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菊萍 謝偉萍 顧春芳
國內(nèi)醫(yī)院健康教育主要以口頭教育、紙面教育為主,傳統(tǒng)口頭傳遞的醫(yī)療信息中有40%~80%會立即被遺忘,且剩下的信息中仍有一半不正確[1]。老年冠心病患者缺乏健康教育知識,如何在現(xiàn)有條件下提高我國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識水平,是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2]。微電影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興產(chǎn)物,具有短時性、靈活性及實時性等特點,所傳遞內(nèi)容更易懂、深入、有吸引力。反饋式教學作為一種雙向的信息傳遞模式已被許多醫(yī)學(協(xié))會作為教學和評估患者理解的實用手段,解決了患者可能存在的健康素養(yǎng)問題[3]。微視頻聯(lián)合反饋式教學,具有較強的目標性,可激發(fā)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我科將自制的微電影聯(lián)合反饋式教育應用于臨床教育,觀察其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與分組 選取我科2022年1—7月收治的確診冠心病患者117例。納入標準:① 年齡大于60歲;② 無語言、視力和聽力障礙;③ 具備基本的讀寫能力。排除標準:① 存在精神疾病、意識障礙;② 有認知障礙疾?。虎?不愿接受教育或拒絕問卷填寫。本方案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8例與對照組59例。
1.2 健康教育方法 兩組住院期間均由護士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包括口頭健康教育、講座、知識宣傳冊、壁報宣傳欄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通過微視頻聯(lián)合反饋式教育進行面對面的健康教育教學。
1.2.1 微電影資源庫構建 我科自編自導自演自拍多部心血管病健康教育微電影。① 影片時長:控制在120~300秒;② 表現(xiàn)形式:設計卡通手偶護士形象,手偶劇與真人演示有機融合;③ 拍攝環(huán)境:橡皮泥捏造道具與海報背景結合,模仿微型本土化家庭環(huán)境。④ 故事素材:臨床經(jīng)典案例為原型,靈活插入社會關注疾病或健康教育宣傳日活動主題。按健康教育內(nèi)容分類管理,如微電影以預防為主題的側重危險因素防范;以治療為主題側重做好疾病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三早”預防;以康復為主題偏重心理和功能的雙重康復;按服務對象分類管理,如心血管病高?;颊?、老年人以預防為主;心血管病患者以治療和康復為主。
1.2.2 理論知識和反饋式教育的培訓 由心內(nèi)科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事務統(tǒng)籌,組織護理人員每周進行兩次培訓,共培訓6次,培訓內(nèi)容包括高血壓、冠心病防治、心臟康復等內(nèi)容及反饋式教育的技巧,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保證入選護理人員均考核合格?;颊呷朐汉蠼榻B的教育主題包括冠心病癥狀及控制、鹽攝入量、液體攝入量管理、康復運動、藥物治療、每日稱重和警告信號等。同時在平板電腦上觀看微電影,滿足個體自助的健康教育需求。影片包括《冠心病自救三步曲》《春節(jié)飲食話健康》《在家測血壓》《心臟彈力操》等。學習30分鐘后,患者被要求將學到的內(nèi)容反饋給護士。在患者反饋過程中,如果患者對教育知識回答不全或錯誤,護士會根據(jù)患者知識掌握程度給予補充及更正,直到患者理解和掌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干預前與干預1天后冠心病知識的了解程度。應用冠狀動脈疾病教育問卷中文版(CADE-Q SV)評估患者冠心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共20個問題,包括藥物知識、社會心理、營養(yǎng)知識、運動知識、風險因素五個維度,每個維度4個問題,總分為2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對該疾病的了解程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年齡、CADE-Q SV評分)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性別、學歷分布)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8例,女30例;年齡平均(67.2±5.1)歲;學歷:小學及以下20例(34.5%),初中28例(48.3%),中專及高中7例(12.1%),大專及以上3例(5.2%)。對照組:男33例,女26例;年齡平均(67.8±6.2)歲;學歷:小學及以下18例(30.5%),初中30例(50.8%),中專及高中6例(10.2%),大專及以上5例(8.5%)。兩組性別、學歷、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 0.69、0.74,t= 0.57;P>0.05)。
2.2 兩組干預前后CADE-Q SV評分比較(表1) 干預前兩組CADE-Q SV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CADE-Q SV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干預前后CADE-Q SV評分比較 ()
表1 兩組干預前后CADE-Q SV評分比較 ()
組 別例數(shù)藥物知識社會心理營養(yǎng)知識運動知識風險因素總分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582.6±0.83.5±0.52.4±0.93.5±0.62.4±0.83.4±0.62.4±0.93.5±0.62.6±0.73.4±0.612.3±1.817.3±1.2對照組592.5±0.82.8±0.52.6±0.72.7±0.62.5±0.82.7±0.62.5±0.72.8±0.62.7±0.82.7±0.512.7±2.113.6±1.4images/BZ_47_469_2858_499_2907.pngimages/BZ_47_768_2863_797_2912.pngimages/BZ_47_1069_2864_1098_2913.pngimages/BZ_47_1367_2864_1397_2912.pngimages/BZ_47_1668_2863_1698_2912.pngimages/BZ_47_1967_2862_1996_2910.pngt P 0.68>0.05 7.57<0.01 1.34>0.05 7.21<0.01 0.68>0.05 6.31<0.01 0.67>0.05 6.31<0.01 0.72>0.05 6.86<0.01 1.11>0.05 15.34<0.01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CADE-Q SV藥物知識、社會心理、營養(yǎng)知識、運動知識、風險因素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微電影聯(lián)合反饋式教學能提高其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醫(yī)療狀況、藥物管理知識、全面參與治療及提高自我護理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認知障礙、基礎疾病多和高危心血管危險因素[5]。反饋式教育以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為理論基礎,通過雙向交流,進行信息有效傳遞,引導患者去獨立思考,增加其理解和掌握能力,促進患者關注自身的心理、社會及健康狀況[6]。另一方面,我科拍攝的微電影形象生動,具有故事性、感染性,便于老年患者理解。觀察組觀看微電影場景后,對疾病知識記憶猶新。微電影可幫助否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通過將復雜的課程分解為可管理的較小微電影課程,反饋式教育還讓患者有機會不斷檢查自身表現(xiàn),并相應地調整學習方法,同時患者也保持了較高的參與度[7]。與常規(guī)健康教育相比,微電影聯(lián)合反饋式教學解決了護士對疾病知識掌握度的動態(tài)評估及對患者適時指導的局限問題,以及宣教內(nèi)容單一、枯燥的問題。
綜上所述,微電影聯(lián)合反饋式教學教育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識。通過利用公眾號平臺推送微電影作品,以及住院患者“帶微電影回家”的活動,達到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同質化、公益性的健康教育資源庫來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識。將反饋式教育的方法納入護理溝通技能培訓,以加強現(xiàn)有的溝通實踐,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