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瀟俊
在睡覺前可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使血液下行,改善腦部充血狀態(tài),以利入眠。在泡腳水中,可以依據(jù)個人體質(zhì)放入中藥,加強調(diào)和五臟、攝納心神、安神助眠的效果。比如,心脾兩虛的失眠者,建議在熱水中加些生姜和醋;少陽不和、肝膽失調(diào)的失眠者,可以在熱水中加入柴胡、黃芩、半夏、龍骨、牡蠣、桂枝、茯苓、大黃、生姜、大棗;腎氣虧虛、神失所養(yǎng)的失眠者,可將炙黃芪、雞血藤、肉桂、磁石、丹參、遠志、夜交藤、合歡皮煮水后用來泡腳;寒濕困脾者可用艾葉、藿香、砂仁、香附、甘松等煮水泡腳。泡腳時水深一定要沒過踝部,時間不宜過長,以15分鐘左右為宜,然后用手搓揉雙腳掌5分鐘左右,最后用干毛巾擦干。
在睡前按摩穴位,可以舒緩肌肉,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疲勞,最終達到改善失眠的目的。有助于提升睡眠質(zhì)量的穴位如下:
神門穴 在手腕側(cè)橫紋尺側(cè)端,尺側(cè)腕屈肌的橈側(cè)凹陷處。神門穴是心經(jīng)之原穴,即安定心神的門戶,按摩此穴可以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等。
足三里穴 外膝眼向下四橫指(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jié)橫紋處為準)處。足三里穴屬胃經(jīng)合穴,心脾不足、胃氣不和的失眠者可多按摩此穴,能健脾補氣。
涌泉穴 在腳底前部,位于第二和第三腳趾的趾縫紋和足跟的前三分之一處。此穴為腎經(jīng)起始穴位,每天按摩至足心發(fā)熱可起到降虛火、滋腎水、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
失眠者可于睡前試試氣功導睡法:取右側(cè)臥位,全身放松,按平時的節(jié)律和深度呼吸,但要求細(即呼吸出入聽不到聲)、勻、穩(wěn);每次吸氣時默想“松”字,并有意識地放松身體。此方法需要堅持進行2~3周才可收到明顯的效果。日常還可以通過練習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等中醫(yī)氣功運動來中正安舒,提升身體素質(zhì),減少睡前障礙。
食補療法在治療失眠中也應用得比較普遍。臨床比較多推薦患者使用的原料有百合、大棗、小麥(浮小麥)、蓮子(或蓮子芯))、黃連、黃芩、半夏等;推薦比較多的藥膳為歸脾湯、黃連阿膠雞子黃湯、酸棗仁湯、百合湯等,都有補益心脾、清心安神的作用。與此同時,失眠者日常要堅持健康、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用過多的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睡前不要飲用咖啡、茶等有神經(jīng)興奮作用的飲品。
有部分失眠患者是因為思慮過多所致,反過來失眠又會影響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況,引起焦慮、緊張、擔心、情緒不穩(wěn),這些情緒又會加重失眠,如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這部分患者可以通過音樂療法、情志調(diào)養(yǎng)法來改善心境,消除心理障礙。
需要注意,有一部分人失眠是因為存在基礎性疾病,比如抑郁癥、消化性疾病和慢性疼痛性疾病等。所以,如果您飽受失眠困擾,一定要盡早去醫(yī)院排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