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紅
人們說張愛玲可憐,多是因為她的死。另有說張愛玲可憐者,是廣場舞大媽思維,看誰都慘。
——題記
著名雕塑家陳云崗先生作有一尊張愛玲的雕塑,有點神似,標題為《最后的優(yōu)雅》。我在主編《火花》雜志下半月刊時,曾以整版的篇幅把它刊登于2018年第8期的封二上。所以,不經(jīng)意間就會拿出來翻閱觀賞,有時候并非特意為之。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我曾經(jīng)打電話詢問這位當代雕塑界鼎鼎有名的大雕塑家。陳先生說,他也忘了。但是,他是在看了張愛玲的傳記之后,萌生的創(chuàng)作沖動。為此,他失眠過。他說,他睡不著。一位早已逝去的女作家的人生履歷,讓雕塑家輾轉(zhuǎn)反側(cè)。他說,他很感佩,甚至落淚,為張愛玲的曠世之才與跌宕起伏的人生,為風靡華文世界的巨星悄無聲息的隕落。
張愛玲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是與英美現(xiàn)代女文豪如曼殊菲兒(Katherine Mansfield)、安·泡特(Katherine Anne Portor)、韋爾蒂(Eudora Welty)、麥克勒斯(Carson McCullers)之流并肩的大作家。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qū)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她比魯迅小39歲,比胡適小29歲,比老舍小21歲,比冰心小20歲,比丁玲小16歲,比蕭紅小9歲。她卒于1995年9月,祖籍河北豐潤,原名張煐,外曾祖父是晚清大臣李鴻章,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金松岑、曾樸著的晚晴章回小說《孽?;ā防锩嬗幸粋€人物莊綸樵映射的就是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這個事情張愛玲非常清楚,記錄在她的散文中,她問父親,完全否認。魯迅稱許《孽?;ā罚骸敖Y(jié)構(gòu)工巧,文采斐然?!边@部書有這么高的臺階,對張愛玲的文學啟蒙自然是功不可沒。大概稍微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清朝有位大員也是大文人名叫張英,是名相張廷玉之父?!扒Ю镄迺粸閴?,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卑不胀┏堑牧呦锞统鲎赃@位文華殿大學士之手。我去桐城的時候還特意去參觀拜謁。他們張姓可真是了得,給張愛玲起名字的長輩不會不知道此人,把一個“英”字再加上一個“火”,含義就不言自明了?!盁枴睕]有別解,就是古人名用字。張愛玲日后必有很大的名,但要經(jīng)受一些煎熬,這大概是她的命數(shù)。
她長得好看嗎?美不美?陳云崗先生的寫意性雕塑大概給出了一個張愛玲的輪廓。我對張愛玲的模樣的認知來自她那張著名的穿旗袍的照片,據(jù)查是1954年在香港拍攝的,照片右下角有清晰的字樣。這張照片無疑也給雕塑家以靈感。張愛玲在過去那個年代,可能算不上美人,至少算不上大美人。我們知道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是有錢有顏男友無數(shù)的傳奇人物、新派女性,張愛玲曾經(jīng)嫉妒過母親的美貌。這就是說,拋卻了其他成分與母親相比,我不敢說張愛玲在長相上有點遜色,但起碼是不自信。張愛玲的照片流傳下來的不是很多,我看到一張她小時候的照片,是典型的丑小鴨。