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芳,饒渭霞,田少娟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江西南昌 330000)
股骨頸骨折會導致患者下肢縮短、畸形、疼痛、活動受限等,如不及早治療,將會導致患者殘疾[1]。目前,手術是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有效方式,可糾正骨折處畸形,加快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但部分股骨頸骨折患者面對手術創(chuàng)傷、外形變化、疼痛等會產生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2]。PTSD為機體面對創(chuàng)傷事件所產生的持續(xù)存在或延遲出現的精神障礙,PTSD的發(fā)生會影響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治療信心,使其消極應對各項治療與護理措施,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復[3]。因此,積極明確該類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的相關因素對于臨床采取措施預防PTSD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0審(069)號],選取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股骨頸骨折診斷標準[4];②均接受手術治療;③均為新鮮骨折;④患者意識清晰,可正常溝通。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凝血功能異常者;③精神障礙者;④合并惡性腫瘤者;⑤近6個月面對重大負性事件者,如離異、喪事等。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38-74歲,平均(51.13±5.12)歲;交通事故傷44例,跌倒24例,墜落傷12例。樣本量計算:參考《醫(yī)學科研方法》[5],率的估算與假設試驗公式如下:n=Z2α/2π(1-π)/δ2,?、耦愶L險概率α=0.05,Ⅱ類風險概率β=0.10,Z2α/2=1.628,π取0.06(此時獲得樣本量最大,可以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允許誤差(δ)0.03,得總樣本量n=80例。
1.2.1PTSD評估方法
采用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量表平民版(PCL-C)[6]評估患者術后1周的PTSD情況,克倫巴赫系數α為 0.890,信效度良好。該量表共17項條目,分為回避麻木(7項)、反復體驗(5項)、警覺性增高(5項),每項采用5級評分法,1分(沒有發(fā)生)-5分(極重度),每項≥3分為存在此條癥狀,總分為17分-85分,≥51分為PTSD陽性,患者已發(fā)生PTSD,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
1.2.2基線資料收集
收集患者相關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體重指數[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醫(yī)療付費方式(職工醫(yī)保、新農合)、致傷原因(交通事故、跌倒、墜落傷)、心理彈性(采用中文版康納-戴維森心理彈性量表[7]評估患者心理彈性,該量表分為堅韌、樂觀、力量維度,共25項條目,每項0-4分,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心理彈性越好。克倫巴赫系數α為 0.910,信效度良好)、性格特征(內向、外向)、預計康復結局(殘疾、完全康復)。
1.2.3質量控制
所有研究人員經專業(yè)培訓后方可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發(fā)放前需詳細告知患者調查目的、意義及填寫注意事項,待患者匿名填寫后當場回收問卷,本次問卷回收率為100%。
8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中,有25例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發(fā)生率為31.25%。
性別、心理彈性、性格特征、預計康復結局與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有關(P<0.05);年齡、體重指數、醫(yī)療付費方式、致傷原因與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無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將表1中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各因素作為自變量(見表2-1),將患者術后PTSD發(fā)生狀況作為因變量(1=發(fā)生,0=未發(fā)生),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女性、內向、預計康復結局為殘疾是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的危險因素(OR>1,P<0.05);心理彈性評分較高是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的保護因素(OR<1,P<0.05)。見表2-2。
表2-1 自變量說明
表2-2 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PTSD會影響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的治療信心,降低其依從性,導致患者術后康復緩慢。閆延等[8]于研究中表明,骨折患者術后PTSD的發(fā)生率為15%—40%。本研究結果顯示,8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中,有25例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發(fā)生率為31.25%,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均可說明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并發(fā)PTSD的風險較高,臨床需盡快明確該類患者發(fā)生PTSD的危險因素,以便為PTSD的預防提供參考。
本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心理彈性較差、內向、預計康復結局為殘疾是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如下:①女性:相較于男性,女性的負性認知、災難記憶編碼更強,面對股骨頸骨折這一負性事件產生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的風險更高,且女性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多較差,更易通過自我懲罰、焦慮等思維控制方法來建立心理防御,PTSD發(fā)生率較高[9]。因此,護士需加強對女性股骨頸骨折患者的關注,對于術后精神狀態(tài)不佳的患者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并叮囑患者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以降低PTSD發(fā)生率。②心理彈性較差:心理彈性較高的患者可以勇敢面對股骨頸骨折及其手術創(chuàng)傷,并善于緩解壓力,極少回避、否認股骨頸骨折這一創(chuàng)傷性事件,PTSD發(fā)生率較低。而心理彈性較差的患者面對股骨頸骨折、術后殘疾、毀容等極易產生焦慮、抑郁情緒,進而消極應對術后治療與康復訓練,而這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影響其術后康復進度,加重其心理應激反應,進而提高PTSD發(fā)生率[10]。因此,護士在與股骨頸骨折患者溝通時,需注意傾聽患者對骨折及手術的看法,鼓勵患者訴說內心的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引導患者正確釋放內心的情緒,并用共情的方式來減輕其內心的痛苦,使其勇于面對術后治療與康復護理。③內向:性格內向的股骨頸骨折患者不善表達,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與他人溝通,面對股骨頸骨折這一創(chuàng)傷性事件,患者無法主動表達內心的情緒,不敢向外界尋求幫助,導致負面情緒嚴重積聚,PTSD發(fā)生風險較高[11]。因此,護士需加強對性格內向的股骨頸骨折患者的關注,主動與該類患者溝通,了解其內心訴求并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訴求;同時,護士可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況對于身體康復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勇于表達內心的感受,積極尋求他人幫助。④預計康復結局為殘疾: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面對殘疾這一結果會出現自卑、抑郁等情緒,且殘疾會讓患者產生成為他人負擔的錯覺,從而喪失治療信心,性格大變,極易發(fā)生PTSD[12]。因此,醫(yī)護人員需重視可能導致股骨頸骨折患者殘疾的風險因素,并提前采取預防措施,盡量降低術后殘疾的發(fā)生率;同時,護士可于術前對患者強化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圍術期注意事項及預期效果,對有負面情緒的患者給予一對一心理護理,以降低PTSD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fā)生PTSD與患者為女性、心理彈性較差、內向、預計康復結局為殘疾等因素有關,臨床可采取相應措施來降低PTSD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