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介紹不同國家及地區(qū)合作存儲成功案例,分析典型合作存儲圖書館建設模式及文獻資源建設概況,總結其文獻資源建設經(jīng)驗,并從文獻篩選范圍、文獻復本量、文獻所有權、文獻處置方式四個方面對我國區(qū)域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
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圖書館;區(qū)域合作;館藏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3-7136(2023)01-0028-07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Regional Cooperative Storage Document Resources in China
XU Tao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uccessful cases of cooperative storag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analyzes construction model of typical cooperative storage library and document resources construction,summarizes its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 resources,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regional cooperative storage document resources in China from four aspects: the scope of document screening,the amount of document copies,document ownership and document disposal methods.
Keywords:
cooperative storage;document resource construction;library;regional cooperation;collection management
近年來,圖書館實體文獻日益增長以及新型服務所需空間不斷擴張,圖書館館藏空間不足的矛盾日顯突出。為緩解矛盾,國外圖書館已廣泛推廣合作儲存模式,其文獻資源建設策略也相對成熟。通過分析國外圖書館合作存儲成功案例,研究我國區(qū)域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策略。
1 研究文獻概況
1.1 文獻來源及范圍
筆者以中國知網(wǎng)《中國學術文獻網(wǎng)絡出版總庫》為全文檢索來源,將時間限定為1915—2022年,并以“主題=圖書館and合作存儲”(精確匹配),進行初次查找,共獲得文獻18篇。經(jīng)過對這些文獻的閱讀,筆者又通過“篇名=合作”(模糊匹配)加上“主題=圖書館and存儲”(精確匹配),選定同義詞擴展進行檢索,獲得文獻87篇。經(jīng)過對所選文獻的研讀,除去不相關文獻后,最終得到有效文獻80篇。
1.2 文獻分布狀況
從文獻數(shù)量來看,有關圖書館合作存儲研究的論文總量較少,這與我國圖書館合作存儲研究起步晚有關。國內最早關于圖書館合作存儲研究文獻系趙伯興和盛興軍所著文章《網(wǎng)絡條件下我國合作構建文獻儲存庫的理論思考——兼論低利用率文獻的共建共享》,發(fā)表于2008年,相關文獻年發(fā)文量于2010年達到頂峰,隨之下降。從研究勢態(tài)來看,我國圖書館合作存儲研究還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系統(tǒng)化的研究體系還未形成。
1.3 研究內容及問題
目前我國合作存儲研究內容可概括為三類:基礎理論研究、存儲模式探索以及國外合作存儲實證介紹。例如趙伯興、鄭春汛在“長尾”視角下揭示了傳統(tǒng)存儲模式的局限并提出構筑對策[1];方向明從圖書館實施危機管理的視角出發(fā),闡釋合作存儲是圖書館實施危機管理的一種必要手段,并提出構建存儲庫的幾種運行方式[2];盛興軍對國外合作存儲模式進行了詳細研究,介紹了哈佛倉儲模式、五學院聯(lián)盟模式、芬蘭國家存儲庫3種不同的合作存儲模式,并對其各自的發(fā)展優(yōu)勢進行了詳細分析[3]。
然而我國合作存儲研究體系尚未形成,研究內容存在以下幾點問題。①理論研究基本概念尚未厘清,例如合作存儲與遠程存儲、高密度存儲、密集排架等在概念上存在混淆。②理論與實踐缺乏有效融合。國內學者花費大量精力研究合作存儲圖書館的建設意義及方向,但因我國還暫無合作存儲圖書館實例,導致缺乏實踐建設,難以對理論進行驗證與優(yōu)化。③缺乏體系化與精細化研究。從研究數(shù)量上看,體系化并未形成;從研究內容上看,研究內容相對單一,精細化、細致性的研究不足,導致研究縱深不夠。例如圖書館間的合作模式及管理方法、館藏規(guī)劃與資源建設、資源共享模式、經(jīng)濟與社會效益效能轉化、合作存儲運行機制等諸多細節(jié)均未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也就難以為合作存儲圖書館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也正因此,筆者選取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的角度,希冀通過分析不同國家、地區(qū)圖書館合作存儲案例來研究適合我國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的策略。
