的游客遠遠超出了宋井甚至超過了總兵府的瀏覽量。站在金銀島,此刻的我仿佛化身為一名海盜,虎視眈眈地盯著來往的漁船,像極了獅子看到了獵物時的心態(tài),在金銀島也有這樣一個故事,讓我意想不到。
在南澳島西北面有一個臨海的村子叫吳平寨。400多年前,一名叫吳平的大漢攔截倭寇,劫掠沿海,嚯,還真是一座海盜島哇!
明嘉靖44年,吳平在南澳筑城建堡,反抗官兵,九月左右,朝廷命都督戚繼光、俞大猷同水陸聯(lián)兵征伐,最終被剿滅。吳平將劫來的金銀分裝了18個壇子,藏在不同的地方,還留下謎一般的歌謠:水漲淹不著,水退淹三天。至今我也未能明白為何會有這樣的歌謠流傳下來。那藏寶的地方只有他同胞的妹妹知道。一次吳平問妹妺:“一旦山寨被剿,你是要隨我逃走還是留下來看管金銀?”妺妹說要留下來看管金銀,吳平心里卻不高興。
戚繼光、余大猷在水路圍剿吳平時,吳平逃至海邊,殺死了自己的妹妹,將尸首分成了18塊,藏于金銀所在之地,便逃出海去。至今有好多考古學家都從未尋到寶藏,甚至一些盜賊也曾夜入此地想碰碰運氣,卻從未有人成功,我想是因為妹妹的雕像依然立于此地,用自己的精神守護著寶藏。
不得不說,南澳島著實是一個寶地,這里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商賈運輸之地,更是被譽為“粵東屏障,粵閩咽喉”的地方。坐在海邊,眼前浮過的皆是人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的身影。
武夷情緣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我們來看這一小丘,如何抵得過甲天下?
我們晚上到達武夷山,爬山是不現(xiàn)實了,得先找個住的地方歇歇腳,趕明天有了體力再爬。如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達,很快,我們就定下今晚的三人套,當下,就趕往大王凹別墅酒店。
酒店是真的不錯,開闊的浴室和足夠的空間,從我們的房間還可以直接看到武夷山的風景,當即我就起了興致,心里掩不住的激動,迫不及待地跑去拉開窗簾,結(jié)果卻大失所望,看不到窗外的小景,漆黑的玻璃上只映著我的身影。
洗過澡出來,卻發(fā)覺屋里空無一人,頭發(fā)還滴著水,我邊嘀咕,邊打電話給爸媽,這么晚了,他們?nèi)ツ膬哼€不回來?原來他們就在樓下,正與老板娘喝茶聊天,邀我下去,被我婉拒了。本以為只是閑聊,卻不承想老板娘竟熱情地邀請我們明天中午一起吃飯,這把我們的計劃全都打亂了,我略有不爽。
我們家人行事都圖一個早字,干什么也早早兒的,爬山也不例外,臨上山一定要嗦一口紫溪粉,身上才有力量,這時候也別挑哪家更好吃。清晨的武夷清凈的很,似乎還沒被晨光喚醒。小火車載著我們到達天游峰腳下,開啟我們今天的爬山之旅。
武夷沒導(dǎo)游,所以整個路途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品味。前期還比較輕松,我還能邊走邊看,甚至還伸出手點評,可能是之前已經(jīng)見識到了黃山的遙遠路途,所以武夷小丘也就不算什么了。
遠古時期的武夷,有過火山噴發(fā),造就了壯麗的花崗巖。仰望那山峰,一整個切面如同打磨過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此利落,大筆一揮,即是完美的藝術(shù)品。
武夷也沒有人們說的那般勞累,對我來說并不覺疲憊,但還是停下大口喘氣。沿著山崖盤旋上行,人們相互鼓勵,我也因極度消耗能量疲憊不堪,改為“四爪爬”,引得大家一陣笑,這也緩解了人們的疲憊。
歷經(jīng)勞苦,等的不就是那盛世絕景?它沒讓我失望,站在天游峰頂上,平視著其它峰,它們高傲地屹立在此。直沖云霄,千變?nèi)f化的云朵穿梭在其間,并未因它們太過高聳而埋怨,反倒情愿地襯托著它們。
這里的茶葉蛋不錯,價格不貴,也就十元三個,買了三個熱乎乎的茶葉蛋,要賣家挑幾個入了味兒的,到底是產(chǎn)茶之地,茶葉味兒濃正宗。
吃完茶葉蛋,我們也要下山了。
上下山不是同一條路,下山的路要相對平緩而悠長,總能溜溜達達地欣賞四周的美景。令我驚奇的是,由于上山之路過于陡峭,滑竿從下山路逆流而上,我不禁替坐著的人感到遺憾,竟看不到來時的風景,也不知聽了同伴的描述與觀賞照片,他是否也會懊悔。這就好像我們的一生,終極目標都一樣,而過程卻大相徑庭。
