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一霞
在幼兒園藝術活動中引入傳統(tǒng)文化藝術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過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滲透讓幼兒了解更多的知識,開闊幼兒的眼界。木偶戲藝術集民間戲曲、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民間雕刻于一身,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進行應用,它不但能夠提高藝術活動對幼兒的吸引力,還能夠讓幼兒對木偶戲藝術進行了解,增進幼兒的見識。
一、木偶戲藝術概述
中國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在茂名地區(qū)也叫鬼仔戲。該戲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木偶可能與奴隸社會的喪葬俑有關。木偶戲是由演藝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種戲曲形式?,F(xiàn)在社會普遍認可的觀點是:“源于漢,興于唐?!币簿褪钦f起源于漢朝時期,盛行于唐朝,而發(fā)展到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自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日,木偶戲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如今的木偶戲種類繁多,有遼西木偶戲、漳州木偶戲、泉州木偶戲、晉江木偶戲、邵陽木偶戲、也有茂名市高州木偶戲等。就表演形式而言,可歸納為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藥毛木偶五種類型。
二、木偶戲在幼兒園藝術活動中的應用價值
1.通過木偶戲進行藝術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融入到藝術活動中來,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木偶戲藝術情境,能夠提高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木偶戲《西游記》片段的播放,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播放一段視頻后,教師與幼兒進行交流。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視頻中的內容好看嗎?”小朋友們都表示喜歡看,教師繼續(xù)與幼兒進行互動。教師:“那么你們喜歡它的哪方面?”有的小朋友說喜歡《西游記》中的故事和故事中的神話人物,包括孫悟空、豬八戒、觀音菩薩、如來佛祖、唐僧等。還有的小朋友喜歡這種表演形式,從來沒有看過,感覺特別有趣。趁著幼兒對木偶戲具有非常高的熱情,教師對此藝術進行滲透。
2.木偶戲在藝術活動中的滲透。木偶的制作過程非常繁雜,步驟也很多,幼兒們要學習做木偶也很不容易首先,我就通過ppt課件向幼兒們演示,邊放邊解說,并反復播放知識點。幼兒們在不斷地研磨中,順利學會了簡易木偶的基本做法,并作出了自己最喜愛的木偶作品。接著,從做素紙木偶入門,我引導幼兒從生活實際中尋找材料。例如用剪刀剪、用針縫、用透明膠貼,用木簽拉動等等。當學會了一定的方法,我們的簡易木偶就制作了。再次,小組還采用了互幫互學的方法,幼兒與我都是輔導老師,這樣保證每個幼兒都會做簡單的木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幼兒們在審美、設計、聲音、動作、表演等方面的能力都大大提高。
3.在木偶戲游戲活動中體驗樂趣。學習木偶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掌握它的表現(xiàn)形式和方法,更主要的是為了培養(yǎng)幼兒在公眾面前的表演才能與自信。在幼兒園教學中融入了木偶戲,并讓幼兒自己投入到演出之中,既能夠使其提高了自身的舞臺表現(xiàn)力,也可以讓其知道怎樣才可以讓自身變成許多幼兒中的閃光點。也有些幼兒先天上就有著非常強烈的藝術興趣愛好,其在掌握了木偶戲之后,也才能完全自主進行木偶戲的演出活動。教師在介紹木偶戲的制作工藝后,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西游記》相關人物的繪畫和剪紙活動,從而有效增加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并預備好燈光和白布,把課堂中的窗簾拉上,并讓幼兒進行對木偶劇的模仿,同時要求幼兒利用自己的語言能力對《西游記》中的部分內容加以演繹,以便更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練習和木偶戲藝術相結合,能夠更有效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活動的濃厚興趣,從而提高了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作才能的發(fā)揮,從而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4.在掌握木偶戲基礎上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在幼兒熟悉木偶戲一定的簡易制作方法、表演技巧的基礎上,我們引導幼兒開展角色的創(chuàng)造活動,人物的創(chuàng)造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類表演比賽,幼兒忙得不亦樂乎。尤其是我們一個組幼兒編的《武松打虎》中武松打虎的動畫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角色互動也十分生動有趣;還有由他們編造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形象有許多的不同,如村姑,老農(nóng)夫,老婦人。小朋友們動手制作了一些簡單的人物造型,然后用心細畫,加以彩筆修飾,顯得各具特點。最可喜的是幼兒們在游戲中逐漸形成了良好的認知探索習慣,一鉆到底,逐漸學會了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木偶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藝術方式。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