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諾 焦國棟 昌厚峰 徐希煒 李航
關鍵詞:完整行動模式;線上線下融合;C#物聯網應用開發(fā)
1 前言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推進,社會上各類主體紛紛抓住機遇,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大數據、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fā)揮互聯網的優(yōu)勢,革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推出系列信息化教學平臺和在線課程。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從簡單的組合走向了融合,將教師的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融入互聯網,因為其過程靈活、學習場景豐富、教學方式多樣等特點,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成了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是“互聯網+教育”的有效探索,是學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新趨勢。2020年以來,線上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得到了發(fā)揮,構建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將是后疫情時期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
2020年6月30日,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發(fā)布《關于支持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健康發(fā)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yè)的意見》,提出大力發(fā)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tài)化融合發(fā)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2020)[1]?!?021年地平線報告(教學版)》描述了影響未來高等教育學的六項關鍵技術實踐,其中包括混合課程模式[1]??梢钥闯觯瑖腋叨戎匾晹底纸洕陌l(fā)展,把支持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作為經濟轉型和促進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突破口,打破傳統(tǒng)慣性思維。
綜上所述,線上線下融合課程建設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兩種形態(tài)優(yōu)勢互補的重要載體。
2 課程現狀分析
C#物聯網應用開發(fā)課程是一門理論與技術并重,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同學們掌握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了解.NET平臺及其體系結構,掌握C#語法結構、對象、委托、泛型、集合、進程線程等內容,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聯網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按照生產實際需求,選擇和應用物聯網的具體應用場景,提出實際具體的解決方案,使學生具有開發(fā)、調試、維護、產品推廣和技術支持服務等能力。讓學生以物聯網產品技術人員的身份參與到合作企業(yè)的實際工程中去,直接參與實際工程中的產品設計、開發(fā)、測試與維護等實際工作,為以后專業(yè)能力的提高和工作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調研分析,文獻研究分析,目前該課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 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重理論輕實踐。該課程基礎階段涉及到基本語法、類、對象、接口等相關知識,理論知識多且抽象乏味。因此,部分課程將關注點放到基本語法、類及對象等知識的講解上,對集合、正則、進程線程、CRM等知識講解較少;部分課程以Windows窗體編程任務作為背景講解,任務零散,知識體系不健全,邏輯構建“碎片化”,以上教學內容的設計,知識內容不系統(tǒng),偏重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少,使得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無法實現物聯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處理本專業(yè)領域一定問題的能力。
2) 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研究顆粒度粗。隨著線上教學的迅速發(fā)展,出現了大量的網絡教學軟件,教師無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選擇,學者們對教學平臺建設的研究大都只能停留在軟件與教學簡單組合,平臺建設設計與效果預測的層面,針對工科專業(yè)課,兼具理論與實操特點,需要軟件、硬件聯調測試,缺乏實踐應用研究。
3) 線上資源與線下課程存在脫節(jié)現象。大量線上優(yōu)質資源,例如慕課、高校精品課程,在實際課程教學中,融入不夠甚至未被應用,造成線上資源與線下課程銜接不暢的問題。
本文以C#物聯網應用開發(fā)課程為例,結合完整行動模式,探索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強化“以學為中心”的真實踐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選擇學習路徑、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老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分析各項考核指標,了解學情,調整后期課程內容及課程活動設計,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2]。
3 基于完整行動模式的課程教學設計
3.1 教學思路設計
完整行動模式,又名六步法,常被稱為六步學習法或者六步教學法。起源于德國的項目管理,普遍應用于德國的職業(yè)類院校雙元制教學過程中[3]。六步法包括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價六個步驟。圖1基于完整行動模式的教學思路設計,從教師、學生兩個維度,探索了兩個主體在六步法中的主要活動和輸出成果。
該教學思路,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先教,學生后學”的流程,轉變成了“學生先學,教師后教”的流程。首先,教師根據專業(yè)方向,課程特點及學生情況設置相應的情景項目卡,在線推送給學生,學生領取項目卡并進行分析、自主學習相關的知識點,拆解項目任務,列出執(zhí)行計劃,研究討論確定解決方案。然后,教師對解決方案進行評價,重難點知識講解,提供不同問題的個性化解決方法;學生根據決策方案進行在線模擬練習、線下實操練習。最后,通過作業(yè)、評價等機制,深化知識、技能、素質等三個方面的培養(yǎng)。
3.2 教學資源開發(fā)
