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穎
話題闡釋
鄰里是個有情義的詞,讓有空間距離的人們從根上毗連,古代五家為“鄰”,二十五家為“里”,“鄰”“里”合稱,最早見于《論語·雍也》——“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黨乎。”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描寫“鄰里”的詩句——唐朝于鵠的《題鄰里》有“鄰里”溫馨共享的畫面:“僻巷鄰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澆薤亦同渠。”郎士元的《聽鄰家吹笙》有“鄰里”重門阻隔的場景:“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薄班徖铩本驮谖覀兩磉厽釟怛v騰地過著屬于他們平凡又不普通的生活。
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與任何一個國家的人聊天,卻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鄰里是誰,“鄰里”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何處理鄰里關系,我們當學習張英“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大度,當學習“羅威飼犢”的謙讓、“梁人竊灌”的以和為貴……
思路一:選材切入宜巧妙?!氨揉彾印保粌H僅是人與人,也可以是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書籍、國家與國家……可抒情可寓理,寫作時應開門見山指出鄰居“對象”的特殊性,不要“吊胃口”。
思路二:選材宜縱橫古今。以“鄰里”為主題的議論文,選材應縱橫開闊,思接千載?;赝麣v史: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選取歷史上與“鄰居”有關的素材,談鄰居相處應該具有的態(tài)度和方法;關注當代:如鄭州“隴海大院”里鄰里之間39年如一日的互幫互助等等。還可以選取中國與周邊國家和諧相處、實現(xiàn)共贏、互惠互利的相關素材,但應注意選此類素材時,不要政治化,應具文學性。
金句素材
(一)
隔竹每呼皆得應,二心親熟更如何。
——[唐]方干《贈鄰居袁明府》
適用文題:鄰里;親近;有一種____,跨越時間……
深化認識:這兩句詩的含義是:隔著竹林呼喊,總能得到回應,還能有超過如你我兩人親密熟悉的嗎?詩的后三聯(lián)為“文章鍛煉猶相似,年齒參差不校多。雨后卷簾看越嶺,更深欹枕聽湖波。朝昏幸得同醒醉,遮莫光陰自下坡?!贝司渲卦诿枥L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懂得,可用于描寫與朋友“初次相遇”的美好以及交往的過程。
片段速用:
優(yōu)秀的鄰里會促進人成長?!拔裘夏?,擇鄰處?!泵夏赴鸭覐哪沟剡w到集市再到學堂,孟子也從模仿市井生活到學習禮節(jié)知識,終成一代大儒,其中蘊含的便是優(yōu)秀的鄰里對自身成長的促進作用。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們似乎早已習慣“不和陌生人說話”的生活,高樓大廈阻擋了鄰里間的交往,家成了樓海中的孤島,但大家在時間間隙中依然在尋找“兩心宜一體,同舍又鄰居”的鄰里溫情。譬如“炊香萬家灶”的熊庚香、萬佐陳夫婦,他們堅守的“抗癌廚房”在20年里連接了當?shù)氐亩鄠€抗癌家庭,使他們相互間有了交流,成為彼此的慰藉。
方干的詩句“隔竹每呼皆得應,二心親熟更如何”,寫出了鄰里之間和睦的情態(tài),這樣的鄰里關系在這個世態(tài)浮華的時代顯得彌足珍貴。于繁冗事務中,問候鄰間老者的身體安恙;于卷帙浩繁中,送上自家種的蔬菜……鄰睦風亦暖,家和人自康。
——四川省彭州中學 ?韓天顥
(二)
星星混著燭火,銀河連著水渠,我們小小的茅屋,成了月宮的鄰居。
——顧城《春野之夜》
適用文題:與自然為鄰;和諧;身邊的詩意……
深化認識:“鄰居”不僅僅是人,也可以是自然山水。夜悄無聲息地降臨,驅(qū)散原本濃郁的晚霞,天幕緩緩而落,在靜謐的自然中,我們享受著與月比鄰的美好,擁有最純粹的自己。在運用時,應抓住優(yōu)美風景進行細節(jié)描寫,將本句鑲嵌其中,奠定基調(diào),提升意境。
片段速用:
當明朝政治場上風云乍起,文臣武將追逐富貴與功名,當朱元璋、張居正等人被時代裹挾著往前走時,徐霞客卻與黃山絕頂為鄰,用腳步丈量中華大地,他坐在黃山絕頂,聽了一整天大雪融化的聲音;顧城看著鄉(xiāng)村里那濃厚的黑夜把天地粘合在一起,贊嘆“星星混著燭火,銀河連著水渠,我們小小的茅屋,成了月宮的鄰居”,他以月宮為鄰,享受著只有在美好自然中才能擁有的真實自我;充滿著人間煙火氣的汪曾祺以草木為鄰,他說:“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他鐘情于鄰居送來的雞樅菌,淳樸的味道里飽含鄰里的關愛。
尋找人生路上的友鄰,似徐霞客比鄰黃山絕頂而居,聽雪一夜,感悟真知;似顧城比鄰月宮而居,在滿目瘡痍的現(xiàn)實生活中心懷美好;似汪曾祺比鄰草木而居,在紛擾的世俗間,熱烈而真誠地活著。有一友鄰,如有一珍寶也。
——四川省彭州中學 ?劉昕沁
(三)
于是,所有的氣味全打成一團,再分不出誰是誰的來路。
——王安憶《比鄰而居》
適用文題:尋常日子里的小溫暖;融;共享……
深化認識:鄰里關系,妙在一個“融”字,有時一進樓道,就知道誰家燉肉,誰家吃韭菜餡餃子,誰家不小心把飯燒糊了,這就是安居樂業(yè)的生活。鄰居之間,爭吵后的親密無間是“融”,無依無靠后的伸手幫助是“融”,從近鄰身上學到可貴的精神也是“融”。在勾勒出“融”的事例后,可用此句結(jié)尾,生發(fā)感悟,描述“近鄰”溫暖了內(nèi)心。
片段速用:
兒時,鄰居院子里有棵高大的桂花樹,剛?cè)肭?,便聞見桂花怡人的香氣,好想翻越院墻,去摘下那“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
鄰家阿嬤前來,拎了小籃子,將一小團糕點送進我的嘴里,香甜瞬間四溢在整個口腔。阿嬤厚實的手掌輕輕握著我的手,我望向那令我心動不已的桂花樹,細碎金色的花瓣,宛若繁星點點,枝椏間簇簇金黃,風乍起,搖落一樹金黃,落在我與阿嬤肩上,我們滿身上下都充斥著毛茸茸的撣不掉的香氣,將我與阿嬤間的回憶染上溫馨的色彩。
“于是,所有的氣味全打成一團,再分不出誰是誰的來路。”阿嬤院中的桂花香,阿嬤親手做的桂花糕的沁人甜香,在這秋風里給我留下繾綣的回憶,在日后的漂泊中,縱使朔風扶搖,我也會常常憶起阿嬤的背影,重溫那馥郁桂花香中蘊藏的關愛。
——四川省彭州中學 ? 劉昕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