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昀思
每逢佳節(jié),喜氣洋洋。暢游古巷,品美食,賞民樂。人在畫中游,快樂在心底流淌。
燕子又飛回古巷人家,那不知往返多少次才筑成的泥窩,巧搭在飛檐之下,給人祥瑞的希冀。燕子時不時在高高架起的繩線上跳躍,大紅燈籠也輕輕顫著,俯視著來來往往慶賀新禧的人們。
新春佳節(jié),我同家人來到蘇稽古鎮(zhèn)游玩兒。不算寬闊的街道擠滿了人,雖是春日,寒風仍一股股鉆進衣服的縫隙中。大家都揣著手,縮著頭,盼著,盼著,太陽出來了。
路旁的店家欣欣然忙活起來。鹵鵝差不多已全部鹵煮完畢,在鋪著烏青瓦片的屋檐下,油汪汪地晾起一串又一串,飄出的濃香被陽光溫和加持,更加馥郁。整整一個早上,老板和店員都在灶間穿梭忙碌。磨豆腐啊,打米酒啊,揉面團啊,剁臊子啊,小小案頭彌漫出的香氣,灶頭掀蓋時翻滾的蒸汽,迅速擊退了寒冷。這人間煙火,讓我們的心也暖融融的。
趁人們還沉浸在香味和暖意中,一位身著棉襖的中年大漢,在店旁架起了大鼓,準備開啟一場好戲。只見他把嗩吶遞給身旁的一位老爺爺,自己甩掉棉襖,高舉起一只手,大喝著就是一槌,“咚”,鼓槌與鼓面接觸的一瞬,人們都被震醒了,不約而同看了過去。大漢微微一笑,示意老爺爺吹起前奏。大漢找準適當?shù)墓?jié)點,有節(jié)奏地敲起大鼓迎和,仿佛春天來臨時沉穩(wěn)的腳步聲。他叉開腿,舒展上身,對著鼓一陣猛擂。待到頭冒熱氣時,節(jié)奏漸漸慢了下來。他伴著歡快的嗩吶輕擺身軀,又是一陣連續(xù)捶打。當老爺爺拿出銅鑼猛一敲,鼓聲也戛然而止。
所有人一下子都沉默了,繼而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我想,沉默是對過去的告別,歡呼是對新春的期盼吧!
看完民樂表演,我仍覺得耳畔山呼海嘯,恍若地動山搖。此刻飯店已準備就緒,開始迎客。不一會兒,大大小小的店里就坐滿了烏泱泱的食客。桌上豐盛的食物讓我垂涎三尺,食欲大增:肘子蒸成一大碗,油潤細嫩,呈現(xiàn)出琥珀般的色澤;紅燒魚個頭兒不小,剁得細細的紅辣椒把它覆蓋得嚴嚴實實,還沒吃,我的額頭就滲出汗來;雞肉浸泡在黃澄澄的湯汁里,湯面還點綴著綠色的蔥花,老遠都能聞到香氣。我們一家子吃得酣暢淋漓,滿面紅光,禁不住喜笑顏開。
飯后散步,看到高掛的燈籠在陽光下散發(fā)著溫潤的紅光。這紅光映紅了一張張笑臉,如同一朵朵綻放的春花。燕子也越發(fā)活潑,“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嘉州春爛漫,年味漫古鎮(zhèn)。好一幅喜氣洋洋的歡樂畫卷!
(指導教師:程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