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
我國疆域遼闊,地大物博,美景更是不勝枚舉,可謂是低眉都是風光,舉目皆是美景。
你可以寫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也可以寫雄偉奇麗的名勝古跡,還可以寫氣勢恢宏的各類建筑,抑或是寫清雅宜人的公園。
每一處風景都別有風味。比如沙漠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敬亭山的“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鸛雀樓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如果你想把游覽過的美景與更多的人分享,你打算怎樣來介紹和推薦呢?
作文題目:游_
你游覽過哪些地方?哪個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橫線上填寫這個地方的名稱,把題目補充完整。按照游覽的順序?qū)憣戇@個地方,把游覽的過程寫清楚。
【作文大剖析】
這次的作文是寫半命題游記,在你確定想要介紹的風景后,要先把題目補充完整。記得要寫出風景的與眾不同之處。寫游記時最好能做到“情景交融”,但是很多同學在寫作時會出現(xiàn)泛泛而談、主次不分明、情感不到位等問題,這樣就寫不出好的文章。下面這個同學的作文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例子,我們先來看看其中的一個片段。
穿過層層疊疊的樹蔭,走過彎彎曲曲的小道,踩過灰白色的石階,就來到公園的運動場。運動場上有兩張嶄新的乒乓球桌,還有一個排球場。運動場東北角有云朵狀的納涼區(qū),四根奶白色圓柱頂著四朵奶白色的橢圓形“云朵”,下方放著幾把可以休息的圓椅,邊上還有個大的直飲水機,渴了可以拿杯子到這里直接接水喝。
問題分析:在寫游記作文時,包括這個同學在內(nèi)的很多同學常犯的錯誤有:1.景物描寫沒有側(cè)重,主次不夠分明,主題不夠突出,面面俱到,容易寫成景區(qū)導游詞。2.用情是游記的靈魂,在描寫景物時需要帶入情感,文中則沒有。3.神話傳說、名人逸事、碑文楹聯(lián)等人文知識可以增強游記類文章的可讀性,而這個同學的平鋪直敘使得文章缺少吸引力。
【課堂播報】
如何寫好游記作文呢?快來看看老師怎么說吧!
老師:同學們請注意,這篇作文要求寫出游覽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它和導游詞是有區(qū)別的。
學生甲:我記得導游詞是從景點成因、歷史傳說、文化背景等各方面進行具體介紹,那游記作文應該怎么來寫呢?
老師:導游詞的目的是讓游客全面了解景點,而游記作文不用面面俱到,可選擇印象深刻的一兩處景物重點展開描寫,表達我們的主觀感受。
學生乙:比如寫寺廟可以選擇最大的或者歷史最悠久的佛像來寫!
老師:沒錯。同學們在寫游記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或角度來寫,比如時間先后順序、移步換景順序,從近到遠的角度、從遠到近的角度。
學生甲:我知道了!比如寫一座塔可以從它的全貌逐步寫到塔頂?shù)慕疴彛拖駭z影中的“推鏡頭”,一點一點推進著寫。
學生乙:這我也會!寫一個景點時,我可以走一程寫一物,選擇最有感覺的進行描繪刻畫。
老師:同學們真棒!接下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在寫游記中的景物時,要把情感和道理滲透到景物的描寫中,做到以“美”動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學生甲:哈哈,就是描寫景物要抓細節(jié),遇到有意思的地方要發(fā)表感想,甚至闡述道理,就是寓情于景,融理于景。這樣寫,別人看了容易產(chǎn)生共鳴。
老師:你很聰明,一點就透。游記作文合理表達情感,再穿插一些歷史、習俗、傳說、詩文等人文知識,可以讓文字更具吸引力,能引起別人想前往這個地方的沖動。
學生甲:這個我知道,我還可以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和修辭手法,讓文章錦上添花。
學生乙:最有特色的地方詳寫,其他地方略寫,甚至一筆帶過。有感觸的場景就寫細寫透,加入個人情感,再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濃墨重彩地來寫,作文就有了細節(jié)和亮點。
老師:很好,看來你們兩個都已經(jīng)掌握了寫游記作文的方法,我期待你們的作文喲!
