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裁判理由的上訴利益*

    2023-08-03 05:44:26劉文勇
    關鍵詞:判力效力裁判

    劉文勇

    (中國民航大學 法學院,天津 300300)

    一、問題的提出

    一般而言,確定裁判的既判力客觀范圍確定了上訴利益的范圍,上訴利益的判斷離不開既判力客觀范圍的判斷。①關于上訴利益概念及判斷標準的探討,參見劉文勇《民事一審裁判上訴利益的判斷》,《法律適用》,2019年第5期,第55?65頁;胡曉霞《上訴利益的判斷標準》,《法學評論》,2019年第3期,第58?71頁;唐力《論民事上訴利益》,《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9年第6期,第101?114頁。因此,在論及當事人的上訴利益問題時,通常是指當事人對裁判結(jié)果不服時能否提起上訴。上訴利益是對一審判決上訴人的“不利”,這種不利是指判決主文的不利益,就判決而言,不同意判決結(jié)果體現(xiàn)為上訴利益,實體錯誤和程序違法體現(xiàn)為上訴理由。②參見邵明《民事訴訟法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05頁。當事人對裁判理由中的判斷不服時,因裁判理由是用以支持裁判結(jié)果的,一般將其作為上訴理由即可。裁判理由是法官根據(jù)當事人各方的主張和抗辯的取舍,認定事實和適用相應的法條,進而得出裁判結(jié)論的推理過程。③參見葉自強《民事訴訟制度的變革》,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265頁。成為問題的是,在當事人對裁判結(jié)果并無異議,而僅對裁判理由中的判斷不服時,是否具備上訴利益,能否提起上訴?

    近年來,我國司法實踐已出現(xiàn)了當事人認可裁判結(jié)果而僅就裁判理由不服提起上訴,要求二審法院糾正一審裁判理由判斷的案例,而且呈現(xiàn)出逐漸增多之勢。筆者以“民事”“二審”“上訴(的)利益”為關鍵詞,在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庫檢索,剔除裁判文書表述模糊的案例以及系列案例等,共整理出有效案例291例。④檢索時間跨度為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其中系列案件僅算作1例案件。其中,當事人對一審裁判結(jié)果并無不服而僅對一審裁判理由不服提起上訴的案例共有29例。裁判理由的上訴利益問題,對當事人和法院均有重要的影響。當事人能否提起上訴,二審法院應否受理并作出相應的裁判均與上訴利益的判斷存在直接關系,因此結(jié)合我國的司法實踐從理論層面對裁判理由的上訴利益問題展開探討實有必要。⑤對裁判理由的上訴利益問題進行了一定探討的論文,參見牛穎秀《僅就裁判理由可以上訴嗎?——以上訴受理機制為中心的考察》,《法學家》,2019年第2期,第162?170頁。

    二、我國裁判理由的效力

    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我國裁判理由包括本院查明部分和本院經(jīng)審理認為部分。應當說,與裁判主文的既判力類似,裁判理由的效力問題是判斷上訴利益最為關鍵的因素。不過,生效裁判文書中的裁判理由究竟能夠產(chǎn)生何種效力則存在較大的爭議。①裁判理由雖然包括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兩部分,但是只有事實認定可能對后訴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探討的裁判理由僅指其中的事實認定。

    (一)我國裁判理由中事實認定的效力論爭

    我國法院在裁判理由中對事實所作的認定能夠產(chǎn)生怎樣的效力?對此問題,1992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訴意見》)最早進行了規(guī)定,《民訴意見》第75 條規(guī)定:“已為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定的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本條規(guī)定了裁判理由中所認定的事實能夠產(chǎn)生當事人無需舉證這一免證效果。

    此后,2001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以下簡稱舊《證據(jù)規(guī)定》)第10條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規(guī)定:“已為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但對方當事人有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的除外?!北緱l除了明確裁判理由中認定的事實能夠產(chǎn)生免證效果外,還明確了當事人可以在后訴中對該免證事實進行爭議,當事人可以提出相反證據(jù)推翻免證事實。2015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的規(guī)定與舊《證據(jù)規(guī)定》的規(guī)定基本相同,《民訴法解釋》第93條規(guī)定:“已為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當事人有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的除外?!?/p>

