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情境:公交車上的人可真多,李叔叔晃晃悠悠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向車門處望了望,該下車了,這可怎么過去???李叔叔想了想,輕輕拍拍前面的人說:“您好,勞煩借光?!贝蠹冶銥樗尦鲆粭l路來。
原來如此:據(jù)《戰(zhàn)國策·秦策》記載,在長江下游地區(qū)的一條支流兩邊住著很多人家。這些人家中的女孩子們總是在晚上湊到一起做針線活兒。
其中有一個女孩家境貧寒,買不起燈燭,其余的女孩就嫌棄她,說她愛占小便宜。這個女孩就對大家說:“我雖然買不起燈燭,但我每晚來了會先把屋子打掃干凈,把坐席鋪設(shè)整齊,這對你們來說也是一種方便。你們的燈反正是要點(diǎn)的,借給我一點(diǎn)光又有什么損失呢?”女孩們聽后覺得她的話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來了。
后來,“借光”一詞便成為人們之間尋求幫助的禮貌性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