她還有張穿學生打扮的照片,像極了我的一位同學,在學校里的時候,我肯定沒有愛過她。楊絳先生說張愛玲一臉青春痘,還說了高看了張愛玲。張愛玲的風格并不是傳統(tǒng)的中國東方審美,她常年生活在國際大都市上海,她的審美是偏于摩登的,這一點可能與楊絳的標準是不一致的。再端詳一下張愛玲的那張有名的照片吧:風華正茂,眉梢嘴角竟然有點老態(tài);窄窄的肩膀和細長的脖子又似乎是十六七歲發(fā)育未完全的樣子;蒙古型的鵝蛋臉;淡眉毛、吊梢眼;唯有她的鼻子卻是過分地高了一點,與那纖柔的臉龐犯了沖;仿佛是剛剛睡醒,莞爾一笑,似一舞女,帶著幾分輕浮的挑逗。啊,今天的文人,特別是現(xiàn)在的男性作家還有詩人卻不這樣看。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張愛玲在成就文學事業(yè)的輝煌的同時,也成就著自己的美。她稍微噘起的帶著口紅的嘴唇,像一只仙鶴的蛋捧在手中可以玩味的臉,迷惑人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再加上那復(fù)古味道的旗袍,簡直是置人死地的亂世美女,美在骨髓中。瘦而不柴,高高的個子,眼睛里充滿了故事和溫柔,啊——這正是我所愛。張愛玲的美令人恨不得一分為二,愛她的頭,愛她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不行,就再加一部分,愛的脖頸,在那里安置永恒的吻。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到一個人。必須做一個簡短的說明,下面我提到的這一個張愛玲,也就是此張愛玲非彼張愛玲。她是我年輕時認識的一位詩友,姓張,名字也叫愛玲。我對張姓可能有點成見。至今,還記得她的模樣,瘦高個,戴一副眼鏡,像一泓水似的,很文靜、雅致、白皙。我道她,你怎么會叫張愛玲呢?她說,是家里人給她起的。由此可見國內(nèi)對張愛玲實施的“封鎖”是很成功的,20世紀80年代她的名聲突然大噪。之前,女性作家中我們只知道丁玲、冰心、林徽因、陸小曼、廬隱、石評梅,還有英年早逝的蕭紅等,很少有人知道張愛玲。長輩給自己的孩子起了這么一個內(nèi)涵豐富而且耀眼的名字,實在讓人欽佩。可惜的是這位詩友辜負了這種天意的巧合,她應(yīng)該在文學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的,定有所成。她有所成,我必讀她所有的文章,不留一絲遺憾。
其實,大作家張愛玲的作品,我看得很少,除了她那些被改編成電影的文學作品,還有她的極少的散文。我年輕時看過一篇關(guān)于魯迅愛看電影的小文章,說魯迅先生不管是好的不好的電影他都看,因為,他信任拍攝者,勞神費力地自有一番道理。我很贊成,自此愛看電影,甚或為了看電影方便還成了電影評論員,加入了電影評論協(xié)會。我在當?shù)匕l(fā)表了不少關(guān)于電影評論的文章,不少人叫我電影評論家,實不敢當。根據(jù)張愛玲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大約是五部,分別是《傾城之戀》《怨女》《紅玫瑰與白玫瑰》《半生緣》與《色·戒》?!渡そ洹酚衫畎矆?zhí)導(dǎo),梁朝偉、湯唯、王力宏、陳沖主演,于2007年11月1日在中國上映。這部影片讓湯唯一舉成名。它比較容易滿足我對號入座的習慣,把梁朝偉扮演的易先生看作是胡蘭成,湯唯無疑是張愛玲,這是自然不過的了?!秲A城之戀》不好比對,但是,我想張愛玲在寫作的時候一定是白流蘇,抑或是范柳原也未可知。張愛玲通過《傾城之戀》告訴人們,舊式以經(jīng)濟為基礎(chǔ)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可言的,女性只有經(jīng)濟上自立、自強,才能自主地去追求愛情、尋找幸福。