    2020 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以下簡稱新《證據(jù)規(guī)定》)對該問題作了與舊《證據(jù)規(guī)定》和《民訴法解釋》不同的規(guī)定,新《證據(jù)規(guī)定》第10 條規(guī)定:“已為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基本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當事人有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的除外?!毙隆蹲C據(jù)規(guī)定》將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的事實進行了限縮,即限定為“基本事實”。也就是說,能夠產(chǎn)生免證效果的事實僅為案件的基本事實,案件基本事實之外的其他事實并不產(chǎn)生免證效果。所謂“基本事實”,根據(jù)《民訴法解釋》第335條的規(guī)定,是指用以確定當事人主體資格、案件性質(zhì)、民事權利義務等對判決、裁定的結(jié)果有實質(zhì)影響的事實。

    確定裁判所確認的事實一般稱為預決事實,其產(chǎn)生的效力稱為預決效力。我國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在確定裁判所確認的事實效力的規(guī)定較為簡略,僅有一條,因而學界對該效力的產(chǎn)生基礎有著不同的認識。有觀點認為預決事實已經(jīng)達到了“法律真實”的狀態(tài),能夠高度反映客觀事實。②參見胡軍輝《論民事既判事實之預決效力》,《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第40頁。另有觀點則是從提高訴訟效率、避免矛盾判決方面要求賦予預決事實一定的效力。③參見江偉、常廷彬《論已確認事實的預決力》,《中國法學》,2008年第3期,第108頁。由此導致了預決效力是何種效力的爭議。對此,主要存在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預決事實的效力是一種類似既判力的效力,后訴當事人不得對預決事實再次爭議,后訴法院也不得對預決事實重新審理。④參見翁曉斌《論預決事實的預決效力》,《中國法學》,2006年第6期,第14頁?;蛘哒J為預決效力的本質(zhì)是“不容再爭議”,在后訴中不存在當事人用反證推翻的可能性。⑤參見吳英姿《預決事實無需證明的法理基礎與適用規(guī)則》,《法律科學》,2017年第2期,第76頁。第二種觀點認為預決事實具有免證效力,在后訴中預決事實能夠產(chǎn)生免除當事人舉證的效力。⑥參見邵明《論法院民事預決事實的效力及其采用規(guī)則》,《人民司法》,2009年第15期,第94頁。此種觀點認為預決事實具有法定證明效力,在后訴沒有相反證據(jù)推翻的前提下,后訴法院應當采納。第三種觀點認為預決事實效力性質(zhì)應當為事實性證明效力,僅對后訴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后訴法院可以依據(jù)自由心證決定采納與否。⑦參見段文波《預決力批判與事實性證明效展開:已決事實效力論》,《法律科學》,2015年第5期,第109頁;陳曉彤《比較法視角下中國判決效力體系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第153頁。上述三種觀點關于預決效力強度的認識存在區(qū)別,類似既判力的不可再爭議性效力最強,法定證明效力居中,事實性證明效力最弱。筆者認為,我國裁判理由中的事實預決效力并非整齊劃一,而是存在一定的層次劃分。首先,刑事、行政、民事裁判理由中的事實預決效力存在不同。其次,具體到某一類裁判,例如民事裁判,根據(jù)案件事實認定的類型,其是否產(chǎn)生預決效力以及預決效力的強度應有所不同。最后,當事人程序保障的程度、司法資源的利用效率等也會影響預決效力的強度。①有學者也注意到了對不同裁判文書中“爭點”的證據(jù)效力應做出區(qū)分,不應一概地賦予“免于證明”的法律效力,存在“絕對免證”的事實、“相對免證”的事實和“公文書”的證明力三種法律效力。不過,本文對預決效力層次的分析僅限于民事裁判。參見紀格非《“爭點”法律效力的西方樣本與中國路徑》,《中國法學》,2013年第3期,第119?120頁。

    (二)我國裁判理由中事實認定的效力層次

    關于裁判理由中事實認定的效力,即預決效力,應當以我國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為基礎展開分析,對預決效力劃分強弱不等的層次。

    第一,根據(jù)新《證據(jù)規(guī)定》第10條的規(guī)定,裁判理由中關于基本事實的認定才能產(chǎn)生免除當事人舉證證明的效力。當事人想要在后訴中推翻該事實認定,必須提出相反證據(jù),該證據(jù)還必須達到足以推翻的程度,“足以推翻”說明當事人提出的相反證據(jù)需達到本證的程度,因此該種效力是比較強的,筆者稱之為法定證明效(相對的預決效力)。對此種基本事實,當事人在后訴中沒有提出相反證據(jù)或者相反證據(jù)達不到本證程度時,后訴法院必須采納。

