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frmio
我的“特長”,包括但不限于見人裝瞎、當透明人、替人尷尬、手足無措。
無處安放的“社恐”
所有“社恐”的表現(xiàn)我可以說是一個不落,甚至略有發(fā)揚。剛剛踏入大學校園時,鋪天蓋地的社團海報嚇退了我。“你渴望在集體中展示自我嗎?”“你想要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嗎?”“團建、轟趴、日租,想要的活動這里都有,快加入我們吧!”如果海報上的字是必答考題,我一定會挨個回答,“我不渴望”“我不想”“我不太愿意加入”。
畢竟,我和在公眾場合能叱咤風云的“社?!毕嗳ド踹h,我是個一不小心就尷尬無措得腳趾摳地、只想默默當透明人的“社恐”。因此,大一時的我選擇加入青年志愿者聯(lián)合會,“做志愿”三個字,望文生義——埋頭苦干就行。而加入之后,我才理解了為什么“望文生義”是個貶義詞,從字面上牽強附會,我以為只需要我做志愿者。但該組織的最大職能是統(tǒng)籌管理全校志愿活動,免不了和陌生人聯(lián)絡。
于是,大一上學期成了我的腳趾摳地大型施工現(xiàn)場。如果可以調出我當年腳趾施工的記錄,估計一座地下的芭比城堡已經完工。
在部門首次例會時自我介紹的環(huán)節(jié),來自天津的同學興沖沖地來了一段相聲,來自計算機學院的同學笑著解釋自己不是修電腦的。而我坐到了離黑板最遠的一排打腹稿,90%的腦力用來思考到底說什么,剩下10%的腦力用來羨慕游刃有余的同學們。結果表明,我根本不需要打腹稿,因為我到了講臺上只能擠出“我叫xxx,來自心理學部,還請大家多多關照”,附加心跳加速、臉部發(fā)燙、眼神飄忽、聲音發(fā)抖。面對陌生人時的我,仿佛尚未適應我這碳基生物的軀體,從手腳到眼神,都無處安放。
部門聚餐沒上菜前,我一刻不停地刷手機,感嘆著手機真是個好發(fā)明。上菜之后,我一言不發(fā)埋頭苦干,像是8年沒吃過飽飯。當別人熱情和我搭話時,我下意識眼神求救,卻發(fā)現(xiàn)在場沒有一個熟悉的人,我只能直愣愣盯著沸騰的火鍋回話。開朗的“社?!蓖瑢W在各個飯桌前積極打著招呼,我默默羨慕他們能在這種場合這么快樂灑脫,可為什么我就會覺得煎熬痛苦呢?甚至在聚餐這個攝入能量的行為結束后,我會備感疲憊,需要在床上躺半天才能充電完成。
進入部門開始工作后,和陌生人頻繁的線下聯(lián)絡加劇了我對自己是“社恐”的認知。和負責人交接工作內容時,我往往對接沒多久就開始疲憊。因為對我而言,和他人眼神交流、保持微笑、控制語氣和語速、安放自己的手腳都需要高度的神經緊張,會消耗大量卡路里。隨著交流時間的推移,腦子會愈發(fā)不清晰,“電池”已在宕機的邊緣試探。
我的瀏覽器標簽頁有“社恐”的搜索記錄,彈出的詞條不乏“社恐是一種病,是精神障礙”“社恐到底有多難受”“心理有問題?社恐是什么表現(xiàn)”……
被收留的“社恐”
2020年初,疫情暴發(fā),許多活動由線下轉至線上。我倒是不用再思考在路上遇到認識的人是上前打招呼還是裝瞎,畢竟大家外出機會少多了。每周的部門例會,所有的對接工作都在線上完成。周圍好像突然安靜下來,陪伴我的是回蕩在書房里的鍵盤聲和筆尖觸紙聲。
居家的每一天,我都過得規(guī)律充實卻不盡相同。上課前5分鐘打開線上課堂取代了7點鐘起床趕“早8”,多出的1小時睡眠時間被我一分為二。延長半小時睡眠,再用剩下半小時晨起鍛煉。晨煉是循環(huán)跟練韓小四/周六野/美麗芭蕾/帕梅拉,從一開始氣喘吁吁全身酸痛,到輕松完成動作標準,不知不覺我的身體越來越勻稱,上課也不打瞌睡。線上課程的間隙,用來處理手機里彈出的志愿者消息和對接工作,發(fā)送幾個可愛親切的表情包,就可以輕松取代曾經對陌生人用力擠出笑容,接話茬的高度緊張。有一整段的空閑時間,我會窩在房間里愜意刷著B站紀錄片,聽著《河西走廊》里恢宏大氣的奏樂,雖足不出戶卻仿若走過半條絲綢之路。刷著UP主講解《兩晉十六國》,我聽著史實,一邊畫疆域圖,一邊感嘆浩瀚歷史下群雄疾走卻如剎那煙火,感嘆著能夠生活在和平年代何其幸運??蠢哿司捅еn外書啃,我沉下心細細咀嚼先秦文學。點一根香,泡一壺茶,在升騰的氤氳中,圖騰文化和采集文化、遠古勞動人民萬物有靈的信仰近在眼前。
在我擁有了充分的時間和自己周旋后,才真正開始了解自己。原來獲得發(fā)自內心的安寧和喜悅如此容易,一本書、一個房間、一支筆和我自己,僅此而已。我私以為這是“不窺牖,見天道”的初階版本。
“社恐”走江湖
就這樣,“社恐”收容所已收留我近一學期。2020年9月,我進入大二。是時候“獨立謀生”走江湖了。“社恐”走江湖的原則和電子產品的“電池養(yǎng)護指南”一般無二:不要經常用到低電量或自動關機,合理充電放電。
大一時的疲憊和困擾來源于電量消耗過多,經常處于即將關機的邊緣卻不充電,好在線上“收容所”拉了我一把,我的養(yǎng)護意識培養(yǎng)得還不算晚,如今只需把握充電和放電的節(jié)奏即可。于是,每周一到周五的白天被我設定為“放電”時間,上課、學生工作、復習所學全部集中到白天。晚飯到睡前所有時間,都是我的充電時間,在宿舍瑜伽墊上做做拉伸,宅在位置上看高分電影、紀錄片或者小說,每到精彩之處隔著屏幕或書頁投以會心一笑,而報我以平行世界的靈魂共振。如果工作日充電不夠,周末則繼續(xù)充電。充電足夠便酌情安排社交活動。充電完成之后,我有了充沛的精力進行正常社交,手足無措、容易疲憊等癥結偶爾閃現(xiàn)時,我將它看成“低電量警報”,提醒自己這是需要充電了,馬上安排充電活動!
掌握“社恐”的充電秘訣后,我有充沛的精力走穩(wěn)前行的每一步,如今已大四的我可以無比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社恐”特質,我能篤定地說:我和我周旋久,寧做我。
責任編輯: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