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草
摘 ?要:外來移植義是華語詞義的一個重要來源,它不僅包括外來移植概念義,而且也包括同樣由移植而來的語法義。以華語“相信”一詞為例,對其概念義、語法義進行考察、分析。此詞的概念義和語法義深受英語“believe”一詞的影響,其部分獨特的概念義和語法義均由此而來。這一個案研究表明,立足于“詞”的華語研究大有可為,不僅能夠發(fā)掘大量易被忽略的語言事實,同時也能夠促進對某些已有概念、認識的拓展與加深。
關(guān)鍵詞:華語;外來移植;概念義;語法義;“相信”
一、引言
本文所說的“外來移植義”,是指從外語中移植而來的新義。華語中,整體或部分具有外來移植義的詞語數(shù)量眾多,有些詞語的表現(xiàn)相當突出,頗具典型意義和研究價值,動詞“相信”就是其中之一。關(guān)于“相信”一詞比較獨特的意義和用法,已有研究者注意到,并進行了討論。有些學者將其產(chǎn)生原因歸于引申或泛化,比如,新加坡華語中的“相信”,以原有義項為基礎(chǔ)而引申出新義項“肯定、很可能、估計”[1];再如,泰國華語中的“相信”,從“信任”泛化為表示主觀認定的“認為”或“猜測、很可能”[2]。
與上述認識不同,刁晏斌指出,華語“相信”的上述意義都是由英語移植而來的。作者還認為,外來移植義不僅涉及概念義,也包括語法義[3]。該文不僅明確了“相信”新義項的準確來源,也拓展了外來移植義的內(nèi)涵,對我們深有啟發(fā)。受研究重點所限,該文未就具體情況展開討論。本文則重在借斑窺豹,通過對“相信”外來移植概念義和語法義的深入發(fā)掘,來拓展對外來移植義的認識。需要說明的是,為了對相關(guān)事實形成更為準確、全面的認識,我們選擇以馬來西亞華語為例,本文中的華語用例均取自近五年的當?shù)厝A文媒體光華網(wǎng),該語料庫的規(guī)模有400余萬字。為了節(jié)省篇幅,下文例句凡出自該網(wǎng)站的一律不標注出處與時間。同時,文中所用英語與華語或普通話的對譯形式,主要來自百度翻譯。
二、“相信”的外來移植概念義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相信”的釋義是:“動認為正確或確實而不懷疑:我~他們的試驗一定會成功?!保?](P1429)《全球華語大詞典》的釋義與之基本相同:“認為無可懷疑而信任:~他說的話|~
我們的合作一定會成功?!保?](P1667)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華語中“相信”的基本意義與用法均與普通話相同,同時也存在一定差異。
祝曉宏認為,新加坡華語“相信”的特殊用法多半受到believe的影響[6](P170-171)。馬來西亞華語也是如此,并且受到影響的不止是用法,還有詞義。百度翻譯所附《牛津詞典》列出了believe的五個義項:①相信;②認為有可能;③認定;④吃驚/惱怒;⑤有宗教信仰。馬來西亞華語移植的主要是第二個義項“認為有可能”。就實際使用情況而言,“相信”大致相當于“認為”以及表推測的“可能、估計”或“肯定”。由于“相信”把表示推測的意義和使用環(huán)境都移植過來,既形成了外來移植概念義,又產(chǎn)生了外來移植語法義。
當“相信”和“認為”對舉使用時,它往往可以作“認為”理解,表達的是一種主觀認識。例如:
(1a)消息指,林鄭在會上重申“The bill is dead”,而外界針對要調(diào)查警察執(zhí)法問題,她認為監(jiān)警會已公布國際專家名單,相信監(jiān)警會有能力解決,但將會提出多個行動。
例(1a)中,“相信”與“認為”所在的小句是并列關(guān)系,“相信”的主語承前省略。從表達上看,二者對舉使用,避免了重復,這體現(xiàn)了語言運用的靈活性。我們在百度翻譯中輸入上述用例,給出的對應英語譯文如下:
