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春,易鳳連,邱永友,宋 歌
(1 東莞市清溪醫(yī)院放射科 廣東 東莞 523660)(2 東莞市清溪醫(yī)院功能科 廣東 東莞 523660)(3 浙江省腫瘤醫(yī)院放射科 浙江 杭州 310005)
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卵巢腫瘤種類繁多,組織類型多樣,影像表現(xiàn)也是非常復雜[1]。卵巢腫瘤常需手術治療,良惡性腫瘤的預后差異很大,因此術前判斷腫瘤性質尤為重要。根據(jù)腫瘤組織成分性質,分為囊性、實性及囊實性,而單純囊性腫瘤多為良性,因此非囊性(實性、囊實性)卵巢腫瘤是診斷中的難點、重點。卵巢腫瘤術前主要依賴影像檢查進行定位、定性和鑒別診斷[2]。而MRI 檢查軟組織分辨率高,經(jīng)由對比劑注入后獲取前后的圖像,經(jīng)系統(tǒng)的分析計算,獲得定量或半定量參數(shù),其生理基礎為組織病變中的微血管系統(tǒng),對組織、病變的成像功能進行評估,還能生成DCETIC 曲線,在定性方面具較高的特異性;DWI 可觀察患者組織中水分子擴散運動,因此ADC 可定量描述這一運動,可辨別腫瘤的良惡性。本研究對40 例非囊性卵巢腫瘤進行分析,探討DCE-TIC 曲線聯(lián)合DWI-ADC 在其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價值。
納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東莞市清溪醫(yī)院放射科收入院診治的卵巢腫瘤患者40 例,根據(jù)病理檢查、手術結果分為良性組(n=22)、惡性組(n=18),年齡24 ~68 歲,平均年齡(42.3±3.6)歲,良性組平均年齡(42.4±3.5)歲;惡性組平均年齡(42.5±3.4)歲,兩組的平均年齡等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t=0.09,P>0.05)。全部研究對象均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審批號:S2022-065-01。納入標準:①具有完整磁共振平掃、DCE-TIC 曲線、DWI-ADC 值等影像資料;②無磁共振檢查及釓對比劑注射禁忌證;③超聲或CT 檢查發(fā)現(xiàn)盆腔附件區(qū)腫塊,需進一步明確來源、性質而行MRI 檢查;④經(jīng)手術或穿刺活檢證實病理為非囊性卵巢腫瘤。排除標準:①磁共振檢查及釓對比劑注射禁忌證;②純囊性、無實性成分的卵巢腫瘤;③圖像質量難以滿足評價的。
檢查設備采用飛利浦Multiva 1.5T 磁共振,體部相控陣表面線圈,患者取仰臥位,膀胱半充盈狀態(tài),掃描范圍從下腹至盆底(包全腫瘤)。利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靜脈注射對比劑釓雙胺或釓噴酸葡胺0.2 mmol/kg,速率2 mL/s。磁共振掃描序列有:常規(guī)T1加權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權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脂肪抑制T2成像、DWI、多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
將MRI 掃描所獲得的圖像傳至后處理工作站,由兩位不知病理結果的高資歷影像科醫(yī)師共同測量、閱片。ADC 值的測定:參考平掃T1WI、T2WI、DWI 及增強掃描圖像,在DWIb值=800 s/mm2時,于囊性部分獲取興趣區(qū)(ROI),測量其ADC 值;于實性部分獲取興趣區(qū)(ROI),注意避開囊性、出血及壞死區(qū),測量其ADC值,測量3 次后取平均值。利用飛利浦自帶工作站進行動態(tài)增強數(shù)據(jù)的分析,在病灶強化及廓清最快的部分獲取ROI,得出其DCE-TIC 曲線,分為流入型(漸增型):信號強度迅速上升達到峰值后呈平緩上升狀態(tài),長幅大于10%;平臺型:信號強度迅速上升達到峰值后呈平臺狀,強化率上下波動幅度10%~20%以內;流出型:信號強度迅速上升到峰值呈下降趨勢,下降幅度大于10%。由兩位不知病理結果的高資歷影像科醫(yī)師共同閱片,分三組得出診斷結果:①常規(guī)MRI 圖像、DCETIC 曲線。②常規(guī)MRI 圖像、DWI-ADC 值。③常規(guī)MRI 圖像、DCE-TIC 曲線及DWI-ADC 值;同時測量非囊性卵巢腫瘤良、惡性腫瘤ADC 值范圍。④分析良惡性腫瘤的MRI 特征。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采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使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和百分率[n(%)]表示,使用χ2檢驗進行分析。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惡性組的實質部分ADC 值低于良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囊性部分ADC 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核磁共振囊性部分、實性部分ADC 值分析(±s)
