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政杰
(河北傳媒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獨立紀錄片是紀實性影像作品,強調從“個人立場”出發(fā),通過反映各個社會階層的生存狀態(tài)或者情感狀態(tài)表達創(chuàng)作者個人對社會的理解和感悟。這種紀錄片中,充斥著人道關懷精神與創(chuàng)作者強烈的個性特征,具有特殊的人文價值和紀實價值。獨立紀錄片導演游離于體制之外,以私人影像的形式向社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關注焦點。這些獨立制作人往往身兼數職、標新立異,將自己的目光聚焦于社會底層的弱勢人群和普通人群的現實生活,從中提取值得關注的問題,以主觀化的描述方式呈現到大眾的視角中。
隨著視頻網絡交互傳播時代的到來,技術的進步和設備的迭代更新使獨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環(huán)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影視創(chuàng)作技術門檻的降低使更多非專業(yè)人士參與到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者個人話語表達的強烈愿望與私人化影像風格促使獨立紀錄片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
自20 世紀90 年代末DV 和數字技術引發(fā)個人影像創(chuàng)作潮流以來,國內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以及拍攝設備的親民化使獨立紀錄片在中國迅猛發(fā)展,以國內第一部1990 年吳文光的《流浪北京——最后的夢想者》為開始,如今的中國獨立紀錄片正以超過以往的數量進入公共生活并參與我們的文化塑造。
以在遠方的阿倫(簡稱阿倫)的《圍城隨筆》為例,導演阿倫獨自開車行駛在中國大地上,所有成本都局限于準備前期設備和自己的衣食住行。獨立紀錄片的真實性和紀實性為創(chuàng)作者省下更多資金,無論是從演員的敲定、道具的準備、場景的花費還是拍攝設備的租賃方面看,獨立紀錄片的所需成本都低于劇情片和其他紀錄片。因此在獨立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導演將更多中心任務放在展示畫面與劇情邏輯上。相較于國內電視紀錄片多采用多線性敘事結構以及對國家地理宏大場面的描寫而言,選擇邊緣性題材更符合獨立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的資金額度與個人風格表達的要求。拍攝和后期制作的低成本,以及真實的道具和場景使得獨立紀錄片進入更多制作人的期望視野之中。
1.設備升級產生更多拍攝角度
越來越便捷的拍攝設備使單人拍攝影片成為現實,擁有更多先進設備支持的創(chuàng)作者可以更隨心所欲地進行獨立拍攝,由《圍城隨筆》及相關材料可知,導演阿倫擁有以下數種設備:索尼A7RII、Hero 5 black GOPRO×4、Hero 5 session GOPRO×2、Hero 4 GOPRO×2、精靈4pro DJI 大疆、御pro DJI 大疆、曉 DJI 大疆等。多種設備和技術支持為阿倫提供了更多的拍攝選擇,無人機可以將更多風景展示給觀眾;水下攝影使觀眾可以看到從未見過的水下世界;運動相機可以將拍攝者的視角清晰地傳遞給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數字包裝技術的提升
在視頻制作與包裝方面,近乎免費的非線性編輯視頻剪輯軟件使視頻在后期處理方面幾乎無須其它金錢成本,更多類型軟件使視頻的后期處理方式和風格擁有更多的選擇。與以往大部分獨立紀錄片毫無包裝痕跡的處理方式不同,導演阿倫在《圍城隨筆》中運用大量3D 地圖路線描繪動態(tài)地圖演繹效果,片中大量的粒子效果、精彩的轉場和精美的視頻包裝使影片更具觀賞性,這為影片的傳播與推廣帶來了極大優(yōu)勢。
影片后期制作技術的不斷提升推動前期拍攝技巧和拍攝方法的改善,二者在相互配合間衍生出更多影片風格。導演在不斷地學習與嘗試中,應用更多炫酷和吸引觀眾眼球的精彩畫面,為觀眾帶來更新穎的視覺體驗。