它最早的版本由許鞍華執(zhí)導(dǎo),主演是周潤發(fā)、繆騫人,1984年8月2日上映,邵氏出品。2009年3月14日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播出《傾城之戀》的電視劇,由夢繼導(dǎo)演,詩人鄒靜之編劇,陳數(shù)、黃覺、王學兵等人主演。“深愛只是為了謀生”就是出自這本書。這句話有深度。相比更具節(jié)奏感與觀賞性的《色·戒》,《傾城之戀》有點拖泥帶水,情感表達過于細膩、復(fù)雜,不太具有觀賞性、娛樂性,所以,傳播力沒有想象的那么大,所謂大的就是它的名字,出自西漢李延年的《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女性主體意識的形成以及對人性的剖析與文學的定見上所顯示出的深度,張愛玲似乎超越了她同時代的所有女性作家。張愛玲的寫作才華是一流的,像她這個出身的人弄不好會與這個行當失之交臂,但是,她的童年成長經(jīng)歷幫了她大忙。無寧靜無文學,無孤寂無文學,無經(jīng)歷無文學……天降斯人,生活的每一步都成就著她。轟轟烈烈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張愛玲還沒有出生,五四運動的干將大都屬于她的父輩,但是,五四運動的累累果實卻直接滋養(yǎng)到這位后來的大作家。用今天的話說,張愛玲是胡適的粉絲。我們知道胡適先生有個愛打牌的習慣,張愛玲的姑姑和母親恰恰與胡適打過牌。這個經(jīng)歷被張愛玲一筆帶過,仔細留意她的散文才可以找到,很讓人羨慕。張愛玲的優(yōu)勢是從血液里來的,先天的條件沒有人可比。如果換作是誰一定天天掛在嘴邊,生怕誰不知道。張愛玲與胡適先生還不屬于忘年交的那種,他們保持了一生的友誼。在回憶胡適的文章中,張愛玲寫道:“外國人不了解現(xiàn)代中國的時候,往往是因為不知道五四運動的影響。我覺得不但我們這一代與上一代,就連大陸上的下一代,盡管反胡適的時候許多青年已經(jīng)不知道在反些什么,我想只要有心理學家榮格所謂民族回憶這樣?xùn)|西,像‘五四這樣的經(jīng)驗是忘不了的。”影響不了她的應(yīng)該是左翼文化思想,張愛玲沒有接來自左翼文壇拋來的橄欖枝,與她的特立獨行的性格有關(guān),當然,也與她的階級烙印有關(guān)。張愛玲是具有別人不具有的階級色彩的,她是她那個階級的人,誰也無法改造她,甚至是她自己也無法改變自己。張愛玲應(yīng)該是生活在另一個空間,在那里完成她關(guān)于人生的思考。今天看來,我似乎有理由相信張愛玲完全是站在另一種人性高度、另一個話語層次上去思考問題的了。
一度,張愛玲曾被視為反辯方作家,這是過高地估計了她的能力。如果這個假設(shè)能夠成立,也因正辯方的陣容過于強大,另一方所以難找只好指派,張愛玲自然顯得勢單力薄,根本不能形成辯論,竊竊私語,小聲嘀咕兩聲或許有之。張愛玲一再聲明過她的文章“從來沒有涉及政治”。圈內(nèi)普遍認為她的稍具“傾向性”的作品《秧歌》《赤地之戀》均非成功之作,她自己也屢屢表示不以為意。
我權(quán)且認為,張愛玲一直走的是純文學的路數(shù),她的作品與時代背景關(guān)系不是那么緊密,正因為如此,任何時代的人都能在她書中找到現(xiàn)實的影子。直到今天,人們的愛情,在這里我是不是可以把這個詞翻譯成婚姻,有多少不是為了活著?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張愛玲肯定是不可忽視的作家,不可隨意逾越,但我并不認為她是必讀的作家,筆者也無意成為她的研究家。幾年前,我與一位詩友談到張愛玲。他說了一句,張愛玲死得很慘。我愣了一下,隨口道了句,怎么個慘法?他說,張愛玲死了好幾天了才被人發(fā)現(xiàn)。我說,不會吧!
