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知名獨立財經撰稿人):可以預期,未來市場流動性會更聚集到頭部企業(yè)、稀缺資產之中。隨著市場容量的持續(xù)擴大,未來市場存量流動性分配給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資金規(guī)模也會越來越少,流動性長期不足自然也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因此,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fā),除了熟悉市場的退市規(guī)則之外,還需要持續(xù)關注上市公司的流動性變化情況,不應該只看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有時候市場流動性活躍程度會比股票估值本身更重要,更容易影響股票價格的波動水平。在全面注冊制的環(huán)境下,過去的投資思維與盈利模式,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http://weibo.com/caozhongming
皮海洲(獨立財經撰稿人):為什么IPO突擊分紅的做法并不可?。總€人以為,IPO公司突擊分紅,甚至是巨額分紅,一是很容易給市場造成IPO 公司“不差錢”的感覺;二是讓市場看到了“大股東的吃相難看”;三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危及到了公眾投資者的利益。因此,IPO公司突擊分紅對市場的影響是負面的,就IPO制度建設來說,應限制IPO公司的突擊分紅,而不應任憑IPO公司的突擊分紅繼續(xù)下去。尤其是IPO公司招股意向書中體現(xiàn)出來的利益,已經構成公司投資價值的組成部分,這其中的利益更不允許老股東以突擊分紅的方式侵吞,而必須為新老股東所共享。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現(xiàn)行的IPO 制度有必要加以完善,而不能讓這個漏洞繼續(xù)存在下去。http://weibo.com/phz168
郭施亮(財經名博,職業(yè)投資者):目前滬深市場的整體估值偏低,市場大幅下跌的空間相對有限。從提振股市投資信心的角度出發(fā),當前市場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積極措施穩(wěn)定市場信心。如:放緩IPO發(fā)行節(jié)奏,政策推動上市公司股份回購注銷力度、延長限售股解禁時間以及降低印花稅等。只有出臺實質性的積極措施,才能夠讓投資者看到誠意,此時,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也需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市場處于底部區(qū)域應該要積極增配優(yōu)質資產,而不是頻繁調倉或者追漲殺跌,穩(wěn)定市場的投資信心,機構投資者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http://weibo.com/gsl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