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芳
(山東省冠縣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服務中心 山東冠縣 252500)
冠縣屬于黃淮海地區(qū)典型的農業(yè)大縣, 隨著當?shù)厝嗣裆钏教岣撸瑢Z食的需求量也逐年提高。當前我國大豆進口量達到總需求量的80%。 大豆與玉米爭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爭地矛盾是長期困擾我國糧食安全的一大難題, 高投入種植技術和連作獲得了高產出,但也造成了資源過度消耗、耕地質量下降、農業(yè)環(huán)境污染嚴重,難以持續(xù)發(fā)展。 為此,我國許多地區(qū)采用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這一技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糧食供需矛盾, 提高了單位面積耕地的產量和效益,改善了土壤環(huán)境,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率。 各地區(qū)需立足當?shù)刈匀缓蜕a情況,進一步摸索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為我國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探索新的道路。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能夠有效提升土地的利用率。 玉米與大豆在生長過程中能夠互補,大豆本身是一種非常好的固氮作物, 根能夠有效吸收土壤中游離態(tài)的氮元素,為玉米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二者復合種植后達到了C4 作物、C3 作物、長大葉片作物與圓小葉片作物的科學搭配, 充分利用了田間不同層的光照與空間資源, 可保障作物的順利生長[1]。通過遵循適當密植、科學配置行距、合理選擇播期、高效施肥的要求,在穩(wěn)定玉米單產的情況下,增收一季大豆。 與過去的間作模式相比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玉米產量可增長大約10%, 而與傳統(tǒng)混作模式對比,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大豆產量可達1 650 kg/hm2,增產顯著。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中,播種機是關鍵。選用專業(yè)的種植機械,采取寬窄行種植。 根據(jù)玉米、大豆成熟順序的不同, 其對應的機械收獲模式也不同, 分為玉米先收、 大豆先收和玉米大豆同時收獲3 種模式。 全程機械化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種植與收獲的成本,節(jié)省了耕作時間。
大豆根系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通過在農業(yè)生產中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在玉米不減產的情況下,2 種作物形成互補的生長模式,即減少了每畝耕地的肥料使用量, 又多收獲150 kg/畝的大豆,多收入500~600 元/畝。 降低了生產成本,改良了土壤條件,提高了土壤肥力,減少了水土流失,還能增加種植土壤的有機質、養(yǎng)分含量,加速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步伐。
要保證所選擇的品種符合當?shù)氐臍夂颉?土壤等條件及種植模式。 考慮到山東地區(qū)的自然地理條件,大豆應選擇產量高、耐蔭抗倒,有限或亞有限結莢型習性的品種。 帶狀間作時,選擇抗倒能力強、中早熟品種, 成熟期單株有效莢數(shù)不低于該品種單作莢數(shù)的50%,單株粒數(shù)在50 粒以上,單株粒重在10 g 以上,株高55~100 cm。帶狀套作時,選擇玉米大豆共生期大豆節(jié)間長粗比小于19、 抗倒能力較強的中晚熟品種, 大豆成熟期單株有效莢數(shù)為該品種單作莢數(shù)的70%,單株粒數(shù)在80 粒以上,單株粒重在15 g 以上,如齊黃34、荷豆33 等。 玉米應為緊湊型、半緊湊型品種, 形態(tài)指標的特征值應為穗上部葉片與主莖的夾角在21°~23°、棒三葉葉夾角為26°左右、棒三葉以下三葉夾角為27°~32°;株高260~280 cm、穗位高95~115 cm;株型緊湊、抗倒抗病、中矮稈,適合密植,例如登海605、鄭單958 等[2]。
為提高作物產量,促進其正常生長,應遵循適期早播的要求, 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采取機械滅茬措施,把上茬作物的殘茬及秸稈粉碎還田,創(chuàng)造有利于機械播種的土地條件。
