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師師 鄧章瑜
【內容提要】本文以《中國日報》應用ChatGPT技術進行雙重內嵌式新聞生產的實踐為例,討論將ChatGPT納入機構新聞生產后,如何回應當前對外傳播中的緊要問題,又如何改變了現有的新聞常規(guī)。未來人工智能內容生成技術將從多個層面深度影響數字時代對外傳播的內容生態(tài)與信息秩序,既要關注其生產力,也要注重其背后的控制機制與治理難題。
【關鍵詞】ChatGPT 對外傳播 中國日報 新聞常規(guī)
對外傳播的“ChatGPT時刻”
自2022年11月發(fā)布以來,開放式人工智能(OpenAI)公司的大型預訓練人工智能語言模型ChatGPT穩(wěn)坐各家媒體新聞頭條,成為時代思潮的一部分。ChatGPT并非憑空出現,相反,它是人工智能技術(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快速發(fā)展中的一個節(jié)點: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通過無監(jiān)督或自監(jiān)督的機器學習,生成式系統模型根據用于創(chuàng)建它們的訓練數據集對新數據進行統計和采樣。而ChatGPT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個應用,它可以根據對話提示(prompt),生成文本、圖像等多種媒介形態(tài)。在發(fā)布不到一周的時間里,用戶數量已近百萬,上線僅兩個月便獲得1億人用戶數,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級應用。在谷歌趨勢中以“ChatGPT”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會發(fā)現在2022年11月30日之前,有關“ChatGPT”的搜索基本為0。但從12月1日開始,搜索趨勢鋸齒狀攀升,直到3月20日達到峰值后依然居高不下。
大量觀察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為“多種行業(yè)游戲規(guī)則的改變者”(game-changer),人工智能內容生成(AI Generated Content,AIGC)適用的業(yè)務范圍涵蓋多模態(tài)的文本、圖像、視頻、音頻和代碼。但與此同時,以ChatGPT為代表的類GPT應用(GPTs)正逐漸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相關技術迭代并未放緩:2023年1月,微軟宣布對OpenAI追加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將其整合進微軟所有的產品線中,使它們都擁有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GenAI)的功能。3月1日,OpenAI官方博客宣布,公司將開放ChatGPT和Whisper模型的API接口,所有用戶都可自行將其集成到應用軟件中進行自動化郵件寫作、代碼編程、應用開發(fā)等,此舉大規(guī)模推動了ChatGPT使用的個人化。3月9日,微軟集成了ChatGPT的必應聊天人工智能(Bing Chat AI)搜索引擎日活用戶首次突破1億人;3月14日,OpenAI發(fā)布了GPT-4多模態(tài)預訓練大模型,對之前ChatGPT的單模態(tài)模型又進行了飛躍式提升:文字輸入限制提升到2.5萬字,增加了識圖功能,回答的準確性顯著提高,可以自動生成摘要、稅單、代碼、創(chuàng)意文本等,并實現多種風格變化。微軟隨后發(fā)布了集成GPT-4的Microsoft 365 Copilot辦公軟件,幫助用戶進行文字、圖片、表格、PPT等一站式自動化寫作、編輯、總結、創(chuàng)作與演示。而這一切,僅僅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實現,用“深度學習之父”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的話來說:“GPT-4已經化繭成蝶?!?/p>
眾多領域都在尋求利用AI模型獲得飛躍性和突破性的機會窗口,Gartner預測到2025年,AIGC將生成所有在線數據的10%,而在2022年這一比例僅為1%。①傳媒業(yè)同樣也是如此,自2017年以來,世界范圍內人工智能做新聞的案例如雨后春筍,根據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媒體與傳播系“Journalism AI”項目組統計,截止2022年11月,廣泛收集到的在世界范圍內較能得到公認的AI做新聞的案例有112例,主要分布在歐美地區(qū)。②無論是否傾向于認為現在是傳媒業(yè)的“ChatGPT時刻”,ChatGPT以及應用更為廣泛的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未來都將深度參與重塑傳播格局。
ChatGPT在全球傳媒業(yè)中的創(chuàng)新使用
在《ChatGPT百萬富翁:在線賺錢從未如此簡單》一書中,作者內爾·達格爾(Neil Dagger)總結了使用ChatGPT可能會帶來的“坐享其成”的效果:毫不費力創(chuàng)建讓觀眾喜歡的引人入勝的內容;源源不斷地被動產出,享受完全自動化的“睡后收入”;快速輕松提前交付高標準產品,讓客戶驚嘆不已;大量適用場景,讓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輕而易舉。④