2 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案例介紹
美國圖書館學家Lsencaster E W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圖書館流通的圖書有60%集中在10%的館藏中,80%集中在20%的館藏中[4]。圖書館館藏文獻數(shù)量日益增長,勢必會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低利用率文獻,擠占館藏空間,造成館藏空間與館藏文獻數(shù)量之間的矛盾。1886年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埃利奧特提出“哈佛倉庫”理論,20世紀80年代末,哈佛大學成功建成合作存儲圖書館。隨著實踐及理論的不斷深入,不少學者進一步闡述了合作存儲圖書館的重要性,其中學者Lewis W D認為學術圖書館在21世紀戰(zhàn)略轉向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合作建立存儲圖書館,釋放館藏空間以提供更好的學術服務[5]。建立文獻合作存儲圖書館,根據(jù)共同制定的文獻管理模式、文獻存儲原則,集中整合館藏、剔除復本、統(tǒng)一編目檢索系統(tǒng),實現(xiàn)共同存儲、共同享受服務。
目前比較典型的合作存儲圖書館為英國資源合作儲存項目(
UK Research Reserve,以下簡稱:UKRR)[6]、美國馬薩諸塞州五學院合作存儲庫(Five College Library Consortium,以下簡稱:FCLC)[7]、美國得克薩斯農(nóng)工大學聯(lián)合圖書館設施(Texas A&M University Joint Library Facility,以下簡稱:JLF)[8]227-233、美國東部學術資源合作儲存項目(Eastern Academic Scholars′ Trust,以下簡稱:EAST)[9]、美國研究館藏存儲聯(lián)盟(Research Collections and Preservation Consortium,以下簡稱:ReCAP)[10]以及香港聯(lián)校大學研究檔案庫(Joint Universities Research Archive,以下簡稱:JURA)[11]。
不同合作存儲圖書館會依據(jù)各自的特色和要求選擇建設模式,同時在合作存儲過程中隨著對合作存儲、合作共享內涵理解的不斷深入,合作存儲的核心文獻資源建設也趨于成熟且各具特色(見下頁表1)。
3 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特點分析
比對表1,各合作存儲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特點如下。
3.1 存儲文獻篩選范圍
(1)文獻類型
幾乎所有的合作存儲項目都選擇圖書和紙本期刊作為合作存儲的文獻類型。除此以外,CD/DVD及膠片這類電子文獻也被保存于JLF及ReCAP合作存儲項目之中,由此可見儲存在固體介質上的電子文獻也會被當作合作存儲文獻收藏。
(2)文獻內容
以UKRR為例,要求其內容必須是大英圖書館認可的非常有價值的印本期刊才可存儲,同時,也明確規(guī)定了不在收錄范圍的資源,如文摘、字典、索引、教學材料、通俗小說、休閑雜志、基礎寫作方法、實踐指南等。
(3)資源建設目的
以JURA為例,并非只要是低利用率文獻就可以進入JURA。JURA旨在創(chuàng)建亞洲最大的西方研究材料歷史檔案,并將成為無與倫比的學術和研究中心[11],所以它的文獻資源建設必須滿足其特有的文獻資源建設目的。
3.2 存儲文獻復本量
從表1可知,合作存儲文獻保存復本量與合作存儲圖書館建設模式、區(qū)域合作范圍等因素相關。
(1)中央式合作存儲文獻復本量
中央式合作存儲一般僅保留單一復本,但ReCAP合作存儲項目是一個例外。ReCAP合作存儲僅合作(有時候稱共享)存儲單元,成員館間并未對放置內容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即不會對存儲文獻進行去重。隨后ReCAP聯(lián)盟在研究館藏的合理性剔除時發(fā)現(xiàn),ReCAP中的20%的館藏是三館重復收藏的,可以只保留一套[12]。所以隨著項目的深入開展,即使一開始成員館僅僅想共建一個存儲建筑用于存放各自的低利用率文獻,但成員館無規(guī)制存放使得合作存儲圖書館空間也被快速消耗殆盡,這不利于合作存儲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當只有對各成員館的存儲文獻復本進行合理規(guī)劃并去重后,中央式合作存儲模式才會最終變成一個真正的合作存儲。
(2)分布式合作存儲文獻復本量
分布式合作存儲一般考慮保留多個復本,其合作區(qū)域越廣、成員館數(shù)量越多,儲存復本量也就越多。以UKRR為例,UKRR將固定保存在大英圖書館的一個復本作為訪問復本,另外兩個復本在兩個不同成員館作為研究資源的保存復本館藏,其目的是確保連續(xù)出版物的安全性與完整性,以平衡低利用率期刊的使用與圖書館空間釋放之間的關系。