    第二,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環(huán)境公益訴訟解釋》)第30 條的規(guī)定②該條規(guī)定:“已為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生效裁判認定的事實,因同一污染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行為依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guī)定提起訴訟的原告、被告均無需舉證證明,但原告對該事實有異議并有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的除外。對于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生效裁判就被告是否存在法律規(guī)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行為與損害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被告承擔責任的大小等所作的認定,因同一污染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行為依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guī)定提起訴訟的原告主張適用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被告有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的除外。被告主張直接適用對其有利的認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被告仍應舉證證明?!保h(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中確認的事實對私益訴訟的影響不同于一般的預決事實效力③參見馬登科《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判決的效力擴張結(jié)構》,《國家法官學院學報》,2022年第2期,第170頁。?!董h(huán)境公益訴訟解釋》第30條區(qū)分了原告、被告負擔舉證證明責任的事實,對前訴裁判確認事實的預決效力作出了不同的規(guī)定。對于排污行為、損害結(jié)果事實,如果對原告有利,就會對后訴產(chǎn)生絕對的預決效力(不可再爭議性),不允許后訴被告提出相反證據(jù)予以推翻;如果對被告有利,則只產(chǎn)生相對的預決效力,允許后訴原告提出相反證據(jù)予以推翻。④參見石春雷《前訴裁判確認事實對后訴的預決效力——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司法解釋第30 條的釋義及其展開》,《政治與法律》,2017年第9期,第29頁。此外,對于被告是否存在法律規(guī)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行為與損害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被告承擔責任的大小等事實,如果對原告有利,就會對后訴產(chǎn)生相對的預決效力,允許后訴被告提出相反證據(jù)予以推翻;如果對被告有利,則不產(chǎn)生預決效力,后訴被告仍然應當舉證證明。由此可見,環(huán)境公益訴訟中確認的基本事實,根據(jù)不同的情形可以產(chǎn)生絕對的預決效力、相對的預決效力或者不產(chǎn)生預決效力。也就是說,在確定裁判所認定的基本事實中,如果法律及司法解釋對該事實認定作了特別的規(guī)定時,該種預決效力可能是不可再爭議的絕對預決效力,也可能不產(chǎn)生預決效力,⑤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 條第2 款規(guī)定:“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生效裁判認定經(jīng)營者存在不法行為,因同一侵權行為受到損害的消費者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guī)定提起的訴訟……被告主張直接適用對其有利認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被告仍應承擔相應舉證證明責任。”這些情形應當作為新《證據(jù)規(guī)定》第10 條規(guī)定的例外。

    第三,關于裁判理由中抵銷抗辯判斷的效力問題。當事人的主動債權可以通過反訴、另訴或者抗辯的方式主張。被告如果通過反訴或者另訴的方式主張主動債權,因其屬于法院的審理對象,法院對此作出的判決會產(chǎn)生既判力,該判決主文對原告或者被告不利時,原告或者被告自然有權提起上訴。被告如果通過抗辯的方式主張主動債權,法院對抵銷抗辯的判斷位于判決理由,屬于判決理由中所認定的基本事實之一,在我國民事訴訟法未明確規(guī)定其產(chǎn)生既判力時,完全可以將其作為預決事實并產(chǎn)生預決效力,并且該種效力應屬于絕對的預決效力,當事人不得再行爭議。如此,抵銷抗辯判斷所產(chǎn)生的預決效力與既判力相類似,均能起到禁止當事人重復爭議和法院重復認定的效果,符合一事不再理的要求。

    第四,新《證據(jù)規(guī)定》第10 條將裁判理由中能夠產(chǎn)生法定證明效力的事實限定為案件的基本事實,對除案件基本事實之外的其他事實認定的效力,則未作出進一步的規(guī)定。一般而言,案件其他事實包括間接事實、輔助事實以及背景事實,這些事實大都經(jīng)過當事人的爭議和人民法院的審查、認定。因此,從節(jié)約司法資源和避免矛盾裁判的角度來看,其他事實也應產(chǎn)生一定的效力。不過,間接事實、輔助事實等相對于基本事實而言居于次要地位,當事人一般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爭議,人民法院對該事實的關注也不如基本事實,因此該事實所能產(chǎn)生的效力應當較弱,應認為其只產(chǎn)生事實證明效力,在后訴中可以作為一種證據(jù)從而對后訴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后訴法院可以根據(jù)自由心證決定采納與否。

