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佳佳
提起家鄉(xiāng)的美食,我總會想起端午粽。
端午節(jié)有很多習(xí)俗,賽龍舟、掛艾草、灑雄黃酒……除了這些,我記憶深刻的就是做一道美食——端午粽。
端午節(jié)前,媽媽就會早早準備好粽葉。包粽子用的糯米,已是頭晚泡好了的,糯米喝飽了水,鼓鼓的,個個瞪圓了眼睛。把糯米撈到盆中加入點堿,就變成黃色的了。然后又加入備好的小料(花生仁、去核的干紅棗、泡好的綠豆、腌制好的肉丁等)。最后把粽葉中一扇一扇最硬的“梗”撕掉,再將剩余部分進行煙熏,粽葉遇到火苗就害怕地收縮回去,頓時韌性十足,母親把粽葉綁在板凳上,再在板凳上壓一塊大磚頭,一切準備就緒。
開始包粽子了!這可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葉子旋尖了,就被包成了細粽子;手指旋寬了,就成胖粽子。為了省時,我最喜歡包成胖的。
經(jīng)過一家人的努力,生粽子終于下鍋了。弟弟呆呆地坐在高椅凳上等。碗盞已經(jīng)洗好了,糖也放在了碗盞里,他在猜想:會不會粽葉已經(jīng)煮散了?粽葉是不是已經(jīng)煮變色了?糯米是否已經(jīng)煮爛了……
奶奶打開鍋蓋,一股葉子的清香味和著糯米的甜香味撲鼻而來。
“姐姐,我已經(jīng)等不及了,你抱我起來看看啰!”弟弟說道。
于是,我把他抱了起來,可蒸氣卻瞬間模糊了他的雙眼……
奶奶剛拿出第一個粽子,弟弟便顧不上燙手,迫不及待地嘗了起來,“真甜”!
指導(dǎo)老師:王輝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