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劉海艷
(神木市醫(yī)院手術室,陜西 神木 719300)
臨床治療肝膽系統疾病的方式為肝膽外科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并發(fā)癥少及恢復快等優(yōu)勢,徹底切除病灶、促進術后恢復,但手術自身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術中給予對癥麻醉方式可促進手術順利開展[1],故早期如何提供對癥護理、成為臨床所關注熱點,目的在減輕手術應激性、減緩生理及心理創(chuàng)傷,對促進疾病盡早恢復有積極作用。共情護理[2]是指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能從患者的角度正確地感知自己和患者的情緒,并能準確地識別和評價患者的情感和狀況,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幫助的患者,最終形成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滿足患者軀體需求和減輕患者心理痛苦的一種情感體驗能力。本文旨在分析肝膽外科手術患者麻醉中行共情護理+優(yōu)質護理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膽外科手術患者84例,麻醉中隨機分為單純組和聯用組,各42例。聯用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30~59歲,平均(42.35±4.28)歲;體質量50~79 kg,平均(62.54±2.38)kg;手術類型:膽囊切除術15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15例,其他12例;ASA分級:Ⅰ級24例,Ⅱ級18例;BMI值19~26 kg/m2,平均(23.54±0.35)kg/m2。單純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31~60歲,平均(42.49±4.35)歲;體質量51~80 kg,平均(62.75±2.45)kg;手術類型:膽囊切除術16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14例,其他12例;ASA分級:Ⅰ級25例,Ⅱ級17例;BMI值18~25 kg/m2,平均(23.12±0.29)kg/m2。納入標準:與手術臨床指征相符;擇期行全麻+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年齡范圍30~60歲;ASA分級為Ⅰ~Ⅱ級;有完整資料。排除標準:器質性病變;伴內分泌系統疾病、傳染性疾病;手術禁忌癥;凝血功能異常;精神病史或患有精神病;中途轉院?;颊呔椴⒑炇鹬橥鈺?經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單純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給予患者口頭宣講、常規(guī)指導等,術前禁水禁食、做好腸道準備,七氟烷、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為維持麻醉藥,術中注意觀察患者表現。聯用組給予共情護理+優(yōu)質護理,(1)共情護理:①健康宣教:根據患者教育背景,通俗易懂的闡述病因、麻醉流程、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等,耐心解答其提出的疑慮,列舉既往手術成功案例,協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消除疾病誤區(qū),提高疾病認知程度;②心理疏導:利用心理學技巧、綜合評估患者心理情緒,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③換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講解合適的護理技巧、提高自我護理能力。(2)優(yōu)質護理:①麻醉前護理:術前6 h保持禁水禁食,維持患者體溫36℃~37℃,密切觀察其血壓、心率及脈搏等,保證體征平穩(wěn)的前提下完成麻醉;②全麻+連續(xù)硬膜外麻醉:穿刺點選擇T7-8,試驗劑量為1%利多卡因3 mL,將0.5%左布比卡因10 mL分2次注射于硬膜外腔中,出現麻醉平面后給予氣管插管。麻醉誘導選擇0.05 mg/kg咪達唑侖、1.5 mg/kg丙泊酚、5 μg/kg芬太尼、1 mg/kg維庫溴銨,維持麻醉選擇1%~3%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術中對維庫溴銨進行間斷靜脈注射,追加0.5%左布比卡因5 ml/h用于硬膜外腔;③限制性輸液:術中初始速度為4 ml/(kg·h),以動態(tài)監(jiān)測數據為基點,將輸液速度調整合理,確保血壓降低幅度為正常的20%,心率為50~90次/min,中心靜脈壓為5~12 cmH2O。
1.3觀察指標 術中常規(guī)監(jiān)測指標:麻醉前后的中心靜脈壓(CVP)[3]、平均動脈壓(MAP)及心率(HR)。臨床指標:術中補液量、術中出血量、術中排尿量、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滿意度:自制滿意調查問卷,分為滿意、良好、差,滿意度=(滿意+良好)/總例數×100%。
2.1術中常規(guī)監(jiān)測指標水平比較 麻醉前兩組術中常規(guī)監(jiān)測指標CVP、MAP、HR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聯用組CVP、MAP、HR水平均降低(P<0.05),單純組患者麻醉后CVP水平升高、MAP、HR水平降低(P<0.05);麻醉后CVP水平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73,P<0.05),MAP、HR水平麻醉后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656、0.55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常規(guī)監(jiān)測指標麻醉前后水平比較
2.2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與單純組比較,聯用組術中補液量、術中出血量及術中排尿量更少,下床活動、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更短(t=6.178、3.090、11.867、21.172、31.966、14.88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聯合組患者滿意24例、良好16例、差2例,滿意度95.24%;單純組患者滿意20例、良好14例、差8例,滿意度80.95%。聯合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單純組(χ2=4.087,P<0.05)。
文獻報道[5],共情護理+優(yōu)質護理用于肝膽外科手術麻醉中具有可靠性,分析發(fā)現:術前將健康宣教、心理疏導落實到實處,可協助患者正確認識麻醉必要性、消除對麻醉藥存有的恐懼感,減輕焦慮、緊張及煩躁等不良情緒,協助其正確認識疾病、提高疾病認知度,并給予患者鼓勵、安慰及關懷等,可減輕其心理應激性、減緩心理負擔,確保患者情緒穩(wěn)定、心理狀態(tài)良好,必要時輔助音樂、肢體接觸及眼神溝通等,穩(wěn)定情緒、協助轉移疾病注意、提高其主觀能動性;給予全麻+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可充分發(fā)揮麻醉藥效、并將藥物使用量控制合理,達到理想肌松、鎮(zhèn)靜效果,減輕患者圍術期應激性、避免發(fā)生不良現象,且提供限制性液體治療,對患者循環(huán)系統正常運行的液體需求加以精準調節(jié)及穩(wěn)定,減緩前負荷、改善應激反應及水腫程度,確保機體液體需求供應充足、促進術后恢復順利,效果較理想。
本文結果顯示,麻醉后比較兩組MAP、HR指標無差異(P>0.05);麻醉后聯用組CVP指標低于單純組(P<0.05);聯用組術中補液量、出血量及排尿量少于單純組,下床活動、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短于單純組(P<0.05);聯用組較單純組滿意度更高(P<0.05)。分析: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性強、存有應激性等特點,麻醉方式影響患者預后,故提供對癥護理可穩(wěn)定生命體征,減輕外界因素帶來的干擾性,促進手術順利開展、達到改善預后目的;麻醉操作差異對術中補液量、出血量等帶來不同影響,且術中操作與術后恢復有直觀聯系,故提供對癥護理可減少術中補液量、出血量,避免術中感染風險、促進術后恢復,縮短療程、減輕經濟負擔。因此對癥護理可在護患間建立信任感、信賴感,拉近護患距離,避免醫(yī)療糾紛發(fā)生、具實踐價值。
綜上所述: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在麻醉中行共情護理+優(yōu)質護理可達到預期麻醉效果、促進術后恢復進展順利,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滿意度,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