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婧, 濮益琴, 孔祎琳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血液科, 江蘇 南京 210000)
惡性淋巴瘤是發(fā)生于淋巴結(jié)或結(jié)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起源于淋巴細胞或組織細胞的惡變,主要臨床特征為淺表淋巴結(jié)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器官[1]。近幾年,我國惡性淋巴瘤的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2]。目前,造血干細胞移植術(shù)已成為惡性淋巴瘤的有效治療方式,但其治療費用較為昂貴、且合適的干細胞提供源緊缺,致使部分患者不得不繼續(xù)接受保守治療[3],甚至可能會面臨耐藥及復發(fā)風險[4-5]。國內(nèi)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惡性淋巴瘤患者容易產(chǎn)生抑郁傾向,且認為多與生物機理有關[6],還涉及社會、心理等多個方面[7-8]。目前,關于社會、心理因素對惡性淋巴瘤發(fā)生、進展過程影響的研究已有很多,但關于社會因素與惡性淋巴瘤患者抑郁傾向、壓力感受和自我效能之間關系及影響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見。因此,本研究擬探討惡性淋巴瘤患者壓力感受、自我效能及抑郁傾向三者的關系,深入分析社會支持在上述關系中的作用。
選擇本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診治的惡性淋巴瘤患者。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組織活檢確診為惡性淋巴瘤[9],且患者已獲知自身病情;(2)無認知障礙,可進行正常溝通交流,并獨立填寫問卷;(3)患者自愿參加本項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4)患者病情穩(wěn)定,無其他嚴重疾病干擾。排除標準:(1)意識障礙或表達能力受限者;(2)合并精神類疾病或其他惡性腫瘤者;(3)合并免疫系統(tǒng)等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4)不愿參與者。共納入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齡25~75歲、平均(45.83±13.31)歲,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48例、大學及以上32例,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者42例、2 000~4 000元者52例及>4 000元者26例,已婚103例和未婚17例。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SRFA-173)。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收集,選擇2名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調(diào)查員,向患者詳細講解調(diào)查的目的、意義以及問卷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取得患者同意后方可發(fā)放問卷。問卷當場發(fā)放、填寫和收回,研究者對問卷的完整性進行檢查。本次問卷共發(fā)放120份,回收有效試卷12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3.1壓力知覺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 PSS用于評估患者的壓力感受,共包含1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沒有”“很少”“有時候”“時常”“大部分時候”回答,分別計為0、1、2、3及4分,總分為0~40分;總分越高,說明壓力越大[10]。PSS總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95。
1.3.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GSES用于評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共計1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同樣的回答方式,具體為“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shù)正確”“完全正確”,分別計為1、2、3及4分,最后合計總分,總分范圍10~40分;總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11]。GSES總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72。
1.3.3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SDS用于評估患者的抑郁傾向,共計20個條目,程度輕重按1~4分進行評分,總分<53分為無抑郁癥狀,≥53分則為抑郁癥狀,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為嚴重[12]。SDS總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63。
1.3.4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PSSS主要包括家庭、朋友和其他3種支持,共計12個條目;每個條目根據(jù)符合程度采用Likert7級評分法評估,總分為12~84分;分值與社會支持程度呈正相關[13]。PSSS總Cronbachα系數(shù)為0.931。
結(jié)果顯示(表1),惡性淋巴瘤患者PSS和GSES分值在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DS在婚姻狀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SSS在婚姻、文化程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人口特征的惡性淋巴瘤患者PSS、GSES、SDS及PSSS評分Tab.1 PSS, GSES, SDS, and PSSS scores of malignant lymphoma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惡性淋巴瘤患者抑郁傾向與壓力感受呈正相關,與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呈負相關(P<0.05,表2)。
表2 惡性淋巴瘤患者社會支持、壓力感受、自我效能及抑郁傾向的相關性(r)Tab.2 Correlation of social support, stress perception, self-efficacy and depressive tendency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lymphoma(r)
分層回歸分析以抑郁傾向為因變量,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經(jīng)濟為控制變量作為第1步;壓力感受、自我效能為自變量,作為第2步;在控制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的影響后,壓力感受和自我效能均為抑郁傾向的重要影響因素(P<0.05,表3)。
