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奇
山蒙上了一層輕紗,水泛起了無數(shù)漣漪。春雨毫不吝嗇地揮灑在江南大地上,氤氳著那故鄉(xiāng)的味道。
清明前后,一切都煥發(fā)著生機。雨打在后山,落在樹林里。竹子青翠而細長的枝葉在風中輕輕搖曳,雨珠落在竹葉上,上面五線譜似的紋理被放大了,仿佛指揮著雨的交響樂。雨傾灑在土壤里,滋潤著地下的生靈。馬蹄筍熬過了一個嚴冬,驚蟄的春雷把它們喚醒,現(xiàn)在,它們要對這個新奇的世界一探究竟。黝黑的外衣包裹著一顆潔白無瑕的心,嫩綠的芽尖讓人怎能不心生愛憐?
與此同時,田間地頭,艾草愜意地伸著懶腰,耐心地等候屬于它們的春天。豬休憩良久,頭頭膘肥體壯,它們將用厚實的肉博得人們的青睞。
馬蹄筍、艾草、豬肉,在心靈手巧的勞動人民手中,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給舌尖帶來前所未有的碰撞。
糯米和了水,舀勻,擠進艾草汁,再用一個巨大的錘子狠狠地打,兩個人配合,一人攪,一人捶。在錘子上抬的片刻中,另一個人用手在年糕中攪勻,讓錘受力均勻。那富有節(jié)奏的捶打聲,簡直像一支節(jié)奏明快的小曲,攪動年糕的聲影,似乎是舞者和著旋律在翩然舞動。經過反復捶打,綠色的年糕完工了,像一塊塊碧色的翡翠。
剁餡者也不曾停歇,那對輕快的菜刀在砧板上躍動。食材經過腌制,散發(fā)出誘人的鮮味。寒光閃爍間,食材碎成丁;韻音敲擊中,美味觸手可及??粗峭腽W料,孩童的心雀躍不已——包青團嘍!
孩子們也來幫忙,像北方包餃子似的,餡料裹上年糕,揉成團狀,一個個井然排列,甚是可愛。
有人把青團叫做清明糍粑,在我的記憶中,青團的背后永遠是清明的煙雨,雨也是青團味的。蒸青團的時間似乎格外漫長,竹編的蒸籠里,水蒸氣向上冒著,最終與蒙蒙煙雨交織在一起。我喜歡看水蒸氣隨風飄動,因為,那不僅僅是水汽,而是一種鄉(xiāng)情在氤氳、舞動?;秀遍g我好像坐在藤椅上,看一滴滴水從老舊的屋檐上緩緩滑落。水滴落了,我的時間也滴落了,回家的機會越來越少,吃青團的機會也少了。
“吃青團咯!”一聲吆喝打斷了我的思緒。剛出鍋的青團還冒著熱氣,色澤光亮而深邃。輕輕咬一口,像是要融化在嘴里,清香怡人。馬蹄筍賣弄著爽滑和清脆,經過春雨的洗滌,攜帶著一絲甜味。這甜味是筆蘸了春雨后勾勒出的,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青團富有江南的韻味,仿佛專是為煙雨清明而生,而那清明的煙雨也仿佛是為青團而生的。當我想起它,那份鄉(xiāng)情便在我的心中激蕩。家鄉(xiāng)人憑借智慧和勤勞創(chuàng)造出的這種美食,是獨屬于故土的符號,它早已流淌在我的血液中,融入我的心跳中。無論我身在何處,鼻尖縈繞的,舌尖蕩漾的,永遠是這種青團香。它伴同我的故鄉(xiāng),書寫在我的肌膚上,鐫刻在我的骨骼中,銘記在我的腦海里。
窗外仍是煙雨迷蒙,萬物仿佛是披上輕紗的新娘。每一個思鄉(xiāng)的日子里,我都期盼著清明的來臨,好重拾這份青團的味道。
‖北京外國語大學溫州附屬學校
‖指導教師:梁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