之前有研究認為,傳媒業(yè)雖然對人工智能技術普遍態(tài)度積極,但在具體的使用中基本都停留在較淺的層面。④但這沒有影響ChatGPT一經發(fā)布,世界各地的新聞編輯室就開始思考與之開展相應的新聞創(chuàng)新:英國的《每日鏡報》和《每日快報》正在摸索如何使用ChatGPT幫助記者寫短消息。⑤美國數字新聞媒體BuzzFeed在2023年1月宣布將與OpenAI公司合作進行個性化的內容生產和推送,包括生成“排行榜”類的文章等。⑥美聯社計劃部署5項人工智能設施,自動化實現多種公共新聞信息服務功能,如自動提取會議摘要,自動翻譯預警新聞,自動制作視頻腳本,新聞提要自動排序等。這些功能將為地方媒體的商業(yè)模式提供長期支持。⑦
但這樣的嘗試并不代表傳媒業(yè)對AIGC就放心大膽起來?,F實是將AIGC應用到更為高級的媒體產品中并非易事。比如CNET網站近期試用人工智能生成財經新聞,發(fā)現錯誤太多以致根本無法使用。⑧在國內,雖然對AIGC的應用和服務關注度如火如荼,但在具體實踐上,各級各類媒體依舊普遍抱持謹慎觀望的態(tài)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之前表示,考慮到ChatGPT目前不開源,模型參數不可知,當大語言模型落到媒體行業(yè)的中模型、商業(yè)平臺轉換到主流媒體平臺時會涉及多種不可控、不確定風險,因此目前還處于觀察和評估階段。新華社則表示正在考慮自建平臺,相關的方案和規(guī)劃還在研判中,具體的實施和施行需要大量摸索。
《中國日報》對ChatGPT的“雙重內嵌”式新聞生產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ChatGPT為提升我國對外傳播效能、“通過精準傳播的方式提升戰(zhàn)略傳播能力”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精準傳播的前提是要“豐富”,包括被大規(guī)模使用的社交網絡、高度活躍的用戶群體以及規(guī)?;臄祿吭鲩L。⑨只有具備了這些先期條件,多種促進國際傳播的政策、策略、方式、手段、理念才能落地。之前就我國官方媒體全球文化傳播網絡議程設置的研究發(fā)現,雖然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已經形成了較為穩(wěn)定的中國文化話語體系,但中國官方媒體的議程尚未能影響海外公眾議程,同時亦沒有基于海外受眾特征建立起的有效傳播策略。⑩雖然ChatGPT在國內媒體中的大規(guī)模應用可能會“水土不服”,但如將其納入對外傳播的新聞常規(guī),則可能成為我國媒體對外傳播的利器。
作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中國日報》(China Daily)通過報紙深度解讀、網絡實時發(fā)布、移動媒體滾動追蹤、社交平臺深度互動等組合,已經搭建起全媒體、立體化的傳播矩陣,成為國家對外宣傳的重要輿論陣地,也是境外媒體轉引率最高的中國信源之一,全球客戶端下載量超過3750萬人次,臉書賬號粉絲數超1億人。為了全面提升國際傳播生產力和傳播力,強化競爭力,《中國日報》自2023年1月底便開始積極行動、主動布局,在全報社范圍內推廣、鼓勵采編人員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通過研討會和演示會,發(fā)布使用指南,組織內部培訓,制定流程規(guī)范等,號召采編部門積極把ChatGPT作為輔助工具,提高采編生產效率。
整體而言,基于《中國日報》對外傳播的需求和優(yōu)勢,報社不僅先行一步擁抱了ChatGPT可能給新聞生產帶來的便利,同時將其與自身的體制機制有機融合,以一種“雙重內嵌式”的形態(tài)將ChatGPT整合進自身業(yè)務流程中,調試摸索出一套較為完整、高效且安全的新聞生產常規(guī)。所謂新聞常規(guī),是指新聞組織為開展生產活動、實踐新聞理念而摸索、推行的一套周期節(jié)律,以及在組織層面進行的架構安排。11機構媒體在以往的新聞生產中,基本上都已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穩(wěn)定的新聞常規(guī),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對外傳播,新聞常規(guī)通過需要對標“網絡時間”與“全球空間”,因此在報道時效、轉譯編輯、策劃創(chuàng)意、發(fā)布流程、審核機制上均需要進行調試和重組。ChatGPT作為一種生產力資源,支撐起國際媒體的日常運轉,并引導媒體人調整日常工作節(jié)奏。
(一)記者內嵌ChatGPT:流程優(yōu)化與時間壓縮
目前,中國日報社采編系統各部門骨干和主要編輯均配備了ChatGPT賬號,主要應用于日常新聞生產流程,在不增加人力成本情況下,最大化提高生產效率。報社強調對ChatGPT的工具性使用,幫助記者從機械化的文本編譯和費時費力的前期資料收集中解放出來,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現場采訪和獲取一手信息資料上。ChatGPT被內嵌進記者的日常采寫流程,在多個場景發(fā)揮功效。