表3 惡性淋巴瘤患者壓力感受、自我效能和抑郁傾向關系的分層回歸分析Tab.3 Stratifie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ress perception, self-efficacy and depressive tendency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lymphoma
社會支持在惡性淋巴瘤患者壓力感受、自我效能及抑郁傾向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圖1),模型擬合指標卡方自由度比(χ2/df)為2.684,擬合優(yōu)度指數(shù) (goodness-of-fit index,GFI)為0.975,規(guī)范擬合指數(shù)(norm fitting index,NFI)為0.942,比較擬合指數(shù)(comparison fit index,CFI)為0.938,非規(guī)準適配指數(shù)(tucker-lewis index,TLI)為0.984,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為0.061,模型擬合良好。
注:(1)P<0.05。圖1 惡性淋巴瘤患者社會支持在壓力感受、自我效能及抑郁傾向關系中的作用Fig.1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ress perception, self-efficacy, and depressive tendency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lymphoma
Tilch等[14]提出惡性淋巴瘤患者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應采取措施積極預防;但不同特征人群的抑郁傾向也明顯不同[15-1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惡性淋巴瘤患者PSS分值在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方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SES分值在年齡、婚姻、文化程度方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DS在婚姻狀況方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SSS在婚姻、文化程度方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王營營等[17]認為家庭人均月收入較低者抑郁風險更高,而本研究中收入情況并無明顯影響,存在不一致,其原因可能與樣本例數(shù)、惡性淋巴瘤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等有關,但本研究中性別、文化程度對抑郁傾向發(fā)生未見明顯影響,與其觀點一致。本研究還顯示已婚以及家庭收入較低患者壓力感受得分明顯更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已婚患者存在疾病對家庭經(jīng)濟、伴侶情緒影響的擔憂,而非已婚者無此擔憂。在文化程度方面,學歷低的患者自我效能感以及社會支持評分均較低,與王星珍[18]、易子涵等[19]觀點類似,可能與患者對于惡性淋巴瘤疾病本身的認知有關,大學及以上的惡性淋巴瘤患者由于自身知識水平較高,可通過咨詢醫(yī)護人員、借助網(wǎng)絡、書籍等多種方法充分了解惡性淋巴瘤的治療方法以及預后影響因素等,了解到初發(fā)惡性淋巴瘤是可以進行治療的,因此心理壓力較低,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較高。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惡性淋巴瘤患者抑郁傾向與壓力感受呈正相關,與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呈負相關。陳翠等[20]對抑郁癥患者的研究結(jié)果提示,抑郁傾向的形成與患者自身壓力感受有關,與本研究一致。惡性淋巴瘤患者的保守治療方案多以化療為主,長期的化療會對患者外觀帶來較大的改變,同時長期治療導致患者缺乏與社會人群的日常接觸,易產(chǎn)生自卑感,從而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21]。造血干細胞移植術(shù)是針對惡性淋巴瘤眾多治療手段中的核心治療方式,但治療費用高,由此帶來的經(jīng)濟壓力也會增加患者抑郁風險,若不及時參與干預會增加自殺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22]。因此,惡性淋巴瘤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與其對疾病治療以及健康恢復的信心和判斷息息相關。此外,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也和患者主觀感受、心理情況密切相關[23]。由此可見,醫(yī)護人員以及患者親屬應提高對惡性淋巴瘤患者的關注度,給予相應的支持,并時刻關注其心理狀態(tài),給予紓解和開導,從而增強其信心。
此外,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社會支持在惡性淋巴瘤患者壓力感受、自我效能及抑郁傾向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良好的社會支持不僅有利于保護應激狀態(tài)下的個體,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還有利于維持良好的情緒。已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正性情緒的調(diào)節(jié)與社會支持度有較強的聯(lián)系[24]。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社會支持起到中介作用,提示惡性淋巴瘤患者因惡性淋巴瘤發(fā)生所帶來的壓力越小、自我效能感越高,則更有利于患者感受到來自于親屬、醫(yī)護人員所提供的社會支持,進而保護自己免于遭受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困擾。因此,為提高惡性淋巴瘤患者治療期間的心理健康水平,綜合本次研究結(jié)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醫(yī)院可將惡性淋巴瘤患者的壓力、抑郁檢查納入常規(guī)檢查項目,通過及時篩查,以便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從而降低抑郁對患者及其家庭的影響;(2)醫(yī)護人員應加強惡性淋巴瘤疾病宣教力度,增加患者知識儲備,增強其自我效能感;(3)患者的親屬、伴侶及朋友應提高其心理關注度,可通過親情、愛情及友情給予支持,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心理;(4)患者不可自暴自棄,除主動了解疾病、治療及預后知識外,心理壓力較大時應配合進行合理治療和疏導,從而緩解壓力,促進情緒控制。
綜上所述,惡性淋巴瘤患者抑郁傾向與壓力感受呈正相關,與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呈負相關,且社會支持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僅針對在本院就診患者進行抽樣檢查,未考慮到地域差異等因素影響,同時研究工具均為自評量表,以后的研究盡量以自評結(jié)合他評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