3.3 存儲文獻所有權
分布式合作存儲文獻所有權歸屬于最終所在存儲圖書館,中央式合作存儲項目除ReCAP、JURA及JLF,其余合作存儲項目均將所有權歸屬轉移至合作存儲圖書館。ReCAP、JURA與JLF之所以不轉移文獻所有權是與其約定的合作存儲政策方針相關,其項目均允許文獻資源隨時退出合作存儲,且ReCAP各成員館館藏編目和排架都是獨立的,這也便于成員館因某種原因或考量而決定將某些文獻不再合作存儲。而FCLC合作存儲項目中,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不轉移文獻所有權,這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該大學隸屬州立機構,根據(jù)州法律規(guī)定不能轉讓資產(chǎn),故無法將存儲文獻所有權轉移至存儲圖書館。由此可見,除合作存儲文獻允許被成員館召回外,通常情況下合作存儲文獻所有權歸屬于最終所在存儲圖書館??偠灾献鞔鎯ξ墨I所有權歸屬變更與否取決于政策法規(guī)、成員館間約定的館藏政策以及是否便于合作存儲文獻的管理服務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JLF合作存儲項目成員館即使轉移、剔除甚至從未擁有JLF內的任何一復本,成員館也能將該復本算作自己的館藏,因為JLF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就是自動將放入設施的資料視為共同擁有,這與該項目“一開始就致力于一個真正的共享存儲庫概念”[8]227-228息息相關。
3.4 存儲文獻處置方式
(1)存儲文獻去重
合作存儲項目在協(xié)議的規(guī)范下,各成員館根據(jù)文獻類型、文獻內容、文獻利用率或資源建設目的進行擬存儲文獻篩選,然后再將清單結合存儲復本量策略對相應文獻進行移庫、處置等工作。對于有明確復本量的,如FCLC合作存儲項目中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遞交的文獻全部保存,其他4所學院圖書館遞交的文獻按照達成的協(xié)議只保留一個最好的版本,剔除多余的復本;對于沒有明確復本量的,以EAST為例,合作存儲文獻至少保存2本復本,若要保存2本以上復本則需要考慮成員館的復本數(shù)量、保存館的地理分布等,經(jīng)過進一步館藏分析后才能確定。
(2)存儲文獻編目入庫
編目。一般情況下,各成員館對擬存儲文獻去重后,將符合存儲要求的文獻移送至合作存儲圖書館,然后由工作人員統(tǒng)一編目。編目人員將歷史館藏條碼等信息覆蓋,并編目加工重新貼上新條碼信息。完成編目后,圖書信息可在統(tǒng)一平臺檢索訪問。
入庫。工作人員按照文獻物理尺寸進行分類,并放置于定制的無酸紙質書盒內,確保最大限度利用書盒空間,以便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范圍內存儲最大數(shù)目的文獻,提高文獻存儲的密度。
綜上所述,各合作存儲圖書館均結合區(qū)域背景、政策法規(guī)、圖書館情況、存儲需求、存儲目的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對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中文獻篩選范圍、文獻復本量、文獻所有權、文獻處置方式進行協(xié)商、規(guī)劃和制定。筆者通過分析各合作存儲圖書館及其文獻資源建設所呈現(xiàn)的特點,總結經(jīng)驗,從中得到啟示。
4 對我國區(qū)域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策略的啟示
4.1 合作存儲文獻篩選范圍
(1)文獻種類
圖書。圖書是伴隨人類進程的一種重要工具,所以館藏圖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實際情況也是如此,根據(jù)表1可知,各合作存儲圖書館不約而同地選擇低利用率圖書作為合作存儲文獻類型。但大量低利用率文獻送至合作存儲圖書館保存并不利于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存儲圖書館不是剔舊倉庫,并非所有成員館認為無用的文獻皆可轉移至合作存儲中心,需要避免成員館出現(xiàn)“傾倒式”移庫行為[13]。國內區(qū)域合作存儲圖書館需考慮結合該區(qū)域經(jīng)濟、金融、貿(mào)易、文化、科創(chuàng)等特色,共同制定合作文獻存儲方向,規(guī)劃合作存儲文獻保存規(guī)則,根據(jù)共識對文獻內容篩選規(guī)則進行嚴格審定,從而避免將低利用、低價值的“雙低圖書”轉移至合作存儲圖書館。
連續(xù)出版物。連續(xù)出版物有較為固定的出版時間,圖書館必須預留足夠的館藏空間才能滿足其增長速度。即使紙本報刊的電子版覆蓋率越來越高,各圖書館對于剔除有覆蓋電子版的報刊仍持以謹慎態(tài)度。原因是實體文獻在圖書館館藏數(shù)量評估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量剔舊會致使館藏實體文獻數(shù)量減少而導致評分降低。此外,大量陳舊報刊還未完成數(shù)字化,為避免因誤剔而造成館藏資料丟失,各館難以對紙本報刊進行合理化剔舊。所以合作存儲時將紙本報刊整合并保存可極大地緩解館藏空間不足的問題。