(1b)According to the news … she believes that the Supervisory Commission has released a list of international experts. She believes that the Supervisory Commission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
在例(1b)中,與例(1a)“認為”和“相信”對應的形式均為believe。這說明,believe在具體環(huán)境中具有“認為”義。這一認識可以通過英譯漢得到證實,我們在百度翻譯中輸入例(1b),得到的結(jié)果如下:
(1c)消息稱,林鄭在會上重申“法案已經(jīng)失效”,并針對警方執(zhí)法問題的調(diào)查,她認為監(jiān)察委員會已經(jīng)公布了一份國際專家名單。她認為,監(jiān)察委員會有能力解決問題,但會提出多項行動。
綜合前文《牛津詞典》的釋義和以上正反轉(zhuǎn)換翻譯的結(jié)果,可以得知“認為”是believe的一個重要義項。這是“相信”能夠移植“認為”義的根本原因。具體而言,馬來西亞華語表示“認為無可懷疑而信任”的“相信”與believe存在對應關(guān)系,由于后者本身就具有“認為”義,馬來西亞華語在表達該意義時,直接使用了“相信”,由此使得華語中的“相信”增加了“認為”這一外來移植義。
關(guān)于“認為”與“相信”([+確信])的區(qū)別,百度翻譯在具有“認為”義(think、believe、consider、feel、ponder、regard)的同義詞辨析中給出了很好的說明:“believe通常指依據(jù)一定的證據(jù),經(jīng)思考后認為屬實,強調(diào)不完全肯定,多為主觀上的猜測,不用于進行時。”可見,表“認為”義時,“相信”的確信程度要低一些。新加坡華語中也存在這種情況,祝曉宏指出,“相信”在語義上并不等于“確信而不懷疑”,而是相當于“肯定性地認為”[6](P171-172)。
“相信”和“認為”在對舉使用時,二者的主語也可以不同。例如:
(2)其中一名證人認為,也許是有關(guān)方面在包裹遺體時,不慎將釘子釘在死者的雙耳,另一人則相信釘子是在死者遺體移到太平間后才出現(xiàn),無論如何,這些都是不合理的推論,所以我們無法接受。
例(2)討論的是兩名證人對同一事件的看法,即使把“相信”換為“認為”,也不影響句子的理解。
在很多情況下,“相信”的主語往往是權(quán)威部門或人員。在我們的語料范圍內(nèi),“警方相信”的使用頻率相當高。例如:
(3a)初步調(diào)查所獲,該詐騙集團涉及11宗投資騙案及刑事案,受害者分別來自霹靂州、吉隆坡、雪蘭莪和森美蘭州,警方相信還有更多的受害者未向警方投報。
例(3a)中,“相信”的賓語表達的是警方對未然事件的肯定推測,其依據(jù)是前文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這里的“相信”大致等同于“認為/推測”等。這可以采用上文的方法來加以驗證,所得結(jié)果如下:
(3b)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the fraud group involved 11 investment fraud and criminal cases, with victims from Perak State, Kuala Lumpur, Selangor, and Semeland. The police believe that there are still more victims who have not reported to the police.