她是那樣一個極具理性的人,成就又那么高,賺得那么大的名聲,結(jié)局怎么會那么悲慘呢?我當時就表示疑問,并堅決地說了一句,不會吧!詩友很尊重我,說,可能我記錯了,那是臺灣作家三毛。這可不能亂說,我后來一查,果然如詩友所說:
1995年9月8日,正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的前一天,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木區(qū)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發(fā)現(xiàn)。當警察打開羅契斯特街公寓一間房間的門時,出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幅他們以前從未見過的凄涼畫面:一位體態(tài)瘦小,身著赭紅色旗袍的華裔老太太,十分安詳?shù)靥稍谖葜幸粡埾喈斁赖奶鹤由箱廴婚L逝,旁邊是一沓展開的稿紙和一支未合上的筆。
據(jù)法醫(yī)檢驗的結(jié)果,張愛玲大約死于9月1日或2日,死因是心血管疾病。張愛玲生前指定林世同為遺囑執(zhí)行人。9月19日,遺體在洛杉磯惠澤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世同、張錯、高全之、張紹遷、許媛翔等人攜帶出海,撒于太平洋。
我看到張愛玲的死心中難免咯噔一聲,不能釋懷。我先后看到過無數(shù)文人雅士對她的慨嘆:民國才女張愛玲:一生才華,一生不幸,可憐可悲可嘆可痛可慘;更有說“一個燒餅吃上兩天,上海灘最紅女作家張愛玲晚年為何這般凄苦?”最常見的描述就是“張愛玲晚年活得很可憐”“客死他鄉(xiāng)無人知曉”“孤獨一生”……
有一篇文章是《別碰張愛玲,一切好商量》,好像是與改編她的電影有關(guān),我沒有細看,但覺著有意味。不說一般的讀者,我只說詩人、作家,不碰張愛玲的文人應(yīng)該有,碰了不言語的應(yīng)該有,忍不住要說幾句的你會在不經(jīng)意間時不時地看到。
張愛玲說夏志清是她唯一信任的人。夏志清先生和張愛玲通信31年,成為精神至交,目前幸存的信件有118封,都收錄在《張愛玲給我的信件》一書中。這是張愛玲對夏志清知遇之恩的最大回報了。夏先生也許有所偏頗,他說:“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中,大概只有四個人憑著自己特有的性格和對道德問題的熱情,創(chuàng)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他們是張愛玲、張?zhí)煲怼㈠X鐘書、沈從文?!钡?,他力推張愛玲的原因完全是出于自己對文學的認識。他看準了張愛玲的文筆清潔,符合當時的世界文學的主流。夏志清說:“張愛玲該是今日中國最優(yōu)秀最重要的作家?!?/p>
對張愛玲的死,我們沒有必要多愁善感。西方最理性的哲學家無非是笛卡爾和斯賓諾莎。這二位都是深受數(shù)學影響的哲學家。康德也是一種理性,活得明白。如果說,斯賓諾莎是“西方的顏回”,那么,張愛玲便是女性中的康德。關(guān)于她的理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與所愛的人胡蘭成的決絕。我與雕塑家陳云崗先生談到胡蘭成的時候,先生起了高腔——“毋庸置疑,胡蘭成是一個大漢奸”,好大的聲呀。在這里,可以用張愛玲所說的那一句“再討厭的人若細細思量,原不過是個可憐人”來形容胡蘭成。