    第五,對于當事人自認的事實以及和解(調(diào)解)協(xié)議中認定的事實,應不產(chǎn)生預決效力。一般而言,當事人自認的事實不需要證明,法院應予采納,但是在前訴中所作的自認,在后訴中僅是訴訟外的自認,該自認應不約束后訴的法院和當事人。而且,“自認的事實雖不需要證明,但這并不表明該事實的真實性,因此,在涉及該事實的后訴中,當事人有權對該事實的真實性進行舉證、質(zhì)證、辯論?!盵1]與自認的事實相類似,和解(調(diào)解)協(xié)議的達成,是雙方當事人互相讓步的結(jié)果,但是這種讓步并不意味著該項事實是真實的,當事人的讓步是為了盡快解決糾紛?!睹裨V法解釋》第107 條也規(guī)定:“在訴訟中,當事人為達成調(diào)解協(xié)議或者和解協(xié)議作出妥協(xié)而認可的事實,不得在后續(xù)的訴訟中作為對其不利的根據(jù),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當事人均同意的除外?!庇纱丝梢?,和解(調(diào)解)協(xié)議認定的事實也不應產(chǎn)生任何的預決效力。

    綜上所述,我國生效裁判理由中的事實認定,即預決事實的效力強度存在一定的層次劃分,具體包括以下三個層次:第一,根據(jù)法律及司法解釋的特別規(guī)定以及抵銷抗辯的認定等基本事實產(chǎn)生不可再爭議的絕對預決效力;第二,關于案件基本事實的認定產(chǎn)生相對預決效力,當事人必須在后訴中提出達到本證程度的相反證據(jù)才能推翻;第三,關于案件基本事實以外的間接事實、輔助事實等的認定,其產(chǎn)生較弱的預決效力,僅在后訴中作為證據(jù)由后訴法院自由心證采納與否。此外,當事人自認的事實、和解(調(diào)解)協(xié)議認定的事實不產(chǎn)生預決效力,法律及司法解釋有特別規(guī)定不產(chǎn)生預決效力的事實也不產(chǎn)生預決效力。

    三、我國裁判理由上訴利益的司法實踐

    (一)我國裁判理由上訴利益司法實踐的基本情形

    在涉及裁判理由上訴利益的29 例民事案件中,當事人不服的對象均為一審裁判理由中認定的事實。筆者結(jié)合案例整理的情形,進一步區(qū)分了當事人不服的事實類型:一類是當事人對本案有關事實不服的情形,包括本案基本事實以及推導基本事實的間接事實、輔助事實等;另一類是當事人對本案無關事實不服的情形?!八^主要事實(基本事實),是指判斷法律關系之發(fā)生、變更或消滅等效果所直接必要之事實;所謂間接事實,是指用以推認主要事實是否存在之事實;所謂輔助事實,是指用以證明證據(jù)之可信性之事實?!盵2]上述兩種事實類型區(qū)分的意義在于,對于與本案有關的事實,由于其可能產(chǎn)生預決效力,因而有必要對是否賦予當事人上訴的權利進行討論;而對于與本案無關的其他事實,本身并無審理及認定的必要,一審法院若對此等事實進行認定從而影響當事人權益的,可能引發(fā)的結(jié)果是當事人請求上級審法院撤銷該事實認定。①后一種情形涉及辯論主義,若法院嚴格遵守辯論主義,則不會產(chǎn)生該問題;且該問題與上訴利益的探討并無直接關系,因此本文不再展開論述。

    在29 例案件中,當事人對與案件有關事實不服進而提出上訴的有19 例,這可以從當事人不服一審法院認定事實的類型及二審法院對上訴利益的態(tài)度兩個方面展開分析。首先,在案件事實類型方面:當事人對案件基本事實不服的有15例,對案件間接事實、輔助事實不服的有4 例。由此可見,在當事人不服的事實類型方面,對基本事實不服的占絕大多數(shù)。其次,在法院對上訴利益的態(tài)度方面,存在四種不同的態(tài)度,具體包括:第一,法院不認可上訴利益的有12例;第二,法院認可上訴利益的有1 例;第三,法院未審查上訴利益而直接進行審理的有5 例;第四,法院明確認為上訴利益不屬于上訴合法要件的有1例。由此可見,法院對當事人不服事實認定的上訴利益,大多持否定態(tài)度;少數(shù)法院對當事人的上訴利益爭議不予理會或者明確認為上訴利益不屬于上訴合法要件。以下分別就我國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對案件基本事實和間接事實、輔助事實不服的上訴利益展開分析。

