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
有一天,一個村里來了三個衣衫襤褸、長相丑陋的乞丐。看到一大戶人家,就上門乞討。主人開門一看,是三個叫花子,便很不耐煩地揮手:“去、去、去!不要弄臟了我家的門口!”三個乞丐無奈,只得離開。這時有一個中年婦女開門喊孩子回家吃飯,看這三個乞丐很可憐,就招呼他們:“到我家來吃吧,順便歇歇腳?!边@家的午飯是窩窩頭和白菜湯,但全家人的熱情讓乞丐們很感動。
誰也沒有想到,過了不久,這家人就富起來了,連著開了幾家作坊,干什么都賺錢。大兒子當(dāng)了老板,二兒子又中了進士。原來那三個乞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他們發(fā)現(xiàn)這家人心地善良,便悄悄送給他家一本“天書”,上邊寫的全是成功的訣竅。從此以后,這個村里的大人總是告誡孩子,要是看到衣衫襤褸和遇到困難的人,一定要盡力幫助,萬萬不可怠慢,因為他們可能就是“天使”。
漢代的張良,也有過這樣一段奇遇。有一天他在河邊散步,看到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的鞋子落到了橋下。老人直接沖張良喊:“小子,下去把鞋給我撿起來!”張良心有不悅,但還是到橋下把老人的鞋子撿了上來。不料這老人得寸進尺,又讓張良把鞋給他穿上。張良沒說什么,默默地給老人穿好了鞋。老人非但沒有說一聲謝謝,反而仰面大笑而去。走出老遠,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說:“孺子可教矣。”并約張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五天后,張良如約而至,老人卻比他早到,大怒道:“與老人家相約,怎么能晚到呢?”又約他五日后見面,張良這一次在雞鳴時出發(fā),老人還是比他先到。老人又約他五日后見,這一次,張良不到半夜就出發(fā),終于早于老人到此。于是這位老人送給他一本“天書”。并告訴張良:“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后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
這兩個故事,都是傳說。旨在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敬人者,人則敬之;敬業(yè)者,業(yè)則成之。付出別人付不出的愛心,才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收獲。作為一個貧困家庭,把飯分給乞丐,自家人就要餓肚子。但他們想的,不是自己的困難,而是比自己更困難的人。張良的行為,看似是一件小事,但也是一般人所不能為。你的鞋子掉了,為什么要我來撿?撿了還要你穿上,穿了連一聲謝謝都不說。你年紀再大,也不能這樣無禮?
“乞丐討飯”也好,“老人掉鞋”也好,其實都是一種人生考驗。只是這種考驗不是在考場上,而是在日常工作的崗位上,在尋找成功的路途中。你不知道考題,不認識考官,更不知道標準答案。但只要你對工作精益求精,對他人充滿愛心,就能夠獲得理想的分數(shù)。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實例。在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晚上,一對上了年紀的老夫婦到一個鎮(zhèn)上的旅店投宿。店里的年輕伙計說:“現(xiàn)在正值旅游旺季,又有幾個會議在這里召開,床位早住滿了?!币妰晌焕先嗣媛峨y色,他又說:“這樣吧,我把自己的床讓給你們,我在柜上搭個鋪就行了?!崩夏攴驄D一再表示感謝,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走了。
兩年后的一天,這家旅店的年輕伙計收到了一封信,并附有一張到紐約去的機票。信中說,我們在紐約第五大街和第三十四大街交匯處,建了一座大賓館,想專門請你到這里任總經(jīng)理。落款是“兩年前那個雨夜里的客人”。這個幸運的年輕人,就是現(xiàn)在美國奧斯多利亞大飯店的經(jīng)理喬治·波爾特先生。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的道路,不在自己的幻想中,不在無謂的抱怨中,而在對待他人和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中。只要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熱情地接待每一個人,付出更多的勞動和愛心,“天使”就一定會來到你身邊。
【原載《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