目前山東省推廣的種植模式主要有4∶2、4∶3、6∶3(大豆行數(shù)∶玉米行數(shù))3 種。冠縣重點推廣的是4∶2 模式,這種種植模式種植效益最高,可以采用大豆玉米一體式播種機械播種, 能在保證玉米基本不減產的情況下,多收100 kg/畝左右的大豆。 4∶2 模式技術要求:2 行玉米和4 行大豆帶狀復合種植, 帶寬275~300 cm,其中大豆行距35~40 cm,株距8~10 cm,畝播種密度在9 200 株以上; 玉米行距40 cm 左右,株距10 cm 左右,畝播種密度在4 600 株以上;大豆與玉米間距65~70 cm。 田間種植情況見圖1。
圖1 大豆玉米4∶2 種植模式田間效果
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 玉米的種植密度與單作相同, 而大豆的種植密度一般為單作的65%~90%。如果在種植時二者的共生期較短,大豆的種植密度可依照單作的90%密度播種;共生期在2 個月以上的密度應為單作的80%;如果二者同期播種,則大豆密度應為單作的65%~75%為宜。 在設置種植密度時還需綜合分析當?shù)氐臍夂驐l件、 種植區(qū)域內的土壤情況等[3]。
農作物施肥可以為作物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因此,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必須做好施肥及播種工作。 在玉米和大豆播種之前,應盡量深翻整地,貼茬直播地塊必須將前茬作物的秸稈及殘茬粉碎還田后再播種。墑情不足的可造墑后再播種。玉米大豆施肥一般在播種時一次性施入,遵照減量、協(xié)同、高效與環(huán)保的要求。 在保障肥料能滿足玉米生長需求的前提下,兼顧大豆生長所需的氮、磷、鉀肥,達到“一施兩用”的目標。 玉米施底肥時,需要根據(jù)單作玉米的施肥標準來施肥,宜選用高氮緩控釋肥,每畝施肥量保持在45~50 kg 之間; 大豆施肥宜選用低氮緩控釋肥,每畝施肥量為15~20 kg。 為提高肥效,在玉米帶兩側15~20 cm 處開溝, 大豆帶內行間開溝,利用玉米大豆帶狀間作施肥播種機對其同時施肥。
播種之前要對種子進行處理。 挑選飽滿的種子,種子質量要確保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以上。 還需提前曬種,剔除破損、霉變種子。 曬種就是將挑好的種子在陽光下暴曬3~4 h,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 臨近播種前還要對種子藥劑包衣或者拌種, 可以有效地預防玉米、大豆苗期的病蟲害,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
水肥管理包括灌溉與追肥, 在種苗生長中種植人員應密切關注當?shù)氐臍夂驐l件及土壤墑情, 對長勢較差的地塊開展合理的灌溉和追肥, 為種苗提供生長所需的水分與營養(yǎng)。 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施肥主要在播種時一次性施肥, 玉米生長后期和大豆開花結莢期, 可采取葉面追肥方式補充營養(yǎng), 一般可進行2~3 次葉面噴肥。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大豆分枝初花期, 應滿足它們對水分的需求, 大豆不再追施氮肥, 以免大豆旺長不結莢。 大雨過后,全田的淹水深度不超過10 cm,淹水時間不超過2 d,及時排除田地積水。
玉米生長過程中, 為改善群體內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光合效率,可及時去除其中的空株。 芽前封閉除草, 可選用精異丙甲草胺乳油或二甲戊靈進行表土噴霧封閉除草。 注意苗前除草時, 表土不能太干,避免雜草與大豆玉米爭奪營養(yǎng)物質與水分,保持作物最佳的長勢。
大豆與玉米生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病、 蟲、草害,都會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必須進行防控,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綜合治理方法,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化學防治的優(yōu)越性,減少其毒副作用。 化學防治采用低毒、低殘留、高效的農藥。 根據(jù)種植經驗,雨水過后田間濕度過大,大豆可能發(fā)生灰斑病、紫斑病、銹病、菌核病、枯萎?。挥衩卓赡馨l(fā)生大斑病、莖腐病、粗縮病、紋枯病、黑穗病、銹病等病害,可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三唑醇等藥劑防治。 蟲害主要有玉米螟、鉆心蟲、象甲、蚜蟲、地老虎、大豆食心蟲、螻蛄、豆莢螟等,針對不同害蟲采取相應藥劑, 也可將2~3 種不同類型農藥混合噴灑;田間雜草防治抓住出苗期和幼苗期,此階段雜草與作物爭奪水肥, 在雜草脆弱敏感時期進行化除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