特種文獻。特種文獻又稱灰色文獻,是指具有特定內容、特定用途、特定讀者范圍、特定出版發(fā)行方式的文獻,包括學位論文、科技報告、專利文獻、標準文獻、會議文獻、產(chǎn)品資料等。特種文獻內容廣泛、數(shù)量龐大、類型多樣,涉及科學技術與生產(chǎn)活動的各個領域,是非常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14]。特種文獻的特性使得一家或幾家圖書館難以讓館藏特種文獻成規(guī)模、成體系,所以圖書館合作存儲、合作共享能有效滿足各類讀者的需求。
據(jù)悉,UKRR也會在未來將灰色文獻納入自己的工作范疇[15]。
(2)文獻內容
合作存儲實踐中的重要一環(huán)是合作存儲館藏的審定,存儲圖書館不是剔舊文獻倉庫,也沒必要成為文獻儲備庫,存儲文獻應該是選擇性存儲[16]。UKRR、JURA都對文獻內容制定了指向性方針,使合作存儲圖書館更具特色。區(qū)域合作存儲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要始終圍繞區(qū)域特色進行。以長三角地區(qū)為例,長三角合作存儲圖書館可以依托長三角電子信息、電氣設備、裝備制造、“科創(chuàng)+”等產(chǎn)業(yè)優(yōu)勢,有意識地通過合作存儲項目來篩選并夯實相關主題文獻資源的廣度與深度,同時也能按照長三角地區(qū)各省、市特色,集長三角地區(qū)各公共圖書館之長,充分調動文獻資源來建立長三角地區(qū)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智庫。
4.2 合作存儲文獻復本量
從表1可知,合作存儲文獻保存復本量與合作存儲圖書館建設模式、區(qū)域合作范圍等因素相關。我國國土面積遼闊,經(jīng)濟文化多樣,故館藏特色差異較大,建議分區(qū)并借鑒中央式合作存儲圖書館的相關經(jīng)驗來確定存儲文獻復本量。中央式合作存儲優(yōu)點在于方便存儲圖書館統(tǒng)一對存儲文獻進行管理與服務。結合中央式合作存儲案例經(jīng)驗,儲存圖書復本量一般不超過2復本(流通1復本、保存1復本),其余文獻種類復本量一般不超過1復本,即可滿足需求。如有文獻含附加價值等特殊情況,例如名人捐贈或具有其他珍貴意義,可適當增加復本量。
4.3 合作存儲文獻所有權
文獻所有權歸屬是合作存儲建設的核心要素之一,成員館協(xié)商統(tǒng)一所有權歸屬有利于合作存儲穩(wěn)定及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央式合作存儲絕大多數(shù)都選擇將文獻所有權變更為合作存儲圖書館,如果選擇這種模式,根據(jù)我國目前公共圖書館評估規(guī)則來看,可能會打擊各圖書館參與合作存儲的積極性。以《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細則》[17](以下簡稱:《評估標準》)為例,普通文獻館藏量僅統(tǒng)計已入藏本館的實體文獻。若將合作存儲文獻變更為合作存儲圖書館所有,勢必導致其他成員館館藏文獻減少而對其評估造成影響。筆者結合現(xiàn)行《評估標準》要求,建議借鑒ReCAP分模塊分區(qū)域獨立上架方式,不改變存儲文獻所有權歸屬。但保留各自所有權意味著成員館可隨時找回文獻,這將造成其他館難以決定是否處置多余復本,這與合作存儲初心相違背。筆者建議成員館間將文獻送至合作存儲圖書館后,約定簽署至少15年的保存協(xié)議(15年保存協(xié)議參照EAST模式,EAST不建議簽署永久保存協(xié)議,認為永久性協(xié)議不可行),非特殊情況下(如意識形態(tài)或知識產(chǎn)權糾紛等)不得召回,從而打消成員館相關顧慮。
4.4 合作存儲文獻處置方式
合作存儲文獻處置方式,包含對合作存儲文獻去重、編目加工等工作流程。
(1)文獻去重各合作存儲圖書館在實際操作中根據(jù)文獻所有權歸屬、文獻管理要求等因素可選擇由合作存儲圖書館統(tǒng)一處理或由成員館自行處置文獻。但因區(qū)域內圖書館數(shù)量較多,成員館將文獻轉移至合作存儲圖書館由中心統(tǒng)一處置的工作量巨大,不僅驗收時需重復比對復本信息,還存在大量多余復本。筆者建議區(qū)域合作存儲圖書館各成員館根據(jù)“先到先存”“后到先審”“自行處置”的原則對文獻進行去重操作。文獻去重操作邏輯如圖1所示。
(2)編目加工通常情況下,合作存儲文獻轉移至存儲圖書館后,由存儲庫工作人員對其進行集中編目加工。一個優(yōu)秀的編目系統(tǒng)用于整合各成員館信息就變得尤為重要。且不局限于編目系統(tǒng),區(qū)域合作存儲圖書館更需要打造一個全方位一體化的文獻存儲管理系統(tǒng),以便從復本檢索、驗收入庫、編目加工、位置檢索、文獻提供等文獻管理與保障方面提供系統(tǒng)支撐,實現(xiàn)集零為整。編目加工完成后,文獻信息自動同步至成員館及存儲庫文獻檢索目錄,方便用戶根據(jù)各自檢索習慣自行檢索。
5 結語
