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來,佳木斯大學團委堅持以組織化學習為基本形式,在全校19個二級學院團委、957個團支部、21997名共青團員中,依托“青年大學習”等“中央廚房”,制訂“菜單”、精選“食材”、創(chuàng)新“工藝”、培養(yǎng)“能手”,為青年學生烹制有“料”有“味”的理論“盛宴”。
制訂“菜單”,狠抓組織實施,提供“標準餐”。佳木斯大學團委結合《佳木斯大學青年學生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施方案》工作安排,依托團的組織體系優(yōu)勢和動員能力,突出“三會兩制一課”作用,在全校團支部中開展“重溫復興之路,傳承使命擔當”主題團日活動,實施“團干部上講臺”行動,打造團支部書記導學、團支部成員自學的理論學習模式。通過“理論培訓+現(xiàn)場教學”的形式舉辦團校培訓班、“青馬工程”百優(yōu)菁英班、團干部培訓班,累計培訓4806人;全面激活團支部這個“神經末梢”,進一步帶動全體共青團員系統(tǒng)研讀習近平總書記《論黨的青年工作》等重要論著,在全校掀起學習熱議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yè)大學科技小院學生們回信的熱潮;號召團員青年積極參加“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把個人自學貫穿始終,全校每期完成率均為100%,引領團員青年們在主題教育中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精選“食材”,優(yōu)化理論供給,搭配“營養(yǎng)餐”。佳木斯大學團委按照“點餐—配餐”模式,為青年學生送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套餐”,組織“青年思享匯”宣講團,訂制“宣講菜單”,啟動線上預約通道,提供“點單式”宣講,“送課上門”服務,用“青言青語”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解讀,已面向寢室團小組、團支部開展宣講27場,累計覆蓋四千余人,讓主題教育宣講活動在青年群體中更接地氣、更動人心;舉行“誦青春詩篇,承青年理想”五四青春詩會、打造“沉浸式話劇”團課、志愿服務“一院一品”精品項目、持續(xù)推出微動漫《黨團小課堂》,以青春的視角、青春的表達,生動展現(xiàn)青年學生主題教育學習成效。
創(chuàng)新“工藝”,用好陣地載體,開發(fā)“特色餐”。佳木斯大學團委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chuàng)新,用好各類陣地載體,掌握“技法”“火候”,打響特色品牌。創(chuàng)新開展校領導“一對一”聯(lián)系團支部活動和學院黨支部結對共建團支部工作。全體校領導與團支部建立對接后,在青年學生思想教育、學業(yè)指導、實習就業(yè)等方面建立了常態(tài)聯(lián)系,定期與青年學生談心談話,教育引導,對學業(yè)和生活困難的學生進行幫扶,解決青年學生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深入到青年學生群體,參加“接地氣、聚人氣、有溫度”的活動,真正做到貼近青年、引領青年,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照耀青年學生成長之路;通過舉辦“禮獻二十大·青春心向黨”蒙面唱將大比拼、中華經典書法篆刻大賽,開展“學習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軍訓拉歌等校園文化大聯(lián)演活動,引導新時代青年學生增強與黨同心、跟黨奮斗的堅定意志,強化“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責任擔當。
培養(yǎng)“能手”,加強隊伍建設,端上“自助餐”。佳木斯大學團委搭建青年發(fā)展平臺,滿足學生成長需要。聚集學生學術需求,持續(xù)開展“佳言佳語”學生小講堂和碩博沙龍,服務學生一千余人;組織“青馬工程”知行人才與佳木斯大學“青春手牽手,筑夢向未來”志愿服務團隊赴樺川縣冷云小學和書香小學開展口腔義診、兒童生長發(fā)育篩查、心理輔導等志愿服務活動;強化分層分類一體化勞動教育理念,搭建“專業(yè)+勞動”平臺。啟動“大學生社區(qū)實踐計劃”,19個學院完成與佳木斯市向陽區(qū)5個街道,29個社區(qū)對接,實現(xiàn)團支部百分之百進社區(qū)。各學院團支部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和專業(yè)力量,在社區(qū)實踐中用心用情用力服務基層發(fā)展,圍繞社區(qū)治理、課后服務、社會調查、文體活動、基層團建等方面已開展實踐活動三十余次,達到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