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康震對中國古典文學和詩詞頗有研究,他始終以詩意的眼光品讀經典、感悟人生,所以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嫡鹫f,他能成為愛讀書之人,得益于爺爺說過的一句話。
康震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學校要求學生出去拍照、取照,然后上交。爺爺自告奮勇地帶康震去拍照,拍完之后就拿回了取照小票。小票很小,爺爺又不識字,怕把它弄丟了,所以一回到家就把小票貼到門楣上,這樣出門的時候,一抬頭就能看到它。就是這么一件小事,康震將它細致地寫進作文里,結果得到了高分。這讓沒有文化的爺爺大為震驚,他感嘆:“這個作文寫得太好了!我們就是喜歡讀書人,誰的書讀得好,我就疼誰?!?/p>
之后,爺爺的話一直深深地刻在康震的腦海里,而“崇尚知識”也成為康家人共同的理念。那時,康震的父親雖然是大學教授,但因為兄弟姐妹眾多,加上家底很薄,父親會經常淘買一些發(fā)黃的、破舊的二手書。不過,這并不影響康震對知識的渴求??嫡饛男【拖矚g翻父親的書架,經常一站就是半天。后來,康震參加工作了,每次回家還是會習慣性地站到父親的書架前淘書看。父親不解地問:“這書架上的書都讓你拿走好多了,還有什么好翻的?”康震回答:“我也不知道,應該是一種習慣吧。我總想淘一淘,看看有沒有我沒讀過的,或者還能再讀一遍的?!闭驗槿绱?,康震養(yǎng)成了根深蒂固的讀書習慣。
后來,康家子女合作出版了書籍《我們家的滄桑歲月》,康震三叔康學儒還在書中手繪了老家的風貌。此外,康震的父親還單獨寫了一本書。有一次,康震在不經意間跟兒子提起爺爺寫書這件事,但他一邊講一邊想:現在的孩子面對的是五彩繽紛的世界,哪里還會聽這些老掉牙的話題,讀老一輩人寫的書?沒想到,兒子在臨上大學裝行李時,突然問康震:“爸,爺爺寫自己奮斗過程的那本書在哪兒放著?我想帶著去上學。”那一刻,康震深受感觸:大人平時說些什么話,做些什么事,讀些什么書,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比如讀書這個好習慣,是會嚴重“傳染”的。
如今,康震的爺爺已過世幾十年,可他留下的那句“我們就是喜歡讀書人”一直在傳承??导业拿恳粋€人都希望能在讀書中獲得成長,成就自己,也希望后代能夠繼承這一家族的傳統——把讀書的事業(yè)進行到底。
(追光者摘自《知識窗》,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