ChatGPT被廣泛用于新聞網稿翻譯。ChatGPT擁有多語言版本,可以幫助翻譯包括新聞發(fā)布會通稿等在內的大量日常新聞,極大地提高了對外發(fā)布的稿件數量與文字質量。采用模型翻譯生成的外文文本,具有非常流暢的閱讀體驗,非常適合對較為規(guī)范的文字內容進行翻譯。比一般翻譯軟件更進一步的是,ChatGPT不僅可以原文照翻,還可以指定風格,或簡潔或淺顯等。此外,它還可以翻譯多種類型的文件,包括技術文檔、商務合同、宣傳資料、學術論文等,幫助記者編輯快速掌握多種資料。
就突發(fā)事件和突發(fā)新聞進行預編譯。在進行突發(fā)事件新聞報道時,時效性是新聞常規(guī)的重要指標。由ChatGPT參與的報道可先令其對現場情況進行快速編譯,由編輯審查把關,然后即可迅速在網站、社交媒體平臺上發(fā)布。尤其是一些重要發(fā)布會快訊、政府公告等,ChatGPT與編輯的合作可以做到準確及時甚至是同步發(fā)布。
協助編輯做好稿件的打磨潤色工作?!吨袊請蟆返男侣劜蓪憳I(yè)務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稿件需要請外語專家對內容進行打磨和潤色。這不僅涉及稿件本身的事實和質量,同時也要考慮到國外受眾的閱讀習慣和語言環(huán)境。這道工序現在也可以交給ChatGPT來協助完成,由于其預訓練數據庫中包含大量來自網頁、書籍、維基百科、社交媒體等方面的語料,因此比較合適用來打磨和潤色媒體稿件,可以節(jié)省大量等待時間,同時文字的可讀性也較強。
為選題策劃和資料查詢提供輔助。除了協助進行稿件質量的提升,ChatGPT還可以幫助編輯進行選題策劃,為記者搜索資料,提供創(chuàng)意方案等。在報社進行的多個選題策劃中,ChatGPT出人意料地給出了很多之前報道中未曾關注到的新聞點,有些雖不按常理出牌但也新鮮有趣。不過在這個方面,需要記者編輯和ChatGPT進行深度互動,提問的技巧以及對ChatGPT的回答把關非常重要。
(二)數字人內嵌ChatGPT:智能技術的疊加組合
2023年2月初,《中國日報》在各大社交平臺(包括微視頻、抖音賬號等)推出了一款短視頻作品,視頻中《中國日報》數字員工“元曦”與ChatGPT展開交互,讓ChatGPT給出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選題策劃建議,自動創(chuàng)作一則介紹中國茶文化的視頻腳本,并將腳本進行英文翻譯等。這個視頻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中國日報》記者平時是如何利用ChatGPT輔助開展工作,而數字員工“元曦”本身也是當前虛擬數字人的一項創(chuàng)新應用,與ChatGPT的交互有一種“未來已來”的科幻感。雖然這只是比較初步的嘗試,但該短視頻作品在各個投放平臺收獲了大量的關注,虛擬數字人與ChatGPT的互動讓人工智能自動化內容生成的操作與實踐再次向前邁出一步。
(三)ChatGPT風險把控:人工把關與審核制度
雖然目前ChatGPT已被常規(guī)化地納入到《中國日報》采編記者們的日常工作流程中,但由于ChatGPT本身在內容生成上存在大量不確定性,尤其是被稱為人工智能“幻覺”(hallucination)的情況,“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和“自信滿滿言之鑿鑿”輸出錯誤內容的情況并不罕見。因此使用ChatGPT輔助的新聞生產,人工把關、內容審查、代碼審查的流程與規(guī)范甚至更為重要。中國日報社為采編部門制定了詳細的ChatGPT使用規(guī)范和流程指引,為規(guī)避風險做好防范,尤其強調要注意對比ChatGPT的中英翻譯,加強事實核查與傾向審核,嚴格落實“三審三查”制度,并要求記者編輯對事實和版權負責。
ChatGPT賦能地方與自媒體對外傳播的想象空間
《中國日報》將人工智能內容生成技術納入到自身對外傳播的實踐中,雖然目前也僅是初步試用,但新聞常規(guī)由于技術驅動已經出現了變化,時間節(jié)奏被壓縮,生產流程得到優(yōu)化,多種智能技術的疊加組合催生出更多新聞創(chuàng)新。此外,ChatGPT模型的開源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地方媒體、自媒體個人進行對外傳播提供了可能的想象空間,尤其是能體現在地性、日常性、本真性和創(chuàng)意性的內容,ChatGPT可以更好地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相關研究認為,對外傳播在傳播理念上要立足對話,避免單向性的說服;出發(fā)點和歸宿則應是尊重多元、尋求有限共識,并以此超越地方性分歧;在話語表達上應聚焦人文,在政治實踐上要將中國故事的在地性經驗轉化為國際借鑒。這是一種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下以對話為核心的國際傳播新范式。12不難發(fā)現,這一新范式的起點就是對話,突出本地性與在地性的特征,關注交流過程中的分享與共情,并對議題和觀點求同存異。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上,ChatGPT可以有效幫助媒體打開本地報道資源,提供如文字翻譯、視頻腳本自動化生成等便捷功能,方便地方媒體將富有價值和特色的優(yōu)質內容大量、快速、帶有創(chuàng)意性地傳播出去,并及時就反饋持續(xù)輸出,形成有效傳播的回環(huán)。