    (二)當事人對案件基本事實不服的上訴利益

    對案件基本事實不服的上訴利益問題,是我國司法實踐中上訴利益爭議最多的情形。二審法院對該問題呈現(xiàn)出了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一是不認可上訴利益,有9 例;二是認可上訴利益,有1 例;三是未審查上訴利益,有5例。

    具體而言,法院否定當事人對案件基本事實不服的上訴利益的理由主要包括兩點:一是認為生效判決確定的事實,不具有既判力,只是可以免去在另外的案件中一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如果對方當事人有相反的證據(jù)足以推翻該事實,人民法院依然可以直接予以確認,而不需要以撤銷前一個生效判決為前提。①參見湖南省常德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18)湘07 民終818 號;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17)蘇01民終11012號。二是認為上訴人因權利可能受到影響以及將來可能存在的訴訟提出的上訴異議,無疑增加當事人的訴累并致司法資源的浪費,屬于上訴不合法。②參見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18)滬01民終3691號。簡而言之,不認可當事人的上訴利益理由,一方面不會對當事人的權益造成現(xiàn)實影響,另一方面能節(jié)約司法資源、減輕當事人的訴累。

    法院肯定當事人對案件基本事實不服的上訴利益的案例僅有1 例,在“浙江五奎律師事務所與徐光龍請求撤銷個別清償行為糾紛案”中,二審法院認為原審關于“海天船舶公司于2013 年4 月30日出具的委托書為委托付款行為”的事實認定正確與否對于上訴人下一步選擇申報海天船舶公司破產(chǎn)債權還是向劉明龍主張債權有直接聯(lián)系,即直接影響到上訴人就債權的實現(xiàn)提出的主張能否得到法院裁判的支持。本案中,法院認為基本事實認定對上訴人的民事權益有直接影響,從而肯定了上訴人的上訴利益。可見,肯定當事人上訴利益的理由主要是案件基本事實的認定對當事人的權益有直接的影響。

    在法院未審查當事人上訴利益的案件中,雖然當事人對上訴利益的存否有所爭議,但是二審法院未予理會,而是對當事人不服的基本事實進行了實體審理,并在維持原判決的基礎之上對上訴人請求糾正的事實予以維持或者改變。從法院沒有對上訴利益作出明確認可與否的態(tài)度來看,其可能是認為上訴利益不是上訴合法要件,也可能是認為當事人具有上訴利益。如果從后面一種認識來看,實質(zhì)上法院認可了當事人的上訴利益。

    (三)當事人對案件間接事實、輔助事實不服的上訴利益

    我國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對案件間接事實、輔助事實不服的上訴利益的情形較為少見,僅有4例,而且法院的做法也較為統(tǒng)一,除了楊某與某公司名譽權糾紛案,二審法院認為上訴利益不是上訴合法要件,從而對當事人不服的間接事實、輔助事實等進行了審理并作出維持原判的判決外,其余3 個案例,二審法院均否定了當事人的上訴利益。

    從法院的裁判文書來看,二審法院否定當事人上訴利益的理由有如下兩點:一是認為案件的既判力僅限于判決主文,當事人對判決主文不服的才有上訴利益,當事人對判決理由認定的事實不服的,不存在上訴利益;③參見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9)京03民終7190號。二是認為當事人對判決理由中法院對證據(jù)事實的認定不服的,不存在上訴利益。④參見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9)津01民終5080號。可見,否定當事人對案件間接事實、輔助事實不服的上訴利益理由與否定當事人對案件基本事實不服的上訴利益理由存在類似之處,都主要是因為判決理由不具有既判力,對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義務沒有直接影響。

    四、我國裁判理由上訴利益的理論分析

    以德國、日本及中國臺灣地區(qū)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或者地區(qū),在判決理由與上訴利益的關系問題上,因判決理由不具有既判力,當事人在一審裁判結(jié)果上獲得全部勝訴,而僅就一審裁判理由中的判斷不服時,通說和判例都認為此種情形下勝訴當事人沒有上訴利益,不得提起上訴。僅在判決理由中抵銷抗辯的判斷、發(fā)回重審判決的理由、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理由等情形中,因裁判理由中法院的認定具有既判力或者類似既判力的約束性效力,該效力將對當事人的實體權益產(chǎn)生不利影響,有必要為當事人提供救濟的途徑或者機會,此種情形應例外認可勝訴當事人僅就裁判理由不服的上訴利益。①對于發(fā)回重審判決理由的效力,日本通說認為,根據(jù)日本《法院法》第4 條的規(guī)定,控訴審法院發(fā)回重審判決理由具有拘束力。判例也認為,發(fā)回重審判決的理由具有約束力,勝訴控訴人對發(fā)回重審判決的理由不服的具有上告利益?!踩铡承∩綍Nほか『演習民事訴訟法』(青林書院,1987年)779頁參照。

