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安平,王曉東,王存存,王增飛,張 琳,韓 冰
(北京數字農業(yè)農村促進中心,北京 100083)
蔬菜是老百姓消費量較大、購買頻次較多的農產品,同樣也是農業(yè)中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可以說一頭關乎老百姓的菜籃子,一頭關乎農民的錢袋子;因此,做好蔬菜生產、流通、消費的監(jiān)測分析工作,為蔬菜產業(yè)發(fā)展政策和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至關重要,可服務于北京市蔬菜穩(wěn)產保供和保持價格平穩(wěn)運行。北京市是全國最大的消費城市,有全國最大的批發(fā)市場,而北京蔬菜市場的變化對全國亦有很強的參考意義。2023年第一季度是新冠疫情結束后的第一個完整季度,主要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基本回歸常態(tài)化,故基于對北京市新發(fā)地、岳各莊、大洋路、石門、八里橋、水屯、錦繡大地等7家主要批發(fā)市場上市、交易情況的持續(xù)監(jiān)測,通過客觀的數據和市場調研,通過多個時間節(jié)點對比價格、上市量等主要指標的變化,及時發(fā)現、分析、總結北京蔬菜市場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動向、新特點,旨在系統呈現2023年第一季度蔬菜市場運行的主要情況。
北京市批發(fā)市場蔬菜品種超過130多種,為便于不同時間維度的數據對比,選擇市場上市量較大、周年供應能力強的54種蔬菜(占到全部蔬菜上市量的80%以上)作為統計分析對象,其能夠代表北京市蔬菜市場運行的基本情況,除特殊說明外,下文蔬菜價格均指54種蔬菜的平均價格。2023年第一季度蔬菜價格同比基本持平,延續(xù)了近3年來蔬菜價格總體居高的態(tài)勢。從月度來看,1、2月份價格水平偏高,春節(jié)后3月份北京市蔬菜價格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圖1)。
圖1 2021—2023年1—3月蔬菜價格走勢
2023年全市批發(fā)市場蔬菜上市量進一步減少,處于近10年來歷史同期最低水平。根據北京市數字農業(yè)農村促進中心(除特殊標注外,本文數據均來自北京市數字農業(yè)農村促進中心)對北京市主要批發(fā)市場的數據監(jiān)測,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批發(fā)市場蔬菜上市量共計159.87萬t,日均上市量約1.78萬t,同比減幅12.4%。平均價格4.05元/kg,同比升幅0.5%,處于歷史同期第2高水平。北京市消費量最大的10種蔬菜(大白菜、馬鈴薯、黃瓜、番茄、芹菜、茄子、甘藍、花椰菜、白蘿卜、菜豆)平均價格2.81元/kg,同比降幅11.6%,上市量為72.70萬t,同比減幅15.0%。
在主要統計的54個蔬菜品種中,第一季度平均價格同比上升和下降品種各占一半。其中豌豆、蠶豆、生姜、芋頭等價格同比漲幅翻番,馬鈴薯、生菜、油菜、山藥、南瓜、油麥菜等品種價格同比漲幅在40%以上;大白菜、大蔥、芹菜、番茄、冬瓜等品種價格同比降幅超過30%。
北京市是典型的消費型、農產品輸入型城市,蔬菜供應同樣主要來自外省市。根據對北京市批發(fā)市場蔬菜來源地的監(jiān)測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蔬菜來源地兼具分散和集中2個特點。分散體現在進入北京市場的蔬菜來自全國23個省市,區(qū)域分布非常廣,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均有蔬菜進入北京市場。集中體現在進入北京市場的蔬菜以山東、河北2省為主,分別占比23.4%和21.5%,來自湖北、云南、四川、內蒙古的比例分別為9.1%、8.2%、7.0%和6.1%,6省市占比合計達到75.3%。從主要品種來看,2023年第一季度番茄來自河北、山東和內蒙古的比例均在20%以上,尖椒來自山東和廣東比例分別為50%和23%,花椰菜來自河北和山東比例分別為36%和35%。
從北京市蔬菜市場流通鏈條來看,批發(fā)市場仍是當前北京市最主要的農產品前端流通集聚地,蔬菜大批量進入批發(fā)市場,再以小批量流向其他流通渠道,最終到達消費者。從其他流通渠道占比情況來看,農貿市場承擔了接近3成的流通份額,是北京市面向C端最主要的渠道;流向二級批發(fā)市場的比例為19.1%,流向各類配送中心的比例為10.6%,流向機關、學校食堂的比例為9.2%,流向超市的比例為8.2%,流向餐飲場所的比例為7.5%。
蔬菜品種眾多,且價格走勢差異較大,為呈現蔬菜市場運行的多面性,分成茄果類、葉菜類和耐儲類3個大品類來開展分析。
如圖2所示,從近10年批發(fā)市場茄果類蔬菜第一季度價格走勢來看,呈現3個特點:一是茄果類蔬菜價格總體趨勢上升但幅度不大,2023年第一季度價格較2014年同期價格升幅為4.5%;二是基本呈現年度升降交替特征,2014—2017年、2020—2023年均呈現較為明顯的交替升降特征;三是價格震蕩幅度偏大,振幅達到67.2%。
圖2 2014—2023年第一季度茄果類蔬菜價格
2023年第一季度5種茄果類蔬菜(黃瓜、番茄、尖椒、茄子、甜椒)平均價格5.56元/kg,同比降幅18.7%。
