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瑞君
長垣市中醫(yī)醫(yī)院普通外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400
肛瘺是肛門直腸瘺的簡稱,在肛腸疾病中較為常見,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所致,具有并發(fā)癥多和復發(fā)率高等特點。有文獻[1]報道,高位復雜性肛瘺在肛瘺中約占5%~10%,好發(fā)于男性青壯年,臨床表現(xiàn)為少量黏液性分泌物從瘺外口流出,從而刺激肛門潮濕、瘙癢或引起濕疹,嚴重損害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高位復雜性肛瘺治療難度大,與解剖位置特殊、病灶分布范圍廣且較為深入等因素密切相關,臨床上,其治療以手術切除瘺管為主,如低位掛線高位擴創(chuàng)引流術等,療效良好。但有研究[2]發(fā)現(xiàn),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術后因創(chuàng)面愈合緩慢、肛門周圍病菌較多等原因,可能出現(xiàn)較為強烈的疼痛感,影響預后進展。因此,加強術后干預在減輕患者痛苦、加速患者康復等方面尤為關鍵?;诖?,本研究選擇128例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分析加味苦參湯對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引流掛線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長垣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128 例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臨床病歷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案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4例。其中對照組,男54例,女10例;年齡34~52 歲,平均年齡(43.45±1.51)歲;病程2 個月~3.5年,平均病程(1.83±0.34)年;瘺管數(shù)量:2 個40 例,3個及以上24 例。觀察組,男50 例,女14 例;年齡34~53歲,平均年齡(43.62±1.47)歲;病程2個月~3.8年,平均病程(1.98±0.39)年;瘺管數(shù)量:2 個43 例,3 個及以上2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獲樣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痔、肛瘺、肛裂、直腸脫垂的診斷標準(試行草案)》[3]中高位復雜性肛瘺相關診斷標準,且經(jīng)直腸超聲檢查確診。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均無過敏反應。③無痔瘡、肛裂等其他肛腸疾病。④可正常交流,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①由羅恩病、結核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肛瘺。②伴有肛周皮膚病。③無明顯手術禁忌證。④合并嚴重臟器疾病、免疫、消化或凝血系統(tǒng)異常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兩組患者均進行低位掛線高位擴創(chuàng)引流術,具體操作如下:患者行靜脈麻醉,呈側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先探查明確肛瘺管的位置、深淺、走向及內(nèi)口等,再在肛瘺外口作一長度約1.5 cm左右放射狀切口,再將皮下組織逐步切開至瘺管壁,瘺管組織銳性分離至齒線括約肌,成功分離瘺管組織和括約肌。采用刮匙搔刮患者高位盲端,充分清除壞死組織,若患者管道較為狹窄,可選擇擴創(chuàng),保證可置入引流紗,將壞死組織徹底清除;若患者管壁組織較厚,則選擇適當切除;若患者高位盲端空腔交大,可適當擴大,保證引流充分。針對位于肛緣外側的瘺管,采用橡皮筋絲線進行掛線,針對位于肛緣切口至內(nèi)口的瘺管,采用橡皮筋掛線,并結扎固定。對切口進行修整,完成止血、消毒和包扎等操作。在此基礎上,觀察組術后聯(lián)合加味苦參湯熏洗坐浴,加味苦參湯組方:30 g苦參、15 g蒲公英、15 g 金銀花、15 g 五倍子、15 g 野菊花、15 g 黃柏、10 g 延胡索、10 g 醋乳香、10 g 醋沒藥和0.5 g 冰片,本院制劑室取水5 000 mL,再代煎至2 000 mL。方法:10~15 min 熏洗,10~15 min 坐浴,維持水溫在38~40 ℃,1 次/d。對照組術后聯(lián)合高錳酸鉀溶液熏洗坐浴,方法:術后第2 d,按照1∶5 000 比例調(diào)和高錳酸鉀溶液和溫水,待患者排便后,進行10~15 min 熏洗,10~15 min 坐浴,期間維持水溫在38~40 ℃,1 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1個月。
(1)臨床療效。術后兩周后,參考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制定的肛腸病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價,痊愈:皮膚完全覆蓋創(chuàng)面,瘢痕堅實,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顯效:創(chuàng)面縮?。?/4,有新鮮肉芽組織,且生長情況良好,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創(chuàng)面縮?。?/4但不足3/4,有較為新鮮的肉芽組織,且生長情況良好,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無效:未滿足上述指標標準??傆行?痊愈率+顯效率。(2)疼痛評分。術后1 周,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無痛:0 分;輕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3)肛門功能。術后7 d進行評分,0分:肛門功能正常;1分:肛門可正??乇?,但大便污染褲子情況偶爾出現(xiàn);2 分:可良好控制成形大便,但稀便控制較差;3 分:上述標準未達到。(4)創(chuàng)面滲液。術后1 d及7 d分別進行評分,對無滲液、1~3層紗布、4~6層紗布和6層以上紗布等4個等級打分,分別對應0 分、1 分、2 分和3 分。(5)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術后1 d及7 d 分別進行評分,對肉芽組織紅潤堅實;肉芽組織顏色淡紅,分布均勻;肉芽顏色蒼白,存在炎性肉芽;肉芽組織顏色暗紅,存在糜爛、壞死現(xiàn)象4個等級打分,分別對應0分、1分、2分和3分。(6)其他指標。記錄上皮生長時間、膿苔脫落時間和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例(%)