    我國的裁判理由效力與德國、日本等國存在一定的差異,因而有必要從理論、制度層面展開具體的分析。上文已經(jīng)分析了我國裁判理由中事實認定的效力,即預決效力存在層次劃分,具體包括絕對的預決效力、相對的預決效力和較弱的預決效力。預決效力強度的不同,對當事人上訴利益的判斷具有直接、重大的影響。

    (一)對具有絕對的預決效力的事實認定及涉及既判力范圍的不服

    在能夠產(chǎn)生絕對的預決效力的事實認定中,以法院對抵銷抗辯的認定最為典型。對于判決理由中抵銷抗辯的判斷,從我國當前的解釋論而言,其能夠產(chǎn)生絕對的預決效力,該效力是不可再爭議的。絕對的預決效力與既判力在禁止當事人重復爭議與法院重復審理的效力方面相同,因此當事人可以對判決主文的認定不服提起上訴時,也應認可當事人對具有絕對的預決效力的事實認定不服的上訴利益。②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絕對的預決效力與日本的爭點效類似。就爭點效與上訴利益的關系而言,日本大多數(shù)的觀點認為,如果判決理由中的判斷產(chǎn)生爭點效,且該判斷與當事人的主張不同時,應承認當事人對此爭點的上訴利益?!踩铡承∈抑比摔郅盒旅袷略V訟法講義』(法律文化社,1998年)270頁參照。若從立法論而言,可以規(guī)定抵銷抗辯的判斷產(chǎn)生既判力,此時認可當事人的上訴利益則以既判力為依據(jù)。此外,對法律或者司法解釋所認可的其他能夠產(chǎn)生絕對的預決效力的事實,當事人不服該事實認定的也應認可其上訴利益。

    另外,當事人對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理由不服的,其是否具備上訴利益也值得分析。③對此,有觀點認為,應當認可當事人以存在事后變動的可能性(或大)的駁回理由變更為沒有事后變動可能性(或?。┑鸟g回理由為由提起上訴的權利?!踩铡成弦疤┠小概欣爽F(xiàn)われた形式的不服概念の問題點」裁判と上訴編集委員會編『小室直人·小山昇先生還暦記念——裁判と上訴(上)』(有斐閣,1983年)337?338頁參照。當事人對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理由的不服,可以分為原告對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理由不服的上訴和被告對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理由不服的上訴兩種情形。對原告而言,法院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的,屬于敗訴判決,若其要求第二審法院改判,自然具有上訴利益。與此不同,原告對法院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并無異議,其僅要求法院改變駁回訴訟請求的理由,是否具有上訴利益?或者相反,被告對法院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這一結(jié)果并無不服,但是對法院駁回訴訟請求的理由不服,其是否具有上訴利益?例如在現(xiàn)在給付之訴中,一審法院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理由可以有合同債權未到期或者合同無效等。雖然都是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但是合同債權未到期與合同無效性質(zhì)迥異,對當事人將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若法院以合同債權未到期駁回訴訟請求,原告在合同債權到期后可以再行起訴;若法院以合同無效駁回訴訟請求,原告就不能再對同一訴訟標的起訴。在我國訴訟標的采取舊實體不服說的前提下,對于前一種情形,應當認可被告請求法院改變駁回訴訟請求理由的上訴利益;對于后一種情形,也應當認可原告請求法院改變駁回訴訟請求理由的上訴利益。應注意的是,在法院對原告?zhèn)鶛嗟拇嬖谧龀龇穸ㄐ哉J定時,被告以原告?zhèn)鶛嗖淮嬖诘钠渌罐q為由提出上訴的,因其對被告并不產(chǎn)生更加有利的既判力,應否定其上訴利益。同理,在對原告并不產(chǎn)生更加有利的既判力時,也應否定其上訴利益。

