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露(江蘇:泗陽縣三莊鎮(zhèn)小學)
探究能力不僅是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發(fā)展的必備能力之一?,F(xiàn)代社會,知識的更新非常迅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此外,探究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培育學生的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活動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實驗現(xiàn)象大膽地提出、思考與探究問題,最終得出結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利用問題引領學生向科學方向進行探究呢?
第一,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小學生好奇心強,興趣點廣泛,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設計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科學探究問題。例如,在“水的循環(huán)”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為什么雨后地上的水會消失?”“空氣中的水蒸氣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植物的葉子上會有水珠?”這些問題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第二,教師應該根據(jù)教材內容和知識結構設計連續(xù)性的問題,體現(xiàn)問題的層次性,增強課堂教學的連貫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由淺入深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例如,在“空氣——風的成因”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什么是空氣?”“空氣有重量嗎?”“什么是氣壓?”“氣壓對什么有影響?”“什么是風?”“風是如何形成的呢?”這些問題逐步深入,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第三,問題要有開放性和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探究熱情。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例如,“你們有什么方法可以觀察到魚的呼吸?”“你們認為哪些因素會影響魚的呼吸速度呢?”這些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活躍性,讓學生自己提出假設,探究魚的呼吸速度與其他因素的關系。
第四,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例如,“你們認為在水溫變化的情況下,魚的呼吸速度會有什么變化?”“如何才能讓魚的呼吸速度更快?”進而利用問題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與解題能力。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問題,引導學生走向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的樂趣,從而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
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基于此可以增強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思維模式,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入更加具體、有效的措施。利用爭論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引入爭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創(chuàng)造爭論的環(huán)境和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實驗、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產生不同的觀點和猜想,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與表達空間,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第二,引導學生表達個人的觀點。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猜想,同時也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聽取他人觀點的機會。這種互動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觀點和思考方式,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技能和表達能力。
第三,讓學生多嘗試。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實驗方案,讓學生有機會多次嘗試,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設計實驗方案。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讓學生就某一個科學問題展開爭論。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又可以促進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和科學認知。在引入爭論的同時,教師也需要注意教學方法和引導方式。教師應該保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不應在爭論中左右學生的觀點,要尊重學生的個人觀點;要加強對學生的科學引導,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并且糾正個人的錯誤認知。
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在小組內共同完成任務,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通過互相交流和討論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同時,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交流能力、團隊精神等。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起到積極的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教師可以在任務完成后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和反饋,鼓勵學生在下次任務中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內角色分工、組員間交流學習成果等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激發(fā)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和成績,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實驗探究是科學教學中的一種常用方式,也是最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方式之一。通過實驗探究,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和感受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實驗探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與創(chuàng)新實驗等,在此基礎上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實驗探究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權和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同時,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能力水平,適當調整實驗的難度和內容,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得到最大的收獲。這樣,不僅能增加探究活動的趣味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與加強實踐等,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