表1 兩組核磁共振囊性部分、實性部分ADC 值分析(±s)
組別例數(shù)實性部分ADC 值囊性部分ADC 值b=800 s/mm2b=800 s/mm2良性組221547.91±265.242759.86±359.37惡性組181045.62±203.932764.46±360.59 t 6.5920.040 P<0.0010.968
良性腫瘤TIC 曲線流入型比率高于惡性腫瘤,流出型TIC 曲線比率低于惡性腫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良惡性腫瘤TIC 類型[n(%)]
卵巢腫瘤良性組、惡性組的MRI 特征強化、腫瘤成分、邊界清晰程度、形態(tài)等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良惡性腫瘤的MRI 特征分析[n(%)]
卵巢腫瘤術前主要依賴影像檢查進行定位、定性和鑒別診斷[3-4]。目前影像學檢查有超聲、CT、MRI 檢查等,其中超聲檢查是婦科疾病普查與診斷的首選方法,可以清楚顯示腫瘤的形態(tài)學方面信息,但超聲檢查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對其性質的判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T 檢查由于軟組織分辨率較低、具有輻射性等不足,在婦科疾病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5-6]。在動態(tài)增強的核磁共振成像中,對某個興趣區(qū)的時間關系和強度信號的曲線,首次對對比劑進行監(jiān)測,經(jīng)由信號強度經(jīng)組織改變而生成,可獲得組織的血流動力學信息。因炎性反應非活動性、活動性、腫瘤性質的微血管的功能、密度、形態(tài)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需要對生成血管的血流動力學信息提供準確信息。
當良、惡性卵巢腫瘤表現(xiàn)不典型時,MRI 診斷就存在一定難度,常規(guī)序列MRI 檢查只能顯示病變形態(tài)學結構及病變內部血供情況,對內部的生物學行為無法追蹤和檢測[7-9]。隨著MRI 功能成像的不斷發(fā)展,動態(tài)增強成像(DCE-MRI)、彌散加權成像(DWI)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可以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學功能性變化。目前DCE-MRI 在乳腺、前列腺等病變中較常應用,卵巢病變應用相對少見。DCE-MRI 不僅能直接顯示病灶和動態(tài)強化特點[10-12],及病灶對周圍組織侵犯范圍及淋巴結轉移情況,還能生成增強掃描時間-信號(DCE-TIC)曲線,從而反映病變的血流動力學特征。目前DCE-TIC 曲線分為三種類型,即Ⅰ型(流入型)曲線、Ⅱ型(平臺型)曲線、Ⅲ型(流出型)曲線。良性病變一般表現(xiàn)為Ⅰ型曲線,惡性病變常表現(xiàn)為Ⅲ型曲線,而Ⅱ型曲線情況比較復雜,良惡性病變均可表現(xiàn)[13-14],可能是真正的對比劑流入后持續(xù)存留時間較長呈平臺型表現(xiàn),也可能是測量范圍內多種成分值平均為平臺型曲線。DWI 在各個系統(tǒng)應用廣泛,是唯一反映活體組織水分子微觀運動的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ADC 可定量描述這一運動。不同組織及不同生理、病理狀態(tài)下的ADC 值不同。惡性腫瘤實性部分由于組織密度較大,排列較為密集,核漿比相對較大,細胞外間隙狹窄,限制了自由水運動,使其擴散受限,因此惡性腫瘤ADC值往往較低,良性腫瘤ADC 值較高。通過對腫瘤ADC值的測定也有助于腫瘤性質的判斷。當組織成分復雜,如并發(fā)出血、膿腫等時,ADC 值在良、惡性腫瘤中存在一定重疊,DCE-TIC 曲線為Ⅱ型時,良、惡性腫瘤均可出現(xiàn),故單純用DCE-TIC 曲線或ADC 值鑒別良、惡性腫瘤均會有一定的誤差。有較多學者在研究中表明兩者的聯(lián)合應用,能提高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15]。可根據(jù)腫瘤病灶的形態(tài)學改變確定腫瘤分期,評估病灶遠處轉移情況、臨近組織的浸潤情況、范圍、深度等。MRI 動態(tài)增強掃描可客觀量化腫瘤的各項指標,分析局部微循環(huán)的變化,確定腫瘤的水腫和浸潤程度。研究發(fā)現(xiàn),核磁共振增強參數(shù)可評估腫瘤分期及預后以及種類的纖維化、復發(fā)、殘留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的生長速度快,促血管生成因子過度表達,形成大量的新生血管,但是新生血管不規(guī)整,導致灌注成分的血管比例下降,可能進一步加重組織缺血缺氧。惡性腫瘤在瘋狂增殖的過程中,因腫瘤基因、弱酸內環(huán)境、缺氧等狀態(tài),可促進病灶內部生成過多的新生血管。對實性腫瘤微血管的生成應用DCE-MRI 檢查技術可獲得較大的研究進展。平均擴散峰度k值越大,說明感興趣區(qū)內水分子擴散越偏離高斯分布。
綜上所述,在卵巢實性、囊實性腫瘤磁共振檢查時,DCE-TIC 曲線聯(lián)合DWI-ADC 值進行綜合分析來鑒別良惡性卵巢腫瘤,能提高對病變診斷的特異性,減少誤診率及漏診率,為臨床干預和治療提供客觀依據(jù)。本研究存在樣本量較小,需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