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都林
(玉林市檢驗檢測研究院,廣西玉林 537000)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食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但近年來食品中農藥殘留過高的問題頻頻發(fā)生,這不僅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當前,國家已出臺各項政策規(guī)定和約束各類食品中的農藥殘留含量,同時迫切需要提升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以期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為人們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農藥中含有的有機磷、有機氯類物質在人體內超過一定限量會使人中毒,嚴重者會威脅生命。此外,部分農藥殘留化學物質如果長時間留存在體內,不能及時被排出體外,就會導致人體肝臟、腎臟功能減退,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農藥殘留物對于兒童的危害往往更大,兒童年齡較小,自身抵抗力不足,一旦攝入過量的農藥,自身免疫系統(tǒng)功能會大大降低,嚴重影響身體的正常發(fā)育,相比成年人,其出現(xiàn)危險的概率更高。對于孕婦來說,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食物則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更有甚者會出現(xiàn)胎停的情況。綜上,農藥殘留物對各類人群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需要提高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加大相關工作的監(jiān)管力度。
通過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的檢測結果可了解知在種植蔬菜、水果過程中農藥的使用情況,從而幫助相關部門根據監(jiān)測數據調控某些農藥的最大用量,對農戶做出具體的要求和指導[1]。部分農戶為縮短蔬菜、水果等的成熟周期,會通過過量噴灑農藥促進農作物提前成熟,因此市場上出現(xiàn)了農藥殘留物超標的食品,而這些食品會對消費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這就需要相關職能部門找到農藥殘留量超標的原因。相關部門可通過追溯食品生產者的方式,判斷農戶是否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否是因為農藥配比出現(xiàn)了問題,還是劑量過大,或是噴灑時間不合時宜等導致了農殘超標的情況。同時,可通過與農戶的溝通交流,找到農藥殘留超標的解決方式,避免類似情況的再度發(fā)生。
近年來發(fā)生的一些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成為廣泛討論的熱點話題。因此,需要加大監(jiān)管力度,提升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能力,進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于食品質量的全新需求。農藥殘留問題不僅會損害人們的健康,還會造成環(huán)境的污染,這與我國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嚴重不符,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因此農藥殘留問題必須從根本上予以解決,助力時代的發(fā)展。
此外,農藥殘留超標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食品走向國際化舞臺的壁壘,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于農藥殘留的檢測標準更加嚴格,因此我國出口的一些食品無法達到發(fā)達國家的標準,這種綠色壁壘制約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影響了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
分光光度法是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食品中的一些常見化學物質主要包括氨基甲酸酯類以及有機磷類,它們可快速分解一些農產品中的酶,通過溶液與光的反應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根據顏色的分類進而判斷出農藥的種類以及含量。分光光度法操作方式相對簡單,因此對于實驗人員的技術要求不太高,分光光度法應用也較為廣泛。但分光光度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其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較大,對于某些化學物質靈敏度不高,檢測結果可能會失真。
液相色譜法是用液體作為流動相的色譜法,液相色譜法的分離機理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組分對兩相親和力的差別[2]。液相色譜法很早就被應用于食品檢測中,尤其是針對一些殺蟲劑有著很好的檢測效果,殺蟲劑主要由有機物構成,其揮發(fā)性較大,不適合采用某些化學方法進行檢測,可采用液相層析。同時,液相色譜法具有操作簡便的優(yōu)勢,且檢測結果所需時間較短。
電化學分析法是建立于物質在溶液中的電化學性質基礎上的一類儀器分析方法,它利用電化學反應將被測物質的濃度轉換為具體的參數指標,根據檢測數據測出物質的含量。電化學分析法之所以被廣泛應用到食品檢測領域中,是因為其靈敏度和精準度較高,對分析食品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同時,電化學分析法測量范圍寬,對于絕大部分農藥含量都可以進行準確的測量。電化學分析法所需儀器設備相對簡單,檢測成本低,深受食品檢測領域的青睞。
化學發(fā)光法屬于分子發(fā)光光譜分析法的一種,其工作原理是借助化學檢測體系中被檢測物質濃度與系統(tǒng)的化學發(fā)光強度兩者之間存在線性定量關系,使用專業(yè)儀器對體系化學發(fā)光進行強度檢測,最終獲得被檢測物質含量的一種檢測方法[3]?,F(xiàn)階段,化學發(fā)光法應用針對性較強,主要針對金屬元素、某些有機化合物以及無機化合物,如利用魯米諾、洛粉堿與食品農藥殘留物有機磷進行化學反應,從而檢測出化學物質的含量?;瘜W發(fā)光法操作簡單,檢測結果準確率較高,但由于化學發(fā)光法工作機理的局限性,其僅對有機磷產生效果。