由于無法將葉類蔬菜每年的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的價格序列都顯示出來,所以采用不同的數據來進行展示;加之,調查葉類蔬菜的環(huán)比有意義,所以用連續(xù)的數據,葉類蔬菜季度價格變化如圖3所示,從4季度價格走勢來看,近10年來葉類蔬菜價格漲幅顯著,2023年第一季度葉類蔬菜價格較2014年漲幅75.8%。葉類蔬菜生長周期短、生產茬口多,年度之間沒有明顯的價格變化規(guī)律,年度內葉類蔬菜價格水平較高的時段主要集中在第一、四季度。2023年第一季度10種葉類蔬菜平均價格4.82元/kg,同比漲幅6.9%。
圖3 2014—2023年葉類蔬菜季度價格
由圖4可知,耐儲類蔬菜價格水平相對較低,價格波動幅度相對較小,具有平抑蔬菜市場波動的重要作用。耐儲類蔬菜價格銷售期相對較長,具有一定的價格年度交替升降特點。2023年第一季度耐儲類蔬菜價格較2014年同期升幅6.1%,價格波動幅度最大的時期集中在2015—2016年。2023年第一季度10種耐儲類蔬菜(白蘿卜、大蔥、洋蔥、胡蘿卜、姜、南瓜、山藥、水蘿卜、大蒜、馬鈴薯)平均價格2.95元/kg,同比升幅10.5%。
圖4 2014—2023年第一季度耐儲類蔬菜價格
第一季度蔬菜價格居高主要體現在1、2月份蔬菜價格持續(xù)高位運行。一是蔬菜經銷戶回家過年,市場銷售蔬菜的商戶減少,在供需作用下蔬菜價格出現上漲;二是2023年春節(jié)前后氣溫偏低,增加了蔬菜的生產、流通、保鮮成本;三是春節(jié)前后北方蔬菜供應主要以日光溫室為主,菜豆、辣椒等部分蔬菜來自南方等地,蔬菜生產和運輸成本仍然相對較高;四是主要受到茄果類蔬菜價格持續(xù)上升的影響,根據對環(huán)京蔬菜生產監(jiān)測結果,產地市場茄果類蔬菜價格升幅在5%左右。
2023年第一季度價格變化較大的是茄果類和耐儲類蔬菜,價格一降一升,2022年同期走勢正好相反,茄果類蔬菜價格同比漲幅超過40%,耐儲類蔬菜價格同比降幅超過10%。在蔬菜消費習慣短期不變的情況下,蔬菜市場價格變化在較大程度上是由蔬菜品種的種植意愿變化進而引起蔬菜供應結構的變化,生產主體會增加當年銷售價格偏高或收益較好的品種,同時適當減少當年銷售價格偏低或效益不好的品種,這是主要蔬菜品類或者品種價格年度之間出現大幅變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近10年來蔬菜價格變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蔬菜主產區(qū)還沒有形成品種或者品類的有效分布,生產仍然處于一種無序競爭狀態(tài),全國范圍內缺乏地域性的規(guī)劃或者引導。
總體來看,自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北京市7大批發(fā)市場蔬菜上市量較疫情之前大幅減少,總體減幅在20%以上,從7大市場來看,最小的批發(fā)市場上市量減幅在10%左右,最大的市場減幅超過50%,且這一趨勢在2023年第一季度有進一步加劇的態(tài)勢。一方面是北京市蔬菜流通供應的渠道更加多元化。隨著疫情期間電商、超市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快速布局和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市民以及各類主體對蔬菜等農產品的購買渠道偏好,原本經由批發(fā)市場流通的蔬菜份額出現了分流,這將可能是未來較長時間蔬菜流通的新趨勢,根據北京歐特歐咨詢機構監(jiān)測,2023年1—2月北京蔬菜網絡零售額占到批發(fā)市場交易額的比重約16%,其中半加工蔬菜的比重在11%左右;另一方面,隨著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部分批發(fā)市場基本做減量發(fā)展,市場交易量出現了不可逆的減少。
基于北京和河北蔬菜生產基地監(jiān)測數據,從18種蔬菜來看,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蔬菜產地平均價格5.3元/kg,河北蔬菜產地平均價格為4.0元/kg,北京蔬菜產地銷售價格較河北平均高32.5%。從主要品種來看,北京大部分蔬菜產地價格高于河北產地價格,價格差距較大的包括白蘿卜、大白菜、茄子、芹菜、蕓豆、茴香、油菜等品種,北京有少數品種價格低于河北產地價格,包括黃瓜、甘藍、花椰菜、尖椒等。從產地蔬菜銷售渠道來看,北京產地蔬菜主要銷售渠道為批發(fā)市場、菜市場和經紀人,分別占比43.5%、15.4%和14.4%,合計占比73.3%,另外,銷往食堂、超市、電商的比例分別為8.7%、7.6%和6.2%;河北產地蔬菜主要銷售渠道為批發(fā)市場、經紀人、菜市場,分別占比59.1%、18.6%、13.3%,合計占比91.0%。從對比來看,河北產地蔬菜銷售渠道更為集中,北京產地蔬菜的銷售渠道相對較為分散。
從全年來看,隨著疫情影響的消退和近幾年蔬菜價格的持續(xù)高位運行,蔬菜生產積極性短期較為高漲,蔬菜總體種植面積增加的可能性較大,蔬菜供應環(huán)境總體將較為寬松;因此,預計2023年全年蔬菜價格同比低于2022年水平。分季度來看,從第二季度開始北京蔬菜的主供地北移,河北省蔬菜占比持續(xù)增加,蔬菜生產方式轉為冷棚和露地為主,蔬菜生產成本下降,蔬菜供應品種更加豐富,第二季度蔬菜價格仍有較大下行空間,同比低于2022年;第三季度進入蔬菜供應的夏淡季,部分蔬菜品種來自河北省張家口市、承德市等壩上地區(qū),蔬菜供應量相對較少,蔬菜價格開始上行;第四季度蔬菜生產品種減少、主供地陸續(xù)南移,蔬菜價格繼續(xù)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