    一般而言,被告在訴訟中如提出復數(shù)抗辯,無論何種抗辯,只要法院認可其中某一抗辯從而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即無上訴利益。例如被告在訴訟中以合同無效、債務已經(jīng)履行、債權已經(jīng)過了訴訟時效等提出抗辯,法院支持被告所提出的抗辯時,法院的判決在債權不存在這一點上產(chǎn)生既判力,根據(jù)既判力的消極效力,原告不能對同一訴訟標的再次起訴被告。而債權期限未到則與債權不存在不同,法院以此為由作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判決后,原告可以在債權到期時再次起訴被告,要求其履行債務。此時,法院的判決是在債權存在但未到期這一點上產(chǎn)生既判力,在訴訟中被告希望法院的判決在債權不存在這一點上產(chǎn)生既判力,兩種判決相比較而言,顯然后者對被告更為有利。因此,即使一審判決全部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但是為了獲得更有利的既判力,應當例外認可被告的上訴利益。同理,原告為了獲得更有利的既判力時,也應認可原告的上訴利益。

    綜上分析,在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判決問題上,當事人能否以變更駁回理由為由提出上訴,應區(qū)分兩種情形:第一,當事人請求法院變更駁回理由不涉及既判力的范圍時應當否定其上訴利益;第二,當事人請求法院變更駁回理由涉及既判力范圍時應肯定其上訴利益。

    (二)對具有相對的預決效力的事實認定不服

    根據(jù)新《證據(jù)規(guī)定》,裁判理由中關于案件基本事實的認定,一般可以產(chǎn)生相對的預決效力。該事實認定具有法定證明效力,當事人在后訴中若產(chǎn)生爭議,能夠免除一方當事人的證明責任,另一方面當事人若要推翻該事實,應當提出相反的證據(jù)并達到本證的證明程度。此類事實的上訴利益問題是我國司法實踐中爭議的焦點,有必要展開重點分析。

    案件基本事實的認定,尤其是涉及先決性權利或者法律關系的認定,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有直接的影響。例如“陳新明與朱倫權、朱倫友排除妨害糾紛案”,一審法院判決駁回了原告訴訟請求,但是在判決理由中認定原告享有物權,被告對該物權的認定不服從而提出上訴。此外,案件基本事實的認定還涉及案件當事人資格的認定①參見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17)蘇01民終11012號。、合同性質(zhì)的認定②參見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18)滬01 民終3691 號;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8)冀07民終2240號。等。此類事實的認定對當事人而言非常重要、關鍵,涉及當事人現(xiàn)實或者潛在的權益。雖然該類事實在后訴中可以再次被爭議,但是其被推翻的難度頗高,我國司法實踐中后訴法院對該類事實大多直接予以采納。反過來說,此類事實產(chǎn)生較高的預決效力,對當事人的程序保障與事實認定的準確性上也應有較高的要求??梢哉f,賦予當事人對該類事實尋求二審法院復審的機會是一種較為妥當?shù)姆绞?。因此,對可以產(chǎn)生相對的預決效力的事實,當事人不服的,認可當事人的上訴利益具有必要性與正當性。

    此外,還可以從裁判理由中基本事實認定與裁判主文對當事人權益影響的大小以及當事人是否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尋求救濟,考慮是否認可當事人的上訴利益。例如,在離婚訴訟中,原告以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為由提出離婚,被告則認為原告具有重婚的情形,法院經(jīng)審查認為原告具有重婚的情形,從而判決離婚。對此,原告雖然獲得了離婚的判決,但是判決理由中關于重婚的判斷屬于案件基本事實的認定,顯然對原告不利,該不利還可能引發(fā)刑事追訴的危險,同時也對原告的名譽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同時,原告對重婚事實的認定也不能通過其他途徑改變或者撤銷。此種情形,相比裁判主文的判斷而言,裁判理由的判斷對當事人的影響更為顯著,有必要認可當事人的上訴利益。

    綜上所述,當事人對產(chǎn)生相對的預決效力的基本事實認定不服的,因該基本事實對當事人權益影響重大,原則上應肯定當事人的上訴利益。

    (三)對具有較弱的預決效力的事實認定不服

    裁判理由中關于案件間接事實、輔助事實等的認定,僅產(chǎn)生較弱的預決效力,該事實認定僅產(chǎn)生事實證明效力,當事人在后訴中可以舉出證據(jù)反駁即可。對此類事實的上訴利益問題,可以案件事實的重要性程度、司法資源的利用、當事人的救濟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案件的間接事實與證據(jù)同義,而案件的輔助事實是判斷證據(jù)證明能力和證明力的事實,從此類事實的重要性程度來看,案件的間接事實、輔助事實等,相對于案件基本事實而言,屬于次要的事實,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沒有直接的影響,當事人對該類事實可能不會加以認真的爭執(zhí),既然該事實認定不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也就沒有必要為其提供過多的程序保障。