(3c)根據(jù)初步調(diào)查,該詐騙集團涉及11起投資欺詐和刑事案件,受害者來自霹靂州、吉隆坡、雪蘭莪州和塞梅蘭。警方認為,還有更多的受害者沒有向警方報案。
以下再舉一例:
(4)據(jù)警方調(diào)查,死者罹患肺癌第四期,自2014年開始接受治療,長期受病痛困擾。警方相信,死者引火自焚與其病情有關(guān)。
此外,“警方相信”也可以用于已然事件。例如:
(5)據(jù)知,警方仍在追查3名主嫌犯下落,警方相信他們還在國內(nèi)。
有時候,“相信”后面會稍作停頓,然后再出現(xiàn)具體的認識。例如:
(6)警方相信,死者引火自焚與其病情有關(guān)。
以上是“相信”緊跟“警方”出現(xiàn)的情況?!跋嘈拧鼻懊嬗袝r還會使用“初步”,這樣就加強了“相信”的“認為/推測”義。例如:
(7)警方初步相信,遇害人是在別處遇害,然后被移尸油棕園。
郭熙在討論馬來西亞華語“相信”的特殊用法時,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作者指出,“相信”可以出現(xiàn)在“初步”之后,表示根據(jù)某種事實做出的“初步推測”[7](P55)。“初步相信”的主語也可以不限于“警方”,例如:
(8)他說,該機構(gòu)初步相信落網(wǎng)嫌犯是一名微商,他并非第一次涉及走私和兜售煙花爆竹,但沒有罪案前科。
當“初步相信”的主語是話外的敘說者時,往往隱而不現(xiàn)。例如:
(9)這起學生墜樓事件是于周一上午約6時45分,在米都修道院女中發(fā)生,初步相信,這名林姓女學生是企圖跳樓結(jié)束年輕生命……導致其右額頭受創(chuàng)、脖子和雙腿骨折。
有時候,還可以在“初步”和“相信”之間加上“調(diào)查”,“調(diào)查”與“相信”組成連謂結(jié)構(gòu),此時,“相信”仍然是“認為/推測”義。例如:
(10)警方初步調(diào)查相信,死者遺體雖然沒有明顯傷痕,但已死去超過1個月。
此外,還有不少“(初步)相信”的主語“警方”承前省略的情況。例如:
(11)警方仍在調(diào)查命案動機,并相信疑犯落網(wǎng)指日可待。
(12)泰國警方證實,兩名清潔工及一名保安人員受輕傷。初步相信,爆炸物是土制炸彈。
除了“警方相信”以外,“當局相信”的使用頻率也相當高。例如:
(13)意外恐怕會引致漏油危機,但當局相信海流會帶走漏出的燃料,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巨大破壞。
此外,“XX人員”“XX部”“檢方”“醫(yī)生”也都有一定的復現(xiàn)率。以下各舉一例:
(14)研究團隊亦翻譯出另一種愛情咒語,大約意思為:“拿鴿子蛋,在上面寫下咒語……讓她永遠愛我?!毖芯咳藛T相信文中的鴿子蛋是作催情之用。
(15)因此,衛(wèi)生部相信,此刻我國市場上已無法尋獲這7種藥物。
(16)檢方相信,在中午左右,納西姆在臥室襲擊阿博特,他用鐵杵連續(xù)13次打向?qū)Ψ降念^部,過程中也嘗試勒死她,阿博特后來在床上的血泊中死去。
(17)馬漢當年皮膚燒傷后,醫(yī)生相信他將命不久矣。
如前所述,“初步相信”通常是“初步認為”義,由于該組合的使用頻率較高,我們基本上可以將它看作一個固定詞組?!耙话阆嘈拧币矊儆谶@種情況,例如:
(18)一般相信,男死者涉在事發(fā)單位內(nèi)將女死者殺害后,飛墜10樓了解自己的生命。
在百度翻譯中,與“一般相信”對應的形式為“it is generally believed”,該結(jié)構(gòu)在英語中的使用頻率相當高,其漢語譯文為“一般認為”或“(人們)普遍認為”。在我們的語料范圍內(nèi),“一般相信”有12例,“一般認為”有2例,“普遍認為”有6例。相較而言,“一般相信”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
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相信”作“認為”義時,其主語都有[+人]的語義特征。極少數(shù)情況下,也可以不具有[+人]的語義特征。例如:
(19)該報道稱,XXX被暗殺前曾與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會面,并相信有關(guān)鉅款和這神秘的會面之間存有某些聯(lián)系。
三、“相信”的外來移植語法義
