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東區(qū)天鐵第一小學 李艷霞
古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意思是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行走了許多地方,心中裝得下千山萬壑的時候,就不會再去計較生活中、工作中的一些小事,人生自然描繪出一幅多彩畫卷。古今中外,也有很多因為讀書獲得人生真諦,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生動例證,讓我們更了解了閱讀的意義。但是對于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來說,學校各門功課的學習占去了大部分時間,加之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正處于身心發(fā)育關鍵時期,孩子們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以及必要的社交活動,閱讀時間就變得有限了。怎樣讓這有限的閱讀時間得以高效利用,讀“好書”,就成了一個關鍵性問題。
什么是好書?好書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讓人沉浸其中受到感動的書,一種是能夠引發(fā)思考的書。
事實證明,古今名著經(jīng)典作品,只要你看進去,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中大部分都是這種能夠讓人閱讀的時候全身心投入,讀過之后又能跳出來引發(fā)思考的作品。而且這種閱讀帶來的思考與心靈震撼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在經(jīng)典面前,我們不是被動地去看一本書,而是自己真正看進去了一本書。
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大家應該是耳熟能詳?shù)?。在北宋建立前后,不論是“陳橋兵變”的開國大事件,還是“杯酒釋兵權”筑牢政權的巧計謀,趙普的聰明智慧、深謀遠慮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所參與制訂的國家重要政策,更是一直影響著宋朝三百年的國運民生。趙普一生讀書不多,但喜歡反復讀《論語》,把一本書背得滾瓜爛熟。有人戲稱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他也毫不諱言自己曾以半部《論語》輔佐宋太祖定天下,而后又以半部《論語》輔佐宋太宗治太平。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像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把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智慧傳承至今,從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國學經(jīng)典的力量。新時期,如何讓孩子們接觸國學經(jīng)典,喜愛國學經(jīng)典,學校的導向作用不容忽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稚氣的童音從天鐵第一小學的階梯教室里傳出來,回蕩在校園。
這是第一小學組織的學校國學誦讀比賽活動現(xiàn)場,學校每學期的國學誦讀比賽活動都按年級分成若干場次如期舉行。會場內氣氛熱烈,觀眾席上除觀賽班級的學生、老師外,還坐滿了學生家長,他們是特地來看孩子們表演的。小選手們天真專注的神情、嫻熟流暢地背誦換來了人們陣陣掌聲。在小組比賽和集體比賽間隙,主持人精心準備了相關內容的搶答題,對誦讀內容作補充,同學們積極參與、場面熱烈。孩子笑了,老師笑了,家長笑了,一張張笑臉讓初夏的校園暖意融融。
小學階段,孩子們處在非理解性記憶最佳階段。誦讀國學經(jīng)典,就是讓孩子在這一年齡階段,通過誦讀、熟背經(jīng)典文化,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健全人格,規(guī)范日常學習、生活行為,積累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正是基于這種理解和認識,天鐵一小十余年來一直堅持國學誦讀活動,希望學生在國學經(jīng)典文化的熏染下,逐漸培養(yǎng)起孝心、良心、責任心等優(yōu)良品質。按照教務工作安排,每天早讀、午讀及課前兩分鐘時間,學生們手捧《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家詩》等國學經(jīng)典書籍認真朗誦,陶醉在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美的語言、和諧的韻律之中。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庇捎趪鴮W經(jīng)典著作讀來朗朗上口,易讀易記,不知不覺中,學生完成了由讀到背、由背到悟、由悟到行的自我教育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熏染,心靈得到滋養(yǎng)和凈化。
近現(xiàn)代作家作品中也有不少啟迪智慧、蕩滌心靈,引領人明辨是非、襟懷坦蕩,追求至誠至善境界的佳作,值得推薦給孩子們閱讀感悟。不經(jīng)意間讀了《冰心詩文集》,那清麗的語言,雋永的文字,像一葉小舟從天際駛來,喚醒了沉睡的海。讀冰心的詩文,那深沉的母愛就像駛入心海的小船犁開繁瑣的層浪,喚醒心靈深處對母親的眷戀與依賴。“在月明的海上,在平靜的舟中,在母親的懷里?!睈?,這人類最柔軟的情感被冰心賦形于明月輕舟蕩漾在心海。
冰心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正像她的名字一樣,她的文章也是一片“冰心”,冰清玉潔,帶給讀者愛與美的滋養(yǎng)浸潤。《繁星》《春水》是兩部詩文集,作者以簡潔的語言,短小的章節(jié)和信手拈來的生活場景描寫,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繁星體。此外,冰心又以通訊的形式創(chuàng)作了《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等膾炙人口的散文作品。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其作品都以抒情見長,對母愛對自然的謳歌,對生活哲理的發(fā)現(xiàn)是貫穿冰心文學作品的三大主題。尤其是母愛這一主題,更是冰心著力要表現(xiàn)的。一方面,她的詩文寫出了對母愛的贊美;另一方面,是對母愛形象的描摹與闡釋。字里行間流淌著的深情摯愛,怎能不打動心扉,洗滌心靈,引導我們追求真愛、善行呢?