觀察組VAS及肛門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及肛門功能評分情況(±s)分
表2 兩組患者疼痛及肛門功能評分情況(±s)分
組別觀察組(n=64)對照組(n=64)t值P值VAS評分1.10±0.59 2.65±0.74 13.102<0.05肛門功能評分0.36±0.15 0.59±0.20 7.360<0.05
術后1 d,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滲液及肉芽形態(tà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觀察組創(chuàng)面滲液及肉芽形態(tà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1 d、術后7 d創(chuàng)面滲液及肉芽形態(tài)評分情況(±s)分
表3 兩組患者術后1 d、術后7 d創(chuàng)面滲液及肉芽形態(tài)評分情況(±s)分
組別觀察組(n=64)對照組(n=64)t值P值創(chuàng)面滲液評分術后1 d 1.83±0.36 1.86±0.32 0.498 0.619術后7 d 1.42±0.47 1.75±0.53 3.726<0.05肉芽形態(tài)評分術后1 d 0.72±0.36 0.70±0.39 0.301 0.763術后7 d 0.56±0.12 0.71±0.16 6.000<0.05
觀察組上皮生長、膿苔脫落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上皮生長、膿苔脫落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情況(±s)d
表4 兩組患者上皮生長、膿苔脫落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情況(±s)d
組別觀察組(n=64)對照組(n=64)t值P值上皮生長時間8.95±0.59 10.65±0.74 14.370<0.05膿苔脫落時間5.14±0.46 6.57±0.65 14.366<0.05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24.36±1.32 32.17±2.45 22.450<0.05
高位復雜性肛瘺病灶分布范圍普遍較為廣泛,且多位于齒狀線上方,為此大大增加了手術難度,導致病灶難以完全清除,術后復發(fā)率較高,并且患者術后可能出現(xiàn)肛門失禁、移位、畸形等并發(fā)癥,影響預后效果[4]。臨床上,掛線法是最經(jīng)典的高位復雜性肛瘺的治療方式,具有較高臨床治愈率。本研究采用低位掛線高位擴創(chuàng)引流術治療,在肛緣切口和內(nèi)口間進行低位掛線,不僅能在術后早期發(fā)揮引流和異物刺激作用,還能破壞內(nèi)口炎性組織,有助于肉芽組織的長出。并且術中通過壞死組織清除和充分擴創(chuàng),可保障引流的通暢[5]。李曉輝[6]指出,該術式在創(chuàng)腔縮小后再進行緊線,可有效減少肛管損傷,減小瘢痕,有利于肛門功能恢復。
本研究中,觀察組VAS 及肛門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在引流掛線術后實施加味苦參湯坐浴干預,可有效減輕疼痛,促進肛門功能的恢復,分析原因可知,加味苦參湯由苦參、金銀花、野菊花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止癢、殺蟲、清熱除濕等功效,其中,蒲公英可利尿通淋、消腫散結,野菊花和金銀花可涼血散熱、清熱解毒,苦參可抗過敏、抗炎,醋沒藥可鎮(zhèn)痛抗炎,黃柏而消腫去腐、清熱利濕,五倍子可解毒止血,延胡索可止痛活血,醋乳香可抗炎抗氧化,最后冰片做藥引,可促進藥物發(fā)揮功效[7]。姚娟[8]指出,熏洗坐浴泛指利用藥液對患者病灶進行熏洗,是一種新的中醫(yī)輔助治療理念。周軍惠等[9]研究發(fā)現(xiàn),加味苦參湯熏洗坐浴可明顯緩解術后疼痛,減少創(chuàng)面滲液,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本研究結果表明,術后1 d,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滲液及肉芽形態(tài)評分無顯著差異;術后7 d,觀察組創(chuàng)面滲液及肉芽形態(tài)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上皮生長、膿苔脫落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在引流掛線術后實施加味苦參湯坐浴干預,有助于改善創(chuàng)面滲液情況,減少膿苔脫落時間,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F(xiàn)代藥理學指出,苦參中含有多種黃銅類和生物堿成分,能明顯抑制大腸桿菌、真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野菊花和金銀花對機體炎癥反應有明顯抑制作用,蒲公英可提高機體免疫力,諸藥合用可減少切口周圍組織感染,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10-12]。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引流掛線聯(lián)合加味苦參湯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具有協(xié)同互助作用,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較少,可能導致結果出現(xiàn)偏倚,影響結果準確性,臨床可擴大樣本量,對引流掛線聯(lián)合加味苦參湯坐浴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的臨床療效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經(jīng)引流掛線與加味苦參湯聯(lián)合治療后,創(chuàng)面滲液明顯減少,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明顯縮短,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