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婷婷 黎 琴 呂 嬋 黃明麗 黎 穎 農莉娜
干眼癥是由多種因素導致淚膜不穩(wěn)定、眼表微環(huán)境平衡失調,伴隨眼表炎癥、視神經功能受損及其他損傷,出現(xiàn)眼部干澀、不適、視物模糊等癥狀的慢性眼表疾病[1]。干眼癥患病率為5%~50%[2],給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極大的不便,嚴重者甚至失明,危害患者的安全。2020年《國人干眼多中心大數(shù)據報告》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干眼癥的患病率高達75%,因此,及時進行干預治療,提高患者淚膜的穩(wěn)定性,促進淚液的分泌,改善干眼癥狀極為重要。目前,西醫(yī)治療干眼癥多以人工淚液、激素、手術、瞼板腺按摩等手段進行干預,中醫(yī)則以中藥內服、針灸療法、雷火灸等聯(lián)合人工淚液進行干預,取得一定療效,但治療時間長、費用高,給患者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且長期使用激素等藥物易引發(fā)并發(fā)癥。中藥熱奄包可軟化瞼板腺內的分泌物促進排除,保持瞼板腺的通暢,從而延長淚膜破裂時間[3-4]。超聲霧化療法可提高眼瞼表面溫度,軟化分泌物,還能清洗瞼板腺分泌物,促進淚液分泌,補充水分,改善眼睛干澀、視物模糊等癥狀[5]。干眼癥患者中肝腎陰虛體質患者占比最多,將中醫(yī)綜合治療應用于陰虛體質干眼癥患者中,既能緩解患者眼周不適,又能調節(jié)全身身體功能,改善體質[6-7]。由此,本研究擬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將中藥熱奄包與超聲霧化療法結合應用于肝腎陰虛型干眼癥患者,以快速緩解干眼癥患者的不適癥狀?,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就診于廣西某三甲醫(yī)院眼科的肝腎陰虛型干眼癥患者80例(160眼)。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干眼專家共識(2020年)[8];(2)符合彭清華[9]主編的《中醫(yī)眼科學》“白澀病”肝腎陰虛型;(3)年齡60~75歲;(4)意識清楚,智力和溝通能力正常;(5)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1)患有角結膜炎、沙眼、麥粒腫等眼部疾病;(2)眼眶周圍皮膚有破損、水泡或對所用中藥過敏;(3)近期有眼部手術及眼外傷史;(4)患有嚴重心、肝、肺、腎功能障礙疾病。剔除標準:(1)依從性差,不能按時接受治療,無法判定療效;(2)研究過程中參與其他治療觀察。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有1例患者未能按計劃完成干預,最終觀察組納入39例(78眼)。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KY2020-096)。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法,予玻璃酸鈉滴眼液(參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滴雙眼,4次/d,1滴/次,連續(xù)干預4周。患者第1次就診時進行疾病知識、飲食、正確滴眼藥水方法、眼衛(wèi)生等健康教育及安全教育。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熱奄包熱敷聯(lián)合超聲霧化。采用中藥熱奄包熱敷軟化瞼板腺內的分泌物,利用超聲霧化療法清洗分泌物,具體操作如下。(1)中藥熱奄包熱敷。中藥熱奄包由菊花、薄荷、麥冬、石決明、密蒙花、石斛、五味子、川芎、丹參、柴胡、松花粉、玄參、葛根、地黃共14味藥材組成,將中藥方研磨成粉末狀并裝于棉麻布中,使用時先打濕棉麻布表面,以不滴水為宜,再放入鍋中隔水蒸熱25~30 min,放入智能控溫儀,將溫度控制在42~45 ℃,取出后用毛巾包裹,先閃敷,后持續(xù)敷于雙眼,待熱奄包冷卻后更換另一熱奄包,雙眼交替持續(xù)熱敷20 min,以促進瞼板腺中分泌物的軟化排出。熱敷前詢問患者是否有藥物過敏史,熱敷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眼部皮膚情況,若有紅腫、水皰、皮疹等癥狀,立即停止熱敷。20 min/次,1次/d,每周連續(xù)熱敷6 d,共4周。(2)超聲霧化療法。采用醫(yī)院自制舒目洗眼液(經過濾、滅菌等處理與檢測,pH為6.5~7.0)進行超聲霧化,舒目洗眼液由板藍根、柴胡、連翹、蒲公英、野菊花等組成。霧化液配制方法:滅菌注射用水20 mL+舒目洗眼液5 mL,將霧化液倒入霧化杯中搖勻,連接管道,設置時間為15 min,根據患者的耐受度調節(jié)噴霧量,噴嘴與眼睛保持10~15 cm,雙眼交替進行,告知患者熏眼過程中睜開眼睛,便于藥物直接作用于眼表,霧化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及時調整噴霧量,2次/周(周一、周四),15 min/次,連續(xù)干預4周。
干預前、干預4周后,主管護師對2組患者評估以下指標。
1.3.1 眼表綜合輔助檢查
(1)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 test,SIT):將淚液分泌試紙條夾在患者結膜囊中外1/3交界處,5 min后取出記錄淚液分泌長度。(2)淚膜破裂時間(tear break up time,BUT):滴1滴1%熒光素鈉進結膜囊內,在裂隙燈鈷藍光下觀察淚膜破裂情況,從最后一次眨眼完成到出現(xiàn)黑斑或黑線為止,用秒表計時,共觀察3次,取平均值。(3)角膜熒光素染色(flou imaging,FL):將1滴1%熒光素鈉滴在結膜囊,通過鈷藍光濾光片觀察角膜熒光素著色分布區(qū)域,觀察記錄染色情況。無染色為0分、<1/3面積為1分、1/3~2/3面積為2分、>2/3面積為3分。
1.3.2 眼表疾病指數(shù)評分(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
OSDI問卷主要調查患者過去1周內患者眼睛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及該癥狀對日常生活及環(huán)境的影響,內容主要包括眼睛干澀、異物感、刺痛、畏光、視物模糊、日常生活是否受限及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反應等。發(fā)生的頻次越高,分數(shù)越高,共分為5個等級,總是為4分,大部分時間為3分,一半時間為2分,偶爾為1分,從不為0分。OSDI得分=所有條目得分的總和×100/(測評條目的總數(shù)×4),總分為0~100分,≤12分表示正常,13~22分為輕度癥狀,23~32分為中度癥狀,≥33分為重度癥狀[10]。
