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運金
根據央行最新數據,2023年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1.46萬億元,去年1年內,央行以及中國銀行體系印錢多達30萬億,同比增長12.4%。但根據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的4月份CPI數據,同比僅增長0.1%,環(huán)比下跌0.1%。一般認為:CPI漲幅在2%左右的溫和型通貨膨脹,最有利于經濟增長。如今CPI漲幅卻下降0.1%,已經接近學術上對于“通貨緊縮”的定義,背后體現出居民消費的不景氣。如果看PPI的話,4月份PPI下降3.6%。我國PPI同比連續(xù)7個月呈負增長之勢,并已降至2020年6月以來近3年來的低位。
30年前,1元人民幣的貨幣發(fā)行對應著1元的GDP,1元新增廣義貨幣,帶來1元左右的新增經濟規(guī)模。但是到了今天,這兩個數字分別降到了0.45和0.22。假定中國過去一年生產、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沒有變化的話,30萬億元新增人民幣中,只有1/5進入到了實體經濟中來。
2023年4月份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1156億元,負增現象僅在2022年2月、4月出現過,主要是居民提前還貸的原因。在2023年一季度地產成交降幅持續(xù)收窄的情況下,4月居民長期信貸又出現凈償還,說明今年盡管年初地產修復速度快于市場預期,但全年地產可能仍在調整期。
一邊是貨幣增速高達兩位數,一邊是PPI和CPI均呈現通縮跡象,這說明貨幣政策目前已經失效。要想刺激經濟那么必須采取財政政策。
2023年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萬億,環(huán)比減少8%,其中限額以上的金銀珠寶類、通訊器材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化妝品類降幅超過20%,僅餐飲行業(yè)收入環(huán)比增長。從環(huán)比情況來看,國內需求不足仍然明顯,經濟回升的內生動力還比較虛弱,國家一直在不斷強調“國內大循環(huán)”、“統一大市場”,現在亟需出臺財政政策刺激消費,拉動內需!
截至5月26日,上證指數年內上漲3.99%,深圳成指下跌0.97%,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下跌5.01%,由于中國經濟的弱復蘇,順周期行業(yè)5月份以來普遍走勢較弱。今年來人民幣的強弱與A股指數的正相關性較強,近期人民幣的貶值,加劇了市場的調整趨勢。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5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0560,為2022年12月2日以來新低。5月份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調貶1506個基點。
直接財政刺激最直接的是給居民發(fā)錢,疫情以來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香港,均多輪給居民直接發(fā)錢,國內一些城市則采取了發(fā)放消費券的做法,如果財政部通過發(fā)行特別國債,直接給居民發(fā)錢刺激消費的話,消費復蘇就可以立竿見影。
筆者認為,目前人民幣匯率破7后,不具備大幅貶值的經濟基礎,現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通縮的跡象,貨幣放水刺激經濟的效果不明顯,后續(xù)財政政策發(fā)力刺激經濟的概率較大,政府可能在等待一個契機,比如等美聯儲進入減息周期,那國內采取財政刺激時,匯率的壓力會比較小。對于A股市場,市場向下的空間并不大,一旦財政政策放松來刺激經濟,指數變強的概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