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楊
現(xiàn)實中,有的用人單位通過簽訂勞動合同“霸 王條款”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規(guī)避自身法定義 務,如扣押員工身份證件、發(fā)生傷殘概不負責、無 條件放棄加班費……應對職場“霸王條款”,要求 勞動者入職前審慎查看用工合同,遭遇侵權時敢 于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案例】小馮入職某旅行社從事導游員一職。 為防止員工“跳槽”,單位在簽訂勞動合同時,要 求她繳納 2000 元保證金,并將身份證暫交單位統(tǒng) 一管理。后因單位拖欠工資,小馮提出離職并申請 勞動仲裁,要求旅行社支付欠薪及經(jīng)濟補償金,返 還身份證和保證金,仲裁委裁決支持了她的合理 請求。
【點評】有的用人單位通過扣押勞動者的身 份證或者其他證件,有的要求提供擔保或風險押 金,以達到限制勞動者合理流動、變相扣發(fā)工資等 目的。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 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 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 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庇龅缴鲜銮樾螘r,勞動者 要注意保存證據(jù),并通過向有關部門投訴、申訴等 途徑依法維權。
【案例】小關應聘到一家家具廠當木工,合同約定中有“違規(guī)操作發(fā)生傷殘事故,工廠概不負 責”的條款。一次在切割木料時,小關左手手指不 慎被軋傷,住院治療花費 3.6 萬余元。小關傷愈出 院后,家具廠表示廠里只負擔他住院期間的工資, 工傷、醫(yī)療等費用由他自付。小關為此提出仲裁申 請,仲裁委裁決小關的工傷待遇及相應損失費由 用人單位負責。
【點評 】我 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規(guī) 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二) 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 的”。我國《安全生產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 “生產經(jīng)營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與從業(yè)人員訂立 協(xié)議,免除或者減輕其對從業(yè)人員因生產安全事 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本案 勞動合同中“傷殘自理”的條款明顯與法相悖,是 無效的。
【案例】小孫大學畢業(yè)后被某公司聘用,雙方 在合同中約定,職工如果提前離職,單位就要收取 違約金。試用期內,因小孫參加其他單位招聘考試 進入政審程序,向公司提交辭職申請時被拒絕。隨 后,小孫根據(jù)公司要求出具書面承諾書,承認違約 并繳納違約金 15000 元,單位遂同意其辭職并配合 通過政審。經(jīng)仲裁后,小孫訴至法院,法院判決某 公司退還向原告收取的全部違約金。
【點評】我國《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勞動者違 反法律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yè)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 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違反服務期或 競業(yè)限制義務的,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本 案中,小孫工作期間并未給單位造成損失,亦不存 在需要支付違約金的法定情形。因此,該單位要求 其支付違約金的做法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案例】賈某應聘到一家建筑企業(yè),簽訂勞動 合同后又簽訂一份內容為“員工須無條件服從加 班安排,且放棄加班費”的協(xié)議作為合同附件。半 年后,賈某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單位支付加 班費。該企業(yè)認可賈某的加班事實,但以其自愿訂 立放棄加班費協(xié)議為由而拒絕支付。賈某遂向仲 裁委申請仲裁。最終,仲裁委裁決該企業(yè)支付賈某 加班費 1.9 萬元。
【點評】為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我國《勞動 法》第四十一條對延長工作時間的上限予以明確 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 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勞動 者與用人單位就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辦理相關 手續(xù)、支付工資報酬、加班費、經(jīng)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達成的協(xié)議,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 規(guī)定,且不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 應當認定有效。前款協(xié)議存在重大誤解或者顯失 公平情形,當事人請求撤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 持?!奔影噘M是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 我 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 和《勞動合同法 》第 三十一條明確規(guī)定了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加班費 的責任。本案中,勞動合同約定放棄加班費的條款 無疑免除了企業(yè)法定責任,排除并侵害了勞動者 的工資報酬權益,故屬于無效條款。
【案例】趙女士應聘去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入 職時,公司人力部主管告訴她試用期 6 個月,如果 試用不合格可以隨時解除勞動關系。就在距離試 用期屆滿前幾天,趙女士被告知鑒于其工作表現(xiàn) 不佳,公司決定將再延長其試用期 3 個月,以作深 入考核。事后,趙女士訴至法院,要求公司支付其 違法約定試用期期間的賠償金。最終,法院支持了 她的訴訟請求。
【點評】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 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 6 個月,且必須與所簽勞動合同的期限相吻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 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現(xiàn)實 中,有些用人單位規(guī)定的試用期雖然 沒有超過 6 個月,但與簽訂的勞動合 同期限不符;還有的用人單位會約定 多個試用期,這都是侵害勞動者權益 的違法行為。對此,我國《勞動合同 法》第八十三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 本法規(guī)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 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 試用期已經(jīng)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 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準,按已經(jīng) 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 動者支付賠償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