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芳
“繪本”一詞取自日語中圖畫書的叫法,屬于外來語,指一類以繪畫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也是幼兒最喜愛的圖書。中班的幼兒已經不滿足于聽故事這么簡單的事情了,下面就一起看看筆者是如何引導幼兒玩轉繪本的吧。
讀——大膽猜測
封面是繪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活潑生動的設計引領著繪本的靈魂。筆者在小班就開始引導幼兒在閱讀前通過觀察封面猜測故事的內容,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對封面的畫面內容進行描述,激發(fā)幼兒對整個故事的大膽猜測。
繪本最主要的特點是充滿童趣的圖畫,教師在帶領幼兒一起閱讀時,把圖畫展示給幼兒,讓他們通過閱讀圖畫、想象畫面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后的內容,這對幼兒永遠有一股無法抗拒的魔力。讀繪本的過程中需要幼兒反復觀察和講述,在“自圓其說”的看圖編故事過程中發(fā)揮他們想象的能力,讓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從頭到尾沒有幾個字的繪本故事卻能用鮮活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深深地吸引幼兒,通過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讓繪本變得更有魅力。
例如,筆者和幼兒一起讀過一本關于小老鼠的繪本——《小船》,雖然通篇沒有一個文字,但帶給幼兒的收獲和遐想卻遠遠超過了文字的力量。
演——繪聲繪色
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將游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會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促進的作用。繪本表演活動正是秉承這一原則,以表演游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表演過程中潛移默化,使幼兒的語言表達、形體表達與情感認知都得到提高。筆者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拓展了繪本表演的表演形式,有對話式的故事表演,也有音樂游戲、舞蹈等表現形式。
以《母雞蘿絲去散步》繪本故事為例,該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簡單流暢。繪本講述的是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故事,圖畫講述了狐貍追逐獵物卻屢屢受挫。筆者在幼兒提前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借助音樂游戲讓幼兒加深對繪本引申意義的理解。根據音樂節(jié)奏筆者讓幼兒分角色依次出場,體驗母雞蘿絲的悠閑和狐貍的屢屢受挫。在幼兒對角色進行表演時,不必拘泥于刻板的形式,可任由幼兒自由發(fā)揮想象力,不偏離主題即可。比如,母雞蘿絲散步時還可以去哪里?小狐貍又會碰到什么樣的挫折?表演者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把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故事補充得更有趣、生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思維也在表演過程中得到了啟發(fā)與拓展。因此,繪本表演活動不僅有益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還能促進幼兒的綜合藝術能力。
畫——天馬行空
繪本中不僅僅有簡練優(yōu)美的文字,更有不少繪本的插圖極具藝術價值,在閱讀的同時給幼兒帶來良好的視覺沖擊和審美體驗。
繪本中的繪畫風格、色彩搭配都是培養(yǎng)幼兒審美能力的重要素材,筆者挑選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易于表現的繪本,和幼兒一起討論繪畫形式,選擇合適的繪畫材料,鼓勵他們大膽創(chuàng)造。
例如,《五顏六色的希爾維》中幼兒對希爾維吃了什么食物,變成了什么顏色一直意猶未盡,筆者便決定創(chuàng)作一本繪本,讓故事更加精彩。首先,筆者和幼兒商量后決定用淺藍色和淺粉色的水粉顏料在畫紙上潑出清新的底色,然后用水粉畫去表現充滿個性的畫面。最后,筆者把每個幼兒的想法都分別用文字記錄在畫面上,把一幅幅畫張貼起來組成一本全新的繪本。筆者還和幼兒一起相繼推出了《小真的長頭發(fā)》《母雞蘿絲去散步》自創(chuàng)繪本,幼兒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可以自由表達,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在逐步提升,得到了教師和家長的一致認可。
幼兒閱讀繪本,可以演、可以說、可以畫甚至可以“寫”(家長或教師代為記錄)。所以,教師應該不要拘于形式,而是放手給幼兒,給予他們鼓勵與支持,相信他們定會帶來無限的驚喜。接下來的日子里,讓我們繼續(xù)一起玩轉繪本,在繪本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翱翔吧!
(作者單位:濟南市市中區(qū)文景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