與《流浪北京》《四個春天》的強紀實風格不同,《圍城隨筆》從拍攝角度和敘事方面都使用了更私人風格化的影像處理。在與前者的比較中,阿倫對節(jié)奏、剪輯、后期、包裝等方面的處理都迎合了現代觀眾的口味,極大豐富了《圍城隨筆》內容的同時,更多私人風格的處理也成為了本片的一大特色。
導演阿倫在《圍城隨筆》中大量使用運動鏡頭和延時鏡頭向觀眾展示沿途風景?!秶请S筆》中無人機的應用極其廣泛:通過設定無人機的自動行駛路線,將汽車如野牛般奔跑在內蒙古廣袤大草原上的場景展現給觀眾。第五集10 分處無人機快速爬升,將阿倫與廢棄公交車和廣袤的大草原作對比,不僅視覺上為觀眾帶來沖擊,與視頻文案的配合也十分緊密“如今的牧民,或在草場上半定居半游牧,或是走向城鎮(zhèn)在繁華的都市里過著更好的生活,而廢棄公交車猶如被遺棄的蒙古包”。無人機越過一座山之后顯現出更多群山的場景;在更遠更高的視角下展示山河之間的壯美。這是一般獨立紀錄片不曾有的大場面畫幅,本片將《航拍中國》中展示祖國壯美景觀的拍攝風格融入到自己的紀錄片之中,將風光紀錄片的優(yōu)秀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拍攝制作中,從而擺脫了獨立紀錄片小景觀、小場面或幾乎是以人與物為被攝主體的一貫風格。
后期處理上,阿倫使用了更多商業(yè)化手法為影片增添亮點?!秶请S筆》中大量運用后期數字技術制作動態(tài)路線演繹地圖畫面,一方面非常直觀地向觀眾展示了導演的行進路線,另一方面在演繹路線的過程中向觀眾充分介紹了地方氣候、地理和人文之間的相互關聯。例如第二集《勒個就是重慶》的3 分09 秒處,后期技術制作的3D 地圖不僅演繹出重慶的崇山險峻動態(tài)圖形,也將阿倫在群山之中的穿梭路徑呈現出來,在演繹行進路線的同時使觀眾更沉浸地觀看影片。第七集《東與春之歌》的16 分21 處,在介紹新疆伊犁地區(qū)自然風貌和鄉(xiāng)土人情之間的微妙聯系時,地圖動畫效果在為觀眾展示伊犁地區(qū)地形如何形成的同時也為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震撼,隨后視角推進,穿越云層十分順滑地切入到了城市的俯瞰圖。
導演常常采用這樣的形式將我們引入到真實場景中,地圖上描繪新疆伊犁云層特效時的移動、降雨生成的雨聲、草地變綠的過程等等都使觀眾身臨其境,通過調查與采訪當地人文社會,得出人們喜愛這里的原因和特殊地域下衍生的風水人情。
導演阿倫以大量主觀鏡頭將第一視角呈現給觀眾,擺脫了猶如《山河新疆》《話說長江》般上帝全知視角下對事物的描述和解讀。阿倫通過頭戴式GOPRO 相機展示與人的溝通交談和自己行走在山林草原的鏡頭,使觀眾在接收影像信息的同時感悟獨特的地域文化與自然風光。影片以阿倫為傳播載體,將阿倫的所看所知所想傳遞給觀眾,擺脫灌輸式的知識填補方式,為觀眾帶來心曠神怡的觀看體驗。
紀錄片天然的公益屬性以及文化內涵使它成為公益?zhèn)鞑プ詈玫妮d體。每個作品蘊含著作者對自然人文美好的感嘆,并喚起人們心中強烈的守護欲望,這在獨立紀錄片中尤為突出?!秶请S筆》中大量的全景廣角鏡頭以及深入人心的解說詞使觀眾沉迷于作者為我們展示的美好世界當中。第五集《內蒙,游牧的森林》中對大興安嶺歷史的描寫,使觀眾既悲傷于依賴大興安嶺生活的人們因生計而不得不離開家園尋找新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觀眾感嘆大自然強大的恢復能力,明白強而有力政策的積極保護才能使得大興安嶺重煥生機;第六集《甘南,點亮的地平線》十五分處原文文案寫道“有人說,村民為了掙錢開民宿,不純粹,變了,但其實村民在98 年之后還停止進山伐木,這也變了。所以土地還是那片土地,放牧還是一樣在放牧,只是森林得以休養(yǎng)生息,村民和來客都能吃飽喝足,而執(zhí)念和純粹,也不該等同于固執(zhí)和貧窮,有時候那就是一根地平線,有人叫做信仰,也有人叫做底線?!睂а莅愅ㄟ^講述自己收集和挖掘的故事并配以強有力的文案平淡地向觀眾講述自己的感想感悟。世人不能批評大山里的人們因為錢而開民宿,正如影片中的一句文案“這既公平,也自然,畢竟誰都有權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和便利?!薄秶请S筆》中像大興安嶺和阿爾泰山這樣的景色處處都有,阿倫向觀眾展示景色的同時也在傳遞著一個個獨特的故事,通過自己獨特的敘事視角向觀眾展示不同環(huán)境中不同個體的經歷,在描述自然與人的相處關系中流露人對自然的依賴和對故土的眷戀。