關(guān)于馬來西亞華語“相信”的外來移植語法義,相關(guān)研究已有所涉及。郭熙曾列舉了該詞表推測的三種用法:一是表示說話人基于一定的事實做出可能性極高的推測,處于小句句首,其后是推測的內(nèi)容;二是插入小句的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表示小句所表達的命題是說話人的一種可能性極高的推測;三是有時候還可以獨立或與“是”組合成“相信是”,出現(xiàn)于“一+量+NP”結(jié)構(gòu)的NP之前,表示NP短語中的修飾成分是一種高可能性的推測[7](P55)。以上對“相信”用法的分類比較全面,但僅限于舉例性說明,并且未分析其產(chǎn)生原因。馬來西亞華語中,由“相信”移植而來的具體用法豐富多樣,我們重點就郭熙未曾涉及的內(nèi)容及對應原因進行探討。
(一)用于句首
在這種情況下,句中找不到“相信”的主語,它往往指向話外的敘說者,后面是推測的內(nèi)容。郭熙所舉的例子為:
(20)一旦從獨立廣場至谷中購物廣場5.5公里的腳車道完工后,相信路程只需20分鐘即可抵達。[7](P55)
例(20)中,“相信”不與助動詞共現(xiàn),單獨起著表示推測的作用。
馬來西亞華語中,“相信”往往與表示可能的助動詞連用,共同表示推測。其中,最典型的是用于新聞報道的導語中。例如:
(21a)(蘇黎世17日綜合電)全球最斜、以鋼纜牽引上下坡的纜索鐵道列車,上周五于瑞士啟用,并于周日正式為公眾服務。鐵道的斜度達到110%,會來回穿梭上下山,部分路軌建于海拔1300米,相信會吸引不少鐵路迷前往朝圣。
例(21a)中,“相信會”后面的內(nèi)容是新聞報道撰寫者基于前文的事實而做出的預測?!皶北旧砭捅硎究隙ㄍ茰y,“相信”與“會”連用,加強了對未然事件的肯定推測。英語中,“be believed to do something”是一種常見的結(jié)構(gòu),be前面通常會出現(xiàn)which或NP,which或NP并不是believe真正的主語。在對譯which is/was believed to do something時,馬來西亞華語往往選擇“相信”位于句首的形式。這是典型的“翻譯式歐化”,與例(21a)對應的英語譯文能夠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21b)The worlds most inclined cable railway train, … Some tracks are built at an altitude of 1300 meters, which is believed to attract many railway enthusiasts to pilgrimage.
類似的情況再如:
(22)微信開通了令吉錢包功能,相信能進一步加快大馬進入無現(xiàn)金社會的步伐。
例(22)與例(21a)略有不同,它緊跟標題之后,是導語的另一種呈現(xiàn)形式,開篇沒有使用像“(蘇黎世17日綜合電)”這樣的標記。“相信”與“能”連用,相當于“估計”或“肯定”。
此外,也有用于新聞報道正文中的情況。例如:
(23)今年廟會也融入西方雜技表演,有5名西方街頭表演藝人,不間斷地為大家?guī)碜钇诖谋硌荩嘈乓欢ㄐα鲜恪?/p>
當“相信”與助動詞共現(xiàn)時,除了連用以外,二者之間還可以使用其他成分。例如:
(24)從今天的訓練來看,身著上港8號隊服的奧斯卡,精神狀態(tài)和身體狀態(tài)都不錯,相信他會漸漸融入球隊。
在例(24)中,與“相信”和助動詞連用相比,二者之間使用了復指奧斯卡的第三人稱代詞。“相信他……”由“he is believed to…”翻譯而來,由于華語中的“相信”不能用于被動句,因此,翻譯時調(diào)換了he和believe的語序。如果把“他”去掉,則變成“相信”和助動詞連用,整個句子的意思與原來完全相同。
下面的情況雖然比例(24)要復雜一些,但“相信”的意義仍是一樣的:
(25)在周五的第二階段入選賽的8局比賽,阿末穆亞茲只要發(fā)揮正常,相信他依然可以第1名資格晉級淘汰賽階段的正賽。
(二)用于主謂之間
馬來西亞華語中,“相信”用于主語不是施事的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也十分常見,表示該結(jié)構(gòu)所表達的內(nèi)容是說話人的推測。郭熙所舉的例子為:
(26)據(jù)他了解,母親相信總共欠了逾5萬令吉大耳窿債務,但他不清楚母親借錢的用意。[7](P55)
例(26)中,“相信”后的內(nèi)容為已然事件,它單獨起著肯定推測的作用。
“相信”單獨對已然事件表示肯定推測時,用于主語和“是”之間的頻率相當高。例如:
(27a)此事件凌晨4時發(fā)生,死者相信是從4樓處墜下身亡。
“死者相信是從4樓處墜下身亡”極具華語特色,究其原因,是因為它同樣屬于“翻譯式歐化”。以下是與之對應的英譯形式:
(27b)This incident occurred at 4am, and the deceased is believed to have fallen from the 4th floor and died.