來武夷,一定要坐竹排。
剛下過雨的天兒,微醉似的山,層巒疊翠盡顯自己的嫵媚。
九曲溪是武夷的著名景點,兩邊的山美的自在。
恰好遇到了河北的一家人,他們還常到大同游玩,對大同也是頗有了解。不僅對大同的美食文化小雜糧喜愛,更是對大同歷史有一定的考究,這次來武夷也是想來一覽武夷的自然風光。
邊走邊聊,腳步也就輕快了,幾百米的路程仿佛一瞬間就到了。穿好救生衣,找到自己心儀的座位坐下,我們現(xiàn)在就出發(fā)。
武夷靈性在于水,水流動的不僅是風景,更是武夷之靈魂。河道不寬,兩邊茂林修竹,藤垂草掩,顯出了另一番神韻。
竹排飄蕩在水面,仰頭即可看到側(cè)山的行人向我們揮手,我們也禮貌回應(yīng),只因一個怕掉下山,一個怕栽進水,誰都不敢用力,適可而止即好。再說這曲曲彎彎的溪水,美得純真,夾舉得綠植如霧在輕輕涌動,而水中的山影早已讓細密的水波譜成了一首清亮的漁歌。
懸棺也是武夷一大看點,乘竹排在溪間,就可看得更清晰。我一直都不大喜歡把懸棺表演當成地方的一種收入,感覺這并不是對文化的敬仰,反倒是用它來取悅他人或有了拿古人斂財?shù)牟涣际群?,失了些凝重與尊敬。其實懸棺是用粗大的楠木做成虹橋板,放在臨水面的高崖絕壁,仰望懸于山崖的一處處古人之跡,不禁再一次贊嘆人類的智慧無窮無盡。
玉女峰和大王峰的愛情故事人們最是感興趣,玉女峰又被人們稱為饅頭峰或雙乳峰,只因她傲人的胸部,從遠處看極像女人們的驕傲,故人們起此為名。
玉女峰就如同她的身份一樣尊貴,時至如今,前人后人都沒有尋找到一條可登玉女峰的路,只可遠觀,不可近賞,反倒讓人們更加珍惜她的美。我覺得當代女子也應(yīng)有此氣魄,越是如此,越讓人尊敬。
玉女是七仙女之一,她透過云彩看到人間武夷異常奇秀而偷偷下凡,結(jié)果在九曲溪邊與正在種茶的彭組長子彭武不期而遇,一見鐘情。這時的彭武已經(jīng)是這一代部落首領(lǐng),被稱之為“大王”,大王請玉女留在人間,碰巧玉女也不愿意再重返天庭,兩人便留居此地。
玉女被一個一心想要成仙的道人發(fā)現(xiàn),便做法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告狀,以此邀功。玉皇大帝命玉女即刻返回天庭,她寧死不屈,玉帝震怒,一道霹靂把玉女與大王化為石頭,分隔兩岸,讓道人作為巖嶂橫在中間監(jiān)督他們,也就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幅壯觀景象。
故事終歸是人們對美的想象,我信山水有情,可以讓人銷魂銘骨。
九曲十八彎,彎彎都好看。
為我們劃竹排的人告訴我們,其實在古代竹排并不是叫這個名字,叫簞,后來山上的人們將他們稱之為竹排。說著便讓我們體驗劃水的快感,我躍躍欲試,拿到竹竿才發(fā)覺它并沒有我想象那樣簡單。
九曲溪喜怒無常,且竿三四米深,探都探不到底,滑起來非常費力。
離開九曲軌道我們便進入小林,不由說一句“真美呀!”真美,這句話是信仰,更是分享美景的真切。我想如果我真的生活在此美景之中,吃這里的水,在這里養(yǎng)性,讓自己慢下來,是不是我就會少了很多煩惱?
梭羅在《瓦爾登湖》就有描述,“人只要心智健全,又生活在大自然里,那就不會為任何事情感到憂傷。在健康而純潔的耳朵聽來,風暴無非就是風神的音樂,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迫使淳樸而勇敢的人陷入庸俗的悲哀。只要把四季當做朋友,我相信沒有任何事情能讓生活成為我的負擔?!?/p>
說到底,在大自然的奇風異景面前,一己之憂倒顯得無足輕重。
下了山回到酒店,老板娘已等候我們許久,她的妹妹也要見我們。她們說自己的父親一輩子是武夷山的茶農(nóng)、制茶師,也是近些年人們才認可茶葉,讓大紅袍巖茶為人所知,具體怎么制茶,我一個外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直流傳的喊山與開山是武夷茶園里的儀式。在驚蟄這一天,茶農(nóng)們齊聲高喊著“茶發(fā)芽,茶發(fā)芽”以此來祈求神靈讓巖茶甘醇,茶農(nóng)們即在祖師楊太白像前靜默,保佑好茶。
她們家有茶山,給我們泡的是武夷正宗巖茶。
茶香彌漫,茶水入口清冽。在清香的茶中,我看見了武夷煙火之氣,山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