獨立紀錄片長期以來在對象、題材、訴求等方面不斷傳達著獨立的精神,以獨特品質為自己立碑。這種獨特一方面體現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下的獨特題材,另一方面表現在創(chuàng)作不受大眾娛樂的驅使。雖然很多影像看似只是一些小人物的生活,但正是這種小眾群體的真實,更能推動人們跳出現實生活的舒適圈,去思考、去探索、去挖掘被人們忽略的現實和人心。
隨著社會的開放與個人話語權的增加,獨立制作人可以選擇更多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除《行疆》《圍城隨筆》這類旅行紀錄片外,更多作者將自己的目光轉向至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花朵》《最后的耍猴人》等影片都是在向世人講述中華大地原有的文化形式,盡管這些娛樂表演活動逐漸走向沒落,但卻可以通過影像記錄的形式將這些文化傳承保存下來,為大眾文化保存一些星星之火。
21 世紀是“新媒體時代”,網絡的更新換代,為獨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提供了嶄新且快捷的新途徑。時代的進步也不斷提升著人們的欣賞能力及評價體系,但這種改變對獨立紀錄片制作人來說卻是相當有利,因為新媒體倡導的彰顯個人價值觀的政策與獨立紀錄片的本質相同,更多獨立紀錄片制作人將戲劇性元素和商業(yè)元素融入到獨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中。例如將幽默風趣的解說詞、劇情片中的快節(jié)奏剪輯、符合影片節(jié)奏的音樂加入其中,打破同期聲、長鏡頭等增強紀實性的拍攝手法。這都對導演的創(chuàng)作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戰(zhàn),但強有力的故事需要以音樂、旁白和節(jié)奏進行烘托和渲染,擺脫獨立紀錄片一貫沉悶與緩慢的風格,添加更多風格化的內容,為獨立紀錄片的風格形式提供更多選擇。
互聯網與新媒體的蓬勃發(fā)展為獨立紀錄片提供更多生存空間,視頻網站的興起打破了原有獨立紀錄片的線下傳播模式,將其從狹小的傳播面中解放出來,利用渠道更寬、速度更快的互聯網平臺進行傳播。與原有獨立紀錄片多采用民間放映、電影節(jié)放映或私下友人之間的傳播相比,新出現的視頻平臺傳播、網盤傳播、社交媒體推薦降低了過去因平臺、題材、時長等因素為獨立紀錄片帶來的諸多限制,大幅度提高了優(yōu)質作品在信息時代的曝光度。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網民選擇在視頻平臺觀看紀錄片,獨立紀錄片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開始擁有自己的商業(yè)價值。優(yōu)質作品為作品發(fā)布者帶來較高的點擊量和轉載量,加之新媒體平臺強有力的變現能力,為作者持續(xù)產出更多優(yōu)質紀錄片提供保障。新媒體環(huán)境中橫向有嗶哩嗶哩、愛奇藝、騰訊、優(yōu)酷和芒果這樣的視頻播放平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播放平臺以及中國紀錄片網等網站等官方平臺。一直以來眾多的紀錄片電影節(jié)都接納并收錄了很多來自大陸的優(yōu)秀紀錄片,這些都可以供獨立紀錄片制作者進行影片的傳播與推廣。制作人可以與電視臺、企業(yè)、各地政府聯合,以線下放映等方式推廣紀錄片。
國家大眾文化不能缺少獨立紀錄片,不僅是它對底層普通群眾現實生活的關注和個性化、風格化的內容,還因為獨立紀錄片有時與體制內紀錄片存有某種互動與滲透,兩者互為補充,共同構建中國紀錄片的完整版圖。受文化體制和經濟條件制約和自身無法避免的缺點,獨立紀錄片當下的生存條件仍較為尷尬。但在越來越多紀錄片愛好者與專業(yè)人員的不斷嘗試與努力中,在互聯網更開放、互動的海量傳播語境下,只要進行積極引導和良性的互動,獨立紀錄片的發(fā)展前景還是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