免疫檢測技術應用于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主要包含兩種,即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其中酶免疫分析技術應用尤為廣泛。酶免疫分析技術工作原理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可逆性結合反應為基礎的檢測方法,其檢測水平可達到很高的等級。免疫檢測技術對于檢測農藥殘留中的有機磷、有機氯、氨基甲酸酯和氯霉素等具有明顯的效果。免疫檢測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基體的干擾,會導致檢測結果失真,因此需要對被檢測物質進行定量。
生物傳感器法應用于食品檢測時間較短,作為一種較新的食品檢測技術,其主要是依據生物傳感技術。現(xiàn)階段最為常用的生物傳感器主要包括免疫傳感器、酶傳感器、微生物傳感器[4]。3種生物傳感器各有各的特點,應用范圍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其中,生物傳感器法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專業(yè)人士進行檢測,對于檢測過程中的環(huán)境要求很嚴格,但其檢測精度高,因此生物傳感器法逐漸被廣泛應用。
(1)選擇合適的樣品處理方法。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處理樣品,以保證農藥殘留的有效提取和減少干擾物質的影響,如土壤樣品需要進行萃取、分離和濃縮等處理。
(2)樣品粉碎均質。對于大顆?;蛴蓄w粒的樣品,需要進行粉碎處理,以增加樣品的表面積,便于農藥殘留的提取。同時還需要進行均質處理,使樣品中的農藥殘留分布均勻。
(3)樣品的溶解要選擇合適的溶劑,以提高農藥殘留的提取效率。對于一些難以溶解的樣品,可采用增加溶解劑量、使用超聲波等方法進行溶解。
(4)過濾處理是樣品制備環(huán)節(jié)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去除樣品中的雜質和沉淀物,避免其對儀器的損壞和對檢測結果的影響。過濾處理可選擇不同孔徑大小的濾膜,根據需要進行篩選,以確保樣品處理的高效性和精確性。
(1)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不同的農藥殘留需要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如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質譜法等。在選擇檢測方法時,需要考慮到樣品的種類、含量、復雜程度等因素[5]。
(2)樣品檢測前的準備工作。樣品檢測前需要進行儀器的預熱、柱溫的設置、進樣量的調整等工作,以保證檢測儀器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
(3)檢測過程中的實時監(jiān)控。在檢測過程中,需要對儀器參數進行實時監(jiān)控,如流速、柱溫、檢測器信號等,及時調整儀器參數,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4)峰識別和峰定量。在檢測過程中,需要對樣品中的農藥殘留峰進行識別和定量,這需要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專業(yè)的技能。同時,還需要注意去除峰上可能的雜質干擾,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1)實施標準化操作。國家相關的檢測標準和規(guī)范是根據科學數據和法律法規(guī)制定,是對食品檢測的科學規(guī)范,能夠保證檢測方法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按照標準化的操作流程進行檢測可避免人為操作誤差和樣品污染等情況的發(fā)生,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嚴格的質量控制。質量控制在農藥殘留檢測中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正樣和負樣用于驗證檢測方法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加標樣可用于評估分析過程中的偏差和誤差,重復樣品可用于評估檢測結果的穩(wěn)定性和可重復性。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質量控制體系,可有效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3)良好的實驗室環(huán)境。良好的實驗室環(huán)境對農藥殘留檢測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潔凈、干燥、無干擾的實驗室環(huán)境可避免樣品污染和干擾,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此外,合適的實驗室環(huán)境還能夠保證儀器的正常運行和延長其使用壽命,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4)詳細記錄檢測結果。準確記錄樣品信息、檢測方法、檢測結果等相關信息可幫助檢測人員對檢測結果進行追溯和分析,進一步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此外,詳細記錄檢測結果也可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保障。
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其中以食品中農藥殘留過高這一問題最為常見,這極大程度地威脅人們的身心安全,也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重視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開發(fā)和利用,同時明確檢測技術的要點。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的要點涉及樣品制備、檢測流程和檢測實施等多個方面。只有按照標準要求進行操作,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在此基礎上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發(fā)生的概率,為人們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