對基于社交媒體平臺的自媒體對外傳播而言,自媒體的多元化和多樣性有助于建構國家豐富、立體的綜合形象。由于自媒體參與建構的國家形象基點是“自塑”和“內構”,因此在多種心理圖式與文化圖式影響下,難免會在局部圈層形成對國家的刻板印象。13 而在開放了API之后,ChatGPT輔助的自媒體內容生成,將極大地便捷個體的主動參與性,其海量快速、智能互動的特征可以改變之前對外傳播中“千篇一律”“自說自話”與“機械沉默”的問題,提供可供交流互動的語境和條件。而與搜索引擎、算法推薦等傳播工具結合后,也將促推相關創(chuàng)意內容的傳播??梢灶A見,包括ChatGPT在內的人工智能內容生成技術將會引發(fā)又一次的自媒體傳播范式轉型,當內容生產與傳播能力不再短缺后,有價值的思想將彌足珍貴。
隨著GPT-4和國內如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義千問”等模型的發(fā)布,后續(xù)就AIGC作為一種內容生成機制,是否會進一步影響數字時代對外傳播的內容生態(tài)與信息秩序,背后的控制機制與社會圖景如何,以及怎樣通過法律規(guī)范、機制協調、多方參與、倫理道德、技術嵌入等方式回應復雜系統的治理難題等,依然需要更多觀察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人與技術、技術與技術,技術與人之間的相互建構。
方師師系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副研究員,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鄧章瑜系中國日報社文教部記者
「注釋」
①Gartner:Gartner Identifies the Top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22,2021年10月,https://www.gartner.com/en/newsroom/press-releases/2021-10-18-gartner-identifies-the-top-strategic-technology-trends-for-2022.
②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LSE, "About JournalismAI", from https://www.lse.ac.uk/media-and-communications/polis/JournalismAI/AboutJournalismAI, Nov 3, 2022.
③Dagger,N. The ChatGPT Millionaire:Making Money Online has never been this EASY,2023,Independently published,Amazon Online. de-Lima-Santos, M. F., & Ceron, W. (202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News
④Media: Current Perceptions and Future Outlook. Journalism and Media, 3(1), 13-26.
⑤FT, "Daily Mirror publisher explores using ChatGPT to help write local news" , from https://www.ft.com/content/4fae2380-d7a7-410c-9eed-91fd1411f977, Feb 3, 2023.
⑥WSJ, “BuzzFeed to Use ChatGPT Creator OpenAI to Help Create Quizzes and Other Content”, from https://www.wsj.com/articles/buzzfeed-to-use-chatgptcreator-openai-to-help-create-some-of-its-content-11674752660, Jan 26, 2023.
⑦AP, "AP to develop 5 AI projects with local newsrooms", from https://blog. ap.org/ap-to-develop-5-ai-projects-with-local-newsrooms,Feb 16, 2023.
⑧Gizmodo, "CNET Is Reviewing the Accuracy of All Its AI-Written Articles after Multiple Major Corrections", from https://gizmodo.com/cnet-ai-chatgptnews-robot-1849996151,Jan 17, 2023.
⑨方師師、賈梓晗:《精準還要更豐富:探索對外傳播算法驅動的對內價值》,《對外傳播》2022年第10期,第30-33頁。
⑩鄧依林、張倫、吳曄:《中國官方媒體的全球文化傳播網絡議程設置研究》,《新聞大學》2022年第9期,第14-28、117-118頁。
11周睿鳴:《錨定常規(guī):“轉型”與新聞創(chuàng)新的時間性》,《新聞記者》2020年第2期,第21-31頁。
12白貴、邸敬存:《國際戰(zhàn)略傳播:如何超越“地方性”話語局限》,《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2年第11期,第57-63頁。
13賈璐:《自媒體國家形象自我建構圖式的多元性》,《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23年第3期,第39-48頁。
責編:霍瑤