如上文所述,英語中,NP be believed to do something是常見句式,由于華語中的“相信”不能用于被動句,在需要保留英文原義時,往往逐字逐句對譯,便形成了“相信”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的特殊句式。新加坡華語中的“相信”也有同樣的用法,祝曉宏將它認定為插入語[6](P172)。馬來西亞華語中屬于此類的用例較多,再如:
(28)竊賊相信是趁著夜深人靜時刻,強硬撬開鐵門鎖頭后,潛入本報坐落于新市鎮(zhèn)商業(yè)區(qū)的辦事處,翻箱倒柜,導致辦事處內(nèi)一片凌亂。
(29)他指出,這批煙花爆竹相信是透過擺攤、上網(wǎng)或Whatsapp等方式出售,不排除貨源來自泰國,并將供應本地和本同縣市場。
同時,“相信”還可以對未然事件進行肯定推測。這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不與表示可能的助動詞連用,二是與表示可能的助動詞連用。當“相信”不與表示可能的助動詞連用時,整個句子的推測意味相對較弱,它大致相當于“可能、估計”。當“相信”與表示可能的助動詞連用時,整個句子的推測意味較強,它大致相當于“肯定”。例如:
(30)當?shù)蒯t(yī)生對兩姐弟的病情束手無策,但任職洗衣工人的爸爸月薪只有約274令吉,海外求醫(yī)的機會相信十分渺茫。
(31)葉玉梅竟然說自己的生活沒有煩惱,這一點相信會讓許多人抓破頭都想不通吧!
此外,還有與“會”的否定形式“不會”組合使用的。例如:
(32)李宗偉這次出征中國相信不會輕易放過積分,正賽首圈對上王睜茗的他有望在4強與林丹或其他好手相遇。
除了“會”以外,“相信”還可以與“能”“能夠”“可能”連用。以下各舉一例:
(33)另假如重返球場的考辛斯能順利打出上賽季受傷前場均得25.2分、12.9籃板以及5.4助攻的水平,勇士的戰(zhàn)力相信能得到大幅提升。
(34)另馬華總會長兼交通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也說,此次的考察相信能夠推動我國新村的轉(zhuǎn)型,吸引年輕人回流至小市鎮(zhèn),帶動小市鎮(zhèn)的經(jīng)濟發(fā)展。
(35)同樣的熱血,相信可能也在英冠升級附加賽出現(xiàn)。
(三)獨立或與“是/為”連用
如前所述,郭熙指出,“相信”可以獨立或與“是”組合成“相信是”,出現(xiàn)于“一+量+NP”結(jié)構(gòu)的NP之前。書中所舉用例為:
(36a)據(jù)了解,兩名死者的親友于周六晚上接到噩耗趕到案發(fā)現(xiàn)場后,一名相信是女死者的親友在看到男死者的親友出現(xiàn),即可沖上前企圖毆打?qū)Ψ?,慶幸是及時被拉開。[7](P55)
此例頗具華語特色,主要是因為它也受到了believe用法的影響。英語中,believe經(jīng)常以過去分詞形式引出一個定語從句,馬來西亞華語在對譯這種結(jié)構(gòu)時,往往采用直譯的方式。與例(36a)對應的譯文為:
(36b)It is understood that after the relatives and friends …, a friend believed to be a female deceased rushed forward and attempted to …. Fortunately, they were promptly pulled apart.