為了了解胡蘭成這個人,我買了一套長安出版社出版的胡蘭成作品,五六本好像是有的?!督裆袷馈肥呛m成散文體自傳,敘述其傳奇一生。有人說,《今生今世》是胡蘭成為了挽回張愛玲的感情而寫的書。張愛玲沒看,我信,有人不信。不看才符合張愛玲的性格。大都認為,讀完胡蘭成的《今生今世》,才能讀懂張愛玲的《小團圓》!本散文集內(nèi)有一篇《鵲橋相會》,胡蘭成寫了與張愛玲別后的相會,簡直酸透、迂腐、糜爛,或者說就是一劑毒藥、糖衣炮彈。心里是男盜女娼,口中是仁義君子。我看了都大大地嘲笑他,漢奸這個詞是不足以表達我對這個人的憤怒的。如果張愛玲看了,她很可能跑不到美國就生生地氣煞了。中國人如果都弄成胡蘭成這樣的拿腔拿調(diào),像一群落魄的賈寶玉,不用誰來欺負還反抗一下,用手一捏早已經(jīng)像螞蟻一樣,成了齏粉。難怪陳云崗先生說,想給胡蘭成翻案,門兒都沒有,這是鐵板釘釘?shù)氖虑椤j愊壬孟裾J為我要為胡蘭成打抱不平似的。我沒有,我就是買他個書隨便翻翻。
1944年,從來沒有戀愛經(jīng)歷的張愛玲與胡蘭成結(jié)婚,她成為胡蘭成的第四任妻子。兩個人愛得死去活來,把張愛玲的子宮頸都折斷了。這次婚姻的有效期只有三年,減去張愛玲所說“一年半的考慮”,他們真正在一起的時間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個年頭。這段婚史可能影響到張愛玲第二段愛情,著名導(dǎo)演?;∽罱K沒有選擇張愛玲。有人揣想,張愛玲可能太實誠,說了實情。張愛玲、?;∈峭ㄟ^著名作家柯靈的介紹相識的,他們合作了多部電影。1951年,?;∪⒘艘粋€圈外女子,2004年9月1日逝世。張愛玲的小說《小團圓》中最后出場的燕山,身上帶著?;〉挠白樱恰跋噱σ阅?,不若相忘于江湖”。美國劇作家賴雅才是張愛玲的真命天子,1956年,張愛玲懷了賴雅的孩子,因為當時二人都面臨經(jīng)濟困境,加上居無定所,張愛玲被迫打掉了她此生唯一的孩子。這也是她的命數(shù),不能全怪在賴雅身上。這件事情還證明桑弧的擔心是多余的,他們分道揚鑣的真正原因也許不在這里。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1967年,賴雅在美國紐約去世;1981年7月29日,胡蘭成日本東京去世;1995年9月,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磯去世,不知這是巧合還是天意,在人世,他們都活了75年。
胡蘭成同時愛上了幾個人,《鵲橋相會》一文就涉及三個女人,一個是秀美,一個是小周,一個是張愛玲。
原來《鵲橋相會》寫的不是后會總有期,不是一年一會,而是永不相會。
1958年約11月,胡蘭成寄《今生今世》上冊給張愛玲。12月27日,張愛玲寫給胡蘭成最后一封信。有文章敘述,胡蘭成給張愛玲寫了無數(shù)封信,張未啟封。我想,《今生今世》定是進了大洋彼岸紐英倫的火爐。1959年三月,《今生今世》全書完成,未有再跨海洋的文字記載。
關(guān)于張愛玲理性的例證,第二件就是她果斷地作出離開大陸的決定并成功地得到實施。有文字記載,1950年7月24日至29日,在夏衍、巴金、馮雪峰等人發(fā)起下,上海舉行第一屆文學藝術(shù)工作者代表大會,張愛玲的出席成為這次大會的“亮點”之一。
張愛玲穿著艷麗的旗袍走入會場,發(fā)現(xiàn)一片的灰色軍裝,仿佛一群灰色的螞蟻。這時丁玲過來悄聲地責怪她為什么如此大膽,不和大家保持統(tǒng)一。張愛玲當晚便作出決定離開上海,投奔香港。
張愛玲是1952年7月離開的上海,先到廣州,再乘車到深圳,通過羅浮橋進到對面的香港。通過海關(guān)時,張愛玲忐忑不安,她的通行證用的是化名,我猜應(yīng)該是她的本名張煐,或者是帶王字的英,海關(guān)檢查員大概是她的《傳奇》和《留言》的忠實讀者,記得她的照片和模樣,一眼就認出了他:“你是寫小說的張愛玲?”張愛玲大吃一驚,不知該怎么回答,只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含含糊糊地咕噥了一聲“是”,她緊張到了極點,生怕被扣下來。那人非常和藹地笑了笑,不檢查就放她過去了。關(guān)于張愛玲的離開還有很多說法,比如她與著名導(dǎo)演?;〉氖伲@是她愛的第二個男人;比如抗戰(zhàn)時期的報紙上曾登過她去日本參加“第三屆大東亞文學家大會”的消息,說她是“漢奸無二”;比如《海派》報紙干脆說她因為窮困做了美國兵的“吉普女郎”……不管怎樣,我們知道張愛玲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當然,她也具備這個成行的外在條件,海外關(guān)系以及經(jīng)濟方面的因素。