【佳段展示】
★我近距離地親近洱海,聆聽湖上微風吹過的聲音和湖水輕拍船舷的聲音。我把手伸進湖中,湖水清涼,捧起來嘗一口,覺得清冽可口。靜謐、寫意,這就是我游湖的感受,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哇!
☆夕陽西下,透過民宿的落地玻璃,我看到太陽的顏色已經(jīng)變深,遠山銜住了太陽,陽光染紅了云朵,也染紅了洱海,頗有“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感覺。
【佳作展示】
游江南第一大佛
浙江省新昌縣南明小學
六(5)班 張軒宇
今天,我跟著爸爸去浙江省新昌縣新昌大佛寺游玩,領(lǐng)略了“江南第一大佛”的魅力。
進入寺院,我們首先到了放生池。四周蒼松翠柏,修竹林立,池水清澈見底。池里有烏龜、鯉魚、鯽魚等,它們并不怕生,不時露出水面,呼吸新鮮空氣。聽爸爸說,放生池中的魚蝦是嚴禁垂釣和捕撈的,它們可以在池中無憂無慮地生活??茖W合理的放生是善行,人人都應愛護動物、保護自然環(huán)境??粗鼈冊诔刂袃?yōu)哉游哉,我的心靈仿佛也受到了愛的洗禮。
想看到大佛可不容易,需要走過一條長長的石板鋪成的甬道。走在曲徑通幽的甬道上,左邊是陡峭的巖壁,巖壁上留有很多石刻。爸爸指著一幅石刻讓我讀?!包c共來?!蔽掖舐曌x道。爸爸哈哈大笑,糾正道:“讀錯了,古代的文字要從右向左讀,正確讀法是‘來共點。意思是客人來了,寺廟里的師父給客人備點茶解渴,一起喝茶,凈心洗塵?!崩^續(xù)往前走幾十米,我們終于來到大雄寶殿,見到了大佛。
說是大雄寶殿,其實是懸崖絕壁上的一個山洞。只見金碧輝煌的大佛盤坐殿內(nèi),額頭寬廣,眉眼細長,兩只耳朵快垂到肩膀上了。爸爸告訴我,這座大佛是從山體上雕鑿出來的,身高13.74米,頭長4.87米,兩膝寬10.6米,兩只手手心向上放在膝間,據(jù)說手掌寬大到可容納十多人—當然,人是不允許站上去的。
我問爸爸:“頭就快占身體的三分之一了,那不是比例失調(diào)嗎?”爸爸讓我好好觀察。我仔細一看,又覺得很協(xié)調(diào)。爸爸解釋道:“這是因為我們是仰頭觀望,存在視覺差。如果按照合適的尺寸雕鑿出佛頭,仰頭觀望的時候佛頭就會顯得小,看上去比例反而失調(diào)了?!?/p>
爸爸還讓我從不同角度觀察大佛的眼睛,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我一邊從大殿左側(cè)走向右側(cè),一邊看著大佛的眼睛,結(jié)果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感覺大佛面容慈祥,眼睛一直在注視著我。爸爸說:“其實,這尊大佛沒有眼球,古人只是在大佛的眼眶里鑿了兩個深深的洞穴。游客仰視大佛的時候,無論站在哪個方位,都會感覺大佛的眼球好像在眼眶里轉(zhuǎn)動,時刻都在和你對視,這就是古人的智慧?!?/p>
看了景區(qū)介紹,我對大佛有了更多了解:這尊大佛雕鑿于南朝齊永明年間,花了30年才完成,比四川的樂山大佛早200多年,是中國南方僅存的早期石窟像,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被譽為“江南第一大佛”,與敦煌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的大佛一樣擁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
游覽完新昌大佛寺,我不禁對中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心生敬佩,更被勞動人民的智慧所折服!
點評:小作者講述了自己與爸爸同游大佛寺的經(jīng)歷,一步一景,除了介紹景物外,還適時穿插人文知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章條理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自然流暢。文末,小作者總結(jié)大佛特點,點明其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發(fā)出對勞動人民智慧的感嘆,升華了主題。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游記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