區(qū)域合作存儲圖書館建設的初衷在于解決區(qū)域內館藏分布不平衡、館藏使用不充分,以及館藏空間不充裕與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和學術科研需要之間的矛盾。我國還暫無合作存儲圖書館,原因總結有以下幾點:①理論研究起點晚,未成體系,研究精度與深度不足;②文獻歸屬、管理模式、運營成本、經(jīng)濟效益等顧慮限制圖書館參與合作;③區(qū)域行政壁壘嚴重。面對阻礙,業(yè)界需夯實合作存儲基礎理論建設,深化、細化研究內容使之能充分運用于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摒棄孤軍奮戰(zhàn)的零和思維。筆者選取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的角度,分析不同國家及地區(qū)合作存儲成功案例經(jīng)驗,從文獻篩選范圍、文獻復本量、文獻所有權、文獻處置方式四方面得到規(guī)劃制定我國區(qū)域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的啟示。區(qū)域合作存儲圖書館需充分發(fā)揮并利用各省、市級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各自的館藏特色,將館藏個性與差異通過文獻資源建設轉化為文獻資源互補效能,平衡館藏分布;依托區(qū)域特有的文化底蘊建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智庫,充分挖掘利用館藏價值;以共建共享的方式降低區(qū)域資源建設成本,同時緩解館藏空間不足的問題。協(xié)同規(guī)劃、制定區(qū)域合作存儲文獻資源建設方案,切實提升區(qū)域圖書館的文獻保障能力,滿足區(qū)域內用戶信息需求,并為區(qū)域發(fā)展提供信息資源保障。
參考文獻:
[1]趙伯興,鄭春汛.論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儲存與“長尾”機制構建[J].情報科學,2009,27(10):1461-1465.
[2]方向明.基于危機管理視角的合作儲存問題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0(2):58-61.
[3]盛興軍.國外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54(21):18-21,100.
[4]程煥文,潘燕桃.信息資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5-57,63-64.
[5]LEWIS W D.A strategy for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the 21st century[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07(5):418-434.
[6]朱夢嫻.解讀英國圖書館資源合作儲存項目的發(fā)展及成果:根據(jù)UKRR項目報告[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5(4):36-38.
[7]Five College Consortium.About the Five College Consortium[EB/OL].[2021-12-10].https://www.fivecolleges.edu/about-five-college-consortium.
[8]VANDUINKERKEN W,KASPAR W A,SULLENGER P.Library Storage Facilities:From Planning to Construction to Operation[M].Cambridge,Mass:Chandos Publishing,2018.
[9]EAST.About Us[EB/OL].[2021-12-10].https://eastlibraries.org/about-us.
[10]ReCAP.ABOUT RECAP[EB/OL].[2021-11-29].https://recap.princeton.edu.
[11]SIDORKO P,LEE L.JURA:A collaborative solution to Hong Kong academic libraries storage challenge[J].Library Management,2014,35(1/2):46-68.
[12]劉華.區(qū)域性高密度儲藏圖書館的共建共享:以ReCAP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3(12):87-91.
[13]徐濤.構建長江三角洲區(qū)域公共圖書館文獻合作存儲中心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5):84-89,116.
[14]聶應高.數(shù)字信息檢索技術[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94.
[15]鄭征.英國UKRR項目介紹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12(6):74-78.
[16]方向明,趙伯興,張海霞.合作儲存與文獻剔舊的甄別標準及交互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3):59-63.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關于開展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工作的補充通知[EB/OL].[2021-12-10].https://www.mct.gov.cn/whzx/bnsj/ggwhs/201708/t20170818_765081.htm.
作者簡介:
徐濤(1989— ),男,大學本科,館員,任職于上海圖書館典藏中心。研究方向:圖書館館藏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