“三”這個數(shù)代表多。張愛玲最具理性的第三處莫過于她為自己安排的終老方式了。一顆星的隕落,關(guān)于她的死,張愛玲絕對是無疾而終。她去世的消息有這樣的句子,“她十分安詳?shù)靥稍谖葜幸粡埾喈斁赖奶鹤由箱廴婚L逝”,“取暖燈還為她亮著”。張愛玲的遺囑是“遺體立時焚化,骨灰撒在荒蕪的地方”,態(tài)度從容又決絕。由此,我還聯(lián)想到張愛玲小說《金鎖記》中的人物七巧——死是她的一件好事。這位遺世獨立的大作家早已經(jīng)看透了人生,識別了生死。晚年,張愛玲基本不會客,她在等這個時辰,等了很久了。
張愛玲在《憶胡適之》的文章中,提到胡適之的溘然長逝:“我當時不過想著,在宴會上演講后突然逝世,也就是從前所謂無疾而終,是真有福氣。以他的為人,也是應(yīng)當?shù)??!保ㄒ姟稄垚哿嵘⑽娜帯氛憬乃嚦霭嫔?992年6月第1版)可以借用張愛玲的話而說她的逝世也是“真有福氣,以她的為人、為文,也是應(yīng)當?shù)摹薄?/p>
友人包容冰懂佛教,常與我談?wù)摲鹄恚⒉粫r發(fā)我一些關(guān)于佛教方面的知識。其中,一篇關(guān)于人世終極問題的文章給了我很大啟發(fā),大意是:
人在臨終時,佛在經(jīng)上講,像生龜脫殼那么痛苦,如果你碰他,他會產(chǎn)生嗔恨心;一起嗔恨心,他就往下墮,所以,決定不能碰他。一般人斷氣八小時之后,神智就離開,可是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十二個小時后才去動他,這是最安全的。這個時間還有說長的三天,更長的是七天。這是我們應(yīng)該有的非常重要的常識。
如是這般,張愛玲的死,或者說她對死的安排,不僅不悲慘不可憐,而完完全全可以說是高妙的了,是人生的喜劇,是一個人完美的結(jié)局。
我懷著張愛玲信奉佛教的想法在她的信仰上意欲找到一些蛛絲馬跡。1931年秋,張愛玲進入上海圣瑪利亞女校就讀,1937年夏畢業(yè)。這期間,張愛玲發(fā)表《不幸的她》《遲暮》《秋雨》《牛》等文章,未有她信奉基督教的跡象。但是,基督教文化顯然影響到她,比如基督教文化中的平等博愛、淡漠超然的精神。張愛玲有一篇文章《中國人的宗教》,基本上對中國人的宗教持失望態(tài)度。
“表面上中國人是沒有宗教可言的。中國智識階級這許多年來一直是無神論者。佛教對于中國哲學的影響又是一個問題,可是佛教在普通人的教育上似乎留下很少的痕跡。”
我讀到一篇《張愛玲的生存的哲學及其終極信仰》的文章:“張愛玲曾坦言,她沒有宗教信仰,但她又假設(shè),如果有一天她獲得了信仰,大約信的就是奧涅爾《大神勃朗》一劇中的地母娘娘——這也是張愛玲說敬仰的地母精神中的形象原型?!贝蠖贾溃浇淌且簧裾?,地母娘娘的出現(xiàn)雖然不敢說張愛玲與佛教有什么牽連,由此可以排除她的關(guān)于基督教的信仰說。至于,張愛玲是不是一個宗教文化主義者,我暫且不敢下結(jié)論。
有一篇文章是寫到張愛玲的晚景,題目是《張愛玲去世:如果你認識過去的我,你就會原諒現(xiàn)在的我》:
“晚年時,鄰居發(fā)現(xiàn)張愛玲常常面壁而坐,不知道在說些什么。起初以為她在念佛,可是細聽,又不是?!?/p>
看到這里,我的心怦怦直跳。因為,我相信張愛玲是在念佛誦經(jīng),只有誦過經(jīng)念過佛的人才知道經(jīng)文潛藏的聲音,正是細聽又不是的那種。其實,不信的人是永遠也聽不懂的。
