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以此為標志設立“中國航天日”,旨在宣傳我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一貫宗旨,大力弘揚航天精神,科學普及航天知識,激發(fā)全民族探索創(chuàng)新熱情,唱響“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的主旋律,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
2023年4月24日是第8個“中國航天日”,今年的主題是“格物致知,叩問蒼穹”。連日來,航天開放日、知識競賽、科普講堂等各類線上線下活動精彩紛呈。過去的一年,中國航天成果豐碩: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太空之家”遨游蒼穹;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將我國“一箭多星”紀錄刷新至22顆;“句芒號”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我國碳匯監(jiān)測進入遙感時代;“夸父一號”成功發(fā)射并發(fā)布首批科學圖像,開啟探日之旅……
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中,青春成為中國航天最亮麗的色彩之一。“北京明白”高健、“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鮑碩,“航天花木蘭”周承鈺……他們是青年一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的見證,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的活力。
超級鏈接
回望歷年“中國航天日”主題,從2016年的“中國夢,航天夢”到2023年“格物致知,叩問蒼穹”,都深深地打上了航天精神的烙印。讓我們一起回顧中國航天人鍛造出的四個偉大精神。
“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于登攀。
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探月精神: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xié)同攻堅、合作共贏。
新時代北斗精神:自主創(chuàng)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
當前,中國航天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航天夢想實現的腳步越來越近。一代代中國航天人接力“點火”,將青春化作燃料,譜寫了壯麗篇章。
縱深剖析
關鍵詞一:合力
一次載人航天任務,有上百家科研院所、高校、工廠承擔著研制和試驗任務,數千家單位承擔協(xié)作、支援、保障任務……龐大的航天系統(tǒng)中,正是無數的科研工作者共同蓄力,才形成了助推中國航天騰飛的驚人合力。不論年紀,不論崗位,數十萬中國航天人用青春與奉獻制成燃料,在各自的崗位上“噴射”力量,托舉著中國航天事業(yè)躍入蒼穹。航天人的接力從未停止,青春的力量永遠在燃燒續(xù)航。
關鍵詞二:遠方
近年來,中國走向太空的腳步越來越鏗鏘有力——“長征”火箭從第一次到第100次發(fā)射,用了37年;但是從第100次發(fā)射到第300次發(fā)射,僅用了12年。長期以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發(fā)展道路。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追逐夢想的腳步從不停歇。
任務驅動
1.青年要汲取航天精神中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進取意識。
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一道道科學難題的破解,無不是中國航天人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生動體現,中國航天人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勇下先手棋、敢做“第一人”,奮力攀登世界航天科技的制高點。新時代的青年要像中國航天人那樣,瞄準目標,勇攀高峰。
2.青年要汲取航天精神中同舟共濟、團結協(xié)作的大局觀念。
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都凝結了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新時代的青年要擎起夢想的火把,用青春和汗水、智慧與堅守砥礪前行。
3.青年要汲取航天精神中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
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下開展的,一代代航天人不求名利,舍家為國,甚至流血犧牲。新時代的青年當志存高遠,努力成為一名“追光者”,立大志、做大事,用航天夢承載青春夢,讓青春夢托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放飛青春夢想。
多方觀點
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齊先國
新時代青年要傳承弘揚航天精神,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以青春奮斗努力奪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新勝利。一部中國航天史,就是一部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立自強、自主創(chuàng)新的奮斗史。當前,中國航天事業(yè)許多領域已經走入了創(chuàng)新“無人區(qū)”。青年一代要自覺向錢學森、黃緯祿、陳定昌等老一輩航天人學習,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好航天精神,激發(fā)“以我青春鑄神劍”的豪情壯志,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執(zhí)著定力,涵養(yǎng)“一山更比一山高”的胸襟氣度,在打造原創(chuàng)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產業(yè)鏈的“鏈長”中爭當先鋒,以科技自立自強保障國家安全,把發(fā)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宏偉事業(y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選自《中國青年報》2022年9月27日)
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
◎高立英
中華民族奮斗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chuàng)新。
“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墨子”傳信,“天問”探火,“天宮”落成……10年來,中國航天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中華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創(chuàng)新,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激勵中國航天人在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更加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航天事業(yè)不斷攀登高峰、刷新高度,浩瀚宇宙迎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奇跡”、見證越來越快的“中國速度”,為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chuàng)新道路,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增添了信心與動力。
筑夢太空,任重道遠。今后,中國航天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繁重,面臨的挑戰(zhàn)愈加嚴峻復雜,只有大力弘揚以“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為代表的中國航天精神,扎實推進重大技術創(chuàng)新、自主創(chuàng)新,才能行穩(wěn)致遠,實現從航天大國到航天強國的跨越。
(選自《解放軍報》2022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