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峰
高校思政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落實三全育人的目標,努力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優(yōu)秀大學生。我們應深入研究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課程內容、實施策略以及評估機制,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打造出具有時代特色和活力的高校思政教育。張國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研究》一書,為信息化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作者深入探討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內涵、理論與實踐基礎、理念變革等方面,并且重點強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價值觀、人文關懷和責任擔當,進而揭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與人的現代特性相結合,形成一種辯證的關系。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種形式、作用和方法,以及它們如何發(fā)展。在當今時代,深入探索思政理論,不僅可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而且還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作者強調,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應該重點關注培養(yǎng)能夠承擔起民族復興的新一代人才,他們應該擁有超凡的民族智慧、遠見卓識的眼光、熱愛祖國的心態(tài)、堅定的民族信念,以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在信息化時代,大學生面臨著多元思想觀念的挑戰(zhàn),這對思政教育者的權威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直都是思想政治課程的主導思想,并且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努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中國化,并通過與其他思想理論的有機結合來推動大學生的全面成長,從而更好地構建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應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并完善和發(fā)展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從而引導和提升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通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今社會發(fā)展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將其應用到思想政治課堂中,從而更好地推動思想政治課程的發(fā)展。課堂可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如專題、網絡課程、實踐課程等,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的、可操作的,使思想政治課程更加貼近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 。
張國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研究》這本書聚焦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學術熱點問題,旨在滿足研究生階段學生的需求,是一部深入探討學術理論的專著??梢愿玫赝苿有畔⒒瘯r代高校思政教育學的科學化進程,并建立一個完整的現代思政教育學理論體系。本書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而且還為這一理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實踐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這部著作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應用性,同時還保留了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的特點。該書大膽地改變了原有的內容和形式,使其能夠有效地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能夠有效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同時也能夠激發(fā)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通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不僅能夠充分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而且能夠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從而增強它的戰(zhàn)略意義,并且有助于增強它的凝聚力和指導力。在本書中,作者探討了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科學范疇,以及它的發(fā)展歷程。他詳細描述了這種教育的起源、科學含義、表面特征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同時也指出了它的科學性和重要性。通過加強對思政教育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可以推動高?,F代思政教育學科的學科化進程,并揭示其發(fā)展規(guī)律。最終,我們將能夠建立一個完善的思政教育理論體系。通過深入探索思政教育方法,不僅可以拓寬研究視野,而且可以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應用。當前,由于教與科研、教與學、學與思、思與行等方面的矛盾,使得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探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內涵,以便更好地評估其教學質量,并建立一個完善的、科學的、可持續(xù)的教學監(jiān)督機制。
正確認知思政教育的學科定位對于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德樹人觀、時代新人觀以及人的本質理論、主體性理論和人的需求理論,都成為思政教育的基石、支撐和推動力,同時也指出思政教育的話語體系必須符合邏輯規(guī)律,并且在實踐中堅持這些規(guī)律。該書作者特別關注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人文關懷、責任感以及互聯網思維能力,并詳細闡述了這些方面的內容,包括價值觀的邏輯內涵、歷史背景以及如何加強這些方面的能力。還討論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如何建立這種能力的基礎,以及如何加強這種能力的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深入探討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概念,并加強對它的認識。在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應該以主體性、主導性、生活化以及網絡化的視角來探討這一課題。作者指出,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激勵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促進他們的自我實踐,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能夠更加健康地融入社會,從而實現個人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在深入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它的穩(wěn)定性、協調性、溝通性、審美性以及發(fā)展性。為了實現全球化、多元化、自治化和社會化的發(fā)展目標,我們必須重視主題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法治教育,使之成為我們的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對于培養(yǎng)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才至關重要,它不僅需要建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之上,還需要通過不斷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來推動其發(fā)展。高校應該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不斷創(chuàng)新思政課程體系,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完善教育評估機制,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同時,還應該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深入探討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實現自身價值;為了更好地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應該加快信息化的進程,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發(fā)展。同時,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和正能量,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書評人簡介:
袁 峰,男,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