1.3.3 中醫(yī)證候評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1]中肝腎陰虛型的主要癥狀進行評分。從無癥狀到癥狀最嚴重共分為4級,每項0~3分,總分為0~30分,分數(shù)越高,癥狀越嚴重。
1.3.4 療效評定
評定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2]相關標準療效指數(shù)。證候積分=[(干預前積分-干預后積分)/干預前積分]×100%。(1)顯效:癥狀基本消失,FL 0分,BUT≥10 s,SIT≥10 mm/5 min,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率≥70%。(2)有效:癥狀有好轉,FL 0分或FL計分較干預前降低,BUT、SIT數(shù)值較干預前提高,30%≤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率<70%。(3)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有加重,FL計分較干預前無降低或增高,BUT、SIT數(shù)值較干預前無改變或減少,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率<30%。
干預前,2組SIT、BUT、FL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SIT、BUT均長于對照組,FL評分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SIT、BUT、FL比較
干預前, 2組OSDI評分、 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OSDI評分、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2組OSDI、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臨床療效好于對照組。見表4。
表4 2組療效比較 (例)
中醫(yī)認為干眼癥應歸屬為“白澀病”、“神水將枯”、“燥證”的范疇,發(fā)病機制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靈樞·大惑論》認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素問·宣明五氣篇》提出“五臟化液,肝為淚”,《靈樞·脈度》認為“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如若肝腎陰虛,將精血虧虛、津液虧損,導致目珠失潤而發(fā)燥,由此認為干眼癥的發(fā)生與臟腑功能及血氣運行存在密切聯(lián)系。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干眼癥患者為陰虛體質[13]。而對于老年人,其生理功能逐漸衰老退化,肝腎虧損,脾氣不足,導致陰陽血氣運化失調,血氣津液不足,目珠無法得以滋養(yǎng),臨床上以肝腎陰虛型干眼癥最多見[6]。因此,治療以滋補肝腎、滋陰潤燥、清肝明目為宜。現(xiàn)代醫(yī)學中,干眼癥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而眼部的炎癥會破壞角膜上皮屏障、導致結膜杯狀細胞凋亡和神經損傷[14],加重干眼癥的癥狀,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對眼部炎癥加以控制。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4周后,觀察組SIT、BUT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FL評分、ODSI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中藥熱奄包聯(lián)合超聲霧化療法能有效增加淚液分泌、延長淚膜破裂時間、緩解干眼癥狀,與方琳等[15]的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中藥熱奄包和超聲霧化療法均屬于眼科治療中常用的中醫(yī)外治法,中藥熱奄包經加熱后熱敷于眼部,可以軟化瞼板腺的分泌物促使其排出,緩解眼部脹痛、疲勞等癥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另外,中藥熱敷還能舒緩眼部肌肉、促進炎癥因子吸收,修復眼表上皮損傷[16];熱敷后予以霧化熏眼又可以清潔眼瞼分泌物,涼血退赤,滋潤眼睛。因此,兩者聯(lián)合能直接將藥物作用于眼表,減少器官對藥效的分解,充分發(fā)揮藥效,促進眼部血液的新陳代謝,抑制炎性反應,增加淚液的分泌,改善患者眼部干澀、眼癢、脹痛等癥狀[17]。
干預4周后,觀察組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觀察組所采用的中藥熱奄包和霧化熏眼液均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如菊花、蒲公英、石決明、密蒙花等,能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活血通絡。其中,菊花還能增強淚液分泌,抑制炎癥,修復角膜上皮,在干眼癥的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意義[18];密蒙花不僅清熱瀉火,養(yǎng)肝明目退翳,宜用于治療肝血虛引起的眼部不適,還可發(fā)揮擬雄激素作用抑制腺體的炎性反應,維持淚膜穩(wěn)定而治療干眼癥[19]。綜合分析兩種外治方法所用中藥的藥性發(fā)現(xiàn),藥物可入心、肝、腎、脾、肺、膽經,有上達心肺生津濟源,下入腎固精養(yǎng)髓,調和脾胃,保肝利膽之效。通過熱奄包及霧化熏眼,可將藥物直接作用于眼部,刺激眼部穴位,使得藥物深入經絡循行直達臟腑,延長了藥物作用的時間,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干眼癥的癥狀。
綜上所述,中藥熱奄包聯(lián)合超聲霧化療法兩者協(xié)同作用于肝腎陰虛型干眼癥患者,共同發(fā)揮藥物、穴位、經絡及熱力作用,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不適、提高淚膜穩(wěn)定性和舒適度;且將藥物直接作用于眼部,操作簡便、安全有效、患者適應度高,便于臨床的推廣應用。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較小,僅將老年肝腎陰虛型干眼癥患者納入,研究周期較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考慮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證型干眼癥人群的縱向研究,進一步驗證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