    其次,從司法資源的利用來看,如果允許當事人僅就該類事實提起上訴,需要啟動二審程序進行審理,無疑會耗費一定的司法資源。其可能的意義是經(jīng)過上級法院的審理后,法院糾正錯誤的事實認定,從而避免相關爭議的產(chǎn)生。但是,如果一方當事人不服二審法院的認定,相關糾紛仍可能在后訴產(chǎn)生,此時司法資源不僅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進一步增加了司法資源的耗費。因此,當事人僅就該類事實不服提起上訴的會耗費相應的司法資源。

    最后,從當事人的救濟來看,允許當事人僅就該類事實上訴,為當事人提供了一次救濟的機會。但是,該類事實的效力較弱,當事人可以在后訴中繼續(xù)進行爭議并且能夠較為容易地反駁,即使否定了當事人對該類事實的上訴利益,也不能說對其保障不充分。因此,從當事人的救濟來看,否定當事人就該類事實的上訴權利,也并未實質(zhì)侵害當事人的程序保障?!吧Р门械淖C明效力不會阻礙當事人在其他訴訟程序中對該事實認定結(jié)果繼續(xù)爭議,沒有必要利用上訴程序進行救濟?!盵3]當事人對裁判理由所認定的事實持有異議,可以在其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或影響的另案中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而并非需要在本案中提出上訴,因為將來之訴和權利受到影響并不確定。①參見王忠《不具備訴的利益的當事人無上訴權》,《人民司法·案例》,2015年第24期,第65頁。

    綜上所述,當事人僅就案件的間接事實、輔助事實等認定不服的,應否定其上訴利益。這既不會對當事人的權益造成不利影響,也符合救濟成本與救濟收益相適應的效益原則。②參見潘劍鋒《論構建民事程序權利救濟機制的基本原則》,《中國法學》,2015年第2期,第40頁。

    五、結(jié) 論

    一審裁判理由的上訴利益爭議,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呈現(xiàn)出多發(fā)態(tài)勢,屬于當前司法實踐中的難題之一。各級各地人民法院對上述問題的認識、判斷不一,一方面不利于法律適用的統(tǒng)一,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當事人權益的保障。對此,應在堅持上訴利益屬于上訴合法要件的前提下,同時在我國裁判理由進行類型化區(qū)分的基礎上,判斷當事人的上訴利益。具體而言,應根據(jù)裁判理由效力的強弱、對當事人影響權益的大小以及司法資源的利用等方面來判斷當事人的上訴利益。原則上,當事人對裁判理由中能夠產(chǎn)生絕對和相對的預決效力的事實認定不服的,具有上訴利益;當事人對裁判理由中僅產(chǎn)生較弱的預決效力和不產(chǎn)生預決效力的事實認定不服的,不具有上訴利益。

    猜你喜歡
    判力效力裁判
    既判力抗辯與禁止重復起訴制度的區(qū)分
    法制博覽(2022年15期)2022-11-23 03:32:27
    債權讓與效力探究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法律裁判中的比較推理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10
    保證合同中保證人違約責任條款的效力研究
    清代刑事裁判中的“從重”
    法律史評論(2018年0期)2018-12-06 09:22:28
    論行政審批對合同效力的影響
    擺脫既判力理論在民事訴訟司法實踐中適用存在困境的合理途徑
    論合意取得登記公示型動產(chǎn)擔保時的登記效力
    泸溪县| 萝北县| 哈密市| 西乌珠穆沁旗| 通江县| 微博| 馆陶县| 永年县| 渭源县| 抚松县| 蕲春县| 南靖县| 达日县| 新竹市| 高唐县| 江西省| 鄯善县| 扎鲁特旗| 阆中市| 昭觉县| 南投市| 天长市| 台北县| 定陶县| 阳谷县| 兴义市| 五河县| 长治市| 泽普县| 莆田市| 伊金霍洛旗| 师宗县| 肥东县| 克什克腾旗| 明溪县| 蚌埠市| 饶河县| 新丰县| 沛县| 桃园市|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