對于晚年張愛玲的生活,流傳著太多錯誤的信息。實際上,張愛玲不僅美國戶口有28107.71美元,她下半生最好的朋友鄺文美保留著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張愛玲的英文名字E .Chang計算外幣存款剩余32萬多美元,大概相當于240萬港幣。張愛玲去世后,所有遺產(chǎn)均贈予宋淇鄺文美夫婦所有。在當年,這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這筆巨款,證明張愛玲的經(jīng)濟狀況十分優(yōu)渥。不敢說用此可以隨便奢侈,但她完全可以過得很浮華、很熱鬧,從容漫步于各大名利場中,享受眾星捧月的虛榮,如小說中的那些名媛夢寐以求的那樣。張愛玲晚年的生活有點像清教徒,難免會讓人想到佛教上來。她的飲食簡單理性,喜歡原汁健康食物,平日只吃點蛋糕、餅干之類,沒法改掉的嗜好習慣就是鮮奶必備,零食不斷。物質(zhì)與精神都富有,只不過身邊沒有所認為的天倫之樂。但是,她有她的小說,有她的書。她神志清明,而且很努力地去維持這種低欲望至沒有欲望的生活方式,過自己的生活,不被人干涉。張愛玲接受臺灣女作家殷允芃采訪,很直白地說過,“我是孤獨慣了的。我不在乎別人怎么評論”。
所謂“可憐”,所指大體是一種身不由己的喪失,無法挽救可哀事態(tài)的悲劇性;而評判一個人“凄慘”或“可憐”與否,更是一種極為主觀、冷暖自知的心理體味。鞋子舒不舒服,穿的人才知道,日子好不好也只有自己清楚,外人哪來優(yōu)越感自以為是呢?張愛玲的活法與死法,最大程度上都是她自身安排的,是有意為之的,甚至都是向往期待的,這差不多是如愿以償。她活著都不指望人懂,何況死!
我無法把張愛玲往《紅樓夢》里的人物上靠,或許她不是絳珠仙草,但定是仙國里的人,她來凡間走了一遭,她死了一定是成了神仙。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已經(jīng)幾次提到胡適先生了。一個作家的感情往往是豐富的,張愛玲也不例外,世人皆知她愛過三個男人,有兩段婚史,另外一位也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如果說有第四個人,或許可以是胡適先生。張愛玲有戀父情結(jié),愛的均是比她歲數(shù)大許多的男人。在年齡上,他們之間沒有鴻溝,畢竟胡適與賴雅是同歲。張愛玲絕對不會為了愛情而去破壞別人的家庭。喜歡張愛玲的人應(yīng)該喜歡胡適,他們覺著這兩個人是非常相配的。可惜天不作美,美好的想法就像是夢,像是電影。在有關(guān)他們的記載中,曾經(jīng)有三次謀面,沒有機會繼續(xù)深入。我還是借張愛玲回憶胡適先生的文章來表明她的優(yōu)雅吧:
“他(胡適)太太帶點安徽口音,我聽著更覺得熟悉。她端麗的圓臉上看得出當年的模樣,兩手交握著站在當?shù)?,態(tài)度有點生澀。我想她也許有些地方永遠是適之先生的學生?!?/p>
文中還有一段炎櫻私下與張愛玲說的話,“喂,你那位胡博士……”稱呼直接是“喂”,喊胡適直接是“你那位”,可見胡博士在張愛玲心目中的位置已是好友間公開的秘密。炎櫻是張愛玲在香港大學時的同學,多次出現(xiàn)在張愛玲的筆下,是張愛玲一生中最重要的知己。關(guān)于男女之間的事情,女性是最敏感的。如此,張愛玲這樣描述胡太太江冬秀也是情理之中?!耙苍S有些地方他永遠是某某的學生”可以是一個句式,細細咂摸,慢慢學習之,可廣泛使用,淬火效果是佳的。無須去想,在某些方面胡適先生也永遠是胡夫人的學生,比如生猛、醋意、懷孩子等,先生是愿意甘拜下風的。
伊人已去,歲月依舊。作為她代表的那個階級還有她的死,沒有比最后的優(yōu)雅來形容張愛玲更恰切的了。
責任編輯 丁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