教學資源開發(fā),從構建課程學習體系、重構教學內容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協調指導作用,首先,結合課程內容、結構、學生特點,提供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圖譜,其次,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對知識進行分解和重組,實現知識結構模塊化,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構建同頻共振教學模式,從而達到高質量教學的目標。
構建課程學習體系,根據C#物聯網應用開發(fā)課程特點,梳理課程學習路線圖,構建知識學習指南。如圖2 課程學習路線圖所示,C#物聯網應用開發(fā)課程以智慧園區(qū)為最終項目案例,分基礎、進階、高階三個步驟來完成,基礎階段包括基礎語法、面向對象編程相關知識;進階階段包括Linq、異常處理、委托、線程、Socket 開發(fā)等知識;高階階段包括ADO.NET、CRM、Web Api等知識。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搜尋相關書籍、技術文檔、視頻等進行學習、拓展。該路線圖,展示了課程知識范圍和知識點,為學生提供有序的學習路徑,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地點,把握學習進度,培養(yǎng)學生宏觀把控知識體系,有效管理時間的能力。
如圖3所示,結合企業(yè)真實實踐項目,從線上、線下兩個維度對課程知識點進行分解和重組,實現知識結構模塊化,確保線上線下教學具有系統(tǒng)性。具體實施步驟如下:首先,老師根據課程知識點,構建情景項目卡,在資訊環(huán)節(jié),學生領取項目卡,分析項目需求,通過線上方式自主學習概念及相關理論知識;在計劃、決策階段,對項目進行任務拆解,列好工作計劃,選取相關工具,明確項目解決方案、實施方法和實施步驟,所有學習過程的路線,輸出結果將在學習平臺上進行呈現,老師可以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實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內容,推送教學資源,解惑答疑并提出個性化解決方案;其次,通過云平臺,學生可以在線模擬方案實現過程,調試應用程序,從而實現線上線下學習的平滑過渡;最后,在線下進行實物實操演練,完成任務,撰寫相應的實踐報告,提高動手能力及技術資料整理能力,該階段側重能力訓練的內容,教學過程更加注重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重構教育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做到虛擬環(huán)境與現實環(huán)境的無縫銜接和隨時轉換,線上空間和線下空間的融合聯通,解決了線上學習與課堂學習脫節(jié),課堂教學效率低等問題,為學生提供學習進程的連續(xù)和學習情景的再造。旨在做到理論與實操結合,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平滑轉換。
3.3 考核方式設計
教學成效保障機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依據知識、技能、素質、思政等多維目標,設置不同的考核指標,創(chuàng)建適應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考核指標庫,探究多維教學評價體系,有助力教學高質量發(fā)展。
針對C#物聯網應用開發(fā)課程重應用的特點,采用了過程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線上考核與線下考核相融合的多元考核方法。如圖4 考核指標體系所示,過程考核包括在線學習記錄、在線測試、在線作業(yè)、互動答疑、線下考勤、線下實操等方面,所涉及的指標數量較多,更靈活、全面;期末考核則偏重系統(tǒng),包括線上理論綜合和線下綜合項目實操,綜合性強,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融匯變通,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該指標體系,有效記錄了學生線上線下的學習軌跡和學習成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過程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優(yōu)質教學案例,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精準把握線下教學起點,對學生做出個性化指導,拓展課程資源供給,同時能夠動態(tài)記錄和評價學生的多維表現,落實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4 結束語
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是信息化背景下職業(yè)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基于完整行動模式的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進行指導、監(jiān)督和解疑答惑,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和吸收。同時,該模式有利于教師把握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線上學習情況,課后拓展學習情況,解決課上知識點無法覆蓋、碎片化,學生無所適從等問題。
隨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fā)展,該教學模式在高職物聯網專業(yè)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多種實踐途徑,后續(xù)將在以下方面繼續(xù)深入研究:一、不斷地研究專業(yè)課程知識,構建系統(tǒng)的全方位的專業(yè)課程體系,根據技術迭代進度和企業(yè)用人需求及時重構、優(yōu)化、更新教學資源庫;二、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多維度、全場景的教學信息化平臺,做到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相融合,實現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無縫銜接,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三、構建全方位的科學的評價體系,保證學生行動能力、專業(yè)能力、學習能力、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因此,良好的網絡信息技術能力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教師應該提升專業(yè)基礎能力,熟練掌握相關信息技術,提高搜索、調研、鑒別和充分利用的能力,探索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策略,做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其次,教師應該提高應變能力,隨著課程內容、技術資源、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后,教師應該站在整體育人的高度,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強化教學目標,重構教學內容,重塑教學流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促進其身心的健康成長和高職物聯網專業(yè)教學的發(fā)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