這就是好書的力量!近現(xiàn)代中外文壇中不乏像冰心先生這樣為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長提供豐富養(yǎng)分的作家作品。魯迅先生作品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無私無畏;老舍先生作品中流露出的“哲人的智慧,孩子的天真”;李叔同先生的藝術作品更是“無數(shù)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般的璀璨無暇、深情真摯。至于世界文豪中托爾斯泰、雨果、狄更斯、海明威等著名作家的傳世之作,閱讀這些優(yōu)秀作品,也是孩子們成長中應有的世界文化滋養(yǎng)。
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先生主持編寫統(tǒng)編新版語文教材時,將對整本書的閱讀要求編入小學語文教科書,設計了“和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快樂讀書吧”等欄目,有序安排小學階段整本書的閱讀。
在課程標準“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中推薦閱讀的書,有以下四種情況。
第一種是教科書在“快樂讀書吧”中提到的書。三年級閱讀童話和寓言,有《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格林童話》《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四年級閱讀神話和科普讀物,有《中國古代神話》《希臘神話故事》《世界神話傳說》《十萬個為什么》《看看我們的地球》《灰塵的旅行》《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等;五年級閱讀民間故事和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有《中國民間故事》《列那狐的故事》《非洲民間故事》《歐洲民間故事》《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六年級閱讀兒童小說和外國名著,有《童年》《愛的教育》《小英雄雨來》《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愛麗絲漫游奇境》等。
第二種是教科書里被節(jié)選來做課文的那些原著。有長篇著作,如蕭紅的《呼蘭河傳》(教材節(jié)選《火燒云》《祖父的園子》)、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教材節(jié)選《他像一棵挺脫的樹》)、方志敏烈士《可愛的中國》(教材節(jié)選《清貧》)等;除長篇名著外還有作品集或系列故事集,如宗介華同名散文集《帶刺的朋友》(教材節(jié)選《帶刺的朋友》)、魯迅的散文集《野草》(教材節(jié)選《好的故事》)、馮驥才的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教材節(jié)選《刷子李》)、鐵凝的短篇小說集《夜路》(教材節(jié)選《盼》)等;有中篇小說,如魯迅的中篇小說《故鄉(xiāng)》(教材節(jié)選《少年閏土》)等。
第三種是課后“閱讀鏈接”“資料袋”等欄目提到的書。如六年級課文《窮人》課后“資料袋”中提到列夫·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傳記作品《三作家》;《好的故事》課后“閱讀鏈接”中提到馮雪峰的《論〈野草〉》、李何林的《魯迅〈野草〉注解》等。
第四種是課程標準“附錄2”推薦(未被教科書提及)的書目。如《朝花夕拾》《革命烈士詩抄》,儒勒·凡爾納的系列科幻小說,成語故事,各類歷史、文化讀物及傳記,以及介紹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常識的普及性讀物等。
以上四類書目,只有“快樂讀書吧”中以“你讀過嗎”為要求的書是學生必讀書目,其他以“相信你可以讀更多”的書為要求的均是選讀書目。雖然如此,這個閱讀量已經(jīng)遠遠超過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的下限。
不難看出,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為中小學生提供了更明確的閱讀方向和更開闊的閱讀空間。讀書只求量的“多”,是不合時宜的;還要求質的“精”,好書不厭百遍讀,尤其是語文課標為我們推薦的以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為代表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更是需要花時間細讀。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成長,有好書相伴,我們的孩子才能學以致用,行以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