在我們的語料范圍內(nèi),還有“相信”后面不用“是”而用“為”的。例如:
(37)(移民局)當場逮捕了11名不同國籍的外國女子,以及1名33歲相信為老板的本地男子。
這種用法中,“相信”不與“是”連用的情況比較少見。例如:
(38)調(diào)查顯示,發(fā)現(xiàn)的是一具相信剛出生兩天的女嬰尸體,身上還纏著臍帶。
當中心語的數(shù)目多于1個時,“相信”前面可以使用其他表示數(shù)量的成分。例如:
(39)治安隊隊員也從竊賊身上搜出不少相信用來造案的工具。
上述結(jié)構(gòu)中,數(shù)詞也可以不限于1。例如:
(40)當局也起獲8個相信是偽造的大馬移民局蓋章、手提電腦、61本越南護照以及1輛豐田Avanza車。
(41)警員隨后在附近停下的一輛國產(chǎn)統(tǒng)領(lǐng)轎車的車后廂,找到48包相信是大麻的46.55公斤毒品。
當NP的修飾語中有數(shù)量結(jié)構(gòu)時,“相信是”前面不能使用“數(shù)+量”。例如:
(42)警方再發(fā)現(xiàn)相信是屬于女童的2顆牙齒和2撮頭發(fā)。
當NP的中心語數(shù)目不為1時,“相信(是/為)”前面往往不用“數(shù)+量”。例如:
(43)卡立在聲明強調(diào),警方也會監(jiān)督相信與恐怖襲擊活動有關(guān)的人及事物。
(44)警方除了起獲相信是作案的兇器,目前還要尋找多4名華裔男子助查此案。
(45)火星探測車“洞察號”的超靈敏地震試驗儀(SEIS),在火星執(zhí)行任務時探測到相信為火星地震(Marsquake)的震動信號。
四、結(jié)語
關(guān)于“相信”的外來移植義,此前雖然已有學者涉及,但大都是舉例性的零星表述。本文則由舉例說明到全面考察,即以過去的研究為線索,由點到面,從淺入深,由已知求未知,從而形成完整的、全面的認識。具體而言,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明確了“相信”特殊意義和用法的確切來源;二是將外來移植義分成兩種類型,對已有研究基本沒有涉及且容易忽略的客觀事實進行了考察。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拓展考察范圍,并以此為基礎(chǔ),豐富和深化已有概念的內(nèi)涵,從而使相關(guān)研究達到更高的層次,這也是華語研究者接下來應該努力的方向。刁晏斌倡導華語研究的“詞本位觀”,即立足于“詞”進行華語語法研究。這本身就是一種拓展華語研究廣度的有益實踐,而本文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這一觀念指導下的初步嘗試。通過這次嘗試,我們對外來移植義的內(nèi)涵也產(chǎn)生了一些初步認識:第一,它不僅包括外來移植概念義,而且也包含外來移植語法義。第二,具體研究中,為了方便操作,可以對以上兩種情況分而論之。事實上,外來移植概念義通常是同時包含概念義和語法義的。華語最初往往將英語中的意義和用法同時“打包”移植過來,在使用過程中,這種用法與華語傳統(tǒng)用法在同樣的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很容易使人們以為移植的用法原本就是自源的,只有概念義是他源的。
參考文獻:
[1]陳琪.新加坡華語詞語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2]方清明,溫慧雯.泰國華語“增降”類動詞變異考察[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7,(4).
[3]刁晏斌.華語的歐化與歐化的華語[J].長江學術(shù),2022,(2).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5]李宇明.全球華語大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6]祝曉宏.新加坡華語語法變異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6.
[7]郭熙.全球華語語法·馬來西亞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2.
Expanding the Scop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y of Foreign Transplant Meaning in Huayu Vocabulay
——Taking the Conceptual and Grammatical Meanings of “Xiāngxin(相信)” as an Example
Ma Yongcao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The meaning of foreign transplan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uayu word meaning, which includes not only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foreign transplantation, but also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of foreign transplantation. Taking the word “xiāngxin(相信)”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examines and analyzes its meanings, and the conceptual and grammatical meanings of “xiāngxin(相信)” in Huayu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believe”, and part of its unique meanings are derived from this.This shows that Huayu research based on words has great potential, not only to uncover a large number of easily overlooked language facts,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certain existing concepts and understanding.
Key words:Huayu;foreign transplantation;the conceptual meaning;the grammatical meaning;“xiāngxin(相信)”
現(xiàn)代語文202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