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宵雪
說到童年,很多人都會眼睛一下子明亮起來,有美好的事物在眼前閃動。對于繪本作家龔燕翎來說,童年是去草叢里捉蟲子,是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是和爸爸一起扎蝴蝶風箏……她把自己的童年畫進繪本,希望更多人能在繪本中用眼睛、耳朵、心靈同時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和樂趣。
穿越一個世紀的童真
南京姑娘龔燕翎是一名繪本作家、插畫家,在創(chuàng)作繪本之前,龔燕翎在動畫公司畫過動畫、做過編劇,相較于快節(jié)奏的動畫行業(yè),龔燕翎還是更喜歡以手執(zhí)筆在紙上摩挲的“手工藝”感。辭職后,龔燕翎從雜志投稿開始進入繪畫創(chuàng)作行業(yè),目前已出版三十多冊繪本。翻開一頁頁繪本,明艷的色調(diào)中融入兒童般稚嫩的筆觸,每幅畫都仿佛是加了濾鏡的童年印象,直抵讀者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令人回憶起最純粹的童真。
童年的龔燕翎像是自由自在的小鳥,喜歡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帶著弟弟和小伙伴們在田野里奔跑、躲貓貓,看爸爸和自己親手扎的長尾巴的蝴蝶風箏飛得好高好高,蝴蝶風箏撲閃著大大的翅膀,上面的圖案是龔燕翎用毛筆繪出的……和大多數(shù)小朋友一樣,龔燕翎從《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啟蒙,后來又迷上安房直子的《花椒娃娃》和石黑一雄的《別讓我離開》,每個繪本她都愛不釋手,讀了又讀。她被繪本中的美好世界深深吸引和打動,同時也認為閱讀童話和繪本,是對語言表達、審美和表演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龔燕翎說,文學經(jīng)典是她對童年無法割舍的潛意識,也總能給她帶來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2021年,龔燕翎把一個一百年前的故事重新演繹成繪本《祖父的園子》,故事節(jié)選自民國才女蕭紅的《呼蘭河傳》。在園子里,女孩嬉戲玩耍,跟著祖父在園中栽花、拔草、種白菜、鏟地、澆水,當然這都不是真正的勞作,而是“胡鬧”,玩鬧累了,就在園子里睡下……字里行間的純真讓龔燕翎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也喚起她的探索欲,在感受作品的同時進行再創(chuàng)作。
龔燕翎在心里構(gòu)建了一座園子,她將卡夫卡在小說中的表達方式融入創(chuàng)作中:用故事的真實情感和畫面的夸張變形相呼應(yīng),而不是具體的細節(jié)對應(yīng)。繪本開篇提道:“呼蘭河這座小城,以前住著我的祖父。”但龔燕翎并沒有畫出城市的外形,而是描繪了一個孩子眼中的小城: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雞小鴨,比爺爺還大許多的蝴蝶,小小的女孩只有山雀高,爺爺抽著旱煙……真實的園子不可能是這樣的,但當孩子全心全意想著一件事物時,比如一只蝴蝶,它就會比爺爺還大。對于這種情感的表達,龔燕翎選擇采用夸張和變形,在意境和情感上達到統(tǒng)一。
在繪畫形式上,龔燕翎采用了手作、拼貼等多種媒材創(chuàng)作,賦予了《祖父的園子》這部經(jīng)典文學不一樣的藝術(shù)美感,翻頁間宛如觀看一場紙上戲劇,趣味十足,也讓這個質(zhì)樸的故事中語言的美、人間的愛、大自然的樂穿越一個世紀,呈現(xiàn)在當代的孩子們面前。
治愈童年,也被童年治愈
童年有快樂甜蜜,也有許多已然流逝、不可觸及的感傷。大多數(shù)時候,為幼小心靈添上一抹憂郁藍色的,莫過于親人的聚散離合,龔燕翎也是如此。龔燕翎自幼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去世后,這份斷裂的羈絆成為一個無法彌合的傷口,成年后也難以釋懷。帶著對外婆的思念,龔燕翎創(chuàng)作了繪本《天衣無縫針》。故事圍繞外婆的繡花針展開,因為記憶中的外婆總是坐在燈下,一邊繡花一邊聽評書。
《天衣無縫針》采用水墨和刺繡相結(jié)合的形式。古有“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在龔燕翎看來,刺繡是一種古樸而又誠摯的表達方法。第一次刺繡的龔燕翎總是不得章法,顯得有些笨拙,然而繡著繡著,卻發(fā)現(xiàn)笨拙卻有著深沉的美,一針一線承載著對外婆的情感。刺繡花功夫,遇上完美主義的龔燕翎,往往是推翻重來,刺繡的部分花了整整一年才完工。母親笑龔燕翎:“人家蓋房子的速度都比你快好幾倍?!钡徰圄釁s自得其樂,因為刺繡是表達對外婆的愛最好的方式?!皬垚哿嵴f過,愛就是不問值不值。”龔燕翎說。
憑借唯美細膩的畫風和溫暖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天衣無縫針》獲得2017年第五屆豐子愷圖畫書獎,入選2018年第55屆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中國原創(chuàng)插畫展,讓世界看見了這個中國姑娘繪本創(chuàng)作上的才華和匠心。
《天衣無縫針》對于龔燕翎而言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創(chuàng)作這本書,是一次自我療愈的過程?!庇|摸一幅幅刺繡,龔燕翎仿佛和記憶中的外婆產(chǎn)生了情感連接。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成年后,會用童年治愈一生,或用一生治愈童年。不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所愛之人的離開都會成為心頭之痛,龔燕翎希望這個繪本能用針和線給予讀者溫暖,緩解情緒,讓小讀者知道,我們愛的人,是用另一種形式和我們在一起。
打開童心的鑰匙
不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每個人都有一顆童心。只不過成年人的童心被小心地掩藏起來,在時間的長河中捉迷藏,或許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童心就被打開了:是春天的一朵花、一片葉子,也可能是一幅充滿童趣的畫。龔燕翎希望,繪本能成為讀者開啟童心的一把鑰匙。有人認為,繪本就是專門給孩子看的,龔燕翎卻認為,好的繪本一定是大朋友、小朋友都愛讀的,在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體會和感受,就像古詩一樣,常讀常新。
龔燕翎的童心體現(xiàn)在每一部作品中,《祖父的園子》里有她二年級時養(yǎng)過的兩只小雞,因為自己的疏忽,弄傷了小雞的腳丫;還有蜿蜒的紫色藤蔓,是她從種子養(yǎng)大、精心呵護的豆角,最后死掉了;《天衣無縫針》里有外婆低頭刺繡的剪影……當這些來自童年的元素畫進繪本,逝去的遺憾都變得釋然了。童年影響著龔燕翎的創(chuàng)作,也呵護著她的童心,于她而言,童年就像一座阿里巴巴的寶藏,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
一本具有童心的繪本,繪畫技巧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技巧背后所藏的純真有趣的部分才是最有意思的?!崩L本中的圖畫是連接文學與讀者情感的橋梁,通過這座橋,讀者積累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觀。龔燕翎希望,小朋友、大朋友讀了繪本后,能夠愛上閱讀,感受生命之美,體察細微之美,產(chǎn)生陽光的正能量,讓童心永遠閃光。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